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分子运动探究及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核心考点透析(原卷版)
- 格式:docx
- 大小:310.27 KB
- 文档页数:13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2.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2H 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B.C.D.4.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c对应的是()A.原子核、核外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C.原子、原子核D.核外电子、原子5.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
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A.A B.B C.C D.D6.小明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闸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7.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镓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
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31B.39C.70D.1018.“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①分子之间有间隔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①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9.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冰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10.有关分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C.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D.“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二、填空题1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专题二分子运动现象探究及构成物质的微粒重点突破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1.实验目的:认识分子的运动。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 1 )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 2 )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3 )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5.实验结论:酚酞遇氨水变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6.实验改进基础练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冰与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C.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D.金刚石与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答案】A【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冰与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C、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与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宏观现象微观解释A 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湿衣服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C 6000mL氮气可以压缩在40mL钢瓶中增大压强可以减小分子间间隔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答案】A【解析】A、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选项解释正确。
知识点一 微观粒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2.分子是的最小微粒。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吗?(2)从微观变化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电解水有何区别?3.原子是 的最小微粒。
(1)原子由 、 构成,原子核由 和 构成。
(2)原子序数 = = = 。
(3)相对原子质量≈ +。
(4)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典例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氢气B.水银C.氯化钠D.金属镁【典例2】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典例3】对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中划线句子,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典例4】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x=17,则该粒子符号为Cl-B.若x=18,则该粒子是原子C.若x=19,则该粒子是阳离子D.若x=2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两个电子而形成1.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 分子不断运动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 原子间隔变大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 分子间隔变大2.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小明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一:烧杯B中加入1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往烧杯A中加入浓氨水;用一个烧杯将A、B罩在一起(如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中溶液变色。
(1)该实验研究微粒的性质.(2)根据实验一的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二:如图先往甲、乙装置烧杯A中分别装入30℃、80℃蒸馏水20mL,再进行实验(操作同实验一)。
实验时,发现往甲装置烧杯B中溶液颜色改变的时间比乙装置的时间长。
专题二分子运动现象探究及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1.实验目的:认识分子的运动。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 1 )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 2 )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3 )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5.实验结论:酚酞遇氨水变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6.实验改进基础练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冰与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C.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D.金刚石与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宏观现象微观解释A 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湿衣服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C 6000mL氮气可以压缩在40mL钢瓶中增大压强可以减小分子间间隔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娈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说明分子本身发生改变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4.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对教材中“分子的性质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A、B烧杯中酚酞溶液都变成红色B.图1和图2都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图2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D.改进后的优点:节约药品,更环保能力练5.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氨水的pH大于7B.酸、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示不同颜色C.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D.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相等6.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双手紧贴并倒转瓶口。
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如图中的MN段、NP段和PR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中M→N的变化过程,说明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曲线中M→N和N→P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C.曲线中N→P 和P→Q相比较,说明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D.曲线中P→Q和Q→R相比较,说明Q点后氧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7.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湿衣服晾在有太阳的地方比晾在没有太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C.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构成新的分子8.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真题练9.(2019•福建)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10.(2018•鄂州)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分子的体积变大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D.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得间隔缩小11.(2018•滨州)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12.(2016•攀枝花)座式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
使用时,向预热盘中注入酒精(C2H5OH)并点燃,待灯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时,预热盘内燃着的火焰就会将喷出的酒精蒸气点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预热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B.燃烧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C.壶内酒精受热气化从喷口喷出过程中,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D.此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13.(2013•厦门)用Y形管或Y形导管完成以下实验.(1)图1中Y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2)图2中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结论:;若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3),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原因:.构成物质的微粒1.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2、离子(1)用“=”或“≠”或“不一定=”填空:①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中子数。
②在离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中子数。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__右上角__用“+”或“-”号表示离子的电性,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先写数字_后写“+”“-”,当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
如Na+、Cl-、O2-、Al3+。
(3)离子符号表示的含义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现象 (1)解释生活现象①分子不断地运动:物质的扩散、溶解、蒸发、挥发、闻到气味、晾晒衣服等;②分子间有间隔: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气体压缩于钢瓶中、给轮胎打气、同体积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等。
(2)解释概念(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图1 水蒸气液化 图2 水通电分解(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混合物中各物质仍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4、原子结构 (1)构成原子⎩⎪⎨⎪⎧ 原子核 ⎩⎪⎨⎪⎧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原子是不显电性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3)最外层电子数的应用基础练1.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〇”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丙是氧化物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分子B.原子C.离子D.电子3.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A.B.C.D.4.如图是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钙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原子第三电子层有8个电子,所以化学性质比较稳定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从而该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C.该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均为20D.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Ca2+能力练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比原子大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分子不参加化学反应而原子参加化学反应D.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6.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分子的是()A.B.C.D.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C.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D.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是因为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真题练8.(2019•宁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都可再分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明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C.铁由原子构成,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此可见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D.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变小的缘故9.(2019•百色)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10.(2019•桂林)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B.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C.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D.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11.(2019•赤峰)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二.填空题(共2小题)12.(2019•营口)根据以下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3)具有相对稳定结的粒子是;(4)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13.(2019•眉山)天然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把如图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