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读图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9
金三镇地质图读图报告一、综述金三镇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小比例尺,而且没有等高线,在地势判断上只能依据河流的走向、山峰所在等进行相对高度判断。
河流流向自西向东,山脉走向为北东-南西。
本地地质宏观上为北西过高,南东低;最高处为渚岭1800米,最低处为五里河西北方向高度应小于800米,故本地质图最大高差约为1000米。
从地质时代及其岩石类型可观察出D1-P3为三次小构造运动依次:海进、海退、海进,P3与T2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为平行不整合,E与T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
此地区地质构造非常剧烈,形成了7个明显的褶皱自西向东依次编号为f1-f7;断层可分为三组:(一)、北东南西走向的2个逆冲断层F1、F2, (二)、4个平移断层,F3~F6,(三)、5个北东南西正断层F7~F11;一个构造窗,两个飞来峰;并且有两次岩浆岩侵入。
二、褶皱f1背斜位于地质图的北西角,走向近北东-南西,两翼倾向相反,左翼倾角约45°~50°,右翼倾角约70°;枢纽由中间向两侧倾伏。
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岩层(C1) ,两翼依次为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岩层(C2),下二叠统砂岩、泥岩岩层(P1),中二叠统砂岩岩层(P2)。
顾名为斜歪倾伏背斜。
f 2向斜位于f1背斜东侧,走向近北东-南西,两翼倾向相反,左翼倾角约70°,右翼倾角约50°;枢纽由中间向两侧倾伏。
核部为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岩层(C2),两翼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岩层(C1)。
顾名为斜歪倾伏向斜。
f3背斜位于雨峰至奇峰一带,走向近北东-南西,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岩层(C1),一翼因构造运动形成断层消失,一翼正常倾角约为50°,为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岩层(C2)。
根据剖面分析应为斜歪倾伏背斜。
f4背斜位于五里河北西侧至渚岭一带,走向近北东-南西,两翼倾向相同,左翼正常倾角约40°~70°,右翼倒转倾角约45°~70°;枢纽具波状起伏。
教你看懂⼯程地质勘察报告结构设计⼈员拿到⼯程地质勘察报告后,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地勘资料进⾏阅读理解,具体如下:⼀、确认地勘的有效性:确认地勘是否有效,关键看三个章:第⼀个为地勘公司(单位)公章;第⼆个为地勘单位专业⼈员的“中华⼈民共和国注册⼟⽊⼯程师(岩⼟)”章;第三个为“施⼯图审查合格专⽤章”。
三章均齐,有效;否则⽆效。
此时,作为⼀名优秀的结构⼯程师,需要做的是神马?等待?暂停?还是……(A这么差的地勘,⽼⼦不⼲了; B兄弟没地勘都能做,我忍了;C⼲⼀遍拿⼀遍钱,签你字盖他章,让我咋⼲我咋⼲)?⼆、结合勘探点平⾯布置图,了解⼯程概况1、根据勘探点平⾯布置图及建筑总图,看清楚地勘的平⾯图和我们⼿⾥的建筑总图是⼀样的吗?如果⼀样,很好!如果不⼀样,作为⼀名优秀的结构⼯程师,需要做的⼜是神马?等待?暂停?还是…(A靠,⼜让我忍啊!B 地勘那哥们⼉太远,我让建筑mm改总图;C 数钱中…)?为啥有不⼀样的时候?答:建筑总图改了,地勘不知道或….2、核对地勘的钻孔位置是否合理,钻孔的距离⼀般我们就不看了,主要看钻孔的平⾯是否将我们要设计的建筑外轮廓(含地下室外轮廓)包含了没有,如果没有包住,就要提请甲⽅要求地勘公司进⾏补勘。
有时候也会发⽣个别建筑没有布置钻孔的情况,处理⽅法同上。
3、顺便看看钻孔的勘探深度够不够,尤其是要做桩基础时,再尤其是开始建议不⽤做桩基础,后来发现得做桩基础时。
(要勘多深才够?答:这么深奥的问题,千万别问我,⾃⼰查查勘察规范吧,记得回来告我⼀下。
)作为⼀名优秀的结构⼯程师,要能够发现地勘的不⾜4、确认钻孔的定位坐标是否以黄海⾼程系为基准。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程,地勘采⽤了⼀个假定的黄海⾼程标⾼,该标⾼在⽂字部分有说明(为假定黄海⾼程),但在⼯程地质剖⾯图中的竖向坐标栏书写的是“黄海⾼程”,设计⼈员在进⾏基础设计的时候没有发现这⼀问题,现场基坑开挖⾄设计标⾼后仍然没有到达持⼒层…,其结果是:地基⽅案不合理了,不适合采⽤天然地基,但已经开挖4⽶深了,⼆次处理成本明显增加,基础⽅案也要进⾏修改…(该优秀结构⼯程师每每想起这件事就会说:唉,假定标⾼害死⼈啊!)三、物理⼒学特性统计表⼟的⼒学特性都有哪些?具体对我们作为优秀结构⼯程师的设计都有哪些指导作⽤?1、含⽔量ω:2、重度γ:3、空隙⽐e:4、塑性指数Ip:5、液性指数IL:6、压缩系数а1-2:7、压缩模量Es1-2:8、内摩擦⾓φ:9、粘聚⼒C:etc…(我滴亲娘呀,这么多,学没学过啊,没⼏个会玩了,注册还没过的多学学啊,)四、⽔⽂地质条件1、确定场地抗浮设防⽔位标⾼,初步估算是否需要进⾏结构的抗浮验算;翻开地勘报告⼀看,怎么⼜是⽬前⽔位,⼜是最⾼⽔位,还有近3~5年的,⽼⼦就要⼀个抗浮⽔位,痛快点,⾏不?还是咱是经过⾼考的,选择题咱拿⼿,很容易地判断出哪些是⼲扰答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怎么看?道路设计时要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有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如何做好城市道路设计?吴祖德教授(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对此进行了讲解,希望对道路设计朋友们有帮助。
注意:由于系统识别是有问题,把px换成cm是正确的。
1 前言城市道路进行工程勘察前,设计单位应提出本工程的“工程勘察要求书”,重点提出对本工程勘察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其内容包括:(一)工程概况;(二)勘察范围;(三)勘察内容;(四)勘察要求;(五)提供成果以及其他要求。
未尽事宜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执行。
主要是更好地为本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针对性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如:当路基较宽时,除路中心布孔外,路边适当交叉布孔;高程系统的采用,应与道路设计的相同,便于直接采用,不再进行换算;根据土质分布情况,提出布孔间距,土质不好的路段可适当加密。
其中勘察孔的深度宜达到设计路面以下2~3m,实测地下水位钻孔应达到初见水位以下0.5m,而管道勘察探深要求达到管底设计标高以下1~3m。
所以两者深度要结合考虑,避免勘察深度不够而重复工作。
设计应结合管线设计埋置深度,提出本工程的勘察孔深度要求。
个别勘察点要进行地震液化评价时,要满足不小于设计路面以下15m或20m的深度要求;要求提供电子版的地质纵剖面图(要求横向比例1:1000,竖向比例1:100,便于直接拷贝在道路设计的纵断面图上;同样事先应与工程勘察联系好,工程勘察的桩号,与道路设计的桩号一致,对设计使用更为方便),建议施工图设计时,当道路设计或地质复杂时,不把工程地质纵剖面图附在道路纵断面设计图中,可另出一份有地质剖面图的道路设计纵断面图,根据道路设计标高,可直观地看出在不同填挖高度路段时的地质情况,示出路基处理方案,针对性地进行地基处理,可一目了然,便于设计、校核,以及施工,举例如下图:有时道路还附有挡土墙、驳岸工程,其提供的勘察数据应能满足设计的需要,设计图纸上应附有地质勘察剖面柱状图。
工程地质情况汇报本次工程地质情况汇报旨在全面了解工程地质的具体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工程地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地质背景。
本工程位于山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岩石组成。
地形起伏较大,存在大量的河流和沟壑,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二、地质勘察。
我们对工程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方面。
通过钻孔、采样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获取了大量的地质数据。
三、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针对工程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情况。
结合地质勘察数据和历史灾害记录,对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评估。
四、地基工程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特点,对地基工程条件进行了评估和分类。
确定了不同地段的地基承载力、变形特性、地基处理方案等关键参数,为后续的地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地下水情况。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和地下水监测,了解了工程区域的地下水情况。
确定了地下水位、水质、水文特征等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排水和防水工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六、地质环境保护。
针对工程建设可能对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
包括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程措施,以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次工程地质情况汇报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工程区域的地质特点和情况。
通过对地质背景、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风险、地基工程条件、地下水情况和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估,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在后续的工程实施中,我们将严格按照汇报中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教你轻松看懂地质报告教你轻松看懂地质报告1、如何阅读勘察报告(1)直接看结束语和建议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及基础砌筑标高。
(2)地基承载力一般以千帕kPa为单位,1kPa=1kN/m2。
(3)从持力层土质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土质的好坏。
一般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的为好土,低于180kPa的可认为土质不好。
(4)回填土的承载力一般为60~80。
一些层数低矮的丙丁类建筑,例如单层砖房住宅、单层大门、荷载比较小的临时建筑(构筑)物,基础可以落在回填土上。
(5)看基础砌筑标高即确定埋深。
基础尽量浅埋。
基础不得埋在冻土深度范围内,否则基础会受到冰反复胀缩的破坏性影响。
"基础的冰冻深度和±0.000的绝对标高"两项一般要求明确写在结构总说明中。
2、结合钻探点号看懂地质剖面图及确定基础埋置标高设计人员第一步应该以报告中建议的最高埋深为起点,用铅笔画一条水平线从左向右贯穿剖面图,看看此水平线是否绝大部分落在报告建议的持力层土质标号层范围之内。
1如果此水平线完全落在该范围之内,则建议标高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
2如果此水平线绝大部分落在该范围之内,小部分(小于5%)落在该范围之外(落在不大有利的土质上),这时本着基础宜浅埋的经济原则,判定建议标高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但日后与勘察单位一起验槽时,要共同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这局部的不利土层。
一般的处理措施是局部换填或是局部清掉,视具体情况加豆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替换。
3此水平线绝大部分落在该范围之外,则建议标高不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须进一步降低该标高。
3、重点看结语或建议中对饱和软土的液化判别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即饱和软土,但不包括黄土)在地震强度的作用下的液化判别其重要性已经上升为抗震规范中的强条。
一般来说,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强震时不会发生整体倾覆,即使遇上罕遇地震,建筑一般也是坍塌而不是倾覆。
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工程地质调查报告一、引言工程地质调查是为了对工程建设地点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和风险性。
本次调查报告旨在对某工程地点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介绍本次工程地质调查的目标地点位于某市区域内,地处山区,地形起伏较大。
该区域计划建设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包括购物中心、酒店和办公楼等。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需要对该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行性。
三、地质背景1. 地质构造该地区位于某山脉的东侧,地质构造主要由褶皱和断裂构造组成。
山脉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挤压和抬升作用。
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该地区存在多条断裂带,地质构造相对复杂。
2. 地质岩性在该地区的地质岩性主要有片麻岩、花岗岩和石灰岩等。
这些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也不同。
3. 地下水该地区地下水丰富,主要来源于山脉降水和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位较高,对工程建设的地基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四、地质调查方法1. 野外调查通过对目标地点周边的野外调查,了解地形起伏、岩性分布、地下水位等情况。
采集地质样本,进行室内分析和测试。
2. 钻孔调查在目标地点进行钻孔调查,获取地下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下水位等信息。
钻孔深度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以确保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
3. 地质雷达探测利用地质雷达仪器对地下岩层进行探测,获取地下岩层的分布情况和厚度。
这种非侵入性的调查方法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地质信息。
五、地质调查结果与分析1. 地质构造经过野外调查和钻孔调查,确认该地区存在多条断裂带,地质构造相对复杂。
这对工程建设的地基稳定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2. 岩性分布地质样本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主要由片麻岩和花岗岩组成,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好,适合用于工程建设。
部分地区存在石灰岩,其溶蚀性较强,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地下水位钻孔调查结果显示,地下水位较高,对工程建设的地基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读黑山寨地区地质图
1)本图是1.2km2的1:10000大比例尺地质图。
2)从图例的地层时代可知主要是古生界至中生界的沉积岩层分布,并有花岗岩(γ)
出露。
在C2之后曾有两次上升降起(K—T3,及Tl—C2间的不整合接触)。
3)本区地势西北高(550m以上),东边为高300m的残丘,且有河谷分布。
4)区内出现两条大的正断层(F1、F2)和黑山寨向斜构造,并有两处不整合。
图内西
北部出露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E63°,倾向NW,倾角34°。
由断裂、褶皱表明,在T1之前受到同一次构造运动,T1之后未出现断裂构造。
5)构造发展简史在D至C2期间,地壳处于缓慢升降运动,本区处于沉积平面
以下接受沉积。
C2后,地壳剧烈变动,地层产生褶皱、断裂,并伴有岩浆活动,地壳随后上升,形成陆地。
受到剥蚀。
至T1又被海侵,接受海相沉积,至T3后期地壳大面积上升,再次成陆。
J期间,地壳暂处宁静,受风化剥蚀,至K又缓慢下降。
处于浅海环境,形成钙质砂岩;在K后期,地壳再次变动,东南部受到大幅度抬升,岩层发生倾斜;中生代后期至今地壳无剧烈构造变动。
迁钢市地质图读图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已经完成了迁钢市地质图的读图报告。
以下是我的报告:1.地质图概述地质图是一种用来描述地球地壳构造、矿产资源、地质地貌等地质信息的专业图件。
迁钢市地质图是以迁安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地质图,它展示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质地貌、矿产资源等信息。
2.地质图内容(1)地质构造:地质图上标注了该地区的断裂、褶皱、岩性等地质构造信息。
通过地质构造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构造活动程度等。
(2)地质地貌:地质图上标注了该地区的山脉、河流、湖泊、海岸线等地貌信息。
通过地质地貌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地貌演化历史、地貌类型等。
(3)矿产资源:地质图上标注了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包括煤矿、铁矿、金矿等。
通过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类型等。
3.地质图解读(1)地质构造:从地质图可以看出,迁钢市地区主要分布着一些断裂带和褶皱带。
断裂带主要分布在地图的西北部,而褶皱带则主要分布在地图的东南部。
这表明该地区曾经经历过地壳的挤压、拉伸等构造活动。
此外,地图上还标注了一些岩性的信息,如花岗岩、砂岩等。
这些岩性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和岩石组成。
(2)地质地貌:从地质图可以看出,迁钢市地区主要是由山地、丘陵、河流和湖泊组成的。
山地主要分布在地图的西部,丘陵则分布在地图的东部,而河流和湖泊则分布在地图的中部。
此外,地图还标注了一些海岸线的信息,表明该地区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
这些地貌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地貌类型、地貌发育历史等。
(3)矿产资源:从地质图可以看出,迁钢市地区主要是煤矿和铁矿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
煤矿主要分布在地图的西北部,而铁矿则分布在地图的东南部。
此外,地图上还标注了一些金矿等其他矿产资源的信息。
这些矿产资源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类型等。
4.地质图的意义地质图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读图可以了解到地球地壳构造、矿产资源、地质地貌等信息。
工程地质读书报告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
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现象,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的结论性错误。
今后十年, 将有可能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又一个事故高发期,同时,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长期内要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矿资源勘查、开采和利用仍是重要的工程项目。
工程地质对煤炭资源安全开采要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地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址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各种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只有通过工程地质研究,才能使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相互协调,既保证工程建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运行正常,又保证地质环境不会因工程的兴建而恶化。
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来实现。
通过勘察和分析研究,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并评价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材料。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根据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5)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6)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有了飞速的发展的进步和发展。
一、概述工程地质图是综合反映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并赋予综合评价的图面资料。
这综合了通过各种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测绘、勘探、试验以及长期观测所取得的成果,结合建造需要编划、设计或者施工之用。
工程地质图件能够按其比例尺,把工程地质条件各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准确而有晰地表现在图面上,给人以深刻而具体的印象,往往比工程地质报告书的叙述更为切当而直观,于是受到更大的重观。
对某些小型建造物来说,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图表,实际上已兼有报告书的作用。
工程地制裁图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编图原则,编图方法等还很不统一,国内外仍在探索。
不少国家也编绘了目的不同、格式不一的工程地质图,但是都还不成熟,更不足以视主典荡,只能作为参考。
1968 年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成立了工程地质编图委员会,并于1976 年出版了《工程地质图及其编制指南》一书,在广泛惧和研究各国有关文献及图件的基础上论述上工程地质图的编图原则和方法,并从不同国家选出了十几幅样图附以说明。
其中在一些方面,如图的分类、表示的内容、分区原则和名称、编图的技术方法等方面与我国沿用者均有相似之处。
我国在五十年代初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对工程地质编图有了很大发展。
各项工程建造,特殊是大型工程,均编有工程地质图,积累了不少经验。
近年来结合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开展,地质矿产部系统进行了不少地区的工程地质编图工作,例如长江流域环境界质图系、黄河流域环境界抽图系等就包括了一系列工程地质图件,提出了编图方案和图例。
但是,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包含的要素不少,变化又大,建造类型多种多样,要求不一,如何才干使工程地质图编得既能详细台实地反映客观条件,又能符合建造的需要,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工程地质图的特点与分类工程地制裁图是工程地制裁测绘、勘探、试验等项工作的综合总结性成果。
它不像地质图或者地貌图那样主要是通过测绘“制”成的,而是以这些图件为基础图,再把通过勘探对地下地质的了解,以及通过试验取得的资料等综合起来“编”成的。
地质图读图与分析地质图是将沉积岩层、火成岩体、地质构造等的形成时代和相关等各种地质体、地质现象,用一定图例表示在某种比例尺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是表示地壳表层岩相、岩性、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的地图的总称。
地质图的编制多以实测资料为基础,有一定的制图规范和标准。
目前所使用的地层分级系统、表示地层年代的色标和符号,以及表示各类岩体的色标和代号,多是国际通用的。
客观需要促使地质图向专门化、部门化方向发展。
种类也越分越细,除普通基础性地质图外,还有第四纪地质图、大地构造图、岩相图、古地理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矿产分布图等。
目前狭义的地质图多指基础性普通地质图。
不同比例尺地质图,表示地层年代的界、系、统、组、层等的分级是不同的,比例尺愈大表示的层次愈细。
在没有注明岩性的情况下,有时要与区域地层表配合使用,才能查明岩石的具体种类、性质及结构特点。
各种实用性和分析性地质图,虽增加了专门用途所需要的直接性内容,但大多利用区域基础地质图派生编制。
从地质图上可以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层顺序及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等)、矿产分布、区域地质特征等内容。
因此地质图是指导生产实践,进行区域地质、地理、自然环境研究的重要资料。
一般所说的地质图是指平面图,但也往往制成地质剖面图(实测或从平面图上按指定方向绘制),以便更清楚地反映地下地质情况。
根据生产或研究的需要,还可以制成专题的地质图,如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岩相-古地理图、矿产分布图、构造纲要图、大地构造图等。
一、不同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岩层的产状包括三种情况,水平的、倾斜的、直立的;地形也有不同情况,平坦的、起伏的、沟谷纵横的。
由于岩层产状不同、地形起伏不同,岩层在地面或反映在地质图上的形状也不一样。
(一)水平岩层1.如果地形平坦,又未经河流切割,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最新的岩层的顶面,表现在地质图上只有一种岩层。
如华北平原,在地面上只能看见松散沉积物的最上面的一层。
朝松岭地区地质图读图报告1. 图名、比例尺、方位图名:朝松岭地区地质图。
比例尺:1 :25000方位:图幅左方为正北方。
2. 地形、水系本区有两条南北方向山脉,均为煌斑岩脉,其中一条被断层截断,相对高差800m左右,最高点在图幅东南侧山峰,海拔1200m。
最低点在图幅西北侧,海拔400m左右。
3. 图例由图例可见,本区露出的沉积岩由新到老依次为:始新(E2)统砂、砾岩、古新(E1)统页岩、上二叠系(P2)砂页岩、下二叠系(P1)砂岩、上石炭系(C3)砂岩、中石炭系(C2)煤系。
4. 地质内容(1)地层分布与接触关系。
年代较新、岩性坚硬的始新统砂、砾岩和古新统页岩,分布在中部南北向山梁顶部和东北角高处。
年代较老、岩性较弱的上石炭系砂岩和中石炭系煤系则分布在山沟底部。
其余地层均位于山坡上。
从接触关系上看,中石炭系、上石炭系、下二叠系、上二叠系沉积时间连续,地层界线彼此平行,岩层产状彼此平行,是整合接触。
上二叠系与古新世系之间缺失了上三叠系至下白垩系之间的地层,沉积时间不连续,且岩层界线彼此相交,岩层产状彼此相交成角度,是角度不整合接触。
本区最老低层为中石炭系煤系,最新地层为始新统砂、砾岩。
(2)地质构造:□1. 褶曲构造由上图可知,图中以始新统砂、砾岩为中心,两边对称出现古新统页岩、上二叠系砂页岩、下二叠系砂岩、上石炭系砂岩和中石炭系煤系,其年代依次越来越老,故为一向斜构造。
向斜轴线从南到北由北北西转向正北。
顺轴线方向观察,地层界线封闭弯曲,沿弯曲方向凹陷,所以这是一个轴线近南北,并向北凹陷的向斜,沿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2.断层构造本区有一条西北东南向断层,断层走向与褶曲轴□线级岩层界线相交成一角度,属斜向断层。
此断层的断层面倾向东,故东侧为上盘,西侧为下盘。
比较断层线两侧的地层,西侧地层新,为下降盘;东侧地层老,为上升盘。
因此该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
从断层切割的地层界线看,断层生成年代应在始新世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