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2
- 格式:pdf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课文原文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和,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XXX。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XXX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XXX,难矣哉!”XXX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悔,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XXX,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
倘如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踌躇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的确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的确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响马。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昔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通知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的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的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见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敬业与乐业》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⑵把握本文论证结构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理解敬业与乐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和乐业。
教学难点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一、检查生字生词旁骛wù亵渎xièdú强聒不舍qiǎngguō佝偻gōulóu承蜩tiáo二、学生依资料简述作者情况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三、你知道哪些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警句或历史故事四、学生朗读课文回答1、作者先后谈论了哪些问题?2、这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明确:1、“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业有什么可敬的呢?3、为什么该敬?4、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5、怎样做才是乐业?(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6、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些观点的?7、材料和观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小结:所选材料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例如:论证“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时,引用孔子与百丈禅师的话;论证“要敬业”时,引用朱熹对敬业的解释,引用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8、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
一是道理论证。
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6 敬业与乐业》第二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悟“敬业与乐业”精神的主旨,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与领悟“乐业与敬业”精神的主旨,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导入新课:
1.让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有关敬业与乐业的经典格言。
2.复习导入:伴随着这一句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警句,让我们继续跟随梁启超生动有力的笔角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
合作探究:
一、语言品析。
组织学生朗读或自读课文,互相探讨下列问题:
1.“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
”“直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第2单元《敬业与乐业》一. 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论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文章开头,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乐业?”接着,作者通过举例、引用名言等方式,对敬业和乐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文章最后,作者强调了敬业和乐业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教材处理上,我将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内涵,并通过举例、引用名言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此外,我还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思考。
但是,由于文章中涉及到了一些名言和例子,学生可能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适时地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并积极地践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
2.难点:学生能够将敬业和乐业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
问题驱动法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案例分析法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
此外,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敬业,什么是乐业。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案例分析:通过举例和引用名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