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21
霍姆林斯基简介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世界著名教育家。
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
1926年他进本村小学上学,19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入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
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他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勤奋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并向别的教师请教,以获得更多的经验。
他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的学业,接受了高等师范教育,获得了中学教师证书。
在函授学习期间,他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从思想深处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从而更加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为农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
这为他广泛探讨和研究教育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卫国战争开始后苏霍姆林斯基以政治指导员的身份上了前线。
在战争中他身负重伤。
伤愈后他重返教育岗位。
起初任中学校长,不久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恢复学校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的生活,因此提出了回学校工作的申请。
1947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
从此他就一直在这一岗位上勤奋地耕耘,直至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
其间,苏联各地的许多师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要当好一名校长,就必须一天也不脱离学生和教学。
他明确地提出了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
他身为校长,还兼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该班学生毕业。
他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殷切地期望他们每个人,不管聪明还是愚笨,健康还是体弱,品德优良还是有"精神创伤",都成为优秀的公民。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1918——1970)。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理论1.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
”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百科名片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中文名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外文名B·A·Cyxomjnhcknn 国籍前苏联出生地乌克兰出生日期1918 逝世日期1970 职业教师毕业院校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主要成就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目录人物简介年谱简编生平事略立志从教反思失误“不要死背” 循循善诱挽救“困难生” “特殊奖励” 教育思想论教育论教学论学校管理主要作品简要评价人物简介年谱简编生平事略立志从教反思失误“不要死背” 循循善诱挽救“困难生” “特殊奖励” 教育思想论教育论教学论学校管理主要作品简要评价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等教育专著。
编辑本段年谱简编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26年入一所七年制的农村学校学习。
1933年毕业翌年进入了短期师资训练班。
1935年结业后便开始当小学教师。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近二十年来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基洛夫格勒州奥努弗里耶夫斯克区瓦西里耶夫卡村的一个贫苦家庭。
1933年他从自已村庄的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了一年师资训练班,接着便开始担任农村小学教师。
在此期间,他以函授的方式从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毕业。
1 939年他取得了中学教师合格证书。
战争后,他作为残废军人复员到地方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中学教师、教务主任、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等职务。
194 3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44年辞去亚努英里埃斯基地区教育局长职务,回到中学工作。
1947年,他(二十九岁时)被任命为乌克兰巴甫雷什中学校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一直工作到1970年(五十二岁时)去世为止。
苏霍姆林斯基在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中,从来没有脱离教学实践。
他提出了三个口号: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他身体力行,一直坚持既当校长又兼语文教师,既教书又当班主任。
他亲手记录的教育、教学资料就有200多本。
苏霍姆林斯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为了深入探索教育工作的规律,他始终坚持边实践,边读书。
他酷爱书籍,私人藏书达一万八千册之多。
他身为校长,却象一个勤奋的学生一样,利用三年业余时间读完了一年级到十年级的全部教科书,掌握了各年级各门课的教学内容,还把全部数学习题做了一遍。
同时他还广泛涉猎国内外的文艺、科学著作和教育著作,分门别类地记了四十种学习笔记。
他的著作广泛的涉及到世界和俄国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的遗产。
苏霍姆林斯基在自己丰富的实践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的做出理论上的概括,终其一生,给人们留下了四十一部专著,六百多篇论文,还写了近一千二百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短篇小说。
临终前还给出版社送去了五千五百页打字纸的手稿。
苏霍姆林斯基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五年的光荣历程,他实现了自己的神圣诺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人物简介:苏霍姆林斯基全名为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个人经历:★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主要教育作品:✪《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我把心献给孩子》✪《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艺术》✪《致女儿的信》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1、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教育者,我曾力求把人类许多世纪以来所创造和取得的精神上的可贵品德――对祖国和自由的热爱、对人压迫人和人奴役人的现象的不妥协精神、为人们的幸福和自由这些崇高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和生命的意愿――注入到那些幼小的心灵中去。
(第三卷305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2、忠实于崇高的理想,是个人道德发展的顶峰。
这种高尚的情感,是从对人的忠诚开始的,也是从爱戴与忠实于为使我们社会里自由的人能得到诞生、幸福、物质与精神财富的那些人开始的。
(第二卷301页《怎样培养真正的人》)3、智育对于人之必不可少,不仅是为了劳动,而且是为了精神生活的充实。
苏霍姆林斯基人物简介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思想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
”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智育。
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
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
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
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学生整个下午都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小组多达到一百多个。
关于体育。
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简介苏霍姆林斯基(Lev Vygotsky)是20世纪俄罗斯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是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心理学领域,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本文档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重要选集进行简要概述。
若干重要选集1. 《思维与语言》这本著作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他在其中提出了“内部化”和“语言中介”等重要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语言在儿童思维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提出的“内部化”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通过使用语言来逐渐获得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2. 《心理学与儿童》这本选集主要探讨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他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他提出了“近似发展区域”概念,即儿童在某一领域中能够通过师长或更有经验的伙伴的帮助下实现的发展水平,这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3. 《心理学与教育问题》这本选集主要探讨了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领域的贡献。
他提出了“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理论,强调教育活动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儿童当前的发展水平来设计,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了“教学游戏”理论,认为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总结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对于理解儿童的思维、语言发展以及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理论和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并为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深入研读苏霍姆林斯基的选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并探索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Vygotsky, L. S. (1986). Thought and Language. MIT Press.•Vygotsky, L. S. (199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RC Press.•Vygotsky, L. S. (1987). The Collected Works of L. S.Vygotsky: Problems of the Theory and History ofPsychology. Springer.。
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暑假,大家都想好好的休息休息,陪陪家人,联络联络朋友,美美的睡睡懒觉,享受一下睡到自然醒的幸福感。
可是,又接到了培训的通知,知道大家心里都很反感,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为期4天的培训任务还是得完成。
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吧。
这次我们的任务是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很多老师可能在假期里就已经看过了,我和大家一样,只有一本课本,也没有参加任何的培训,只不过我看课本的时间要比大家多一点点,在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读后的体会、感受,就算是完成这次的培训任务吧。
当然了,我才疏学浅,我的这些体会和感受也仅仅代表我个人,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也希望大家给我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今天早上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再怎么伟大的人,首先是一个平凡的人;再怎么伟大的事,首先也是一件平凡的事。
人,是从平凡逐渐走向伟大的。
人的伟大,往往是表现在平凡的生活和小事上,而不是表现在惊天动地的事件中。
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他做的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事,一起去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份简历吧。
从中我们会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平凡的生活。
1、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
[祖父曾是旧俄的农奴; 父亲是农民、一个能干的木匠, 在夺取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失去了一条腿, 在国内战争时期为巩固革命成果流过血。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 这个偏远乡村的农家, 生活是贫困而动荡的。
土豆和黑麦粉做的面饼是家里上好的食品。
小瓦西里(苏霍姆林斯基小名)总是赤着脚跑来跑去。
然而酷爱书籍的祖父, 无限忠于苏维埃政权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 创造了一个温馨和睦而又生气勃勃的家庭环境。
在这个家里, 大人从不大声呵斥, 更不责打孩子, 一道目光、一个表情, 就足以使孩子明白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孩子们从心底里感觉到长辈对他们的期望和热爱, 很依恋长辈。
小瓦西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这个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孕育了苏霍姆林斯基那颗金子般的心。
有意思的是, 这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4 人, (三男一女), 先后都成为教育工作者。
]2、1926年入一所七年制的农村学校学习。
3、1933年,提前从速成中学毕业进入一所师范院的师资培训班学习,准备当教师。
( 2 0 岁左右),1934年在故乡担任小学教师,同时参加高等师范教育进修(函授)4、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5、1 9 4 1 年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任政治指导员。
在这一阶段中,妻子被敌人残酷地处死,出生不久的婴儿夭折,自己在战争中负了重伤,两块弹片一直留在胸部未能取出。
伤愈出院,要求重返教育岗位。
先任乌发的某中学校长,后任基洛夫格勒区教育局长。
6、1 9 4 7 年经苏霍姆林斯基本人要求,回到家乡。
1 9 4 8 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直至逝世。
帕夫雷什中学是乌克兰境内的一所10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26年担任了校长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帕夫雷什中学》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个人经验写成的,在某种程度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包括26年的校长工作总结。
因此,《帕夫雷什中学》一书被视为“活教育学”的典范。
7、期间于1 9 5 7 年任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 9 6 8 年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8、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
创立于二战时的列宁勋章,苏联的最高奖赏。
9、红星勋章是根据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1930年4月6日的命令设立的。
授予在战时和和平时在国防事业中有卓越功勋的苏军官兵、部队、舰队、兵团、劳动者、劳动者集体、机关、企业和社会团体。
10、1970 年由于残留胸部的弹片侵入心脏旁的主要的血管,医治无效逝世,终年5 2 岁。
(二)苏霍姆林斯基日程工作表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普通人,他做的也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事,一起去看看他每天的日程工作表:每天清晨 5:00 — 8:00 在那间小小的校长办公室,回忆、思索、、、用清晰的笔迹写作,有时能写 8 — 10页,(他的时间就是这么来的;)到了上午 8:00 ,他走出办公室,迎接来上学的学生,每天上午8:00 学生进校以后,他不在校长室,巡视全校,深入各部门或教研室、会议室了解教师的工作;每学期听每位教师15节课,并认真做笔记,一直坚持对四、五个“最难教育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和教育, 经过他长时间观察和做过工作的孩子共有3700多人,对每一个孩子都做过记录,苏霍姆林斯基自己说“3700页笔记记载了我的全部教师生活。
每一页我都献给我的一个学生。
”全校29个班级的700 多名学生都成了他观察和研究的对象,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 22 年,这对于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透过上面的数字,我们能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用平凡成就的伟大、、、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教育家式的校长、老师”、也可以说是“校长、老师式的教育家”。
(三)苏霍姆林斯基工作简历苏霍姆林斯基中等个子,中等个子的人比较显年轻,苏霍姆林斯基看上去总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他给人们的印象是精力充沛,麻利精干,时间似乎总是比别人多,因为他做的事情总比别人多。
学生们见到的总是兴高采烈的校长。
他在哪儿出现哪儿就有一群孩子围上来同他说东道西,学生不“惧怕”校长。
学生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大家都能看到苏霍姆林斯基兴致勃勃的脸庞,他那种专心致志的神情让你觉得好像学校里现在就只有这一项工作。
其实,苏霍姆林斯基到帕夫雷什中学的头10年是十分艰苦繁忙的。
他是率领着优秀教师运了一列车的直观教具、书籍、砖瓦和树苗来到这里的。
它接收的是一所荒芜的、并不宽敞的学校,里面仅有几名很普通的教师。
他在帕夫雷什中学的工作,可以说,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的,从事基本建设、组织教师队伍、安排教学和研究工作。
1 0 年,学校的一切基本安排就绪学校也有了一些发展,这所农村学校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支持。
作为一个勇于进取和攀登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有着自己的艰辛之处。
他长期经受着伤病的折磨,一面担任学校领工作、一面进行科学研究。
生活异常紧张,夜晚总结一天工作的时候,他往往感到筋疲力尽,学校工作中总有令他感到不安和担忧的问题、、、、。
但他是一个能苦中作乐的人,他之所以能以苦为乐,变辛苦为幸福,在于他对孩子有一种理智、深切而执著的爱。
这才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爱,因为只有理智的爱,才能使教师去爱那些看上去“并不可爱”的学生。
无论在向教师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中,还是在论述师德的文章中,他首先要求教师热爱孩子,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他甚至提出,如果不爱孩子,就去另找一个工作,决不要去当教师。
作为校长,苏霍姆林斯基不仅仅是一位精力过人和要求严格的学校主持者、管理者,不仅仅是全校教师的教师,而且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学生毕业。
他始终认为,干学校工作一天也不能与学生、教学脱离。
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室里给他们上课,在节假日和课余带领他们去郊游、、、从中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
因此,对于孩子,他“了如指掌”。
经他长时间观察过的孩子共有3700 多人、、、学校有29个班级700多名学生,他们从入学到结业,整个学习期间的生活和劳动,都成了他的研究对象。
他运用所信仰的教育原理,与全校教师长年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索、实践、总结,再实践。
整个学校充满了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爱孩子。
我们读他的任何一部著作,都能感觉出这位教育家对孩子的满腔热忱。
他不仅爱聪明的孩子,也爱智力迟钝的孩子,不仅爱品德优良的孩子,也爱“有精神创伤的孩子”,不仅爱体魄健壮的孩子,也爱孱弱有病的孩子、、、他称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为“我的孩子”,几乎能叫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家庭。
在他眼里,在良好的教育下,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优秀的公民,是构成祖国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以说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有一种理智、深切而执著的爱”,是非常贴切的。
苏霍姆林斯基真爱每一个孩子,竭尽全力让他们快乐、幸福、健康地成长。
凡关系到下一代成长的事,他都管。
学生在校的生活他管,学生在家里的生活他也管,学生课内的学习他管,学生课外的学习他也管,学年内的事他管,假期里的事他也管,学生本人他管,学生的家长他也管,学生未入学他就开始管,一直管到学生如何做合格的丈夫和妻子,怎样做合格的父亲和母亲、、、这也许就是终极的人文关怀吧,应该说苏霍姆林斯基诠释了素质教育的要义。
苏霍姆林斯基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孩子,无怪乎,他在晚年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前言中说:“在一所农村学校身不离校地工作32年,这对于我来讲是无与伦比的幸福。
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孩子们,所以考虑很久之后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我认为,我是有这个权利的。
、、、、要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最后一章中,他又说:“五年来,我拉着你们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个的心都给了你们。
诚然,这颗心也有过疲倦的时刻。
而每当我精疲力竭的时候,孩子们啊,我就尽快到你们身旁来。
、、、我遐想未来,仿佛看到你们都已长大成人,我亲爱的孩子们,我看到你们一个个都成长为英勇无畏的苏维埃爱国者,都怀有一颗赤诚的心,都有一个聪慧的头脑,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帕夫雷什中学采访的记者问苏霍姆林斯基:“你不想去大城市,在科研机关里占一席之地,全力以赴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时,记者得到的回答是:“我怎么能抛下这里的一切呢——这所学校,这些杨树,这座花园,最主要的是,我怎么能抛下这些孩子,我觉得如果失去了这一切,我就被剥夺了最主要之物——生命的甘露。
”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怀念他的孩子们,渴望回到学校去,同孩子们在一起,听孩子们的笑声。
1970年,苏霍姆林斯基正当52岁的盛年,由于残留在胸部的弹片侵入心脏旁那根主要的血管而过早地去世了、、、、他在去世前不久给《国民教育》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中写道“现在我的健康状况如下,再过一段时间,由于战争而留在我胸部的两块弹片将相离心脏不远的某条血管移动若干毫米、、、、、在这两块小小的弹片容我生存的时间里,我想尽可能多做点事情。
我要竭尽全力地拼命干,以便结束主要的工作——几本尚未写完的书。
”就这样,苏霍姆林斯基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走完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四)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人的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断,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40多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童话故事,几乎每年出版2部著作,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他写的书的总印数超过了3000000 册,乌克兰教育部将他的著作编成 5卷,苏联教育部将他的著作编成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