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驱动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3
电机基础知识入门电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电气设备,它具有转化电能为机械能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机的基础知识,本文将介绍电机的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一、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洛伦兹力定律。
当电流通过电机的线圈时,产生的磁场与磁场中的磁场相互作用,引起电机的转动。
1. 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指出,当导体处于磁场中时,如果导体上有磁通量的变化,就会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
对于电机而言,这个概念可以理解为通过线圈的电流改变了磁场,从而使得产生力矩。
2. 洛伦兹力定律:洛伦兹力定律指出,导体中的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为垂直于磁感应强度和电流的方向。
在电机中,这个定律解释了为何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矩以及为何电机能够旋转。
二、电机的分类根据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机可以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大类。
1. 直流电机:直流电机分为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直流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磁场与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机械转动。
直流发电机则相反,通过机械转动产生的磁场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直流电流。
直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转速可调、启动扭矩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汽车、家用电器等领域。
2. 交流电机:交流电机包括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是最常见的交流电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交流电的频率和相位差使得电机在磁场中产生旋转。
异步电动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家电、空调等领域。
同步电动机则需要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相较于异步电动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较低的能耗。
三、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在使用电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1. 电机过热:电机过热可能是由于电机负载过重、通风不良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方案可以是检查负载是否过重,增加通风设施以保持散热。
2. 电机启动困难:电机启动困难可能是由于电压不稳定、起动电流过大等原因导致的。
电机基础知识培训教学内容一、引言电机是现代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提高电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保障电机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培训教学内容,对电机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二、电机的基本原理1. 电磁感应定律:电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即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两端产生电动势。
通过这一原理,电机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换。
2. 磁路理论:磁路是电机中传递磁通的路径。
磁路理论包括磁通连续性原理、磁路欧姆定律、磁路基尔霍夫定律等,为电机设计和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电机的分类与结构1. 分类:根据工作原理和用途,电机可分为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变压器。
其中,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又可分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
2. 结构: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
定子是电机的固定部分,包括定子铁心、绕组等;转子是电机的旋转部分,包括转子铁心、绕组等。
此外,电机还包括端盖、轴承、风扇等附件。
四、电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 额定功率:电机在额定运行条件下的输出功率。
2. 额定电压:电机在额定运行条件下的输入电压。
3. 额定电流:电机在额定运行条件下的输入电流。
4. 额定转速:电机在额定运行条件下的旋转速度。
5. 效率:电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反映了电机能量转换的效率。
6. 功率因数:电机运行时,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反映了电机对电网的影响。
五、电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1. 直流电机: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和电磁力作用。
直流电机具有良好的启动、调速性能,广泛应用于调速要求较高的场合。
2. 交流电机: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旋转磁场与转子绕组之间的电磁感应。
交流电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3. 同步电机:同步电机具有转速与电源频率严格同步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发电、调频等领域。
4. 异步电机:异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电机原理及驱动——电机学基础1. 引言1.1 概述本篇文章旨在探讨电机原理及其驱动的基础知识。
电机作为现代工业和家庭设备中广泛应用的关键部件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电机分类和特点对于设计、选择和控制电机都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逐步介绍电机原理及驱动相关内容:第二部分将介绍电机的基本原理。
我们将探讨电机内部发生的物理现象,并解释与电流、磁场和力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将涵盖各种常见的电机分类和特点,包括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步进电机。
我们将详细讨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领域。
第四部分将深入讨论电机驱动方式。
其中包括直流电机驱动方式、交流电机驱动方式和步进电机驱动方式等。
我们将了解每种驱动方式如何实现不同速度和转矩要求。
最后一部分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我们还会介绍PWM调速控制策略和矢量控制方法,这些方法使得电机能够更加精确地实现速度和位置控制。
1.3 目的通过本文,读者将了解到电机工作的基本原理、各种常见电机的分类与特点,以及不同的驱动方式和控制方法。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在真实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电机,并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驱动和控制,以实现预期的性能。
最终,本文旨在提供对电机学基础知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2. 电机原理:2.1 电机基本原理:电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
它是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的,定子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子受到这个磁场的作用而产生旋转运动。
其工作根据洛伦兹力原理,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在其周围产生一个磁场,与外部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力或力矩作用。
2.2 电机分类及特点:电机可分为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和步进电机等几种类型。
直流电机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便于控制和适应速度变化需求;交流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大的功率范围,并且无需额外的起动装置;步进电机通过精确控制脉冲信号实现旋转角度调整,具有高精度、低噪音等特点。
电机与控制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1.电机基础知识: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构造和工作方式。
掌握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如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等不同类型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电机特性:了解电机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静态特性包括电机的等效电路、电机参数(如电机常数、电流-转矩特性等)和等效电路模型等。
动态特性包括电机的转速-时间特性、转矩-时间特性和位置-时间特性等。
3.电机驱动技术:电机驱动技术是将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动作的技术。
掌握电机驱动的分类、驱动原理、驱动方式(如直流电机的分流、串联和复合驱动、交流电机的变频驱动等)以及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
4.电机测量与控制:掌握电机的测量方法,如电机转速测量、转矩测量、位置测量等。
了解电机的控制方法,如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深入了解闭环控制技术,包括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参数调节,以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和优化性能。
5.电机保护与故障诊断:掌握电机保护方法和故障诊断技术,以确保电机的安全运行和延长电机的寿命。
了解常见的电机故障类型,如过流、过载、过压、过热等,并学会通过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电机应用领域:了解电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工业生产中的传动、控制和自动化系统、家电产品、交通工具等。
深入了解不同应用场景下电机的选择和设计原则。
7.电机能效与节能技术:掌握电机能效评价和节能技术。
了解不同电机效率标准和能效等级,并学会通过合理的电机设计、选型和控制策略来提高电机的能效和降低能耗。
8.新兴技术与趋势:关注电机与控制领域的新兴技术和趋势,如电机的无刷化、高效率控制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
深入了解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挑战。
以上是电机与控制应掌握的重要知识点的一些概述。
电机与控制技术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实际问题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挑战,因此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并通过实际应用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电机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电机的工作原理1. 电机的基本原理电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力产生机械运动。
当通入电流时,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产生受力运动。
2. 电机的工作过程电机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电磁感应和电磁力的作用两个阶段。
在电磁感应阶段,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磁场,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感应力。
在电磁力的作用阶段,导体受到的电磁感应力产生机械运动,从而实现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
3. 电机的转矩和速度电机的转矩和速度是描述电机工作特性的重要参数。
转矩是电机输出的力矩,速度是电机的转动速度。
电机的转矩和速度对于电机的工作性能和运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二、电机的分类1. 按照工作原理分类电机可以根据工作原理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直流电机是利用直流电源供电的电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直流电流在磁场中产生安培力。
交流电机是利用交流电源供电的电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交变电流在磁场中产生安培力。
2. 按照结构分类电机可以根据结构形式分为异步电机和同步电机。
异步电机是指转子和定子的转速之间存在差异的电机,常见的有感应电机和异步电动机。
同步电机是指转子和定子的转速同步的电机,常见的有同步电机和步进电机。
3. 按照用途分类电机可以根据用途分为通用电机和专用电机。
通用电机是指适用于各种场合的电机,常见的有三相感应电机和直流电机。
专用电机是指特定场合使用的电机,如风机电机、卷扬电机等。
4. 按照工作特性分类电机可以根据工作特性分为恒速电机和调速电机。
恒速电机是在额定负载下保持稳定转速的电机,常见的有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
调速电机是可以根据负载要求调整转速的电机,常见的有直流电机、无刷电机等。
三、电机的选型1. 选型原则在选型电机时,需要考虑电机的工作要求、环境条件、安装空间等因素。
选型原则包括性能匹配、可靠性、效率、功率因数、安全性等方面。
2. 选型步骤选型电机的步骤包括确定工作要求、了解电机性能参数、选择适合的电机类型和规格、进行性能对比、最终确定合适的电机型号。
电机驱动相关知识点
电机驱动是指通过控制电机的旋转来实现机械运动的技术。
以下是一些关于电机驱动的基本知识点:
1. 电机类型:常见的电机类型包括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交流同步电机和步进电机等。
每种类型的电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2. 驱动方式:电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驱动,如直流电驱动、交流电驱动、脉宽调制(PWM)驱动等。
驱动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电机类型和具体应用需求。
3. 控制方法:电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指根据预设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电机的运行,而闭环控制则通过反馈机制对电机的运行进行实时调整,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4. 速度控制:电机的速度控制可以通过调整供电电压、频率或脉宽来实现。
常用的速度控制方法包括调压调速、变频调速和PWM 调速等。
5. 转矩控制:除了速度控制,电机还可以进行转矩控制,即控制电机输出的转矩大小。
转矩控制在一些应用中非常重要,如工业机器人、电动工具等。
6. 保护功能:为了保护电机和相关设备,电机驱动系统通常具备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等功能,以防止电机在异常情况下受到损坏。
7. 驱动器:电机驱动器是实现电机驱动控制的关键设备,它将控制信号转换为适合电机运行的电信号,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调节功能。
电机基本知识培训一、电机概述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是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动力源。
电机通常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通过电流在定子和转子之间产生磁场,从而产生转矩,驱动机械装置工作。
电机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工业、交通、农业、家用电器等,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二、电机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电机可以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两大类。
1.直流电机:直流电机是利用直流电源供电的电机,其性能稳定、转速可控,通常用于需要稳定转速的场合,如车辆传动系统、电动工具等。
2.交流电机:交流电机是利用交流电源供电的电机,根据转子结构可以分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两种。
其中,同步电机转速与电源频率同步,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转速的场合,如空调压缩机、电梯驱动等;异步电机则适用于需要大转矩启动和变频调速的场合,如风机、水泵、制造业生产线等。
三、电机基本原理1.磁场与电流:电机中的磁场是通过电流在定子线圈产生的,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而这个磁场会与转子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转矩使得转子旋转。
2.电磁感应:电机工作时,由于转子在磁场中旋转,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导致由定子产生的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转矩。
3.电动机转矩:电机的转矩是由电流在磁场中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在定子和转子中产生磁场,从而产生转矩,推动机械装置工作。
四、电机运行特性1.转速与转矩:电机的转速和转矩是其重要的运行特性,不同类型的电机具有不同的转速和转矩特性,需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
2.效率与功率:电机的效率是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比率,功率则是电机产生的机械功率,合理选择电机能够提高设备的整体效率和性能。
3.启动与调速:电机的启动和调速是其重要的运行特性,不同类型的电机具有不同的启动和调速方式,需要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
五、电机维护与保养1.定期检查:对电机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包括查看电机外观是否有损坏、电机运行是否正常、轴承是否润滑等。
电机驱动电路原理一、引言电机驱动电路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重要部分,其作用是提供适当的电源给电机,以使其正常运转。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机驱动电路的原理。
二、电机驱动电路的分类根据控制方式不同,电机驱动电路可分为直流马达驱动和交流异步马达驱动两种。
1. 直流马达驱动直流马达的转矩与其励磁磁通量成正比,因此控制直流马达转速的关键在于控制励磁磁通量。
常见的直流马达控制方式有:(1)恒压调速法:通过改变励磁线圈中的电阻来改变励磁电流,从而改变励磁磁通量大小。
(2)串联调速法:将外加阻抗串联到直流马达中,通过改变串联阻抗大小来改变总回路阻抗大小,从而改变总回路电流大小和励磁磁通量大小。
(3)分级调速法:将外加阻抗分级加入到直流马达中,在不同级别处通过切换不同的外加阻抗来改变电路总回路阻抗大小和励磁磁通量大小。
2. 交流异步马达驱动交流异步马达的转速与供电频率成正比,因此控制交流异步马达转速的关键在于控制供电频率。
常见的交流异步马达控制方式有:(1)恒频调速法: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来改变供电频率,从而改变异步马达转速。
(2)变频调速法:通过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再将直流电源通过逆变器转换为可调的交流电源,从而实现对供电频率的精确控制。
三、直流马达驱动原理1. 直流马达基本结构直流马达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
定子包括永磁体和励磁线圈,励磁线圈中通有直流电源。
转子由铁芯和绕组组成,绕组中通有直流或脉冲直流信号。
2. 直流马达基本原理当励磁线圈通有一定大小的直流电信号时,会在永磁体中产生一个稳定的磁场。
当绕组通有一定大小和方向的脉冲直流信号时,会在转子中产生一个旋转磁场。
由于旋转磁场与永磁体中的磁场不同步,因此会产生一个转矩,使得转子开始旋转。
3. 直流马达调速原理直流马达调速的关键在于控制励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
当励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改变时,励磁线圈中的磁通量大小和方向也会随之改变。
由于直流马达的转矩与励磁线圈中的磁通量成正比,因此改变励磁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改变直流马达的转速。
电机的基础知识有哪些电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之一。
其基础知识包括:1.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机利用电磁感应或者磁场作用产生力矩,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机械运动。
2.电机的分类:按照电源形式可分为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等多种类型。
3.电机的组成:电机通常由转子、定子、端盖、轴承、绕组、磁极等组件组成。
4.电机的参数:电机的参数包括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转速、效率等等,这些参数对于电机的运行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
5.电机的控制:电机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直接启动、变压器启动、星角启动、电容启动、电阻启动、变频启动等等。
6.电机的维护:电机的维护包括日常检查、润滑、维修等方面,可以延长电机的寿命,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7.电机的分类:按照电源的形式分类,电机可以分为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按照电机的结构分类,电机可以分为直线电机、旋转电机和特殊电机等;按照转子类型分类,电机可以分为感应电机和永磁电机等。
8.电机的基本参数:电机的基本参数包括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转速、额定效率等,这些参数都是电机性能的重要指标,用户在选型时需要参考。
9.电机的运行原理: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通常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
在电机中,定子绕组通电后产生磁场,磁场与转子导体产生磁通量,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通量的变化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使转子旋转,最终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0.电机的保护和维护:电机在使用中需要进行保护和维护,以确保电机正常运行并延长电机寿命。
常用的保护方式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欠压保护等,维护方式包括定期检查电机的运行状态、维护电机的润滑系统、清洗电机外壳等。
11.电机的应用领域:电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家庭电器、医疗器械等领域。
其中,工业生产中的电机应用最为广泛,包括风电、水电、火电等能源生产、机床、冶金、矿山等制造业、交通运输中的电机应用主要是电动车辆和铁路牵引等,家庭电器中的电机应用主要是电扇、洗衣机、吸尘器等。
电机驱动与控制一、介绍电机驱动与控制是现代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机驱动与控制原理、技术和应用的全面理解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电机驱动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 理解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掌握电机驱动技术的基本知识;3. 熟悉电机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算法;4. 能够设计和实施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电机基础知识•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电机的构造和工作方式•电机的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3.2 电机驱动技术•直流电机的驱动和控制技术•交流电机的驱动和控制技术•步进电机的驱动和控制技术3.3 电机控制方法•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先进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的比较3.4 电机驱动与控制系统设计•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的实施和调试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将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电机驱动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际的电机驱动与控制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 课堂练习:针对课程所涉及的关键问题,设置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4. 设计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际项目设计、实施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综合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并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
3. 期末考试:对学生的课程整体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考核。
六、参考教材•《电机与拖动技术基础》谭刚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张明华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年七、学习收获通过学习本课程,我们将获得以下收获: 1. 理解电机驱动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电机驱动电路原理
电机驱动电路原理是一种用于控制电机运转的电路设计。
这种电路通常由一个电机驱动器和一个控制器组成。
电机驱动器是用来提供电力和控制信号的设备。
它接收来自控制器的信号,并将电流传送给电机,以控制电机的运转。
电机驱动器通常包括一个功率开关,用来控制电机的通断,并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调节。
控制器是用来指挥电机驱动器的设备。
它接收来自用户或其他信号源的输入,然后根据输入生成控制信号,再将控制信号传送给电机驱动器。
控制器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电路,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微处理器系统,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
在电机驱动电路中,通常会使用一些电子元件来实现各种功能。
例如,电机驱动器中会使用功率开关来控制电流的通断。
常见的功率开关包括晶体管、场效应管和继电器等。
另外,还会使用传感器来感知电机的状态,例如速度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等。
电机驱动电路采用的控制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一种简单的控制方式,通常只需根据预定的输入信号来控制电机的运转。
闭环控制则需要反馈电机的实际状态,并根据反馈信息来调整控制信号,使电机达到预定的运转状态。
总之,电机驱动电路是一种用于控制电机运转的关键电路。
它
通过控制器生成控制信号,并通过电机驱动器将信号传送给电机,以实现电机的运转。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会有不同的电机驱动电路设计,但基本原理和组成部件大致相同。
电机驱动知识
电机驱动是指利用各种电气设备、电路和控制器对电机进行驱动和控制的技术。
电机驱动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如电动汽车、电梯、风力发电机、工业机械等。
电机驱动的知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电机类型: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等。
每种类
型的电机在驱动方法和控制策略上有所差异。
2.电机控制方式:电压控制、电流控制、速度控制、位置控制等。
根据具体应用要求选择不同的控制方式。
3.电机驱动器:使用电子器件和电路对电机进行驱动的装置,
如变频器、驱动模块等。
驱动器可以提供适当的电压、电流和频率,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4.电机控制策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工作环境,设计相应
的控制策略,如闭环控制、开环控制、矢量控制等。
5.反馈传感器:用于获取电机运行状态的信息,如转速、转矩、位置等。
常见的反馈传感器有编码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开关等。
6.电机保护:采取各种保护措施,如过载保护、过压保护、欠
压保护等,保证电机的安全运行。
7.故障诊断与维护:通过监测电机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维修。
故障诊断和维护的技术包括振动分析、温度监测、电流监测等。
以上是电机驱动的一些基本知识,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较为广泛,有很多进一步的细分领域,如电机调速控制、电机能耗优化等。
电动机会转,是因为定子绕组产生的圆形旋转磁场在转,从而带动或驱动转子转动。
通电线圈(绕组)为什么能产生磁场?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告诉我们这样的规律:●安培定则一(通电直导线中):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
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安培定则二(通电螺线管中):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
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电机驱动]
异步电机:
●电机的转子转速小于旋转磁场的转速,
●接有负载时的转子转速与旋转磁场的转速(所接电网频率)之比不是恒定值,与负载大
小有关。
●典型的异步电机如鼠笼型感应电动机ACIM。
异步电机工作原理:
1.定子产生的磁场旋转,使转子上均匀分布的导条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根据“右手定则”
可知导条上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2.由于转子导条已构成闭合回路,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
3.根据“左手定则”可知流着感应电流的导条在旋转磁场中会受到电磁力矩的带动;
4.于是转子跟着转动起来,由于转子导条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是先决条件,所以转子转速不
能和定子转速相同,必须有一个转差率。
同步电机:
●其定子磁场旋转速度= 转子转速。
●电机的转子转速恒等于60f/p,旋转磁场的转速(所接电网频率f)不变则转子转速也不
变,与负载的大小无关。
●正由于这样,同步电动机的电流在相位上是超前于电压的,即同步电动机是一个容性负
载。
同步电机工作原理:
定子产生磁场,与转子上的磁极产生作用力,定子磁场旋转则带动转子转动,转速同步。
按照电机绕组上得到的相电压波形不同,可将电机驱动方式分为直流PWM和正弦PWM(即SPWM)两类。
直流PWM又叫做单脉波逆变电路(即trapezoidal drive),其输出电压的半个周期内只有一个矩形波。
与之相比,SPWM的输出电压或电流接近正弦波,从而减少了谐波分量,降低了负载(电机)发热和转矩脉动。
普通SPWM的改进版叫做鞍形波(Saddle) PWM,即SAPWM,改善普通PWM驱动的直流电压利用率达15%之多。
SVPWM是另一种正弦PWM波形的生成方法,它的思路是按照旋转磁场轨迹为圆形这一目标来控制和生成SPWM波形——因为电机的三相电流正弦化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在空间产生圆形旋转磁场,从而产生恒定的电磁转矩。
这种控制方法也叫“磁链跟踪控制”。
由于磁链的轨迹是靠不同的电压空间矢量相加得到的,所以又称电压空间矢量控制(Space Vector -PWM)。
区分两个概念:
“180度驱动”是指时间轴(相电流或电压的相位)上驱动电流或电压存在的‘时长’,或其对应的上下开关管的‘导通角’。
“正弦波驱动”是指电机的相电流或电压是由‘SPWM方式’产生的。
对一个互补输出的驱动器而言,从输出端向外电路流出的负载电流称为拉电流(SOURCE CURRENT);从外电路流入输出端的负载电流称为灌电流(SINK CURRENT);在没有负载的情况下,驱动器本身消耗的电流称为QUIESCENT CURRENT。
表示拉电流和灌电流:
一个是从IC流出,表示为负值,source拉电流;
一个流入IC的PIN脚,表示为正值,sink灌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