邢台市清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格式:ppt
- 大小:477.00 KB
- 文档页数:13
河北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河北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着众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下面将列举河北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一、传统人类表演艺术1.保定白洋淀渔歌2.石家庄评剧3.南宫民间艺术4.赞皇大鼓5.藁城大鼓6.邢台秧歌7.河间皮影戏8.南和会戏9.晋州扇子舞二、传统技艺1.蒲州皮磴油画2.裱褙艺术3.聚漆4.豆腐衣传统手工5.红古区银饰制作工艺6.邯郸白眉陶雕7.灵寿曲水石雕8.辛集红线砂制品9.永清芦苇编织10.武安木板年画11.景县剪纸12.张家口金泥嵌画13.丰宁银鱼三、传统节庆活动1.邢台大梁节2.乐亭春季庙会3.玉田神庙会4.高邑天监祭5.固安三月兔祭6.易县张公庙会7.崇礼龙山百景园庙会四、传统手工艺1.饶阳木雕2.博野红糖制作技艺3.曲阳剪纸4.丰宁篾编5.涞源涂漆器6.固安竹编7.安国六剪8.平泉广胜寺经书板画9.公主岭针刺五、传统美术1.沧州刺绣2.遵化套色木版年画3.晋州年画4.滦南彩瓷窑业5.赵县剪纸6.磁县花岗岩石雕7.遵化泥塑六、传统体育、游艺1.日照蹴鞠2.图们江冰雪娱乐3.吴桥抬擂4.霸州将军阁摔跤5.保定郑氏太极拳6.高邑蒿子粑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载着河北人民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是河北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邢台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被认为是北方拳中的佼佼者。
邢台梅花拳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说明它具有一定的特征与价值。
本文将重点探讨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
一、特征1.技术特点邢台梅花拳招式多样,追求形神兼备,力道和速度相得益彰。
其拳法包括直拳、钩拳、指拳、肘拳、膝拳、竿拳、掌拳等多种,每一种拳法都有恰如其分的运用方法。
同时,梅花拳注重脚法,其步法灵活多变,人称“梅花步”。
2.文化特点邢台梅花拳源于邢台地区,其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传说,梅花拳起源于明朝,具有明朝宫廷武术的影响。
近年来,邢台市积极推广梅花拳文化,组建了梅花拳研究会,定期举办梅花拳演出、交流和培训活动,将邢台梅花拳的文化内涵传承下去。
3.历史特点邢台梅花拳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数百年的时间里不断发展和演变。
梅花拳技术的发展,与邢台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也受到当时武术家的影响。
因此,邢台梅花拳不仅是武术技艺的体现,更是邢台地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二、价值1.文化价值邢台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它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在非遗认定后,梅花拳成为邢台的一张名片,促进了当地的文化发展和旅游经济的繁荣。
同时,梅花拳的传统文化价值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2.社会价值邢台梅花拳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方式,其拳法动作优美、流畅,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性内涵。
练习梅花拳可以健身,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并且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和毅力。
此外,邢台梅花拳还是一种积极的社交方式,可以拓展人的人际关系,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3.经济价值邢台梅花拳是一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商业价值。
梅花拳文化节、梅花拳研究和训练机构等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邢台市非常重要的文化旅游支柱产业之一,梅花拳为邢台市带来了不少经济收益。
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以下是河北省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1.承德避暑山庄文化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一,是清代皇帝避暑山庄,被誉为“东方园林第一景”。
其园林构筑技艺、石头雕刻和画山水的艺术享誉世界。
2.承德避暑山庄唐卡唐卡是藏传佛教对佛像或宗教故事进行绘画的一种传统工艺品,承德避暑山庄唐卡以其精美的绘画技艺和富有艺术价值的创作而闻名,是河北省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石家庄地方戏剧石家庄地方戏剧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剧形式之一,包括清乡剧、保定滑稽剧和石家庄河北梆子等。
这些戏剧以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河北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
4.邢台皮影戏邢台皮影戏是中国北方民间传统戏曲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湛的表演技艺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皮影戏的发源地”。
5.邢台风筝制作技艺邢台风筝制作技艺是河北省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制作风筝,被誉为“中国风筝之乡”。
6.保定渔阳杂技保定渔阳杂技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其表演形式独特,以技艺高超、形象生动的表演而闻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邯郸绞索邯郸绞索是邯郸民间传统手工艺,主要以竹子、麻绳、藤条等为材料,以织结编绳的方式手工制作。
因其特殊的户外坚固性和造型独特,非常受人们喜欢。
8.沧州铜鼓沧州铜鼓始于明代,是中国唯一一种以铜为材料、金属打造的乐器。
铜鼓形状独特,音质浑厚,被誉为“乐器皇后”。
9.沧州毛绣沧州毛绣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唯美的创作而闻名,堪称中国刺绣艺术的瑰宝。
其制作过程繁琐,细节精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10.石家庄捏面人石家庄捏面人是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以面粉、糖浆、花生、桃仁等为材料,经过手工捏制而成。
捏面人造型生动可爱,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以上是河北省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河北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介绍本文档旨在收集和记录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的相关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不以物质形式存在,具有历史、独特性及传承价值的文化遗产。
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传承名录,有助于保护、传承和弘扬我省的优秀传统文化。
名录以下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名录的一些代表性项目:1. 石家庄刺绣:河北石家庄市独具特色的刺绣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华丽的图案而闻名。
该传统手工艺传承了数百年的历史,是河北省鲜明的文化象征。
石家庄刺绣:河北石家庄市独具特色的刺绣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华丽的图案而闻名。
该传统手工艺传承了数百年的历史,是河北省鲜明的文化象征。
2. 承德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戏剧形式,而承德皮影戏则以其精美的皮影和生动的演出而著称。
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已经成为河北省民间文化的瑰宝。
承德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戏剧形式,而承德皮影戏则以其精美的皮影和生动的演出而著称。
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已经成为河北省民间文化的瑰宝。
3. 保定华北麻花:华北麻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糕点,以其独特形状和独特口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保定市的华北麻花制作技艺独特,风味浓郁,已经成为河北省的特色美食。
保定华北麻花:华北麻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糕点,以其独特形状和独特口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保定市的华北麻花制作技艺独特,风味浓郁,已经成为河北省的特色美食。
4. 邯郸木版年画:邯郸市的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年画的一种,以其精美的版画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
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记录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俗和文化传统。
邯郸木版年画:邯郸市的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年画的一种,以其精美的版画和鲜艳的色彩而闻名。
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记录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措施正在采取:- 举办文化遗产展览和展示活动,向公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
- 培训工匠和艺术家,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技艺和传承知识。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一、邢台梅花拳的特征1.历史积淀邢台梅花拳起源于河北邢台,历史悠久。
相传,明代武术大师田祖延在邢台创立了梅花拳,并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梅花拳以婉转、灵活见长,在传承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技法特色梅花拳的拳法柔中带刚,以劈、拦、打、击等为主要技法,注重身法、步法和拳法的配合,动作婉转流畅,有如梅花盛开般的柔美和娴静,同时又不失刚健有力。
这些独特的技法特色使得梅花拳在中国武术中独树一帜,备受瞩目。
3.文化内涵梅花拳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招式和套路无不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梅花拳经》中记载着众多梅花拳的拳理和武学思想,其中蕴含着对传统中国文化的深刻领悟和推崇。
4.地域特色邢台作为梅花拳的发源地,其地域特色与梅花拳拳法有着天然的契合。
当地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对梅花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得梅花拳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
1.文化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邢台梅花拳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通过对梅花拳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使得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体验到中国武术的魅力。
2.社会教育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武术文化内涵,对社会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梅花拳的练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强健身体,更可以培养出坚韧不拔、刚柔相济的品质,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邢台梅花拳作为中国武术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价值。
通过梅花拳的传播和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4.旅游推广邢台作为梅花拳的发源地,可以通过梅花拳的旅游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梅花拳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技艺上,更是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对当地的旅游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邢台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其特征与价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文化,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体验到中国武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一、特征邢台梅花拳是一种源于邢台地区的传统武术表演形式,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动作表演形式邢台梅花拳表演形式轻盈灵巧,舒展大方。
它融合了太极拳、八卦掌等多种武术元素,动作优美、协调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2. 丰富的文化内涵邢台梅花拳表演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和民族精神。
其动作组合展现出了勇敢、坚韧、柔和、刚健等不同的品质,使得梅花拳不仅是一种武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3. 严谨的技术要求邢台梅花拳要求表演者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快速、稳健的动作,能够准确地掌握各种不同的技术要领。
梅花拳还有一套完整的套路和配合动作,需要表演者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磨练,才能够达到较高的表演水平。
二、价值1.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邢台梅花拳作为当地的传统武术表演形式,代表了一种地方特有的文化传统,通过对其的保护和传承,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2. 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可以提升地方的文化软实力,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邢台梅花拳不仅是一种传统武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具有观赏性和表演性的艺术形式,其在地方文化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并能够为当地的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邢台梅花拳的传承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学习,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 拓展国际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拓展国际文化交流渠道,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邢台梅花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将其传播到国际舞台,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做出重要的贡献。
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在历史上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北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下面是河北省的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传统戏曲:河北是戏曲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戏曲传统。
其中以京剧、河北梆子和晋剧最为知名。
这些剧种以其丰富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高峰。
二、皮影戏:河北是皮影戏的发源地之一,享有“皮影戏之乡”的美誉。
河北的皮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方式,以其丰富的剧情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河北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瓦画、剪纸、泥塑等。
这些传统民间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反映了河北的历史和文化。
四、传统技艺:河北有众多传统技艺,如刺绣、刻石、铁艺等。
这些传统技艺凝结了河北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代表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卓越水平。
五、传统乐器制作:河北有许多传统乐器制作工艺,如柳琴、梆子等。
这些传统乐器制作工艺以其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音色而闻名于世。
六、中医药:河北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独特的中医传统,如石药、植物药等。
河北的中医药传统非常丰富,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和智慧。
七、传统节庆活动:河北有众多传统节庆活动,如元宵节、踩高跷、舞狮等。
这些传统节庆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反映了河北的历史和文化。
八、传统民俗:河北有丰富的传统民俗,如婚俗、殡俗等。
这些传统民俗反映了河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九、传统饮食:河北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饮食,如糖炒栗子、糖人、河北小吃等。
这些传统饮食代表了河北的独特饮食文化,成为了河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传统手工艺品:河北有众多传统手工艺品,如干花、剪纸、陶瓷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设计而闻名于世,是河北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通知
正文:
----------------------------------------------------------------------------------------------------------------------------------------------------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通知
冀政字〔2017〕13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河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136项,子项142项)予以公布。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促进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7年3月27日
——结束——。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深受人们喜爱。
邢台梅花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文将从邢台梅花拳的特征与价值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一、邢台梅花拳的特征1.套路独特邢台梅花拳的套路是其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
它的套路分明,动作流畅,技法多样。
套路的构思以梅花的特征为蓝本,如梅花开放、梅树摇晃、雪花飘动等,整个表演过程如同梅花精灵般灵动自然。
同时,仪态和气质方面,邢台梅花拳也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
2.注重内外兼修梅花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武术,而邢台梅花拳更是如此。
它注重心意相连,通过练习调理内脏器官,提高身体素质。
外在表现上,讲究姿势优美,动作流畅,所以它既有意境美、又有技巧美。
3.传承延续邢台梅花拳在传承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邢台梅花拳是从远古时期传承下来的,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不断精益求精。
它的传承不仅有祖师传人,还有代代相传的口传心授和师徒相传。
这种传承方式使得邢台梅花拳的技艺广为流传,并使其保持着不断传承和延续的独特价值。
1.文化价值邢台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它融合了中华文化、哲学思想和民间艺术等多种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同时,邢台梅花拳也是邢台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邢台地区的历史文化沿革和当地民间艺术的特点。
2.健身价值邢台梅花拳不仅具有武术技巧和审美价值,更是一种健身方式。
练习邢台梅花拳可以起到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对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邢台梅花拳的套路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对一些常见的疾病有所改善。
3.创新价值邢台梅花拳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拳法技巧,还在发扬其文化价值的同时,创新了之前梅花拳形式。
它融合了现代舞台表演的元素,注重表现技巧与情感的融合,以此提高表现力,提高了梅花拳的艺术价值。
综上,邢台梅花拳具有独特的特征和价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走向现代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值得保护和传承。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邢台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起源于河北省邢台地区。
梅花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并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特点和风格。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邢台梅花拳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邢台梅花拳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招式和动作,如梅花手、梅花步等,体现了中国武术的精髓和美学思想。
梅花拳还注重节奏感和呼吸法,强调内外兼修,使练习者不仅身体得到锻炼,心灵也得到净化和提升。
邢台梅花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传承价值。
通过对梅花拳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提倡和传统文化的弘扬,邢台梅花拳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力。
希望通过对邢台梅花拳的研究和推广,能够让更多的人热爱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邢台梅花拳的特征和价值,揭示其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对其传承与发展情况的研究,可以为保护和传承邢台梅花拳提供参考和借鉴。
深入分析其技术特点和历史价值,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探讨其现实意义,可以为推动当地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邢台梅花拳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具体的对策建议,同时展望其未来发展,促进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
2. 正文2.1 邢台梅花拳的传承与发展邢台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起源于河北邢台地区。
梅花拳的传承与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梅花被赋予了高雅、坚强、纯洁的象征意义,梅花拳也继承了这些特点,越传越发扬光大。
梅花拳的传承主要通过口传身教的方式进行,师徒之间传承密切。
每一位传承者都经过长期的刻苦训练和不断的实践,在传承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体悟和心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拳法表演。
河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111项,子项123项)一、民间文学(9项,子项10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和单位备注1Ⅰ-1韩信背水一战的传说石家庄井陉县2Ⅰ-2许由与尧帝的传说石家庄行唐县3Ⅰ-3刘琨的传说石家庄无极县4Ⅰ-4张果老传说石家庄平山县5Ⅰ-5魏徵的传说石家庄晋州市6Ⅰ-6杂技口艺沧州吴桥县7Ⅰ-7玉堂春传说邯郸曲周县8Ⅰ-8杨家将传说廊坊霸州市第三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Ⅰ-9杨家将传说廊坊永清县第三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9Ⅰ-10窦尔墩传说承德兴隆县二、传统音乐(4项,子项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和单位备注10Ⅱ-1桃园同乐会吹歌沧州黄骅市11Ⅱ-2冀中笙管乐(东姜音乐会)沧州任丘市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Ⅱ-3冀中笙管乐(十里铺音乐会)保定雄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Ⅱ-4冀中笙管乐(北宋村古乐)保定清苑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12Ⅱ-5花张蒙道教音乐保定定州市13Ⅱ-6冀东民歌唐山市三、传统舞蹈(9项,子项9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和单位备注14Ⅲ-1南平望拉花石家庄井陉县15Ⅲ-2琅矿活帷子邯郸武安市16Ⅲ-3跑竹马邯郸肥乡县第二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17Ⅲ-4南鱼龙灯邢台隆尧县18Ⅲ-5大头舞(御览转秋千)廊坊霸州市19Ⅲ-6跨鼓廊坊霸州市20Ⅲ-7十美图廊坊三河市21Ⅲ-8八大怪承德隆化县22Ⅲ-9蹦跶会承德兴隆县四、传统戏剧(10项,子项1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和单位备注23Ⅳ-1乱弹(南岩乱弹)石家庄高邑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24Ⅳ-2石家庄丝弦(郭家庄东路丝弦)石家庄晋州市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Ⅳ-3石家庄丝弦(获鹿丝弦)石家庄鹿泉市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Ⅳ-4石家庄丝弦(南路丝弦)邢台平乡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25Ⅳ-5秧歌戏(西调秧歌)石家庄平山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Ⅳ-6秧歌戏(北纪城秧歌戏)石家庄灵寿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26Ⅳ-7落子邯郸成安县27Ⅳ-8老调(东姜老调)沧州任丘市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28Ⅳ-9小车调廊坊市29Ⅳ-10高跷戏张家口蔚县30Ⅳ-11评剧唐山丰润区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Ⅳ-12评剧秦皇岛昌黎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31Ⅳ-13皮影戏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32Ⅳ-14独台戏沧州吴桥县五、曲艺(4项,子项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和单位备注33Ⅴ-1道情石家庄赵县34Ⅴ-2南口大鼓沧州献县35Ⅴ-3热河二人转承德宽城县36Ⅴ-4铁板大鼓承德兴隆县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0项,2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和单位备注37Ⅵ-1南花园民间戏法石家庄市桥西区38Ⅵ-2梁家鹦垴拳石家庄井陉县39Ⅵ-3何庄武狮石家庄赵县40Ⅵ-4梅花拳邯郸市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41Ⅵ-5太极拳(卢氏太极拳)邯郸广平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Ⅵ-6太极拳(孙式太极拳)邢台沙河市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42Ⅵ-7二郎拳邯郸大名县43Ⅵ-8通臂拳(白猿通臂拳)沧州黄骅市第三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44Ⅵ-9迷踪拳(高氏迷踪拳)沧州黄骅市45Ⅵ-10八仙拳沧州河间市46Ⅵ-11阴阳八盘掌沧州任丘市47Ⅵ-12连环绵掌沧州青县48Ⅵ-13吴桥杂技·驯兽·驯鼠沧州吴桥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49Ⅵ-14吴桥杂技·硬气功沧州吴桥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50Ⅵ-15吴桥杂技·地摊魔术沧州吴桥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51Ⅵ-16吴桥杂技·杂技唢呐沧州吴桥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52Ⅵ-17戳脚衡水市燕杰文化武术学校53Ⅵ-18冀州三皇炮锤河北省三皇炮锤武术协会54Ⅵ-19鼎棋保定市区55Ⅵ-20中幡承德隆化县第三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56Ⅵ-21十字八方拳邢台威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七、传统美术(6项,子项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和单位备注57Ⅷ-1面塑石家庄井陉县第三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58Ⅷ-2泥塑邯郸成安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59Ⅷ-3剪纸邯郸磁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Ⅶ-4剪纸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60Ⅶ-5“南宫碑体”书法艺术邢台南宫市文化馆Ⅶ-6“南宫碑体”书法艺术邯郸大名县61Ⅶ-7相子(纸雕)廊坊固安县62Ⅶ-8晋州赵氏剪纸石家庄晋州市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八、传统技艺(23项,子项2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和单位备注63Ⅷ-1于家石头建筑技艺石家庄井陉县64Ⅷ-2龙狮道具制作技艺石家庄正定县65Ⅷ-3孩模烧制技艺邯郸魏县66Ⅷ-4古顺酒酿造技艺邢台古顺酿酒股份有限公司67Ⅷ-5传统盒子灯制作技艺沧州海兴县68Ⅷ-6同聚祥酒酿造技艺沧州青县69Ⅷ-7冬菜制作工艺沧州青县70Ⅷ-8古建青砖制作技艺沧州任丘市71Ⅷ-9驴肉火烧制作技艺沧州河间市72Ⅷ-10三井十里香酒酿造技艺沧州泊头市73Ⅷ-11甘陵春酒酿造技艺衡水甘陵春酒业有限公司74Ⅷ-12戏曲脸谱制作技艺廊坊固安县75Ⅷ-13景泰蓝制作技艺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76Ⅷ-14满汉全席传统制作技艺承德市77Ⅷ-15八珍御酒酿造技艺承德平泉县78Ⅷ-16中山松醪酿造技艺保定定州市79Ⅷ-17贯头山酒酿造技艺唐山迁安市80Ⅷ-18皮影制作技艺秦皇岛昌黎县81Ⅷ-19绣花鞋制作技艺秦皇岛抚宁县82Ⅷ-20老二位饺子制作技艺秦皇岛海港区83Ⅷ-21潘氏风干肠制作技艺秦皇岛抚宁县84Ⅷ-22莜面制作技艺张家口张北县85Ⅷ-23饸饹制作技艺石家庄无极县Ⅷ-24饸饹制作技艺邯郸魏县九、传统医药(4项,子项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和单位备注86Ⅸ-1脏腑推拿术保定市87Ⅸ-2金牛眼药保定定州市88Ⅸ-3丁氏正骨沧州盐山县89Ⅸ-4青县点穴拨穴疗法沧州青县十、民俗(22项,子项2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和单位备注90Ⅹ-1五道古火会石家庄赵县91Ⅹ-2九曲黄河灯石家庄赞皇县第三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92Ⅹ-3南冶脸子会石家庄平山县93Ⅹ-4联庄会石家庄井陉矿区94Ⅹ-5通天河花会石家庄鹿泉市95Ⅹ-6云盘山人祖祭典石家庄井陉县96Ⅹ-7台头邳彤祭典石家庄井陉县97Ⅹ-8南王庄转黄河石家庄井陉县98Ⅹ-9虎皮庄天下太平灯石家庄井陉县99Ⅹ-10土山诚会邯郸武安市100Ⅹ-11抬五龙邯郸成安县101Ⅹ-12崔府君出巡仪式及传说邯郸磁县102Ⅹ-13火神会邢台柏乡县103Ⅹ-14冰神祭祀邢台平乡县104Ⅹ-15三皇祭典邢台沙河市105Ⅹ-16火神信仰习俗廊坊霸州市106Ⅹ-17河灯习俗廊坊霸州市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Ⅹ-18河灯习俗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批省级名录扩展项目107Ⅹ-19马桥张家口张北县108Ⅹ-20和顺圣会承德滦平县109Ⅹ-21黄旗武会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110Ⅹ-22抡花承德滦平县111Ⅹ-23逛楼秦皇岛抚宁县。
十大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八城门专技八城门专技,又称八城门学,是河北以艺术形式传承及传播园林文化的一种活态、多样化的艺术体系,也是一部非常独特的河北民间艺能,在杳洳、晋州、鹿泉、泊头、馆陶、正定、仪陇、甜水的八个县市(县级行政区)中产生和发展起来,也因此获得了八城门专技的称谓。
八城门文化是河北当地传统艺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集众多唱对、短歌、太古慢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体现了河北特色传统文化的独具特色和历史延续性。
二、漳上大抄漳上大抄,又称漳上大杂技,是河北漳县出现的——种传统民间舞台表演艺术,长大达十来米,严格安排:以绳花撒花序中礼引见,接着进行擂丁、跳杂技、表演剧目、乱彩文抄等舞台表演。
它充分展示了河北传统民歌舞蹈、文艺表演,融会贯通礼节和体育运动民俗文化,唱舞多样化,表演群及多元。
三、定县八节定县八节表演艺术,是定县民间唱腔和舞蹈结合传统文化,以节日活动形式唱和舞蹈达到表演艺术效果的活泼、灵动表演艺术。
它包括水果节、年末礼、游节、伏日仪式、游节、就差仪式、婚仪式等八个节日的歌舞表演,其活泼的舞姿、乐曲、舞步独特而精彩,以及节日风俗、信仰习俗和格调,都属于独特的当地文化表现形式。
四、磁州梆子磁州梆子是河北省磁县和宁晋县等地出现的一种民间艺能,据史料记载,起源于清朝仁宗时期,传播至古今中外。
祝炳声领衔,发扬地久。
磁州梆子,充分体现了河北农民的农耕文化,是古老的民歌舞蹈,内容涉及农耕、歌唱、祭典、牧歌等,也带有一定的宗教元素。
五、新河合唱新河合唱传统舞蹈,又叫新河富士,是河北新河县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清朝末期,由民间舞蹈合唱编织而成。
它集传统舞蹈、节日风俗、宗教信仰等多个文化形式于一体,有着各自民族风特色,在河北地区有着广泛的传播和运用。
新河合唱,通过节奏、动作、服饰、道具表演,刻画出河北山林的景色,体现河北地区文化的独特性。
六、威宁节日“威宁节日”俗称“威宁盛会”,是河北省沧州市渤海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音乐:蒙古族呼麦、河曲民歌、左权开花调、蒙古族长调歌、巢湖民歌等。
传统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井陉拉花、龙舞、狮舞等。
传统戏剧:昆曲、潮剧、弋阳腔、青阳腔、高腔、河北梆子等。
传统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石湾陶塑技艺、黎族原始制陶
技艺、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等。
曲艺:苏州昆剧、扬州昆曲、福州昆曲、山东大鼓、山东琴书、河南坠子、绍兴莲花
落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吴桥杂技、聊城杂技、天桥中幡、维吾尔族达瓦孜、抖空竹、宁德霍童线狮、线狮等。
传统美术: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漳州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临沂
挥灰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等。
传统医药: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养生、藏医药等。
民俗: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
邢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价值研究
邢台梅花拳是中国北方传统武术拳种之一,源自河北省邢台市。
梅花拳的拳谱与传承经历了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它以婉转轻柔、流畅自如、韵律优美为特色,被誉为“北方唯一的女子拳”。
梅花拳以梅花为主要形象,以拳、掌、指、腿为主要技术手段,配以旋、起、借、扔等技法,结合呼吸、姿势、步法、眼神等要素,构成了其独特的技战术风格。
梅花拳以“云水禅心、清风明月、潇湘秀色、武术文化”为理念,讲求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其特点在于追求身心合一、内外兼修。
邢台梅花拳具有不同于其他武术拳种的独特价值。
其一是文化价值。
梅花拳融入了浓郁的地方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推广中国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其二是艺术价值。
梅花拳在形式上非常优美,舒展动人,既是一种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一种传统艺术的承载,对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是保健价值。
梅花拳拥有一套完整的锻炼方式,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充分利用身体机能,培养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
对于梅花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首先,需要提高人们的认识和意识,弘扬梅花拳文化,普及传承知识,以培养更多的拳友、爱好者和传承人。
其次,要加强梅花拳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梅花拳的技能水平与竞技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和多媒体等形式,进行梅花拳的宣传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传承梅花拳。
总之,邢台梅花拳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技战术风格,对于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促进身体健康和繁荣中国武术事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清河武松公园简介清河武松公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区,是集文物保护、旅游观光、康乐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
公园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18.33公顷,是邢台历史最悠久的公园,也是邢台市乃至河北省的文化名片之一。
清河武松公园本着“点燃爱国之心,传播武松精神”的宗旨,以武松精神为灵魂,以现代化建设为基础,着力打造中国文化旅游名胜,建立江河草堂的精神空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来此观赏,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彰显了清朝与中国文化的独特风姿。
清河武松公园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布局各处的艺术景观,打造精致的园林空间,以及具有浓厚的武松文化氛围的“母树公园”,形成了三大景点:绿水青山--省级森林公园、胡同情怀--回忆清朝城市街道,以及文化艺术--母树公园。
“绿水青山”景区,是以林荫胜景为主要特色的景观区域,主要景点有:“清渠回廊”、“水欣多见”、“观音溪古梅”、“荔枝林”、“海棠岛”、“流残梦”等。
“胡同情怀”景区,是以具有清朝古韵的街道为特色的文化景区。
走在里面,可以看到古朴的建筑,体会古老的文化滋润,聆听着古朴的音乐,看着古老的街道,过去的故事就像一部电影在眼前上演一样。
“母树公园”景区,是以《水浒传》武松故事为核心内容的文化景区,分为三个部分:武松村落、武松历史馆和武松母树园。
村落以水浒传的故事作为背景,再现当时装修设计、舞台剧、趣味科普等形式,增添旅游拍照乐趣;武松历史馆里总结武松人物传记及武松故事,让游客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母树公园以“回家吧,武松”为主题,文物保存修缮诚挚民俗风情,以及母树公园等,是学习、感受、聆听武松文化的良好去处。
清河武松公园以它的独特风格,向游客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游客在充满激情的节奏中,融进中国的文化,体验中国的乐趣。
邢台市简称为邢,别称牛城、邢襄,旧称邢国、襄国、邢州、顺德府,星空分野属昂、毕二宿(西名:金牛座)。
邢台市有着有3500余年的建城史和600余年的建都史,是大科学家郭守敬的故乡,素有“五朝古都”之称,先后做过商朝、邢国、赵国、常山国、后赵五个朝代和国家的国都。
邢台北通幽燕,南达黄淮,西扼太行三关,东望华北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有“鸳水之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的美誉。
“大河岸边、山前台地”,邢台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古黄河西岸这片独特的大山、大河结合地带上。
太行山为中华民族的脊梁,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故邢台处于中华民族的核心地带。
邢字古通“井”,《康熙字典》说:“穴地出水曰井”,古邢台百泉竟流,故称井方,上古时期轩辕黄帝曾居住在邢台干言冈一带,黄帝亲率邢人开发利用井水,建井田,筑邑而居,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后世邢人为了纪念黄帝的凿井筑邑之德,乃合井、邑二字为一字,即为“邢”,此为邢得名由来。
《易经》曰“井,德之地也”。
故邢人崇尚圣德。
商代祖乙择沃野定都于邢,西周初,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为邢侯建立邢国,战国时期赵成侯立邢为信都,并扩建邢侯台为檀台,又因赵襄子曾都邢,西楚霸王项羽乃改邢为襄国,隋置邢州,宋徽宗赵佶升邢为信德府,金复置邢州,元始祖忽必烈为旌表邢州大治之功,升邢为顺德府,明清沿袭。
因西周邢侯和赵成侯、赵武灵王曾先后在邢地高筑檀台,大会天下诸侯,以标信德之义,故宋徽宗赵佶乃改龙岗县为邢台县,今邢台市之名即沿用于此。
邢台有三千五百年的建城历史,历史上曾为国都约610余年,为府建置650余年,为州建置660余年,为郡建置近400年,新中国革命时期,邢台为河北省第一座解放的城市。
史书上说邢台:“西带上党,北控常山,河北之襟要,而河东之藩蔽也。
”李忠定公曰:“从邢州而西北,路出井陉,可以直捣太原。
从邢州而西南,路出邯郸,可以席卷相、卫。
若道庆源(即赵州),而取深、冀,越清河而驰德、棣,如振裘者之挈其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