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装帧设计——中国最美的书
- 格式:pptx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2
中国历年“世界最美的书”赏析(2004-2012)作者:深圳华创造俱乐部秘书长@叶灿斌博客:/yecanbin微博:/q5838184自二〇〇四年《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荣获“世界最美的书”金奖至今,我国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的书籍如下:1.2004年金奖(唯一):《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2.2005年荣誉奖:《土地》、《朱叶青杂说系列》3.2006年金奖:《曹雪芹风筝艺术》4.2007年铜奖:《不裁》5.2008年荣誉奖:《之后》特别制作奖:《蚁呓》6.2009年荣誉奖:《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7.2010年荣誉奖:《诗经》8.2011年荣誉奖:《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9.2012年银奖:《剪纸的故事》荣誉奖:《文爱艺诗集》以上书籍请直接阅读豆列书单:/doulist/190636/一、2004年度“世界最佳图书”(唯一)金奖:《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版式设计:蠹鱼阁(申少君)、高绍红,封面设计:张志伟,主编:刘占文,类别:艺术,出版祛: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01-01(注:本书有三个版本,并分纸面、布面)整本书采用中国传统线装方式,书籍外壳烫金,字体用凹版印刷,打开方式是自右向左,读者也能从纸张的色彩、重量,到装订风格、外包装设计等细节中体会到设计者的匠心。
莱比锡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乌塔·施耐特女士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完美”二字。
她说,《梅》书几乎把所有的图书装帧方式都用尽了。
《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一函两册,传统样式却充溢着现代技术美感的精致装帧,古雅大方,一着眼便令人赏心悦目。
集子中所收图谱,是从梅兰芳纪念馆现存的全部“缀玉轩”珍藏图画、脸谱原件复制所成。
图谱原件是梅兰芳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向北平国剧学会提供的个人藏品。
收存在《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中的戏曲脸谱、戏画、戏曲人物等,有明代遗珍、清代绝品、民初佳作,斑斓耀目,弥足珍贵。
浅谈林徽因作品集书籍装帧设计
林徽因作品集是一本集结了林徽因作品的经典书籍,也是对于林徽因这位文学巨匠生平的一次回顾和纪念。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让人如痴如醉、沉浸在文字中的佳作,更是一本书籍装帧设计值得我们探讨的经典之作。
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上,该书采用了一种古典而简洁的手法,将林徽因的头像作为主要元素,背景则是她经典的笔记本纸质纹理,两者相结合既能凸显出林徽因的独特魅力,又不会繁杂过度,简单却不失自然,极具美感。
接下来是书籍的排版设计,该书采用了固定的字体、字号和行距,且正文采用了配套的黑白印刷,这种排版不受时代和环境的限制,适用于多个版本和场合。
同时,书中的文字也十分细腻,抒情而不过分华丽词藻,整体呈现出一种平和、内敛的文学气息。
在内容组织上,该书按照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类型,将林徽因作品分类收录,同时在每一篇作品前都有简洁而全面的导言,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背景和脉络,读出更多的文学品味。
总体而言,这种分类整理的方式能够让读者在“短篇连载”的阅读模式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提升了散文、小说等不同类型作品的阅读辨析能力。
最后,值得赞赏的是该书的装帧和版式设计与内容同步呈现、相得益彰。
在章节开头和结尾处,还会有一些经典诗歌的摘录,这些都对书籍整体质感的提升产生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林徽因作品集的书籍装帧设计充分体现了精致、简洁、自然的设计理念,这种书籍装帧设计,不仅趋于经典,而且永远不会过时。
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借鉴和尝试。
线装书的新形式与功能探析作者:王筱丹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7期摘要:线装书作为中国古籍书的最后一种装帧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被称为“中国书”的它是公认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书籍装帧典范。
至今仍有大量的书籍设计师沿用线装书的装帧方式,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传统线装书被赋予了新的形式语言,有些作品形式大于内容,属于过度装帧;有些作品内容形式完美融合,让人眼前一亮。
本文以“中国最美的书”获奖的线装书作品为例,分析研究线装书新形式的特点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线装书;新形式;中国最美的书1 传统线装书的形式特征与功能分析1.1 书眼特征(1)四针眼法。
又称为“宋本式缀订法”,也是线装书中最基本最常见的。
具体方法是除去最上面的天角和最下面的地脚所留的位置,将中段平均划分为三段,用四个针眼进行节点划分。
还有一种“唐本式缀订法”也是四针眼法,与“宋本式缀订法”唯一的区别是中段的三段非平均划分,而是缩短二、三眼之间的距离。
(2)六针眼法与八针眼法。
六针眼法与八针眼法都是在四针眼法的基础上在天角与地脚的斜角位置多加一个眼或两个眼得来的。
这种订式多数为了起到保护书角的作用(因书角容易磨损),也有一些开本较大或是书页较厚的书籍采用这种订式,为了让书籍看起来更为美观。
(3)九针眼法与十一针眼法。
九针眼法和十一针眼法又称为“麻叶式”,因订线形式类似树叶脉络而得名。
在六针眼法和八针眼法的基础上,在中间的三段各多加一个斜角针眼组成。
此针法在装帧的基础上更强调走线的形式美感。
(4)十二针眼法。
十二针眼法又称为“龟甲式”,因订线形式类似龟壳而得名。
此针法是在四针眼法的基础上,在四个针眼上下斜角各多打一个孔,共构成十二个孔。
缀订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斜角针眼无垂直线,另一种则是每个针眼均过垂直水平线。
该针法与“麻叶式”类似,更强调装帧的形式美观。
1.2 订线特征传统线装书对于订线的要求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
首先,订线的材质是采用双层的清水白娟线;其次走线的普遍特征是每个孔都有水平垂直过线,斜角孔必须与原孔连接。
“书衣大师”吕敬人作者:暂无来源:《莫愁·天下男人》 2016年第6期陈是如他是“中国书籍设计第一人”;他发动了一场书籍形态学的革命,在传统与现代书装业之间修砌出一道分水岭,将传统的书籍装帧推向了书籍形态价值建构的高度。
创作“最美图书”上世纪80年代末,吕敬人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被公派去日本进修,跟随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学习。
在杉浦康平位于日本神户的工作室里,初来乍到的吕敬人从最基础的“学徒”做起。
杉浦康平对细节把控是出了名的严谨,设计一本书时,必然要和作者、插图画家、出版社的编辑共同讨论文稿,从文字到图像、结构等方方面面来塑造作品。
在那个电脑排版还未兴盛的年代,吕敬人一开始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老师的指点下,拿着小镊子一点一点对字体和图案做着各种拼接。
“书籍设计绝不只是简单地做个封面设计和装帧而已,它应该由表及里、由内而外,与书籍本身的内容完美契合,而且还涉及到各种领域的知识介入。
”杉浦康平对图书整体设计的理念让吕敬人豁然开朗。
此时,中国的书籍设计与书的文本还处于割裂状态,只谈装帧,不谈整体。
这段求学经历,让吕敬人对书籍设计有了重新的认识。
回国后,上世纪90年代末,吕敬人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最美图书”的创作。
接到《梅兰芳全传》设计委托之初,出版社只要做封面,整本书只有五十万字的纯文本,没有一幅图片。
吕敬人将书通读了几遍,陷入了沉思。
“这样简陋的装帧思路,怎么能将一位表演艺术家的视觉形象充分表现出来呢?”仅做封面肯定是不行的,经过一番思虑,吕敬人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了梅兰芳之子梅葆玖,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梅葆玖望着这个“多此一举”的书籍设计师,不禁眼前一亮。
他当场答应吕敬人,可以帮他寻找父亲的照片,以充实书本内容。
不久,吕敬人拿到了梅兰芳各个时期、不同层面的大量图片,巧妙地编排和设计在文本中,整本书一下子显得生动丰满了许多。
在设计书衣时,为了更好地突出梅兰芳的人物形象,吕敬人经过反复设计,最后打算为书口做可以左翻右翻的设计:左翻是梅兰芳穿戏服、女性身姿的舞台形象,右翻是穿着马褂的生活形象。
国内外优秀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在当今市场中,尽管内容是最重要的,但良好的装帧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销售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内外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以供参考。
1. '时光的礼物' - 梁实秋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单而优美,整本书的主题色调为淡蓝色,既清新又优雅。
除了封面,每个章节的开头也有一个小插图和精心设计的字体,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内容。
2. '白夜行' - 东野圭吾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黑色,一个是白色。
每个版本的设计都非常有吸引力,其中一个版本的封面上是一个红色的鞋子,非常引人注目。
整本书的设计非常简洁,但又不失魅力。
3. '西游记' - 吴承恩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漂亮,绘制了四个主要角色的图像,同时还有一些中国传统的元素。
整个设计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展示了西游记的精髓。
4. '故事新编' - 安徒生
这本书的设计非常精美,以原版插图和经典故事为基础,用现代的方式呈现。
整本书的色调是棕色和黄色,非常温暖和舒适。
5. '哈利波特' - J.K.罗琳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有多个版本,但最著名的是用金色字体写的哈利波特的名字和眼镜,以及图案和颜色与每个故事的主题有关。
整个设计非常有创意和魔法感。
总之,这些书籍的装帧设计都非常出色,无论是对内容的呈现还是对读者的吸引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设计师的创造性、创新性和注重细节的态度可以为我们提供灵感和启示。
书籍设计赏析世界最美的书”之中国(选登)书之艺——书籍设计赏析《光明日报》(2012年04月01日11 版)设计不拘泥于传统的平面模式,对部分书页进行横向断切,与剪纸艺术由外向内的手法相契合。
色彩搭配相得益彰。
《剪纸的故事》人民美术出版社设计:吕旻、杨婧楠木书匣,仿清代《四库全书》插架设计,书籍封裱典雅,采用古朴线装,力图还原史书风范。
《中国大史记》文物出版社设计:吕敬人用灯笼的剪影形态作版面,采用异形的样式,让整本书可以展开成一个传统大红灯笼的形式,由两侧分别观看。
《张灯结彩》“纸屏书声”——首届中国大学生书籍设计邀请展设计:曹心攀干净的白色与自然质地的黄色映衬,设计风格朴实简约。
《敖鲁古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设计:赵洁白色纸盒内置缤纷纸条环绕书本,有质朴浪漫之感。
有些书页伸出切口,具有检索功能,利于查找和翻阅。
《物质/非物质》“大声”设计展设计:小马哥&橙子折叠的页面结构,围绕重复产生的美感展开,每一页都采用了三次折叠的形式,不再是传统的单页翻阅形式。
手动折叠变化的页面使书籍结构有了更深的延展空间。
《重复的美》“纸屏书声”——首届中国大学生书籍设计邀请展设计:刘皎书分为上下两本,上本是文字,下本是照片。
上下两本通过封面连接,可翻折,便于携带。
两本书展开翻到同一页的时候,文字与图片、图片与图片相连,浑然一体,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感。
《李冰冰十年映画》青岛出版社设计:吕敬人封面色调深沉雅致,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配以镶嵌在左上角的藏族泥塑工艺品“擦擦”,将雪域高原风情烘托得呼之欲出。
《雪域天工》中国藏学出版社设计:吴智勇、邱亚超、陈丹整体设计简洁而有个性,字体、颜色之间对比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
护封下部文字从封面延续至封底,体现了流动的美。
《文爱艺诗集》作家出版社设计:刘晓翔、高文书籍编排简洁明快,富有时尚感。
纸质柔软,色彩自然,层次明晰,版式新颖,建筑照片与草图交相辉映,意趣横生,创意彰显。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探寻“中国最美的书”中书籍封面的设计经验唐慧(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合肥230000)摘要:现代纸质书籍封面在整个书籍信息传达中起到链接观众的桥梁作用。
文章结合“中国最美的书”的案例分析,探寻书籍封面的“美”则在与对视觉元素合理的布局,以及设计的整体思路必须要和书籍的内涵和精神气质相吻合,同时还应注重对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和创新。
关键词:书籍封面;视觉元素;“中国最美的书”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1-0186-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1.091一、前言“中国最美的书”是中国书籍设计年度专项评选活动,每一年都会邀请国内外顶尖的书籍设计师参与评审,是中国书籍设计中最权威的活动。
反映了当今中国书籍设计的设计趋势和水平,也为中国设计师和国际设计界取得了联系,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与设计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中国书籍设计形式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与进步。
本文以部分“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为例,分析其书籍封面设计的特点、创作手法等,以期探寻出中国书籍封面设计经验,为以后设计实践做参考。
二、书籍封面设计的视觉重要性书籍的封面设计是整个内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封面是能够成功的将读者引入内容的向导,也是读者对这本书籍留下的“第一印象”,能够快速准确的传达给读者书籍的基本信息,不仅仅能够起到宣传作用,甚至还能够成为一件艺术品被大众所接受和收藏,对书籍所受的市场欢迎程度和销售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封面设计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何设计出具有一定的审美特性和能够打动读者的书籍封面?这些都值得我们设计者去仔细探寻。
现代纸质书籍封面构成主要包括图形、文字、色彩和材质工艺,这四大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具体的视觉效果。
可以说在封面设计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让这几个视觉要素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