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沈阳故宫导游词(10篇)_导游词汇总版

沈阳故宫导游词(10篇)_导游词汇总版

《沈阳故宫导游词》

沈阳故宫导游词(1):

大家好!我是小吴,这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造和使用过

的宫殿。清世祖福临也曾在那里继位,改元顺治、并于当年入关,统治全中国。沈阳故宫占地

6万多平方米,全部建筑计300多间,共组成20多个院落。按其布局,可分为东路、中路和

西路三大部分。我们计划游用三个小时的时光去游览,此刻我们已将到了,大家下车,先听我

说几句。

首先,我告诉大家,注意的事项。第一,大家要紧跟我身后,不要走丢了。第二,要在规

定的时光内集合,如果找不到了,请拨打我的手机。第三,不要乱扔东西,讲卫生。第四,持

续安静,不要大喊大叫。好了,出发了。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

建筑的传统,集汉、满、蒙族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大家看,这座占地六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625年,建成于1636年,全部建筑90

余所,300余间。清朝进关后对盛京皇宫又进行了保护和扩建,到乾隆时基本构成今日规模。

大家看,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太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宇炕口袋房的清

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机富

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

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号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万平方米,现有古

建筑114座。主要建筑有大政殿,十王亭、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文溯阁等。

大政殿是用来举行诸如颁布诏书、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大典的地方。十王亭

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廷的现象,体现了创业初期君臣

平等的历史,也是从打天下到坐天下的君臣平等的延续。到了入关后,从北京故宫开始,这种

平等被逐渐打破,最终构成了高高在上的君王。

中间高耸的建筑是沈阳故宫里唯一的烟囱。故宫里每一个房间的炕火都从地下的通道汇聚

到这个烟囱里,这是他们一统天下的思想的象征。这个烟囱共有11级,最上方一级只有三块

砖构成。导游说,这个一统天下的烟囱反而成了清朝的谶语:清朝共有11位皇帝,最后的宣

统帝只做了三年江山,就是那三块砖的预示。想当年努尔哈赤在修建这个一统天下烟囱的时候,如果早知如此,肯定会加多几层吧?!

下方,请大家自由参观。三个小时后在那里准时集合。

沈阳故宫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此次游览的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首先呢,我们一齐来看一下沈阳故宫的平面图。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构成了东、中、西三路格局。

东路建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主要建筑是大政殿和十王庭;中路建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

主要的建筑是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西路呢,建于清乾隆年间,主要建筑是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它因存放《四库全书》而闻名。那么作为我国现存最完好的两座古代帝王宫殿之一呢,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却又有着截然不一样的建筑风格。此刻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昔日皇宫的风采。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中路建筑的大清门,它俗称午门,也就是沈阳故宫的正门。是当时文武群臣候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皇太极理解群臣谢恩之处。那么这座门为什么叫做大清门呢?正

统的说法是清朝的国号为清,皇宫的正门就是国门,所以称为大清门。还有一个传说,这座木门呢在建成之后呢并没有名称,只是叫做大门。之后,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听说北京明朝皇宫的宫门叫大明门,于是为了体现针锋相对,就将此门命名为大清门。

我们穿过大清门,此刻正面的建筑就是崇政殿。崇政殿原名正殿,俗称金銮殿。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它是皇太极日常处理军政要务、接见外国使臣和边疆少数民族代表的地方。

我们能够看到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那么请各位游客注意的是殿顶的琉璃瓦,有去过北京故宫的朋友必须会清楚地记得北京故宫的琉璃瓦是黄色的,而沈阳的琉璃瓦是黄色镶绿剪边。那么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重要差别之一。

我们走上月台。那么在月台两侧分别有用于计时的日晷,和用于存放标准计量单位的嘉量亭。我们看到在月台上呢还设有四口大缸,那么大家明白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吗?那我告诉大家吧,他叫做吉祥缸古代称它是门海,是皇宫中重要的防火设施,象征缸中水多似海,能够镇火灾。

我们走上须弥座。抬头看上方的牌匾是用满文和汉文书写的崇政殿。请游客看左边的满文,我们有个形象的比喻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加上圈和点,就是满文字儿。那么沈阳故宫的牌匾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而北京故宫的牌匾都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那么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差别之二。

我们抬头看崇政殿内上方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是由顺治皇帝手谕的。下方呢是皇帝的宝座,据说宝座上绘制雕刻有8条金龙,再加上坐在宝座上的真龙天子,正好是中国古代最大

的阳数九条龙。此刻崇政殿呢,我们就游览到那里。

眼前的雄伟建筑呢,就是凤凰楼。它建在3。8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为三层歇山式建筑。

它原名翔凤楼,是皇太极休息、宴会和读书之所。我们看到正门上方悬挂的紫气东来横匾呢,是由乾隆皇帝手谕的。意思是大清朝国运强盛的福气是从东方的盛京传来的。那么凤凰楼不仅仅是当时后宫的正门,又是当时盛京城的最高建筑,所以有凤楼晓日之称,并被列为盛京八景之一。传说呀当年站在凤凰楼上就能够看到抚顺城呢。

穿过凤凰楼呢我们来到了一处院落,此处呢就是皇太极的后宫所在。我们正面的是皇太极的中宫清宁宫。它原名正宫,是沈阳故宫中最具满族住宅特色的建筑。我们能够看到它的门呢开在靠东的一侧。形如口袋,所以称为口袋房。东一间呢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宫,又称暖阁。寝宫分为南北两室,各有火炕又称龙床。1643年,皇太极就在那里端坐

无疾而终,终年52岁,后葬于昭陵。那么在东侧第二间的窗下呢,设有两口大锅,它是用来

干什么的呢?我来解释一下,这两口锅是用来祭祀的。满族人信奉萨满教。人们将热酒灌进猪

的耳朵,如果猪耳朵有晃动即表示神灵已经接收该祭品。如果不动,则表示神灵不满意,则本次祭祀活动不能在进行下去了。那么猪由于受到刺激就会摇头,满族人认为此时的猪已经通神,成为连接天地的媒介。于是呢就将猪宰杀后洗干净,切成大块,放入北侧的两口大锅里清水煮

熟,那煮熟的肉呢就饿放入木槽中供奉给神灵享用,然后再分给参加祭祀的人们,称为吃福肉,满族人相信吃了福肉,福气就会降临到每个人的身上。

那么我们此刻来到西一侧的房间,西侧呢三间通连,北、西、南三面搭成相连的环炕,称为万字炕,那里既是皇帝举行内宫便宴之处,也是满族巫人萨满为皇帝和国家祈神的地方。

清宁宫与汉族建筑不一样的地方还在于它的烟囱建在屋后,而且是从地面向上垒起的。一会我们在绕道后面看这个烟囱。清宁宫的这种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建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满族特有的民族风格。

我们出了清宁宫呢,大家看到的这其他四座寝宫分别是: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我们下方逐一参观。

关雎宫是皇太极一生中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的寝宫。海兰珠是中宫皇后的亲侄女,永福宫庄妃的亲姐姐。海兰珠嫁皇太极时已经26岁,但皇太极却对海兰珠有着很深的感情。海兰珠

由于亲生的八皇子早逝,终日郁郁寡欢,在崇德六年病逝。在他死后两年,皇太极也去世了,据说皇太极的早逝与两年前宸妃的病逝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是衍庆宫,是皇太极淑妃的寝宫,其女,被皇太极嫁给多尔衮为妻

这是麟趾宫,是皇太极贵妃娜木钟的寝宫,其子博果尔曾在皇太极死后成为福临皇位的最大竞争者。后成为朝中重臣。

我们最之后看看皇太极后妃中地位最低的永福宫。永福宫是庄妃博尔济吉特氏的宫室。若论及对清政权的影响,庄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其她四位后妃,被后人评价为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后妃。庄妃也是中宫皇后的亲侄女,关雎宫海兰珠的亲妹妹。庄妃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辅佐了三位皇帝成就大清的基业。康熙二十六年,庄妃病逝,享年75岁。成为清朝后宫中寿

禄最长的女人。

大家看,在庭院的西南角立着的红色木杆称为索伦杆,木杆顶端有锡斗。满族人称它为神杆。它是用来喂养乌鸦的。那么游客们是不是会疑问,为什么满族要祭祀乌鸦呢?其实这于一

个关于乌鸦的传说有关。满族的先祖有一次在被仇家追杀时,曾绝望的躺在地上,这时恰巧一群乌鸦落在他的身上。仇家经过此地,认为乌鸦是不会在有活人的地方停留的,就这样满族的祖先得救了。之后满族人为报答乌鸦救祖先一命的恩德,开始供奉乌鸦,祭祀的时候把猪的内脏放到锡斗里来供养乌鸦。

此刻呢,我们看到的就是在清宁宫后的这根烟囱,也是当年沈阳城内唯一的一根烟囱。寓意一统江山。大家数一下烟囱有多少层?对一共有十一层,我告诉大家在十一层上方还有三块砖。那么这怎样讲哪?问大家一个小问题:清朝有多少位皇帝,又有多少位是寿终正寝的?对

清朝一共有12为皇帝。其中11位寿终正寝。末代皇帝溥仪只做了三年的皇帝。正好和这十

一层零三块砖一统江山吻合。

好了,朋友们沈阳故宫我就为大家介绍到那里,期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刻大家能够自由活动30分钟,30分钟之后,我们在正门集合。

沈阳故宫导游词(3):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沈阳,我是你们的导游,沈梦,大家能够叫我沈导游,也能够叫

我梦导,我更喜欢你们加我梦导,好了,先简答给大家介绍一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

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就是我们这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光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这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

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作为最早使用

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

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

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构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

以绿色剪边。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

各位朋友,古代宫殿建筑布局讲究前朝后寝。看过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请大家随我去参

观帝后的寝宫。

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是当年沈阳城的最高建筑,诗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谓

十分贴切。登上凤凰楼俯瞰四周,万般景物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

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

各位朋友,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后,我们就进入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台上五官是清

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此刻请大家随我参观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清宁宫。

清宁宫东梢门称暖阁,是帝后的卧室。暖阁内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设火炕。1643年八月

初九,皇太极在暖阁内驾崩,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

各位朋友,此刻请随我去参观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

说起文溯阁,我们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出于加强文化统治的需要,乾隆

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时光编成一部大型丛书。该书分经、史、子、

集四部,所以称为《四库全书》。书修成后,抄录七部,在全国建七座藏书阁分别收藏,沈阳

故宫的文溯阁便是其中之一。

看到那里,我们这天的参观已经接近尾声。望故宫之行能给您留下完美的回忆。

沈阳故宫导游词(4):

大家好,我是你们这天的导语,很高兴这天能和你一齐度过,下方由我来给大家讲讲沈阳

故宫吧:

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是一处包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遗址。在宫廷遗

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

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

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

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

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初称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

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

十王亭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满族八旗制度在宫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史所仅见。

其东侧五亭由北往南依次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

西侧五亭依次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贝勒、大臣议政及处理政务之处。这种君臣合署在宫殿办事的现象,历史上少见。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但是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11座

亭子,就是11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能够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显示了满族文

化发展的一个里程。

大清门

大清门是盛京皇宫(今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俗称午门,它是一座面阔五间的硬山式

建筑,房顶满铺琉璃瓦,饰以绿剪边,尤其是大清门山墙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个墀头,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镶嵌而成,纹饰为凸出的海水云龙及象征吉祥的各种动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门庄严富丽,与整个宫殿建筑混成一体,显得十分协调。

大清门建于天聪六年(1632年)之前,为盛京皇宫中皇太极续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称大门、正门。1636年定宫殿名时称大门为大清门。大清门的满文译音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为门)。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门,前后出廊,围以石雕的栏杆。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前月台两角,东立日晷,西设嘉量;殿内彻上明造绘以彩饰。内陈

宝座、屏风;两侧有熏炉、香亭、烛台一堂;殿柱

是圆形的,两柱间用一条雕刻的整龙连接,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实用与装饰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气魄。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陛见臣下,宴请外国使臣以及处理大政的常朝之处。公元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举行。东巡诸帝于此举

行展谒山陵礼成等庆贺典礼。

凤凰楼

崇政殿北首的凤凰楼,建造在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有三层,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

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此楼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凤楼晓日、凤楼观塔等传称。凤凰楼上藏有乾隆御笔亲题的紫气东来匾。

清宁宫

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居住的中宫。

室门开于东次间,屋内西侧构成筒子房格局,东梢间为帝后寝宫。宽大的支摘窗式样朴素,棂条皆以码三箭式相交,宫门亦不用隔扇式。正对宫门竖立祭天的索伦竿,此均为源自满族民间的传统风格。殿顶铺黄琉璃瓦镶缘剪边,前后皆方形檐柱,柱头饰兽面,檀枋施彩绘等,则是吸收汉、藏民族建筑艺术。

文溯阁

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

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存于阁内。是沈阳故宫西路的主体建筑,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宁波的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上边盖黑色琉璃瓦加绿剪边,前后廊檐柱都装饰有绿色的地仗。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这与其它宫殿红金为主的外檐彩饰迥然不一样。其彩绘画题材也不用宫殿中常见的行龙飞凤,而是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采用黑色琉璃瓦为顶,主要是为了使整座建筑外观风格相统一。文溯阁后面,有抄手殿廊连之后仰熙斋,斋后为九间房,其中有芍药圃、梧桐院等。这是乾隆皇帝东巡时的读书之所。

金水桥

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声能透露,沈阳故宫正门前的金水桥属于违规建筑,与整个风貌不相符。沈阳市文物部门已经下发了整改拆除通知限期拆除。

2014年9月25日14时30分许,沈阳故宫东南侧,在金水桥施工墙外,有一大片被围挡围起的施工工地。从围挡的缝隙中能够看到,工地中一辆作业车正在施工。

最佳旅游时光

沈阳的春天和秋天时光短促,升温、降温幅度很大;夏季平均气温24度,比南方凉快3-

5度;冬季寒冷干燥,务必携带羽绒服或棉大衣。雨季主要在春、夏与夏秋之交。每年4-10

月是沈阳旅游的黄金季节。你们来的正是时候。

当地特产

沈阳的美食佳肴历史悠久,制作精湛,在满族菜肴基础上,借鉴和发展了传统宫廷的精良技术,又荟萃了中国名菜之精华,构成了自我的独特风格。满汉全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由于历史上,沈阳一向由少数民族和汉族轮流统治,因此也传入了各民族的风味小吃。比如回民小吃马家烧麦,满族小吃那家白肉血肠,朝鲜族的打糕、烤牛肉、西塔大冷面等。沈阳也有自我的传统小吃老边饺子,老山记海城馅饼。

沈阳主要商业街区分布在中街(步行街)、太原街一带。沈阳的大部分商厦营业时光一般

是上午9:00开门,晚上10:00关门。五爱市场,位于沈河区风雨坛街,是全国五大集贸市

场之一,是辽宁乃至东北地区服装轻工批发市场,品种齐全、物美价廉。公交117路、125路、132路、133路、134路、151路、207路、212路、213路、222路、223路、224路、224路区间238路246路、256路、263路、266路、270路、273路、274路、

277路、293路、297路、298路、326路、333路、334路、338路、501路、523路、800路可达。南湖公园古文物市场,有几十家店铺经营着古玩、字画、印章、瓷器、玉器、木雕、珊瑚、珠宝翠钻;还有遍体绿锈的历代古钱。沈阳的名特产品,如御赐枕、羽毛画、绢花、彩石镶嵌画等,都能在那里觅得。每逢周日,那里格外热闹。

游客们游玩好沈阳的古遗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烽火台、边墙和历史纪念物、革命纪念物后。能够到具有现代性的娱乐场所去娱乐放松一下。

沈阳故宫导游词(5):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叫王格申,是你们的导游,大家能够叫我王导,年长的游客们也能够直接称呼我小王,好了,先给大家讲讲我们的行程,我们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沈阳故宫。

说道故宫,大家肯低昂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宫,启示不用到北京也能看到故宫的,没错那就是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另外一个不用我多说大家就应都明白是哪一个了吧,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

此刻大家就在沈阳故宫的门口,大家都看到了它的规模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

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我的特色,这些就需要有颗朋友们自我去体会品味了,那里此刻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

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努尔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

太极继续修建成功。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能够分为三路。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乾隆时皇宫已在北京,但他有时也东巡回沈阳看看。

此刻我们来到了沈阳故宫的东路,那里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两旁分列十个亭子,称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从建筑上看,大

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但是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能够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这也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发展。崇政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在中路,是皇太极日常临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凤凰楼,三层,是当时盛京城内最高的建筑物。沈阳故宫博物馆所陈列的多半是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阳故宫博物馆陈列的艺术品也很丰富。在绘画陈列室里,有明、清两代一些大师的作品如清李鳟、金农、明文征明书画精品、陶瓷、雕刻、织乡、漆器等工艺品。

我的讲解就差不多,此刻给大家一点时光自我去观赏一下,半个小时候我们在那里集合,多谢大家的配合。

沈阳故宫导游词(6):

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那里就是我们这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光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这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

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

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

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构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沈阳故宫导游词(7):

各位朋友,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那里就是我们这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光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这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

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

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构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各位朋友,此刻我们来到了中路。从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即续建皇宫,构成沈阳故

宫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构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

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

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宫殿建筑布局讲究前朝后寝。看过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请大家随我去参观帝后的寝宫。

穿过崇政殿两侧的左右翊门,举目可见位于3。8米高台之上的凤凰楼。楼后为帝后寝居

的后宫台上五宫。与崇政殿比较又构成了沈阳故宫不一样于北京故宫的特点宫高殿低。而北京故宫则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是当年沈阳城的最高建筑,诗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谓十分贴切。登上凤凰楼俯瞰四周,万般景物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

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凤凰楼门洞上方悬有紫气东来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而乾隆

皇帝则是借用这个典故寓意大清的国运兴起于东方。

各位朋友,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后,我们就进入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

台上五官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此刻请大家随我参观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清宁宫。

清宁宫东梢门称暖阁,是帝后的卧室。暖阁内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设火炕。1643年八月

初九,皇太极在暖阁内驾崩,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

清宁东次间开门,是典型的满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门南西北三面都设火炕,称万字炕。与

汉族有所不一样的是,满族人将烟囱建在屋后,而且从地面向上垒起。这种口袋房,万字炕、

烟囱竖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了。

各位朋友,此刻请随我去参观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

说起文溯阁,我们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出于加强文化统治的需要,乾隆

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时光编成一部大型丛书。该书分经、史、子、

集四部,所以称为《四库全书》。书修成后,抄录七部,在全国建七座藏书阁分别收藏,沈阳

故宫的文溯阁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宫殿建筑,我们很容易想起红墙绿瓦、金壁辉煌这类词汇。而文溯阁却与众不一样,

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两色为主色调,这与它的用途是分不开的。文溯阁

藏书忌火,依据五行字说立色配饰,装修取《易经》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因此屋顶用黑色琉

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

文溯阁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书架上的木盒称函匣,用于收藏书籍。目前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

看到那里,我们这天的参观已经接近尾声。沈阳故宫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却是

一气呵成,完整和谐。个性是三路建筑分别代表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皇太极南面独尊、康

乾盛世三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从总体来看,沈阳故宫以建筑的方

式反映了满族政权和满族社会由崛起兴盛一高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各位朋友,我们的参观就要结束了,期望故宫之行能给您留下完美的回忆。

沈阳故宫导游词(8):

沈阳故宫位于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沈阳故宫是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依建筑

时光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这天,我们就按

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

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

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

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

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构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各位朋友,此刻我们来到了中路。从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即续建皇宫,构成沈阳故

宫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

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深厚眷念。从而构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

穿过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

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

宽温仁圣,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宫殿建筑布局讲究前朝后寝。看过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请大家随我去参观帝后的寝宫。

穿过崇政殿两侧的左右翊门,举目可见位于3。8米高台之上的凤凰楼。楼后为帝后寝居

的后宫台上五宫。与崇政殿比较又构成了沈阳故宫不一样于北京故宫的特点宫高殿低。而北京故宫则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是当年沈阳城的最高建筑,诗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谓十分贴切。登上凤凰楼俯瞰四周,万般景物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凤凰楼门洞上方悬有紫气东来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而乾隆皇帝则是借用这个典故寓意大清的国运兴起于东方。

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后,我们就进入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

台上五官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此刻请大家随我参观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清宁宫。

清宁宫东梢门称暖阁,是帝后的卧室。暖阁内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设火炕。1643年八月

初九,皇太极在暖阁内驾崩,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

清宁东次间开门,是典型的满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门南西北三面都设火炕,称万字炕。与汉族有所不一样的是,满族人将烟囱建在屋后,而且从地面向上垒起。这种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了。

此刻请随我去参观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戏台、嘉荫堂、

文溯阁等。

说起文溯阁,我们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出于加强文化统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时光编成一部大型丛书。该书分经、史、子、

集四部,所以称为《四库全书》。书修成后,抄录七部,在全国建七座藏书阁分别收藏,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宫殿建筑,我们很容易想起红墙绿瓦、金壁辉煌这类词汇。而文溯阁却与众不一样,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两色为主色调,这与它的用途是分不开的。文溯阁藏书忌火,依据五行字说立色配饰,装修取《易经》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因此屋顶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

文溯阁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书架上的木盒称函匣,用于收藏书籍。目前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保存在甘肃省图书馆。

看到那里,我们这天的参观已经接近尾声。沈阳故宫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却是一气呵成,完整和谐。个性是三路建筑分别代表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皇太极南面独尊、康乾盛世三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从总体来看,沈阳故宫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满族政权和满族社会由崛起至兴盛一高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沈阳故宫导游词(9):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在繁华的沈阳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庄严的清代宫殿建筑群。那

里就是我们这天的目的地――沈阳故宫。

依建筑时光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这天,我们就按这个顺序。首先参观东路建筑。沈阳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历史而闻名中外,在这片绚丽多彩,雄伟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们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

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

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作为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

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哀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

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

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

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

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构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为中国宫殿建筑史写下了空前的一页。

各位朋友,此刻我们来到了中路。从1626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即续建皇宫,构成沈阳故

宫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门,后至清宁宫,院落三进,独成一体。大清门是沈阳故宫

的正门,为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义小说中俗称的午朝门。大清门的屋

顶满铺黄琉璃瓦并衬以绿色剪边,既保留了以黄为尊的传统观念,又体现了满族对故乡山林的

深厚眷念。从而构成了区别北京故宫的一个特点――宫殿顶覆以黄琉璃瓦镶以绿色剪边。穿过

大清门,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清太宗皇太极举行日常朝会的地方。1635年,皇太极下令将族名女真改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登基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

将国号金改为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宫殿建筑布局讲究前朝后寝。看过了皇帝上朝的金銮殿,请大家随我去参

观帝后的寝宫。穿过崇政殿两侧的左右翊门,举目可见位于3。8米高台之上的凤凰楼。楼后

为帝后寝居的后宫――台上五宫。与崇政殿比较又构成了沈阳故宫不一样于北京故宫的特点――

宫高殿低。而北京故宫则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凤凰楼为宴饮、议事之所,是当年沈阳城的最高建筑,诗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谓

十分贴切。登上凤凰楼俯瞰四周,万般景物尽收眼底,可饱览盛京全景,也可观赏日出。凤楼

晓日是当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凤凰楼门洞上方悬有紫气东来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而乾隆

皇帝则是借用这个典故寓意大清的国运兴起于东方。

各位朋友,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后,我们就进入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台上五官是清

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此刻请大家随我参观皇太极和皇后的寝宫――清宁宫。清宁宫东梢门称暖阁,是帝后的卧室。暖阁内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设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暖阁内驾崩,终年52岁,后葬于沈阳昭陵,即北陵。

清宁东次间开门,是典型的满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门南西北三面都设火炕,称万字炕。与汉族有所不一样的是,满族人将烟囱建在屋后,而且从地面向上垒起。这种口袋房,万字炕、烟囱竖在地面上的建筑特点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格了。

各位朋友,此刻请随我去参观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戏台、嘉荫堂、文溯阁等。说起文溯阁,我们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出于加强文化统

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时光编成一部大型丛书。该书

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称为《四库全书》。书修成后,抄录七部,在全国建七座藏书阁

分别收藏,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便是其中之一。提起宫殿建筑,我们很容易想起红墙绿瓦、金壁

辉煌这类词汇。而文溯阁却与众不一样,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两色为主

色调,这与它的用途是分不开的。文溯阁藏书忌火,依据五行字说立色配饰,装修取《易经》

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因此屋顶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文溯阁外观为两层,内部实为三层,书架上的木盒称函匣,用于收藏书籍。目前文溯阁的《四库全书》保存在甘肃

省图书馆。

看到那里,我们这天的参观已经接近尾声。沈阳故宫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却是一气呵成,完整和谐。个性是三路建筑分别代表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皇太极南面独尊、康乾盛世三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从总体来看,沈阳故宫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满族政权和满族社会由崛起――兴盛一高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各位游客,我们这天的参观就要结束了,期望故宫之行能给您留下完美的回忆。

沈阳故宫导游词(10):

最完整的沈阳故宫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此次游览的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沈阳故宫。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旧时宫殿,沈阳故宫始建于后金(努尔哈赤建立政权之初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先后经过三次大规模建设,构成了东

中西三路格局。其中东路为老罕王努尔哈赤进沈阳以后修建;中路为努尔哈赤的儿子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以后兴建;西路则为清朝中期乾隆皇帝东巡和为了安放《四库全书》而修建。全部建筑70余座,300余间,组成20多组院落。作为我国现存保存最完好的两座宫殿之一,与北

京故宫遥相呼应,却又有着与北京故宫截然不一样的建筑风格和格局样式。那么我们这天就来领略一下昔日皇宫的风采。

(故宫门前)我们此刻所在的位置是故宫门前,东西各有一座牌坊。东边为文德坊,西边为武功坊。老沈阳人俗称为东华门和西华门。古时候大臣上朝之时从东华门入朝。先在东西朝房侯朝。我们眼前的这座挂有郭沫若题词《沈阳故宫》牌匾的建筑就是大清门,大家可能会问,这座像房子一样的建筑为什么叫做门,它与我们常见的门有很大的区别!门作为古代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等级制度直观体现。如我们常听说的柴门,柴门是用柴木搭建的一个只有门框的门,这也是等级地位最低的门。再有单开门,双开门。有钱有势人家的门要高出地面修建在台基上。我们眼前这座大清门是五间硬山顶的屋宇式的大门,中间三间为门,南北都设有台阶,两梢间有槛墙木窗,皇家的大门明显异于常人。大清门虽然只是出入宫殿的通道,但作为皇宫的门面装饰也力求华丽美观。除黄绿两色的琉璃瓦屋顶和檐下的雕梁画栋外,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墙体四角的琉璃墀头,每组都由上下相联的四部分组合而成,黄、蓝色调为主,间以红、白、绿等色,浮雕云龙飞凤,瑞兽奇花,鲜艳多彩,烧造精致,虽然不处于建筑的中心部位,却成为最亮丽斑斓的艺术杰作。这座门为什么叫做大清门哪?正统的说法是清朝的国号为清,宫殿的门

又叫国门,所以叫大清门。还有个传说:这座宫门在建成以后并没有名称,只是叫做大门。之后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以后,听说明朝北京皇城的正门叫做大明门,为了针锋相对,克其锋芒,就把这座大门命名为大清门。古时上朝之时文武大臣按照文东武西排列站在大清门前两侧侯朝议事。在大清门的东侧有一座封闭的院落太庙。所谓太庙即皇帝奉祀祖先的宗庙。清朝有太庙制度始于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元称帝之时,前殿供奉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后。叶赫纳拉氏(皇太极生母)神位,后殿则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代祖先,即猛哥帖木儿、福满、觉昌安、

塔克世及其妻的神位。太庙建成后,每年逢清明、除夕等日,皇太极都要亲自前往焚香祭祀。顺治迁都北京后,先是把太祖朝的神位移往北京太庙,原先的盛京太庙因为只剩下四祖神位,改称为四四祖庙。清朝历代皇帝东巡祭祖陵的皇帝在进入沈阳故宫之前,都要先到庙中向自我祖先的玉宝玉册上香行礼。

(中路)我们走进大清门,在右侧有一个沈阳故宫的微缩,能够领略沈阳故宫的全貌。穿过大清门我们来到了沈阳故宫中路的头道院落。我们正面的建筑就是沈阳故宫的金銮殿崇政殿。兴建之初名字叫做正殿。崇德元年定名为崇政殿。崇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殿顶铺黄琉

璃瓦,镶绿剪边,正脊饰五彩琉璃龙纹及火焰珠。其中请各位游客注意的是殿顶的琉璃瓦,有去过北京故宫的朋友必须会清楚地记得北京故宫的琉璃瓦是黄色的,而沈阳的琉璃瓦是黄色镶绿剪边。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重要差别之一。我们走上台基。在台基两侧分别有用于计时的日晷,和存放标准计量单位的嘉量亭。此外台基上四口盛满清水的大缸大家明白是做什么用的吗?当然不是皇帝养金鱼的鱼缸。这四口缸被称作是吉祥缸古代称它是门海,是古代皇宫中重要的防火设施。那又有朋友问了,冬天北方的天气很冷,水都会结冰。没关系,缸下能够点燃炭火既能够化冰,又可取暖。我们走上须弥座。头上牌匾用满文和汉文书写的崇政殿,请

看左边的满文,我们有个形象的比喻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加上圈和点,就是满文字儿。沈阳故宫的牌匾都是满文在左,汉文在右。而北京故宫的牌匾都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这是沈阳故宫与北京

故宫的差别之二。崇政殿内此刻的陈设是乾隆东巡后按照北京故宫乾清宫的陈设摆放的。上方正大光明匾额为顺治皇帝御笔亲书。下方就是皇帝的宝座,据说宝座上绘制雕刻有8条

金龙,算上坐在宝座上的真龙天子正好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阳数九条龙。宝座后面是金质屏风。上方刻有康熙皇帝从古代经书中摘出的言十二句铭文圣训,作为自我和后世皇帝治理国家的座

右铭镌刻在御座之旁的。陈设在龙椅前后的有鹤式烛台、熏炉、塔式香亭、甪端、太平有象等。从乾隆时起,皇帝还把一些相关的题咏诗章手迹制成匾联悬挂殿内。宝座前的念兹戎功用肇造我区夏,慎乃俭德式勿替有历年蓝地金字对联出自乾隆皇帝手迹,殿北门内上方还挂有嘉庆、,道光御题崇政殿诗金字木匾等等。当年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励精图治,1636年皇太极就是在

那里发布诏书。将国号金改为清;改元天聪为崇德;改女真族为满族。那为什么要改国号和族名哪?国号有为什么叫做清哪?话说皇太极请遍能人高手,为国家和民族改名。这群能人高手里有个在深山出家的老和尚,法号无然。无然长老给他出主意:明朝的明字光辉灿烂,属于火,要想灭火,就得用水,族号叫满,国号叫清,这满清二字都带三点水

,六水灭火,可得中原天下。皇太极信服极了,要改就彻底改,把自我这个罕王也改了,干脆和大明朝并列,也就叫皇帝吧!

在崇政殿前的东西两侧分别为飞龙阁和翔凤阁。飞龙阁和翔凤阁主要是为皇帝藏珍纳宝的。许多珍贵的文物都藏于此间。飞龙阁和翔凤阁后面分别是用于存瓷器的东七间楼和存放书籍墨刻的西七间楼。

我们离开崇政殿,穿过左翎门来到崇政殿的后院。在东西两侧的分别是日华楼、师善斋、霞绮楼、协中斋。后期主要用于皇子教育,也就是皇家贵族学校。在我们的正面有一约四米的高台,台中环绕有女儿墙,台上就是沈阳故宫的后宫部分。哪为什么后宫要建筑在一座高台上那?这就要从满足民俗说起。满族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生存状况相对恶劣。经常受到虎狼这样的野兽的攻击。于是聪明的满族人将居住之所建住宅一个土台之上,地势较高能够有效的防范野兽的攻击。这就构成了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的差别之

三。北京故宫的前朝建筑在高大的须弥座上,后寝建筑在平地上。沈阳故宫正好与之相反。台上有一高楼。此楼名曰凤凰楼。原名五凤楼、翔凤楼。凤凰楼采用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每层深广各三间,周围有回廊,下层的门洞是联络台上台下的通道。风凰楼既是后宫的大门。此楼为当时沈阳城最高建筑。沈阳古称盛京。盛京八景(天柱排青、辉山晴雪、浑河晚渡、塔湾夕照、柳塘避暑、凤楼晓日、皇寺鸣钟、万泉垂钓)之一的凤楼晓日的典故就出于此处。站在楼上能够最先看到东方朝气蓬勃的晓日。传说当年站在凤凰楼上能够看到抚顺城。凤凰楼是清宁宫的门户,也是皇帝策划军政大事、休息小憩和宴请之所。登上象征二十四节气的二十四级台阶。抬头可见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紫气东来。紫气东来的典故出自汉朝刘向的《列仙传》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后世引用为紫气东来。乾隆用紫气东来比如大清王朝自东方兴起,向西入关定鼎中原。

穿过凤凰楼我们进入了一处院落,此处就是皇太极的后宫所在。那里为典型的满族四合院建筑。正面的是皇太极的中宫清宁宫。东西两侧分别排列着,东配宫:关雎宫和衍庆宫;西配宫:麟趾宫和永福宫。我们下方依次参观。从外面看清宁宫,我们就会发现满族的民居有一个明显的不一样。汉族的民族门通常开在正中间,而我们眼前的满族民居的门却开在靠东的一侧。满族民居有句名谚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房内正对门一间谓堂屋,又称外屋,设厨灶锅台、水缸,灶通西内室火炕,火炕。从堂屋西墙开门为里屋,为南、北、西三面构成万字坑。满族尚右,西墙供祖宗牌位。西炕为窄炕,不住人,下通烟道。南北对面炕。上铺炕席。夜间长辈居于西屋南炕,北炕分居兄弟子媳。就寝时,头朝炕外,脚抵墙,对防寒和呼吸新鲜空气颇为适宜。墙壁多贴有纸画。为御北方寒冷,有的还建有火地。屋外西山墙头砌有

烟囱,高出房檐数尺。烟囱根底有窝风窠,以挡逆风。我们进入清宁宫参观。住在清宁宫的女主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死后呗册封为孝端文皇后。哲哲,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的女儿。十五岁时嫁给皇太极,生有三个女儿。由于哲哲娘家科尔沁部在蒙古各部落中归附后金最早,与之关系最紧密,所以皇太极改元称帝册封后妃时,便将地位显贵的哲哲立为中宫皇后,她是清代历史上第一位行大礼、正式册封的皇后。顺治七年哲哲故去,谥号为孝端文皇后,同皇太极一齐合葬在清昭陵(沈阳北陵)。请各位朝西面看。满族人以西方为大。所以西

面供奉着神龛,此幅画像为关公。满族八旗以《三国演义》为兵书。故而十分崇拜关羽。满族人把关羽封为武神。在清朝以前我国的武神是岳飞。清朝人统一天下以后,因岳飞以前和满族的先祖做过战。所以岳飞下了岗,关公成为新一任的武神。在神像的两侧分别挂有万福之原和合撰延祺。万福之原是乾隆御笔,意为万福来原于神的赐予。合撰延祺是嘉庆御笔,意为聚集天地之灵气,使幸福绵长。下方提一个小问题。有明白清宁宫中这俩口大锅的用途的吗???

我来解释一下:这两口锅是用来祭祀的。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萨满祭祀过程既庄重虔诚又有神秘色彩,主持祭祀的萨满巫师头

上带着高高的神帽,身上系着腰铃,手中拿着单面鼓,在地中央边唱边跳。我们现代所说的跳大神就是从萨满巫师中演变过来的。主要的祭品是自家养的黑色雏公猪,人们将热酒灌进猪的耳朵,如果猪耳朵有晃动即表示神灵已经接收该祭品。如果不动,则表示神灵不满意,则本次祭祀活动不能在进行下去了。猪由于受到刺激就会摇头,称为领牲,满族人认为此时的猪已经通神,成为连接天地的媒介。然后将猪宰杀后煺洗干净,切成大块,放入北侧的两口大锅里清水煮熟,先放入木槽内供奉给神灵享用,然后再分给参加祭祀的人们,称为吃福肉,满族人相信吃了福肉,福气就会降临到每个人的身上。每年正月初一,满族的祭祀活动最为盛大。初一早晨王公大臣都要到皇帝家来做客。皇帝会将煮好的福肉赏赐给他们吃(清水煮肉),吃的时候不蘸任何调料。那位能吃到最大的那一块,则他今年的福气会最好。其余剩下的部分会放到门内左侧的案板上。在杀猪的时候,猪内脏也是有用处的。将猪内脏取出,置于院中的神杆索伦干上,供奉满族的神鸟乌鸦。索伦杆上有锡斗,杆下放三块石,称为神石。杆后是一面用砖砌成的壁墙。乌鸦为什么能成为满族的神鸟哪?这就要从乌鸦救凡察的故事说起。满族的先祖有一次背仇家所害。全家只

有一个叫凡察的小孩逃了出来,仇家要赶尽杀绝。凡察跑的精疲力竭之时卷曲在一棵棵树边。这时恰巧一群乌鸦落在树上和凡察的身上。仇家经过此地,认为乌鸦是不会在有活人的地方停留,凡察必须不会再这。就这样凡察得救了,凡察之后成为了满族的英雄,为族人报了仇。于是满族开始供奉乌鸦为神鸟,祭祀的时候用猪内脏来供养乌鸦。当有流浪的乞讨者经过时也可抓取索伦干上的东西吃。言归正传。清宁宫内东侧被隔开里面称之为暖阁。也就是皇帝皇太

极和皇后哲哲的卧室。暖阁内部分为南北两间,两间都有火炕(龙床)。这种设计十分巧妙,完全适于北方气候温差较大的特点。在漫长寒冷的冬季,住在临窗的南炕,既明亮,又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自然十分暖和;而在炎炎夏日,避暑移居到北炕,则很凉爽,是理想的居住之所。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端坐在南炕上无疾而终,卒年五十二岁,葬在昭陵

(即沈阳北陵)。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左高右低,在清宁宫左右两侧按照地位级别分别是: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我们下方逐一参观。关雎宫就是皇太极一生中最宠爱的宸妃海兰珠,宸妃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宰桑之女,也是中宫皇后哲哲的亲侄女。海兰珠归嫁皇太极时已经26岁,崇德元年皇太极册封后妃时,海兰珠之后者居上,被封为东宫大福晋,并把其居住宫室命名为关雎宫。关雎一词源于《诗经》首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这是一首千古感情绝唱,把内涵这样丰富的名字赋予了海兰珠所住的宫室,足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特殊感情。崇德二年七月宸妃生皇八子,皇太极十分高兴,并在大政殿颁诏大赦天下,皇太极这一不寻常的举动,足以证明对该皇子宠爱有加,可惜这位小皇子来到世上仅七个月,就不幸夭折了。宸妃无法承受这一痛苦的打击,每日郁郁寡欢,积郁成疾,崇德六年病逝。当时皇太极正在边外重镇锦州与明朝作战,闻讯后马不停蹄奔回盛京,可还是没有看到宸妃最后一眼,他悲不自胜,一路奔进关雎宫爱妃的灵柩前悲涕不止,并下令以国丧的规格从厚殡葬,同时下旨追封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使海兰珠成为有清一代获谥号字数最多的妃子。此后,皇太极一向生活在怀念宸

妃而无法释怀的状态中,并结束了他四十余年的戎马生涯,再也没有重返战场,他常常睹物思人,每次外出围猎飘过宸妃的墓地,皇太极都要凭吊一番,痛哭一场。两年后皇太极病逝在清宁宫,享年52岁,皇太极的英年早逝与两年前宸妃的病逝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宸妃的居室,北炕挂着一个摇篮,是宸妃哺育皇子的地方,养个孩子吊起来与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并称为东北的三大怪。外间是宸妃会客、礼佛、用餐的地方。中间炕上的佛龛里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

麟趾宫又称西宫,是皇太极贵妃娜木钟的寝宫,麟趾二字出自《诗经》,意为子孙兴旺,乃人中龙凤。贵妃娜木钟是蒙古阿巴垓部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嫁与蒙古察哈尔林丹汗为多罗大福晋,又称囊囊太后。原称霸于漠南蒙古的林丹汗,在众叛亲离后死于青海大草滩,娜木钟率1500户部众,归顺皇太极。皇太极出于政治的需要,将其纳为福晋,崇德元年,册封为麟

趾宫贵妃。其子博穆博果尔曾在皇太极死后成为福临(之后的顺治皇帝)皇位的最大竞争者。后成为顺治朝重臣,死后谥号襄昭亲王。

衍庆宫又称为次东宫,是皇太极淑妃巴特玛喿的寝宫,衍庆是福庆长久之意。淑妃也来自阿巴垓部,为林丹汗窦土门福晋,林丹汗死后,与部众归顺皇太极,崇德元年册封为衍庆宫淑妃。其女,被皇太极嫁给多尔衮为妻,是多尔衮十位妻妾中六位蒙古族妻妾的之一。

我们最之后看看皇太极一后四妃中地位最低的永福宫。永福宫位居五宫之末也称次西宫,是皇太极后妃中名气最大的庄妃居住的宫室。庄妃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女,崇德元年皇太极册封后妃时,年龄最小的布木布泰被尊为次西宫侧福晋。如论及对清政权的巩固发展与影响,庄妃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其她四位后妃,被后人评价为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后妃。庄妃是中宫皇后哲哲的亲侄女,东宫宸妃海兰珠的亲妹妹,三人同出于蒙古科尔沁部。努尔哈赤最初打天下的蒙古科尔沁部落是他最强劲的对手之一。多次征战互有胜负,努尔哈赤觉得继续打下去没有好处,于是决定联合蒙古科尔沁部。双方一拍即合。于是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联姻被广泛的使用。当时还是皇子的皇太极和科尔沁部的哲哲成了亲。联姻最重要的就是要留下一个流淌着两个家族血液的男性后代。皇后哲哲没有完成这一使命。在老罕王努尔哈赤晚年,皇位争夺激烈,四大皇子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都对皇位存有野心。但是皇太

极的妻妾中始终用没有一个流淌有蒙古血液的儿子,这对他的政治地位很不利。他心急如焚。于是他跑到了科尔沁部想再找一个妻子,于是他选中了之后的庄妃布木布泰。年仅13岁的布

木布泰嫁给皇太极,随后的日子里布木布泰给皇太

极生下了三个女儿。但是也没有给皇太极生下一个儿子。皇太极继位以后和蒙古联姻的事始终缠绕在他的心头。他又一次来到科尔沁部娶了已经26岁的宸妃海兰珠。26岁在当时是

一个比较大的年龄。有人说海兰珠此时是一位寡妇。不管怎样皇太极还是娶了海兰珠。海兰珠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惜的是七个月后皇子夭折。皇太极十分心痛,正值此时庄妃布木布泰给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皇太极十分高兴,亲自起名福临,也就是之后的顺治皇帝。皇太极的一后四妃全部来自蒙古草原,都姓博尔济吉特氏。由此可见皇太极对联姻蒙古的重视程度。1643年皇太极在清宁宫突然驾崩,引起宫廷皇权的斗争,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庶出)与皇太极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互争皇位相持不下。当时正当清军挺进中原,一统天下的关键时刻,庄妃在这紧要关头,审时度势,利用自我的地位和中宫皇后的支持,联合多尔衮推举福临继位,多尔衮做辅政王,从而避免了险些酿成的宫廷政变及清王朝的分裂。福临登基,庄妃从此成为皇太后,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生涯。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因出天花24岁

在北京养心殿英年早逝。在庄妃的支持下,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即康熙皇帝。庄妃又被尊为太皇太后。庄妃在清初政权的巩固和发展上,起到重

要作用,例如在铲除权臣鳌拜的过程中,庄妃在幕后为年轻的康熙皇帝出谋划策。又如北方察哈尔部趁机叛乱,康熙帝在京师一时无兵可派,关键时刻,是庄妃向康熙推荐了大臣图海,统帅八旗健壮家奴组成的大军,很快就平定了叛乱的察哈尔,一解康熙的后顾之忧。身为一国之母,庄妃还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地支持儿孙成就大业,康熙平定三番之乱时,庄妃先后拿出宫中银两、缎匹犒赏官兵。康熙二十六年,庄妃病逝,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的昭西陵,享年

75岁。成为清朝后宫中寿禄最长的女人(其次慈禧74岁)。关于庄妃的传闻轶事个性多,

比如庄妃劝明总督洪承畴降清、庄妃下嫁多尔衮等等。有的是出自民间的传说,有的至今史学界还争论不休。其实无论庄妃下嫁与否,都不能抹杀她在清朝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庄妃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一代女性。

皇太极一生妻妾十五人。除一后四妃以外。分别居住在清宁宫的两侧的房舍内。我们来到清宁宫的后面。刚才我们说过了满族民居的特点。大家还记得吗?对: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我们刚才看过了口袋房和万字炕,我们立刻要看到的就是出在地面上的烟囱。在清宁宫后的这根烟囱是当年沈阳城内唯一的一根烟囱。寓意一统江山。大家数一下烟囱有多少层???对一共有十一层,我告诉大家在十一层上方还有三块砖。那么这什么讲哪?问大家一

个小问题:清朝有多少位皇帝,又有多少位是寿终正寝的???对清朝一共有12为皇帝。其中11位寿终正寝。末代皇帝溥仪只做了三年的皇帝。正好和这十一层零三块砖一统江山吻合。

穿过后门,我们来到了故宫的后苑,也叫御花园。内有碾房三间、磨房三间、仓房二十八间,凉亭一座等。二十八间仓建于康熙年间,归盛京内务府管辖,用作存放当地皇庄交纳的粮食,以备供给其所属人丁口粮和做牲畜饲料。二十八间房中,有六间是通道门(称后宰门),

其余二十二间每间各一丈五尺左右,可盛放粮食六百仓石(约合六十万斤)。碾房、磨房是为

后宫皇帝及其后宫制作食物之用。

从历史记载中得知,乾隆年间以前,清宁宫院落中本没有通往后面的门,因乾隆初次东巡前拟定要在清宁宫重开萨满家祭,为便于给这项礼仪服务的人员出入宫区,盛京地方官员特奏清皇帝批准,在清宁宫后墙西侧新开一处随墙门通往北面台下,之后这座门便一向保留下来,至今犹存。由此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一个问题,即清人关前除凤凰楼下层的正门外,是否还有其他进出台上宫区的通道?因为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在宫内服务的下人属奴仆身份,是不就应与皇帝后妃一样从正门出入的。1987年,这个谜最后被解开。沈阳故宫在安设清了宫避雷针

引线时,发现东山墙下距地表较浅处有砖石砌筑的遗迹,经继续向下挖掘,竟出现了一条上部砌成拱形的地道,从台上直通至台后的地面。经过分析认为,这就是台上宫区通往外部的另一个出入口,应是清太宗时期伺候皇帝后妃的人进出宫区之处,清入关初年,可能是出于安全方面的思考将其堵塞填平,直到几百年后才被发现,如今这条通道已经过修整重新开放,使由此走过的游客对当年的宫廷生活又增添了几分遐想。

沿着后花园主路东行。从后门进入东路。在门前有一处影壁墙,又称照壁。个位仔细看墙上的图案。大家会发现上方所雕绘的图案为仙鹤,而非我们在电视中常见的北京故宫中的龙图案。这也是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的区别之四。步入沈阳故宫的东路。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广场建筑群。其主要建筑有大正殿,十王亭,銮驾库,奏乐亭构成。我们先来看看广场正面的大正殿。远观大正殿形如一座亭子。他的建筑学名称是:八角重檐攒尖顶大木架结构建筑,清代俗称为八角殿。它既是整个宫殿群中最先完成的建筑,也是装饰艺术和使用制度方面最具特色者之一。殿顶最高处是五彩琉璃宝顶,由宝瓶、相轮、火焰宝珠等几个主要部分构成,并装饰着浮雕云龙,色彩斑斓,美丽吉祥,是吸收了佛塔塔刹的艺术特色而精心设计的。同样精彩的是。紧贴宝顶下部的八条垂脊上,各立有一个彩色琉璃烧制的胡人力士,深目高鼻、紧衣小帽,虽然姿态各异,但都好像是在用力牵引绳索加固宝顶,构思巧妙,仪态生动,十分精彩。大政殿的两层殿顶都用琉璃瓦覆盖,装饰在殿顶垂脊部位的行龙脊兽、檐下的斗拱彩画,也都以其富丽和别致的风格,烘托出这座大殿的庄严神圣。大政殿外观共有内外两圈三十二根红柱,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侧殿门外两柱上的

金龙,昂首探爪仿佛正欲争攫中间的火焰宝珠,形态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在殿柱顶端的外侧,各有相貌威猛、非狮非牛的兽面。据说这是藏传佛教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把它装饰在建筑上,既能带来吉祥又可体现统治者的威严。大政殿内檐柱间的八面,各装有六扇隔扇门而并无砖墙,门的上半部是斧头眼式的棂格,下部裙板中间则各镶有木雕的金漆团龙图案,更增添了殿体周围的美感。夏天时将门卸下形如凉亭,通风效果极佳。冬天时内生火盆市内温暖如夏。大政殿建筑在须弥座台基上。四面都设有石阶踏跺,正南殿门前的一组中间是石雕云龙陛路,是皇帝出入大殿的御路。那里的石雕栏板、望柱、抱鼓、石狮等,都带有明末清初东北地区民间的风格,朴实生动,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正殿共有八面,四处台基,寓意大金国四平八稳。

我们走上大正殿参观。大政殿内是不设天棚的彻上露明造装修。八根十余米高的彩绘金龙大柱直插殿顶。穹顶正中是圆形的木雕金漆降龙藻井,周围的天花彩画,靠里侧的是万福万寿万禄万喜八个篆书汉字图案。外侧的一圈则分为八组,每组由一个梵文字图案和四个龙凤图案构成。这些精美别致的天花装饰,既具有富贵祥和的气氛,又带有神圣的宗教色彩。与之相呼应的,还有殿内各个方向姿态各异的云龙和兽面、莲花、如意等木雕装饰,成为融合多民族艺术风格的壮美景观。在殿内挂有康熙皇帝手书的对联神圣相承恍睹开国宏猷一心一德;子孙是守长怀绍庭永祚卜世卜年。

大正殿在建成之初叫做大衙门。因为早期满语中并没有与殿相应的词,而是用从汉文中音译的衙门一词来形容它,所以把大殿称为大衙门。每一天皇帝地就在大正殿内处理政务。在大正殿的两侧分别排列有十座小亭。这就是有名的大正殿十王亭。大政殿和十王亭不仅仅体现了当时满族国家的政治特色,在建筑布局和风格上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史书中记载,努尔哈赤、

皇太极率领八旗军队外出驻扎时搭设的蒙古包式帷幄,有时就是皇帝用大一些的黄幄,而八旗贝勒大臣们则分别用排列在其前两侧的八座青幄,大政殿和十王亭的排布、瓦色、造型都与之十分接近。因此,人们也把这一殿十亭叫做帐殿式布局,视为带有游牧狩猎民族特点的宫殿建筑的典范。

在那里就要提到一个词八旗。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群众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而后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规定:每三百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一人。固山就是旗的意思。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此时所编设的八旗,即之后的满洲八旗。清太宗皇太极时,又建立蒙古八旗

和汉军八旗,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八旗由皇帝、诸王、贝勒控制,旗制终清未改。在满族中有上三旗与下五旗之分。清朝早年正黄旗由

努尔哈赤直接领导,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为加强统治他将镶黄旗也编入自我的直属部队之中。顺治七年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将尔衮掌管正白旗也纳入自我的掌控之中,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上三旗较下五旗为尊,是皇帝的亲兵,担任禁卫皇宫等任务,下五旗驻守京师及各地。清世宗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诸王及贝勒仅能控制其府属佐领。又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居左,称为左翼,设左翼王一名;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称为右翼,设右翼王一名。

在沈阳故宫的十王亭中可清楚的看出各个旗所处地位的高低,按照顺序分别是。左翼王、左翼王、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那那里出现了个现象,为什么镶黄旗在正黄旗之上呢?这是因为皇帝最初直属掌管正黄旗,为了表示谦让,故意退一步,让镶黄旗占据第一名。在清朝初年每个旗所掌管的军队的人数大体相等。但随着清朝内斗,实力不断变化。造成了正黄旗鼎盛时期有54个牛录,而俩蓝旗一共才有42个牛录。镶蓝旗由于受到惩罚只能维持在20个牛录。所以蓝旗在清朝的地位相对较低。目前在十

王亭有清朝珍贵的文物展览,大家能够依次参观。

在清朝人关前,决定国家军政事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由汗王(皇帝)与八旗中的议政贝

勒(王)和议政大臣共同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而大政殿就是召开这种会议的专门成所。皇

太极时期许多关于国家重要决策的讨论和涉及对皇室贵族的处分案件都是在那里最后确定的。满族早期的大衙门还具有集会的功能,即召集众人举行某项仪式或宣布某项需要周知的事情,大政殿也继承了这种用途,成为当时国家举行重大庆典的场所。后金建国以后,每年最隆重的国家大典是元旦正月初一)的朝贺和筵宴,清太宗时期都固定在大政殿前进行。每逢那一天,

皇太极清晨在清宁宫祭神和到城东门外的堂子祭天后,就来到大政殿升坐宝座,文武群臣以及前来祝贺的外邦使臣都已在殿庭按次序排列整齐,时辰一到,即依次上殿行礼进表,向皇帝恭贺新春,随后便在此举行有数百人参加的新春大宴,宴间还要表演满、汉、蒙古、朝鲜等各民族的舞蹈和杂耍、摔跤等各种助兴节目,有时甚至会连演数日。除元旦之外,万寿节(皇帝生日)、冬至节、皇帝登基、出征凯旋等大规模庆典仪式也都在大政殿前举行。此外,由于大政

殿地处皇宫附近的城中心,也作为临时召集官员的集合地点。皇太极时期规定,如遇有紧急状况来不及通知,只要听到在盛京城八个城门同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