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发动机的诞生和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42.19 KB
- 文档页数:2
汽车结构(发动机)及中国汽车的发展前景学院:机电学院班级:B0902 学号:0612090206 姓名:吴家帅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一台汽车是由原动机机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
并且分别举例介绍了各部分的作用。
并简单的介绍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包括顶置凸轮轴,多气门,排气净化技术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FSI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后,通过结合自身自动化的专业知识对目前中国汽车存在的开发缓慢和电动汽车不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原动机,传动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一、汽车主要结构综述现代汽车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原动机,传动部分,执行部分和控制部分。
1、原动机(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通常由曲柄连接机构、配气机构、燃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部分组成。
2、传动部分(底盘)底盘是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并对车辆的行驶、停止起控制作用的部分。
底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行驶系,另一部分叫控制系。
行驶系包括传动装置和行驶装置,控制系包括转向装置和制动装置。
3、执行部分(车身)车身是把汽车的各个部分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机件,是承载全车质量的主要部分。
4、控制部分(电器设备)电器设备是为全车提供电源并实施电器系统功能的系统。
电器设备包括两部分:一是电源部分,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及电压调节器;二是用电部分,包括:起动机、点火系、照明装置、信号装置等。
二、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1、发动机概述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
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作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
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关于汽车发动机的毕业论文汽车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汽车的驾驶体验和行驶安全。
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汽车发动机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汽车发动机的原理汽车发动机主要由燃烧室、气缸、活塞、曲轴等部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燃机的方式将燃油和空气混合后,在发动机内部进行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驱动活塞运动,最终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燃油的选择上,汽车发动机目前主要使用的是汽油和柴油。
汽油发动机通过点火系统将混合气体点燃,而柴油发动机则通过压燃方式实现燃烧。
两种发动机在燃烧方式、动力输出和燃油效率上存在差异,各有优劣。
第二部分: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蒸汽机时代。
随着内燃机的诞生和不断改进,汽车发动机逐渐成为主流。
从最早的单缸发动机到如今的多缸发动机,从机械燃油喷射到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
在发动机的发展过程中,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节能减排的要求推动了发动机技术的升级换代,例如采用涡轮增压技术、缸内直喷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等,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第三部分:汽车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汽车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一方面,电动汽车的崛起将对传统发动机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发动机的轻量化、高效化和低排放。
另一方面,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也为汽车发动机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将对汽车发动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智能化的发动机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能量损失。
同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将对发动机的设计和布局提出新的要求,以适应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趋势。
结论: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其性能和可靠性对整个汽车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的发展简史一、汽车发动机发展简史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
汽车的发展与发动机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
人类最初的工作劳动完全是由自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和马之前使用的是人,或许最早的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机”。
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强,人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风力。
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
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中便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也拉开了汽车动力-发动机的发展。
现代发动机的发明是在使用蒸气机的基础上,仿造蒸气机的结构,在气缸中燃烧照明煤气作为开端的。
首先成功制造了煤气机,在煤气机的基础上改进为汽油机,再研制为柴油机。
1.煤气发动机的发明最早提出内燃机设想的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1673-1680年,他首先提出了真空活塞式火药内燃机的方案,即利用火药燃烧的高温燃气在缸内冷却后形成的真空,使大气压推动活塞作功,但屡次试验都失败了。
1794年,英国发明家B.斯垂特提出了一种燃用松节油的内燃机,首次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原理。
1799年,法国工程师蓝蓬提出了用煤气作燃料,用电火花点火的内燃机。
1820年,英国的W·塞歇尔研制出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并首次在实验室运转成功,每分钟60转。
1833年,英国人W·L·莱特获得了爆发式发动机专利,从而结束了真空机的历史。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
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
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
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简述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进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以下是汽车发动机的主要发展阶段:1. 蒸汽发动机(1769-1900年):最早的汽车使用蒸汽发动机作为动力源。
这些发动机使用蒸汽压力产生动力,但由于需要大量水和燃料,以及长时间的预热,因此存在一些缺点。
2. 内燃机(1876年至今):内燃机革命性地改变了汽车发动机的发展。
卡尔·本茨在1876年申请了一项内燃机专利,这标志着内燃机的诞生。
内燃机分为两种类型: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以混合汽油和空气来产生爆炸,而柴油发动机则以压缩的柴油和空气来实现燃烧。
3. 早期发动机改良(1885-1918年):在内燃机的基础上,一些改良工作被进行。
例如,汽油发动机的点火系统被改进,以提高燃烧效率和性能。
4. 四冲程发动机(1890-1902年):四冲程发动机的推出使得汽车的设计更加先进。
这种发动机以循环的方式进行操作,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步骤,提高了燃烧效率。
5. 高性能发动机(1920-1960年):在这个时期,汽车发动机的设计开始注重提高性能。
使用了涡轮增压器和机械增压器等技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并提高燃油效率。
6. 环保和节能技术的应用(1960年至今):由于环保和燃料经济性的需求,新的技术得以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中。
例如,使用电子控制系统优化燃烧过程,采用直喷技术和涡轮增压技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能。
7. 新能源发动机(2000年至今):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新能源发动机开始受到关注和推广。
一些新技术,如混合动力系统、电动发动机和燃料电池,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内燃机,以减少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汽车发展编年史前言汽车作为现代高速行走机械,其发明、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下面,就让我们遵循历史的足迹走进汽车的世界吧。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车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的。
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时代,有一个叫奚仲的人,他发明的车由两个车轮架起车轴,车轴固定在带辕的车架上,车架附有车箱,用来盛放货物。
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辆车。
最初的车辆,都是由人力来推动的,称为人力车。
后来人们开始用牛、马拉车,称为畜力车。
据传说,畜力车是商汤的先祖相土和王亥共同发明的。
1420年,有人制造出了一种滑轮车。
人坐在车内,借用人力使绳子不停地转动滑轮1649年,德国一个钟表匠汉斯·郝丘制造了一台发条式的汽车早在三国时代,诸葛孔明就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叫马钧的技术高明的大技师,他发明了指南车1766--1899•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动力输出从蒸汽机—煤气机—汽油机—柴油机,人类在不断开发新能源的道路上也“顺便”把内燃机做了改进。
•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促进汽车初期发展方面作出贡献最多的却是法国人——齿轮变速器、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式橡胶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狄第安后桥半独立悬架,石棉制动片和转向盘等等。
176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这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1801年法国人勒本提出煤气机原理。
1803年法国工程师特利维柯采用新型高压蒸汽机,可乘坐8人,在行驶中平均时速13km,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
1827年英国嘉内公爵制造的蒸汽汽车成为世界上第一辆正式运营的蒸汽公共汽车。
可载客18人,平均时速19km/h。
1838年英国发明家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该项发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关于汽车发动机的毕业论文1.引言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在汽车的行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汽车发动机的研究和提升一直以来都是汽车制造业和机械制造业的研究热点之一。
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如如何提升发动机的功率、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等。
因此,研究和发展新型发动机技术已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2. 汽车发动机的结构汽车发动机分为两大类:内燃机和外燃机。
内燃机主要包括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是以汽油为燃料,通过点火将混合气燃烧,从而将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汽油发动机通常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
四冲程发动机一般包括气门、曲轴、连杆、活塞和汽缸等部件,通过活塞在汽缸内往返运动将混合气压缩、点火燃烧并从排气门排出。
二冲程发动机相对于四冲程发动机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结构简单,但油耗大、噪音大、污染严重,因此近年来逐步被淘汰。
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是以柴油为燃料,通过压缩空气使得柴油燃烧,从而产生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与汽油发动机不同的是,柴油发动机没有点火装置,而是通过高压喷油器将柴油雾化喷入预燃室,利用空气的压缩使得柴油自燃,从而推动活塞转动曲轴。
柴油发动机旋转时产生的动力远高于汽油发动机,适用于重载、高速和长途运输的车辆中。
3.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描述:进气,压缩、点火、燃烧、排气。
进气阶段:汽油发动机在进气阶段,汽缸内的活塞会向下移动,而曲轴则会转动,这样便会吸入混合气。
压缩阶段:气缸内的活塞开始向上移动,压缩气体,同时曲轴也跟着旋转。
点火阶段:点火系统装置向火花塞发射电子,使其火花,然后就会产生爆炸,混合气就会变为火焰,从而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同时又转动曲轴。
燃烧阶段:混合气被燃烧产生能量,并且推动活塞以及控制曲轴的旋转,从而转化为机械能。
汽车技术发展史
汽车技术发展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蒸汽机汽车的问世。
1769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拉开序幕。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制造出第一辆蒸汽驱动的汽车。
第二阶段:内燃机汽车的诞生。
1838年,英国人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被称为汽车发展史上一次革命。
1862年,长安公司成立。
1867年,德国工程师奥托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发动机,于1885年宣布放弃专利。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购买了奥托的内燃机专利,并成功将内燃机和加速器安装在一台自己设计的三轮车架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汽车诞生了。
第三阶段: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
1908年,福特T型车开始生产,工业化程度达到了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1914年全面实现组装流水线生产,工厂单班日产能力达1212辆。
与此同时也推动了市场逐步扩大,1917年福特的市场占有率逾42%,1921年达到55.45%,成为美国最大汽车公司。
第四阶段: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电子点火器、点烟器、汽车收音机、防抱死刹车、数字仪表盘等逐渐应用到汽车上,提高了汽车的
安全性和舒适性。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汽车也从单纯的机械产品向智能化、电气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以上是关于汽车技术发展史的四个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汽车技术会更加先进。
汽车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蒸汽发动机时代
1800年以前,汽车被视为不可能被发明出来的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最早的汽车是由蒸汽动力推动的,他们的发明者是英国人托马斯.贝尔。
他研究发明出了一台机器,它由内置燃料室,发动机和蒸汽发生器组成,而且可以用于推动车辆前行。
贝尔的发明被认为是第一辆机动车,但
它的效率低,耗能量大,故此无法在大距离的行驶中发挥作用。
第二阶段:内燃发动机时代
1860年,德国发明家若望·约翰·康斯坦丁·弗里德曼(又名巴赫)发明出了第一台内燃机汽车,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拥有实用价值的汽车,
也给汽车发展历史,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种机器可以用汽油和气体燃料,
用火炬塞进燃烧室中,然后将燃烧的燃料抬升至蒸汽来提供动力。
这种机
器可以比蒸汽发动机机器更快,而且更有效率,它开启了汽车发展的新篇章。
第三阶段:汽油发动机时代
20世纪初,汽车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由此大量的汽车制造商开始从
事业务,而汽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很快人们开始研发出汽油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
它的工作原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性能和效率。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汽车发动机是通过内燃机的方式来提供动力的。
内燃机是指在密闭的燃烧室内,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后点燃,利用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做功的机器。
常见的汽车发动机有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种。
汽油发动机是通过点火塞点火,将混合气点燃,产生爆炸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汽车运行。
而柴油发动机是通过高压喷油器将柴油喷入燃烧室,利用高温高压气体自燃,推动活塞做功。
其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四个基本过程,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首先是进气过程,汽车发动机通过进气门将空气吸入气缸内,与燃料混合后形成可燃混合气。
接着是压缩过程,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然后是燃烧过程,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产生爆炸推动活塞做功。
最后是排气过程,活塞向上运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外。
再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几个重要部件,活塞、曲轴、气门、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
活塞是发动机内部的运动部件,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将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曲轴是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输出到变速器。
气门控制着气缸内的进气和排气,保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循环。
点火系统负责点燃混合气,使发动机正常燃烧。
供油系统则负责将燃料喷入气缸内,保证发动机正常燃烧。
最后,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合理的发动机设计和优化的工作原理可以提高汽车的动力输出和燃油利用率,降低尾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燃机的方式提供动力,通过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基本过程完成动力输出。
同时,发动机内部的活塞、曲轴、气门、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等部件协同工作,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性能和效率,是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
世界汽车科技发展历程世界汽车科技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主要阶段和里程碑事件的简要概述:第一阶段:蒸汽动力时代(1769年-1900年)1769年,法国发明家尼古拉斯·约瑟夫·凯尼奥特(Nicolas-Joseph Cugnot)制造了第一辆自驱动蒸汽车,被认为是汽车发展的开端。
19世纪初,英国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发明了反驳机车,并应用于铁路运输。
随后,多位工程师开始尝试将蒸汽动力用于陆地交通工具,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尔·本茨(Karl Benz)和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
1885年,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标志着汽车的诞生。
第二阶段:燃油发动机时代(1900年-1970年)20世纪初,汽车工业开始迅速发展。
1901年,美国工程师霍华德·K·罗利(Howard K. Rile)在一辆汽车上成功地应用了四冲程燃油发动机。
1920年代,美国大量推广汽车,并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创新,比如电动起动机、碟式制动系统和无钥匙进入系统。
1930年代,世界进入了大规模的汽车生产时代,美国“底特律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垄断了全球汽车市场。
第三阶段:电气与电子技术时代(1970年-今)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石油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关注,汽车工业开始转向更为经济和环保的解决方案。
为此,一系列新技术被引入汽车设计中。
其中最重要的是电子控制单元(ECU)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的应用,推动了汽车设计和制造的创新。
1980年代,日本汽车制造商成为全球的领导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和低油耗的汽车。
21世纪以来,汽车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强调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发展趋势:1. 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随着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关注,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主流选择。
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前言汽车无疑是19世纪的一项最伟大发明之一。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世界汽车工业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汽车工业成为很多国家的支柱产业。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分,在工业占据重要地位,发动机是一种将其他形式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四个行程概括:进汽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排气行程。
虽然发动机伴随汽车走过了100多年历程,无论是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性能上,控制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原理是未变,如今发动机的种类有多种多样,但发动机故障也是出现很多种,当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候汽车会表现出不同状况来反映。
1 发动机的概述1.1 发动机的发展史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汽车的发展与发动机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
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后人们开始设想把蒸汽机装到车子上的人。
1794年,英国的司垂特首次提出燃料与空气混合成可燃混合气的原理。
1842年,法国的萨迪卡诺提出了热机的循环理论。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次首次试验成功了一台二冲程实验性发动机。
戴勒姆把发动机体积尽可能缩小,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轻便小巧的化油器式电打火的小型汽油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立式发动机,取名“立钟”。
通过近一百年的努力,到19世纪80年代,小型内燃机终于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已经可以实用化了。
内燃机的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发动机的作用汽车发动机的基本作用是把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诫能而发出动力,并通过汽车的传动系驱动汽车行驶。
1.3 发动机的分类1、燃料:汽油机,汽油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柴油机,雾化柴油机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2、点火方式: 点燃式,点燃机,用火花塞点火燃烧;压缩式,柴油机,可燃混合气在高温,高压下自燃。
3、行程数:四冲程,活塞在气缸内往复四个冲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叫做四冲程发动机;二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两个冲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叫做二冲程发动机汽车汽油机汽车柴油机1.4发动机总体构造汽车发动机是由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器,其构造也千差万别,但是基本工作原理相同,通常是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两大机构和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启动系四大系统组成。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发动机,汽车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没有发动机的存在,就不存在汽车。
发动机的发展即是汽车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和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
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
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所以可以说发动机的发展史即是汽车的发展史。
而发动机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
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
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是德国人奥托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基础上,于1876 年发明并投入使用的。
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
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
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964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26 年,瑞士人布希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
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汽车发动机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追求,汽车发动机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汽车发动机发展趋势的一些主要方向。
1. 混合动力和电动化:为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降低排放,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成为了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混合动力车辆结合了燃油发动机和电动驱动系统,进一步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
电动汽车则完全依靠电池进行驱动,无排放,对环境友好。
2. 节能和环保: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汽车发动机也越来越注重节能和环保。
燃油直喷技术和缸内直喷技术的应用,使得燃油更加高效燃烧,减少废气排放。
此外,排放控制系统的改进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汽车的排放水平得以降低。
3. 轻量化:汽车发动机的轻量化也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减轻汽车发动机的重量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加速性能。
新材料的应用和设计优化的实施,使得发动机的重量得以降低,同时不影响其结构强度和耐用性。
4. 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汽车发动机也在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同时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操作。
此外,智能化的发动机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场景和驾驶习惯进行自适应调整,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5. 燃料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汽油和柴油外,未来的汽车发动机将会使用多种不同的燃料。
例如,天然气、氢气和生物燃料等。
这些新型燃料可以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消耗,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起来,未来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混合动力和电动化、节能和环保、轻量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以及燃料多样化。
这些趋势将使得汽车更加环保、高效和智能化,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汽车发动机论文
1. 引言
-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对汽车性能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汽车发动机的研究也日益重要。
2. 汽车发动机类型
- 内燃机和电动机是当前主流的汽车发动机类型。
内燃机分
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3. 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
- 内燃机通过燃烧混合气体产生热能驱动活塞运动,从而带
动曲轴旋转,并通过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给车轮。
4. 汽车发动机设计
- 汽车发动机的设计考虑因素包括功率输出、燃料效率、排
放控制、可靠性和经济性等。
最佳设计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平衡。
5. 汽车发动机燃料技术
- 汽车发动机燃料技术的发展包括引入新型燃料、改进燃料
喷射技术、优化点火系统等,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排放。
6. 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放
- 汽车发动机的尾气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发动机厂商和政府机构致力于降低尾气排放标准以减少环境污染。
7. 汽车发动机未来发展方向
- 汽车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电动化、燃气化、混合动力等,以满足环保要求和节约能源的需求。
8. 结论
-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研究和发展将不断推动汽车性能和经济性的提升。
在环保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汽车发动机的未来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汽车发动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发动机已经走过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内燃机到今天的电动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本文将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汽车发动机的发展现状:
1. 内燃机:内燃机是最早被应用于汽车上的发动机,它包括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内燃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发动机。
2. 混合动力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是将内燃机和电动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发动机。
它能够同时利用两种动力源,既能保证汽车的动力性能,又能降低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3. 纯电动发动机:纯电动车是一种完全以电能为动力的车辆,它不需要燃油,也不产生尾气排放。
二、汽车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1. 电动化发展趋势:随着未来能源的日益短缺,汽车发动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是电动化。
电动车将会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
2. 智能化发展趋势:未来汽车发动机还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的汽车发动机将能够自动控制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行驶安全。
3. 轻量化发展趋势:轻量化是未来汽车发动机的重要发展趋势。
轻量化的汽车能够降低车身重量和车辆运动惯性,提高汽车的加速性
能和燃油经济性。
总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未来的汽车发展将会趋向于电动化、智能化和轻量化。
未来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将会更加环保、高效、安全和智能。
是谁发明了发动机汽车的诞生最早的热机原理是我国的走马灯,走马灯也是涡轮机的萌芽。
值得中国人(学机械的)注意的是:往复式活塞内燃机的主要机构都是中国最先发明的!比如:缸体---中国最先制造的大炮于1332年铸成,往复活塞、曲柄连杆机构、飞轮等都是我国首创。
火药内燃机虽然没有搞成功,但是为未来的蒸汽机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车驱动三轮汽车。
1804年脱威迪克设计制造了第一辆蒸汽汽车。
2.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注1]首先试验成功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
3.1986年国际汽车产业界推举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主办国际汽车百年圣诞庆贺的盛典,并公认国际汽车产业界汽车发明家是创办奔驰汽车公司的卡尔.本茨先生。
所以人们一般把1886年称作为汽车元年。
4. 1872年,戴姆勒设计出四冲程发动机。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德国工程师和发明家,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
【注1】卡尔·本茨(Karl Benz,1884-1929)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人称“汽车之父”。
1844年,本茨以遗腹子的身份出生于德国,父亲原是一位火车司机,但在他出世前的1843年因发生事故去世了。
从中学时期,本茨就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60年进入卡尔斯鲁厄综合科技学校学习。
在这所学校,他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机械构造、机械原理、发动机制造、机械制造经济核算等课程,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经历过学徒工、服兵役、娶妻生子等人生经历后,他于1872年组建了“奔驰铁器铸造公司和机械工场”,专门生产建筑材料。
由于当时建筑业不景气,本茨工场经营困难,面临倒闭危险,万般无奈之际,他决定制造发动机获取高额利润以摆脱困境。
于是,他领来了生产奥托四冲程煤气发动机的营业执照,经过一年多的设计与试制,于1879年12月31日制造出第一台单缸煤气发动机(转速为200转/分,功率约为0.7千瓦)。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之马矢奏春创作摘要:汽车在现代社会生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汽车发动机更是其核心部分;可以说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汽车的完善过程。
本文论述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原理,并讲述了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而且笔者还对汽车发动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预测。
【关键字】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展历程新技术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汽车得到迅猛发展。
如今,汽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每天,数以千万计的汽车行驶在大大小小的公路上,而汽车生产所需的零件更是数以亿计。
其广阔的市场使得汽车成为各种高科技应用的载体。
汽车发动机为汽车提供动力,更是汽车的核心。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能极大地促进汽车的发展。
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传统发动机面临这巨大挑战。
发动有很多种类,按分歧划分方法有分歧的类型。
按发动机所使用燃料来划分,发动机主要可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液化石油气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根据发动机可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依照气缸数,发动机可分为单缸发动机、两缸发动机、多缸(三缸以上)发动机;依照冷却方式分歧,发动机可分为水冷式发动机(见图1)和风冷式发动机(见图2);根据排列方式,发动机可分为直列L型发动机、H型发动机、W型发动机、V型发动机等;依照发动机在车身上的规划分歧,发动机可分为前置发动机,中置发动机和后置发动机。
发动机是一个热能转换机构,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汽油(柴油)或天然气,使气体膨胀并推动活塞做往复运动,从而使物质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发动机是一种有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的机械设备。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发动机,要想完成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能量转化过程,实现工作循环,包管发动机能持续正常工作,都离不开发动机中各个机构和系统之间的配合。
汽油机是由五大系统和两大连杆组成,即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组成。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