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32.02 KB
- 文档页数:15
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马原考试题库【导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课程是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马原知识,有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性和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做好马原考试的准备,以下是马原考试题库,供学生们参考。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 列宁主义关于意识和物质关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 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是哲学思维的基本要求之一,请谈谈你的理解。
4.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请简要解释其内涵。
3.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请你对此做简要阐述。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高任务是什么?【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依据是什么?2. 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是什么?【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什么?4. 如何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第五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1. 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2.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农村革命和土地问题的历史地位是什么?4. 马克思主义如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第六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是实践中的理论?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总结】通过对以上题目的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B、革命性 c、实践性D、与时俱进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 C2、 A3、A4、A5、B6、C7、B8、B9、C 10、A1 l、 B 12、D、 13、A 14、A 15、C 16、A 17、D 18、A 19、C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14、“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2、BCD3、、BCD4、ABC5、BC6、AB7、ABC8、CD9、ABCD 10、ABCD 11、AB 12、BCD 13、ABCD 14、ABCD15、ABCD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特征是(C)。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创造性2、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D)。
A、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唯物主义辩证法D、辩证法3、费尔巴哈哲学是(D)。
A、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法D、唯物主义4、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C)。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D、威廉·配第5、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了(B)。
A、剩余价值论B、劳动价值论C、再生产理论D、流通理论6、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位列榜首的是(C)。
A、爱因斯坦B、甘地C、马克思D、邓小平7、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其哲学体系的(C)。
A、基本内核B、核心C、合理内核D、本质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
A、博大精深B、与时俱进C、吐故纳新D、博采众长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D)。
A、唯物史观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经济学D、剩余价值学说E、马克思主义政治学2、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BCDE)。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E、与时俱进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ACD)。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历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E、马克思主义伦理学4、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ABCD)。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E、平等的人权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BE)。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启蒙思想D、欧洲文艺复兴思想E、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哲学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矛盾斗争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历史。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完全发展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劳动创造和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主张人类应当通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体人的自由和平等。
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历史的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趋势。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论述题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
主题: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强调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形态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改变和发展生产力,人类可以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任务是:A. 批判反动的哲学体系B. 提供党和人民的思想武器C. 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D.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A. 革命性B. 实践性C. 科学性D. 主观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什么为核心?A. 实践B. 理论C. 无产阶级D. 党的建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重要阶段?A. 三个阶段B. 四个阶段C. 五个阶段D. 六个阶段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观点是:A. 实践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实践C. 实践和意识相互作用D. 实践与意识无关答案:A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指导作用?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它指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与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引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矛盾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历史观的区别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在规律。
与传统历史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在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论述。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决定意识",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感知和理解客观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另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革命实践也是实践观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1.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个人的历史作用 B.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
这里的“物质生活矛盾”从根本上说是()A.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C.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3.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有三条道路,即从封建制度的“衰亡”中产生;从奴隶制和农奴制的“解体”中产生;从原始公有制的“崩溃”中产生。
这体现了()A.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 B.社会形态跨越的随意性C.社会发展规律的主观性 D.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性4.在生产关系诸内容中,最主要的、居支配地位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D.人与人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5.在阶级社会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最根本手段和途径是()A.发展生产力 B.进行社会革命 C.进行科技革命 D.进行政治革命6.社会意识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看,可以区分为()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先进的意识和落后的意识C.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D.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A.落后的社会意识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会早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C.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10.从起源上看,国家是()A.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物需要的产物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C.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产物D.防御外敌颠覆活动的产物1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12.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A.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C.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D.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13.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根本标志是()A.生产关系的性质 B.上层建筑的性质C.掌握政权的阶级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程度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15.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是纯粹偶然的 B.是纯粹必然的C.是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1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在其一定的顺序性D.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17.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大学马原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对立2.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历史观B. 唯心主义历史观C. 辩证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A.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 供求关系决定D. 生产资料成本决定4.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商品交换的等价性D.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所有制矛盾二、多项选择题6.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阶级斗争D. 地理环境7.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生产不足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 市场信息不对称8.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A. 必然的B. 偶然的C. 由生产力决定的D. 由阶级斗争推动的9.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B. 社会形态更替的直接动力C. 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源D. 社会政治制度变迁的根源10.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A. 全人类的解放B. 阶级的消灭C. 私有制的消亡D. 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三、简答题1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12. 马克思是如何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的?13.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四、论述题14. 论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
15. 论述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实现途径。
大二马原知识点练习题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A. 辩证法B. 唯物论C. 唯心主义D. 辩证唯物论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A. 劳动B. 物质C. 发展D. 实践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指()A. 实践是对真理的最终考验B. 真理只存在于实践中C. 实践是验证真理的最可靠方法D. 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确认4. “辩证法是关于矛盾的学说”是指()A. 世界上不存在矛盾B. 矛盾是绝对的C.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5. 生产力是指()A. 人的主观能动性B. 社会的物质资料基础C. 社会发展的动力D. 人与自然的关系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主要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和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
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事务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点包括实践性、阶级性、历史性和社会性。
2.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质,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的和暂时的性质。
3. 解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它指出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确认,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才是可靠的。
实践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过程中对事物本质的理性把握和认识,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反复,才能验证真理的正确与否。
4. 解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矛盾是事物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内部的矛盾推动事物不断发展变化,促使事物在过程中不断解决矛盾,形成新的质的飞跃。
矛盾的存在既是事物发展的原因,也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期末马原试题及答案【正文】二〇二一年期末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A. 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B. 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C. 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理论D. 科学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经济答案:A2.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
A. 世界是物质的B. 世界是可知的C. 世界是感性的D. 世界是发展的答案:D3.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指出,帝国主义是()。
A. 资本主义发展的终极阶段B. 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阶段C. 资产阶级专政的形式D. 全球化经济的标志答案:A4.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 社会主义制度B. 公有制经济C.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D. 实现共同富裕答案:C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
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其核心是辩证法。
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有哪些重要观点?答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过程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重要观点。
3. 马克思主义如何指导实践?答案: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通过改造社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4. 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有哪些特点?答案: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具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和危机加深等特点。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三部分:论述题(共50分)1.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作用。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精神支柱,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
阶段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选出,填写在本题签尾部指定的答题区内。
每题1分,共30分)1.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导致:①客观唯心论;②主观唯心论;③二元论;④形而上学唯物论。
2.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①形而上学的错误;②不可知论的错误;③机械唯物论的错误;④唯心论的错误。
3.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①辩证唯物论;②形而上学唯物论;③折衷主义;④二元论。
4.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①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②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③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④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②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④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6.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①世界是统一的;②世界是物质的;③世界是精神的;④世界是发展的。
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①世界普遍联系规律;②否定之否定规律;③质量互变规律;④对立统一规律。
8.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体现了下列哪个原理: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②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③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9.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错误在于割裂了: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0.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就是:①抛弃;②纯粹否定;③事物中好坏两方面的结合;④即克服又保留。
11.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①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②先验论;③反映论;④天才论。
12.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犯了:①类似经验论的错误;②类似诡辩论的错误;③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④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13.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①分析和综合的统一;②归纳和演绎的统一;③可能和现实的统一;④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马原概论考试题目
一、题目一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有何区别?
二、题目二
1.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3.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
三、题目三
1.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四、题目四
1.什么是社会发展规律?
2.社会发展规律有哪些方面?
3.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实践有何指导作用?
五、题目五
1.什么是人的社会性?
2.人的社会性对个体有何意义?
3.人的社会性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六、题目六
1.什么是阶级斗争?
2.阶级斗争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阶级斗争对社会变革有何作用?
以上是本次《马原概论》考试的考题,考生需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回答,展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意:请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回答问题,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一、单选题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 培根、洛克B. 斯密、李嘉图C. 黑格尔、费尔巴哈D. 圣西门、傅立叶2.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A. 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 20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3.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4.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A. 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 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5.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6. 下列各项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7. 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一元论8.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9.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11. 对“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一命题理解错误的是()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意识依赖于存在C.意识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意识来源于人脑这一高度完善的物质存在12. 下列观点属于错误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是()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13.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B. 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C. 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D. 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1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5. 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A.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诡辩论D.主观唯心主义16.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17.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可间接带动7个人就业。
马原期末试题大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解:本大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1.()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唯物史观,是指()。
A.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历史的发展是波浪式的前进形式C.历史发展是一步一步翻越的逐步推进过程D.历史只能是历史的个案答案:A2.()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社会各种思想,就是指()。
A.意识形态B. 生态思维C.知识经验D.历史概念答案:A3.()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关于社会形态分析的方法是()。
A.唯物辩证法B. 唯物史观C.唯物论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1.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具体内容包括……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三、论述题(共150分)1.阶级斗争是指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表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
请回答以下问题:(1)阶级斗争是什么?为什么说阶级斗争是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表现为阶级之间的斗争?(2)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3)在当代中国,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答:(1)阶级斗争是指……2.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
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社会形态,社会形态的演变有哪些?(2)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并阐述其内涵与作用。
(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在当代有什么现实意义?答:(1)社会形态是指……3.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内容之一。
请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意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科学社会主义是指……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
《马克思主义基本源理概论》练习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对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单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系统B、对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的基本理论、基本看法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系统D、对于资本主义转变成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广泛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本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一致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一致D、科学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本源是()DA、古希腊朴实唯物主义哲学B、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 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4、马克思主义哲学汲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D、认识论5、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记是( )D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版B、《资本论》的第一版C、《反杜林论》的第一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然发布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就是( )D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7、“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物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多项选择8、作为一个完好的科学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是( ) B-D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物质和意识(1)单项选择1、恩格斯认为,所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计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四周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对于人的本责问题2、“未有世界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CA、主观唯物主义看法B、贝克莱主义看法C、客观唯物主义看法D、实证主义看法3、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DA、由精神和物质两个本源构成的B、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没有规律的事物的凌乱聚积D、“绝对精神”或主观意识的产物4、以下看法属于客观唯物主义的是()DA、万物皆备于我B、心外无物C、物是感觉的复合D、死生由命,荣华在天5、古代朴实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纳为()CA、存在B、精神C、实物D、物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物质构造理论的关系属于()BA、高级和初级的关系B、一般和个其余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简单和复杂的关系7、对于意识的本质,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DA、否定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夸张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重申意识对物质的依靠关系D、否定意识对物质的依靠性8、“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别物质”是一种()BA、辩证唯物主义看法B、俗气唯物主义看法C、朴实唯物主义看法D、机械唯物主义看法9、“狼孩”没存心识,这一事实说明()CA、意识是自然界长久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10、我们想问题、做事情的出发点应当是()CA、人们的主观梦想B、先进分子的要求C、客观存在的事实D、正确的指导思想11、“人有多勇敢,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需想获取,就能办获取。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请解释它的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包括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认识实践。
认识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
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认识通过实践得到验证和发展。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题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简要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它认为社会的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并且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社会形态的更替。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社会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组成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运动规律。
•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形态的更替所决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革命的爆发所引起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标志着社会的革命性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对于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题3.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什么?简要阐述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一种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理论,它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和最终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个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物质、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
•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自由的条件下,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人的全面发展是以现代社会为基础的,只有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人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 C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C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0、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1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思想是( B )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1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13、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思想是( B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1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D )A、运动的绝对性B、本质的可知性C、发展的规律性D、客观实在性叮叮小文库16、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形而上学D、客观唯心主义1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单选题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A. 培根、洛克B.斯密、李嘉图C.黑格尔、费尔巴哈D.圣西门、傅立叶2.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A. 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C.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D. 20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3.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A. 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4.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A. 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5.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6. 下列各项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7. 凡是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A. 唯物论B.唯心论C.二元论D. 一元论8. 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A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9. 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 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11. 对“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这一命题理解错误的是()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B. 意识依赖于存在C. 意识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 意识来源于人脑这一高度完善的物质存在12. 下列观点属于错误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是()A. 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B. 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C. 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D. 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13. 下列各项属于主观臆想联系的是()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造成空气严重污染B. 过度毁林开荒导致严重水土流失C. 人的生辰八字决定其一生命运D. 人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一生命运1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5. 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属于()A. 唯物辩证法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诡辩论D.主观唯心主义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C. 矛盾双方相互对立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 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A.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16.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A.相对主义观点 ,这是一种()B.辩证法观点 17. 18.C.形而上学观点D.折衷主乂观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业岗位,可间接带动 A.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 4.3元;每增加1个就 7个人就业。
这体现的哲理是(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事物是多种多样的"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19.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 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20. 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A. 逻辑分析法B. 阶级分析法C. 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21.22. 23. C.质量互变规律D.本质表现为现象的规律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 D.对立统一的原理卜列选项中,不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是(A. 质量互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24, 下列命题不符合辩证法的是()A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若以同裨同,乃尽弃矣。
B. 万物莫不有对C. 大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D. 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什么不是必然的25.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A. 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26.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体现出来的。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B, 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必然性背后隐藏着偶然性C, 偶然性通过必然性来表现自己并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D,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自己并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27. 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B,变动性C,社会性D,能动性28.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A. 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 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的C. 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 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29. 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是()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 纸上谈兵,画饼充饥D,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30.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A .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 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C.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 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31. 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 .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3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33. 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34. 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识记、联想、假说3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B.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C.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D.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36.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 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观点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作出确定检验的观点37.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
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 .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38. 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A.相对性B.能动性C.绝对性D.普遍性39.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实事求是 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40.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A. 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 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1.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其原因不包括()A.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 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D.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42.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43. 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A.地理环境B.风俗习惯C.伦理道德D.物质生产44.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其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A.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45. 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4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A.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统一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统一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D.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48.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49.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50.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51.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 .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是否具有自然属性 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D.是否具有宗教信仰52.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47.生产力反映的是( )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 人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53.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 人的价值追求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情感态度D.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4. 划分经济社会形态所依据的标准是()A. 生产力的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社会意识的内容D.政治制度的状况55. 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A.社会秩序的稳定B.民主程度的提高C.自然环境的改善D.生产力的发展5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下列对此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A. 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B. 社会形态的发展受自然规律的支配C.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纯粹自发的过程D. 社会形态的发展不受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影响57.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 先进与落后、创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58.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多种,但最基本的动力是()A.阶级斗争B.社会改革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59.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 .政治标准B .经济标准C.道德标准D.社会标准60.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直接动力B.根本动力C.最终动力D.唯一动力61. 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A. 由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B.由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C.由政治主张的差异引起的D.由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62. 科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 .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B.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D.意识形态的先进或落后6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持“科技优先”的方针,其哲学依据不包括()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C: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D:科学技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64. 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