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导线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71
常规测绘技术目录 (1)几个基本概念 (1)测量工作的程序 (2)水准测量 (3)三角高程测量 (6)角度和方向测量 (6)距离测量 (9)测量误差 (10)控制测量................................................................. 1 1 导线控制测量. (12)传统地形测量方法 (13)数字测图技术 (14)地形图的应用 (15) (16)水利工程测量 (16)桥梁工程测量 (17)路线工程测量 (17)工程的变形监测 (18)工业与民用建造测量 (19)地下工程测量 (19)矿山测量 (20)隧道工程测量............................................................. 2 1 工业设备的安装及检校测量(三维工业测量) .. (22)海洋测绘 (22)地籍测量 (24)房地产测绘 (27)摄影测量 (27)【垂线】重力的作用线称为铅垂线,简称垂线。
【水准面】某一时刻处于没有风浪的海洋水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在高度不同的水准面中选择一个高度适中的水准面作为平均海水面,这个平均海水面就称为大地水准面。
它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是一个重力等位面,即物体沿该面运动时,重力不做功,是通过验潮站对海水面长期观测得到。
大地水准面是描述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物理参考面,也是海拔高程系统的起算面。
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密度和分布等信息。
【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确定水准基面则是取验潮站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海面。
中国以青岛港验潮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中国的水准基面,即零高程面。
中国水准原点建立在青岛验潮站附近,并构成原点网。
用精密水准测量测定水准原点相对于黄海平均海面的高差,即水准原点的高程,定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起算高程。
控制测量目的:提供控制基础和起算基准实质:测定具有较高精度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的点位控制点国家平面控制测量:一、二、三、四等国家高程控制测量:一、二、三、四等一、闭合导线1 、定义:导线从一点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导线点,最后又回到原来的起始点,形成一多边形,称闭合导线。
该导线多用于宽阔地区的控制。
2 、内业计算:2.1 闭合差计算和角度调整内角总和的理论值:∑β理= (n-2 )×180 °角度闭合差f β: f β= ∑β测- ∑β理角度调整:角度闭合差按相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个角。
2.2 坐标方位角计算α前= α后+180 °- β右α前= α后-180 °+ β左2.3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理论上都应该等于零,而在实测边长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角度虽然经过调整,但不可能与实际相符,所以其代数和等于某一数值fx 和fy ,这个数值就是纵横坐标的增量闭合差。
即:fx= ∑△x 测fy= ∑△y 测其导线全长闭合差 f 为:f= √(fx2+fy2)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为:K=f/ ∑d=1/T2.4 坐标增量的调整由于计算坐标增量是采用经过调整后的导线角度,所以坐标增量闭合差可以认为主要是由导线边长的误差所引起。
因此,坐标增量闭合差可取相反的符号,按边长的比例分配到各边的坐标增量中去。
2.5 坐标计算:将起始坐标逐一加上各点坐标增量而得。
二、附合导线1 、定义:导线起始于一个高级控制点,最后附合到另一高级控制点,称附合导线。
适用于狭长地区的控制。
2 、内业计算:计算步骤和方法与闭合导线基本相同,只是在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上有差异。
2.1 闭合差计算和角度调整终边的坐标方位角:左角α′终= α始+ ∑测-n ×180 °右角α′终= α始- ∑测+n ×180 °角度闭合差f β: f β= α′终- α终角度调整:角度闭合差按相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个角。
导线控制测量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在全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点位,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以较精确的方法,测定这些点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测定控制点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是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高程控制测量是测定控制点的高程。
一、平面控制测量由于控制点间所构成的几何图形的不同,平面控制测量又分为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如图6-1所示,将控制点、、、、、、、组成相互连接的三角形,测量出1~2条边作为起算边(或称为基线)的长度,如图中、边,并测量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再根据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已知点的坐标,求出其余各点的坐标。
也可以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如图6-2所示,将控制点、1、2、3、4用折线连接起来,测量各边的边长和各转折角,由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点的坐标,也可算出另外一些转折点的坐标。
用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方法测定的平面控制点分别称为三角点和导线点。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主要通过精密三角测量的方法,按着先高级、后低级,逐级加密的原则建立的。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和各项工程基本建设的依据,并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军事科学及地震预报等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全国大地网已经布设完成,这些先进的测量方法精度高、效率高、操作方便,具有很多的优越性,现在,正逐步普及应用于各项工程建设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城市及各种工程建设需要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城市平面控制网。
城市平面控制网应在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根据测区的大小、城市规划和施工测量的要求,布设成不同的等级,以供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及施工测量使用。
按国家建设部1999年发布的《城市测量规范》,城市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6-1和表6-2规定。
TRANSPOWORLD 2014 No.3/4(Jan/Feb)36HIGHWAY现代公路闭合导线控制测量就是确定地面闭合导线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过程,要求测量的精度高,对测量人员的技术要求严格,对以后的碎步测量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从外业到内业必须步步细心,认真对待,做到万无一失。
闭合导线控制测量分为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两个组成部分,外业测量就是到现场采集数据,内业计算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和调整,最后得到控制点的空间坐标的过程。
闭合导线外业测量进行外业测量前要检查仪器的完好性,使各轴线间的几何关系符合要求,使各三脚架伸缩自如,结合牢固,以便进行各种数据的采集。
勘探选点选点是控制测量的第一步,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后边各步的测量,所以应该慎重进行,若选点失败会导致后边的测量无法进行,而返工。
选点前,应调查搜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高一级的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把控制点展绘在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的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去踏勘,实地核对、修改、落实点位和建立标志。
如果测区没有地形图资料,则需详细踏勘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地选定导线点的位置,选点时应注意以下几项:安置仪器,土质坚硬的较高点。
视线距地面必须大于20cm ,确保量距的准确性。
以便以后测量角度。
求,过长或过短都不便于以后的测量,而且误差较大。
导线点确定后,在各个点上立标记,整体看布局情况,若不符合以上五点的要求应该重新选点,若符合以上的要求,则埋桩,进行“点之记”,绘制草图,对控制点进行编号。
测量高差闭合导线的各导线边组成一个多边形的闭合水准线路,按照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要求和搬站方式按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测量,测量完毕后,计算高差的和值,得出高差闭合差,若高差闭合差符合测量等级的要求,则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数值,计算出各控制点的高程;若高差闭合差不符合测量等级的要求,应查找原因,重新测量。
导线测量的精度分析与控制方法导线测量是电力行业中常用的一项技术,用于检测各种导线的位置、电阻和电流等参数,以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由于测量设备和环境的因素,导线测量的精度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导线测量的精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一、导线测量的精度分析在导线测量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1. 测量仪器精度:测量仪器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导线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一些高精度的仪器价格昂贵,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它们的普及程度。
对于使用较低精度仪器的测量,我们需要更加注意误差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校正措施。
2. 环境因素:导线测量常常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例如高温、强风、潮湿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变化,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导线质量:导线的质量直接影响其电阻和电流的测量结果。
当导线表面存在锈蚀、损伤或接触不良等问题时,可能会产生不准确的测量结果。
因此,在进行导线测量之前,我们需要仔细检查导线的质量,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二、导线测量的精度控制方法为了提高导线测量的精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控制方法:1. 选择高精度仪器:在进行导线测量时,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较高精度的测量仪器。
虽然这些仪器价格较高,但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并减少误差的影响。
2. 定期校准仪器:即使是高精度仪器,也需要定期校准来确保其准确性。
校准可以检查仪器的测量能力,并根据需要进行校正,以提高测量精度。
3. 控制环境条件:在进行导线测量时,我们应尽量控制环境因素的变化。
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可以使用屏蔽设备或保护罩来防止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
4. 定期检查导线质量: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导线的质量,以确保其表面光滑、无损伤,并与连接器良好接触。
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导线,应及时更换或进行修复。
5. 数据分析与纠正:在进行导线测量后,我们应对测量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并根据需要进行纠正。
导线控制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来源:沧州水文局文章作者:王凤瑞录入时间:10-09-20 07:46:38 在本次测站地形图测绘工作中,各测站都要布设图根导线,根据实际测站的面积大小,还可设立二级导线。
在实际的控制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控制点的选取图根控制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我们进行下一步碎部测量,控制点选择适当,缩短碎部测量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反,会影响碎部点采集效率。
在选择控制点时,尽量选择在视野开阔、地面平整、不影响交通、不易被破坏的地段。
点位选择完成后,绘制“点之记”草图,并根据顺序编制点号。
2、平面坐标控制测量本次作业中,选择 TOPCON GTS332系列全站仪,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并记录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采用对向观测,尽量减少或避免大气折光的影响。
仪器操作人员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对中、整平要力求熟练、精确,尽量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转动度盘时,要保持向同一方向转动,减少隙动差的影响。
观测时,及时提醒司尺人员,根据觇标倾斜的位置进行校正,并尽量照准觇标的根部,用十字丝的单丝平分觇标,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用双丝卡住觇标读数。
因平面控制测量的角度误差据有相关性,每一站的误差都直接影响最后的观测结果,一般正常情况下,只要人为误差控制得当,最后的测量精度都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3、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两种方法:( 1)三、四等水准测量。
采用本方法能够充分保证高程控制的精度,但需与平面控制分别进行,需两组人员同时进行或一组人员不同时段进行观测,无形中增加了作业的时间;( 2)利用三角高程进行测量。
可采用全站仪在进行平面控制的同时,读取前后视垂直角、平距并记录仪器高、觇标高。
采用这种方法,可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时进行,每个控制点设置仪器的时间相对增加一点,但相对于水准控制测量还是缩短了作业时间。
需注意的是,人工量取仪器高必须准确,必要情况下可取多次量取的平均值。
同时,前后视棱镜高要设置好,一般在通视良好的情况下,可固定设置某一高度不变(如 1.5M),同时要注意,司尺人员必须要随时与仪器站保持必要的沟通,如棱镜高发生变动要立即通知仪器点操作人员,避免错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