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第四 复式记账原理
- 格式:pptx
- 大小:757.03 KB
- 文档页数:122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节复式记账法所谓记账方法,简单地讲,确实是根基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按照记录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能够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在单式记账法下,通常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金额以及债权债务的结算金额,一般不登记实物的收付金额。
单式记账法记账手续比立简单,然而账户之间不能形成相互对应和平衡的关系,因此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以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往脉,也不利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是否正确和完整,因而是一种不够科学的记账方法。
这种记账方法只适用于经济业务特别简单或特别单一的经济个体和家庭。
二、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根底,关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克服了单式记账法的缺点。
例如,用银行存款10000元购置一批材料的业务,业务发生后,一方面在“银行存款〞账户记录银行存款减少10000元,另一方面在“原材料〞账户记录材料增加10000元,如此登记的结果能够清楚地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往脉,即资金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往。
其记录结果如图4-1。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1.关于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同时登记,既能够全面、清楚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往脉,也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来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因此,能够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便检查账户记账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纳。
我国过往曾采纳的复式记账法要紧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在我国1992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那么?中明确,企业应当采纳借贷记账法记账。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1.引言1.1 概述概述是对整个文章的总体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概括。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复式记账法,作为一种会计核算方法,是财务会计的基础,也是管理会计的基石。
它通过记录每一笔交易的借贷双方,保证账务的平衡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复式记账法的定义、背景、基本原理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将介绍复式记账法的定义和背景。
复式记账法源自意大利的古代商业城市威尼斯,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早在13世纪就开始在商业领域广泛使用。
它通过记录每一笔交易的借方和贷方,将财务活动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进行跟踪和记录。
复式记账法的出现,归功于人们对财务交易真实性和透明度的需求,以及对经济行为规范化的追求。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复式记账法的核心概念是“借贷平衡”。
每一笔交易都会涉及到两个账户,一个是借方账户,一个是贷方账户。
按照会计原理,借方表示资产和费用的增加,贷方表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同时也表示资产和费用的减少。
通过将每一笔交易的借贷方进行记录和匹配,我们可以确保会计账簿上的借贷总额永远相等,从而保证了账务的准确性和平衡性。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探讨复式记账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复式记账法是财务会计的核心,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它不仅被应用于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和决策中,还为经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通过复式记账法,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为管理层提供了基于数据的决策依据。
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复式记账法正不断融合新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财务会计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文将详细探讨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复式记账法的定义、背景、基本原理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复式记账法在财务会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复式记账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展望复式记账法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所谓复式记账,就是对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
复式记账是以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和权益总额必然相等的平衡关系作为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记账基础,使记账有一个完整的计算和反映体系,在记录上有着相互联系的关系,从而对企业经济活动能够起着全面控制的作用。
(1)以会计方程式作为记账基础。
会计方程式是将会计对象的内容即会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数学方程式的原理进行描述而形成的。
它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经济现象,同时也是资金运动规律的具体化。
为了揭示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复式记账必须以会计方程式作为其记账的基础。
(2)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在来龙与去脉两个方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应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要引起资金的增减变动,而这种变动势必导致会计方程式中有两个要素或同一要素中至少两个项目发生等量变动。
为反映这种等量变动关系,会计上就必须在来龙与去脉两个方面的账户中进行等额记录。
(3)经济业务记录的结果复式记账法符合会计方程式的影响类型。
尽管企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复杂多样,但对会计方程式的影响无外乎两种类型:一类是影响会计方程式等号两边会计要素同时发生变化的经济业务。
这类业务能够改变企业资金总额,使会计方程式等号两边等额同增或等额同减。
另一类是影响会计方程式等号一边会计要素发生变化的经济业务,这类经济业务不会影响企业资金总额变动,是会计方程式等号一边等额的增减。
这就决定了会计上对第一类经济业务,应在方程式等号两边的账户中等额记同增或同减;对第二类业务,应在方程式等号一边的账户中等额记录有增有减。
采用复式记账法,可以全面地、相互联系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全貌,并可利用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试算平衡公式,来检查账户记录的准确性,它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为世界各国所通用。
在中国的会计实务中,曾出现过三种复式记账法,即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原理:复式记账法怎么理解会计界对复式记账法面临信息经济技术的挑战,普遍认为应该革新,且有学者主张摒弃复式记账法,但是缺乏“摆的事实、讲的道理”。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复式记账法原理,希望能帮到你。
复式记账法原理出纳人员为了对会计要素进行核算,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在按一定原则设置了会计科目,并按会计科目开设了账户之后,就需要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将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登记在账户中。
记账方法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如何将其记录在账户中的方法。
记账方法有两类,一类是单式记账法,另一类是复式记账法。
顾名思义,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经济业务之后所产生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登记的方法,例如,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仅在现金账上记录一笔现金的减少。
也有同时在现金账与实物账之间记录的,但两个账户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种记账方法造成账户之间的记录没有直接的联系,没有相互平衡的关系,不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真实性。
国内外只有极少数企业使用单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它是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复式记账法有如下两个特点:由于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做记录,根据账户记录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每一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由于复式记账要求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同时记账,因此可以对账户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正是因为如此,复式记账法作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一直得到广泛的运用。
目前,我国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记账方法,都属于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方法是在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会计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00041基础会计学第四章自考资料复习重点练习题00041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练习题n Chapter 4.复式记账原理的应用u Part1.购进业务的核算¨购进业务¨购进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反映原材料收、发、存情况的账户反映结算原材料款及采购费用的账户¨购进业务的账务处理u Part2.生产业务的核算¨生产业务¨生产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u Part3.销售业务的核算¨销售业务¨销售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反映销售情况的账户反映款项结算的账户¨销售业务的账务处理u Part4.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利润形成及分配¨利润形成及分配核算需设置的账户¨利润形成及分配的账务处理u Part5.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投资者投资或追加投资业务¨债务业务¨税款缴纳业务n Chapter 4.复式记账原理的应用u Part1.购进业务的核算¨购进业务1.原材料按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计价,并以历史成本作为购进原材基础。
2.原材料计价包括取得原材料的计价和发出原材料的计价。
3.外购材料取得成本=买价+采购费用。
4.领用原材料的计价方法主要有:○1先进先出法○2加权平均法○3移动平均法○4个别认定法¨购进业务核算需设置的账户反映原材料收、发、存情况的账户1. “在途物资”账户,归集原材料采购成本。
2. “原材料”账户,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及其增减变动。
反映结算原材料款及采购费用的账户1. “库存现金”账户,库存现金的收入、支付和结存。
22. “银行存款”账户,银行款项的收入、支付和结存。
3. “应付账款”账户,因购买原材料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结算债务的增减变化和结果。
4. “预付账款”账户,因购买原材料预付货款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的结算债权的增减变化和结果。
第四章复式记账方法及其应用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一、判断题答题要求:根据各题给出的说法判断正误,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你认为错误的打“×”。
1.复式记账是指对交易或事项分别在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中记录的方法。
( ×) 解题指导:复式记账是指对交易或事项分别在有关总账账户中记录的方法,而不是分别在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中记录的方法。
2.对交易或事项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的做法不属于复式记账。
( ×) 解题指导: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交易或事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即为复式记账,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的做法当然应属于复式记账。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只表示增加,“贷”只表示减少。
( ×)解题指导: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在不同类别的账户中分别表示增加或减少。
例如对于资产类账户,“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而对于负债类账户,“贷”表示增加,“借”表示减少。
每个记账符号都具有双重含义,并不是简单的“借”只表示增加,“贷”只表示减少。
4.在借贷记账法下设置的账户中,每一账户的左边均为借方,右边均为贷方。
( √) 解题指导:尽管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对不同类别的账户有着不同的增减含义,但在账户结构的设置上,各类账户却是一致的。
即每一账户的左边均为借方,右边均为贷方。
不能因为账户类别的不同而设计账户的不同结构。
5.所有账户在会计期末一定都有余额。
( ×)解题指导:有些账户在会计期末不一定有余额。
如收入类、费用类账户在期末结转后就不会再有余额;另外,有的账户在一定会计期间其增加额和减少额相等,期末时也不会再有余额。
6.所有账户期末余额的方向都是固定不变的。
( ×)解题指导:对于绝大多数账户来说,期末余额的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但有的账户期末余额的方向在期末时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本年利润”账户在企业实现利润(即本期收入对于本期费用)的情况下为贷方余额,而当本期发生的费用大于实现的收入发生亏损时,就会出现借方余额;又如,“应交税费”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正常情况下应当是贷方余额,但是,当这个账户本月只有借方发生额,或者借方发生额大于贷方发生额的时候,其余额就会出现在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