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认知影响因素与调整策略_徐小洲
- 格式:pdf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6
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及建议作者:郝菲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4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自主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业成功,不仅自身不用再向社会索取岗位,相反会成为工作岗位的提供者,假如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汇流成河,无疑可以大大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难问题。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并非短期培训所能达成。
有些素质甚至靠培训也很难达到,这些都需要长时间不断训练和积累。
大学生必需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不仅需要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具备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还需要准确的定位、清晰的目标和合理的通道,确保创业在既定轨道上有序发展。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徐小洲
作者:
来源:《中国共青团》2016年第10期
从第一次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到现在已有十余年,不少学子通过“挑战杯”接触到创新创业,走向创新创业。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指导教师,我也见证了赛事带给学生、高校甚至社会的影响。
在“挑战杯”赛事刚开始的几年,公众对于创业的理解停留在简单的创办小企业。
赛事的不断深入,地域文化的熏陶、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推进、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等等,在深刻地改变着“挑战杯”创业生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创业项目开始崭露头角。
指导教师所需要具备的创业教育知识由单一的“创业计划书的规范撰写”“企业基本生命周期的教育”等等走向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实体创业项目需要关注业务战略、股权结构和资本运行。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创业项目在新常态下长远地走下去是每个指导教师都在探索的问题。
“挑战杯”作为国内最具权威的大学生创业类赛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潜力,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实践平台,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
它所蕴含着的创业精神与创新能力也将不断地激励着每一个人用心去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做一名富有远见与责任感的创业人。
(作者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初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创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大学生创业一直以来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面临着诸多挑战。
了解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1.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出台的各种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比如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融资支持政策等,都会对大学生创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政策的不稳定性、不完善性则可能会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障碍。
2. 教育背景大学生创业受教育背景的影响也非常大。
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创业有着积极的影响。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也会对大学生创业产生消极的影响。
3. 社会氛围社会氛围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
社会对创业的认可程度、创业者的形象等都会对大学生创业产生影响。
比如创业成功者的成功案例可以激励更多的大学生踏上创业之路,而社会对于创业者的歧视则可能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
4. 个人能力个人能力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拥有良好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而缺乏创业能力则会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
5. 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市场变化等都会对大学生创业产生巨大影响。
评估市场环境、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对于大学生创业至关重要。
二、应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的策略初探1. 政策环境应对政策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加强对政策的了解与学习,及时投资创业机会。
可以通过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推动创业政策的不断完善。
2. 教育背景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各种资源和机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大学生还应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了解创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3. 社会氛围大学生创业者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创业比赛、创业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创业技能并树立良好的创业形象。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创新创业已成为大学生们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创新创业已被认为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个人职业成长的重要动力。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具有朝气和创造力的一群群体,其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大学生更多地被视作接受知识与技能的阶段,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学生们在创新和创业方面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当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本文将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性、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背景介绍】1.2 问题意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认为只有少数人才适合从事创业活动,这种观念严重限制了他们的创业意识的发展。
现阶段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市场调研能力,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多,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也是制约其创业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问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求稳就业,对于创新创业的风险和挑战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勇气。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解决,以更好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2. 正文2.1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日益凸显。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可以促进其自我发展和职业发展。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唯有具备创新创业意识的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价值。
创新创业意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创新创业过程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他们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这对于其未来职场发展至关重要。
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功能认知偏差现象与应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应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的必要措施。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功能认知偏差现象,这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些障碍。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深入认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
1.狭义化认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数侧重于企业创新和创业,忽略了创新创业的多种形式,比如社会创新和非营利组织等。
这种狭义化认知使许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偏离了实际。
2.技术化认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少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忽略了创新创业的其他方面。
在实践中,创新创业需要综合能力的运用,技术能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3.过分看重成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成功的创业者。
然而,过分看重成功可能会使学生渐渐迷失了创新创业的初衷,只关注利润和名利。
这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逐渐退化。
二、应对策略1.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注重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不仅关注技术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扩宽认知范围,高校应该借助社会资源丰富学生的认知面,建立与社会各界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不仅仅是企业创新和创业,还包括社会创新和非营利组织等多种形式。
3.创新创业教育需重视过程,在重视成功的同时也要注重过程,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渐形成可持续性的创新和创业模式。
4.建立课程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课堂教育、实践教育、管理培训、创业孵化、创新创业竞赛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综合素质。
5.多方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校政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形成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孵化、用人的良性循环。
总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建立起培养各个层次、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面临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单一、教师指导不足、实践机会有限等,因此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相对单一,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环节。
应该增加实践性课程,如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撰写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引入企业家讲座、企业参观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认知。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加强教师指导。
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缺乏相关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指导能力有限。
应该组织教师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家和专业人士来校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创业环境和需求。
大学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目前许多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有限,学生很难找到真正的实践项目。
应该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提供给学生真实的创业环境和资源支持。
还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交流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社会各界也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企业可以开展合作研发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需要改革教育体系、加强教师指导、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非常突出的问题,大量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在这种状况下,创业不失为一种较好解决就业的途径。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在这样一个就业形态严峻、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这不仅为自已解决了就业出路、积累了财富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1、缺乏自主创业意识。
大部从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直接就业,他们的首选是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再次就是进入人才市场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人才招聘会去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对于创业,他们不敢实践、没有经验、害怕风险,缺少自主创业的意识。
在心理上没有做好创业准备,在思想上很难接受创业。
2、缺少创业启动资金。
对于创业者来说,资金困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从起初的创业启动资金,到企业平稳发展,再到扩大规模、扩大市场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
而大多数创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启动资金由家中提供或是东凑西借筹来的,这样的一种窘况往往使得创业者不敢放手去发展,畏手畏脚,顾虑颇多。
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所以,绝大部分有创业冲动的大学生认为:“资金是他们创业的最大困难”。
3、创业能力和经验不足。
绝大部分大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比较充分,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乏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和风险规避的经验,缺乏创业项目选择的准确性,仅凭一时热情和冲动往往造成创业失败,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不敢创业的主要原因。
4、创业培训效果不明显。
一方面创业培训师资力量的溃乏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国家每年都会进行创业培训师资的培训,但优秀的培训师还是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创业培训的组织者,更多关注的是培训过程是否完整、培训内容是否完成、培训资料是否健全、培训资金是否到位,他们更多的是将培训作为任务来完成。
而培训师在意的是培训的付出与所得,很少从质的方面去考虑培训的效果。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它关系到学生们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实践机会、培养方式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实践的锻炼。
学校应该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如实习实训、创业实践基地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通过实践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多元化的培养方式。
当前,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应该采用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培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可以组织创业讲座、创新竞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和竞争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
目前,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弱,学生缺乏与企业接触的机会。
通过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导师的指导作用。
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操作,并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和指导。
学校应该加强导师制度建设,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与导师交流,并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还需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知识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基础,但单纯的理论知识往往难以应用到实践中。
学校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项目来巩固和应用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创新创业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大学生不仅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个人价值。
然而,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的现状依然存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意识缺失现阶段,一些大学生往往将大学生时期视为考试、找工作的重要阶段,忽略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创新创业。
他们过分重视平凡人生的稳定与安全,对创新创业感到陌生、害怕甚至抵触。
这个问题与大学生人生体系观念缺失、周围环境单一等因素相关。
二、缺乏实践机会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实践,但实际上在大学校园中,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机会非常缺乏。
一方面大学教育注重的侧重点过于理论,偏离了实践,另一方面,学生缺少和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创业环境。
三、创业风险意识淡薄大学生对于创业风险的认知普遍偏低,过多地强调创业成功后所能获得的荣誉和收益,而忽视了经商风险和充分的备案,如资金风险、技术成熟、市场回应等所带来的挑战。
因此在创业道路上不断踢球。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一、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为了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引入创新创业理论,加入创新岁月志愿者队伍和社区推动组织掌握类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
大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应届毕业生转业、大学教育园区项目孵化器等方式提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场所资源,同时引导学生自发互相沟通交流,建立获取市场信息的创企数据系统。
三、加强创业风险教育可以应用新媒体推广该项目,比如在线直播、易智云、大众点评、心得主题。
加强该项目的企业风险教育,通过示范引导大学生了解市场风险和管理,并加快了解创业风险的感知和预测,让大学生更加切实的体验、感受创业的风险和挑战。
20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投稿邮箱:chinajyxdh@创新与创业一个创业成功的人,除有一技之长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创业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作为创业者,不能只凭一时热情,既不去了解创业的特点,也不去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和能力,认为别人能创业成功,自己也一定能成功,结果往往是以热情开始,以失败告终。
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能力既包括实际能力,也包括潜在能力。
根据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心理特征,本文将创业能力划分为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市场营销的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
一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一) 个人因素(1)创业准备。
创业的知识准备,包括专业知识、行业知识、管理知识等;创业的心理准备,包括权衡创业的风险程度,创业者抗压能力的高低;创业的实践准备,包括社会经验的丰富与否;国家关于创业的政策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及时把握。
(2)市场判断。
创业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査和风险评估,冷静地分析和周全地考虑,依据客观实际对市场做出判断。
(二) 家庭因素德国学者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促发个人创新力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 母,家庭中轻松、无拘朿和活泼的气氛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
中国的父母往往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单凭自己的主观意基金项目: 2015年广东省级德育创新项目“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机制”(项目编号:2015DYYB065)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 李宏岳,男,云南丽江人,副教授,博士生,从事创业管理、经济管理等研究。
愿来设计孩子的未来,而忽视对孩子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培养。
从这一角度看,片面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另外,中国人多数的父母是不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他们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就要找一份安稳的工作。
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往往缺少家庭创业氛围的影响。
(三) 学校因素(1)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对薄弱、创业机制的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
理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和方向,找准大学生创业的切入点,努力加强大学生创业的生态建设,积极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平台,是推进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影响因素;政策导向创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七大就明确提出了“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为各类创业者指明了方向。
作为社会就业群体中最具创业优势的大学生。
应正视目前的社会现实以及面临的机遇,创新创业,奋发有为,实现人生和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高校普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龙头的创新创业活动,对激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据最近一项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有80.2%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有55.4%的在校大学生有毕业后创业打算,但实际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大学毕业生有自主创业意向的比例仅为15.8%,有3.3%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干啥”,1.4%的学生选择“其他”。
而真正能够坚持下来并成功创业的仅为2%-3%。
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在20%以上,并且成功率较高,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创业教育及创业指导的相对薄弱,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创业教育及创业指导是创业的先导,广泛的认同和扎实的基础是创业不断前行的重要条件。
就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和管理基本满意的仅有37.9%,不了解的占30.8%,不满意的占19.7%。
可见,大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和管理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不高,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创业资源仍未得到合理的配置。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校园和社会中开展各种创新和创业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其创新动力,增强其创新能力,并提高其就业质量和社会竞争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政策法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环境、大学生自身素质等方方面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创新创业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创新创业环境的了解程度、创新创业能力的自我评价等方面。
问卷采用5分制评分,1分代表“非常不了解”、“非常差”、“非常不同意”、“非常不满意”,5分代表“非常了解”、“非常好”、“非常同意”、“非常满意”。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93%。
二、调查结果1.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58%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不深,只有12%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很深的了解。
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较为浅显,对创新创业的概念和实践了解不足。
4. 创新创业能力的自我评价三、调查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培训不足大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程度不够,这与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不足有关。
当前大学生课程设置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比重不高,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
2. 政策法规不畅大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不足,这与当前政策法规不够畅通有关。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至关重要。
目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一、问题分析1. 教育体制的局限当前我国大学的教育体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教育以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存在一定的欠缺。
2. 学生自身的认知不足大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和理解还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对创新创业实质的深刻理解,对创新创业的机会和挑战缺乏足够的了解。
3. 实践机会不足大学生缺乏切实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校园创新创业活动相对较少,对于大学生来说,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且缺乏成功的案例参考。
4. 就业观念影响当前社会对于就业观念的影响依然较大,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就业而非创业,缺乏对创业的积极性和信心。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学校应当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将其纳入校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等形式,使学生接触到创新创业的知识和理念,增强其创新创业意识。
2. 提高师资水平和素质学校应当提高相关教师的师资水平和素质,加强对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3. 加大实践机会的开发和推广学校应当积极开发和推广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提升。
4. 加强创新创业理念的宣传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创新创业理念的宣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5. 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创业比赛、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实践经验。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已经成为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存在着一系列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一、宏观层面影响因素1. 政策因素:国家政府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发展。
2. 社会因素:社会各界对创新创业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企业家精神得到重视,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认知度不断提高。
同时,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参与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可行性因素: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需要有市场广度,并且还需要具有实际可行性,能够持续发展。
实际可行性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学校因素: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支持和重视程度是影响其开展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的配套设施、培养方案,以及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资源支持等,与创新创业训练的顺利进行密不可分。
2. 学生因素: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认知和态度等,也是影响其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重要因素。
一些学生往往具有创新创业的不良心态,比如不承担责任、不愿意付出努力等,这些消极因素必然会影响创新创业训练的效果。
3. 导师因素:导师的素质、能力、认知、价值观等,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指导和辅导效果,因此,优秀的导师团队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总而言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政策、社会、学校、学生和导师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只有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使这些因素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发展,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发展。
江苏省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认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李国彦;朱雪春;卢荣花【摘要】通过对创业认知理论的回顾,提出影响大学生休学创业认知的因素模型,并就个体、高校和社会因素对创业认知的影响提出理论假设,采用实证研究讨论各因素对大学生休学创业认知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休学创业认知影响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个体、社会和高校因素,其中高校和社会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高校、社会因素均与个体因素缺乏显著相关.这表明现代高校的创业教育及政策、地方政府的创业扶持措施还有待合理的改进,以期真正为提高学生创业体质发挥作用.【期刊名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16)002【总页数】6页(P91-96)【关键词】休学创业;创业认知;创业意愿;创业教育【作者】李国彦;朱雪春;卢荣花【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管理系,江苏南京21115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管理系,江苏南京21115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管理系,江苏南京2111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38在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持续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许多优惠政策给予大学生创业特别的关注和支持,涉及融资、税收、培训和指导等诸多方面。
2012、2013年,江苏省南京市、湖北省武汉市、天津市等地方政府及教育厅相继出台允许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的意见,这将大学生创业推向一个新的浪潮。
“休学创业”本身不是一个新创词汇,早在1999年清华大学就允许优秀学生中断学业去创业,2000年江苏职业学校就鼓励学生提前毕业、休学创业。
纵观十几年来各类大学生休学创业的起伏与成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创业冲动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创业意愿必须以理性的创业认知为指导。
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初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走上创业之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创意和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学生创业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创业往往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而大部分大学生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他们的创业项目。
创业初期的经济状况往往不稳定,大学生需要面对资金短缺、盈利周期长等问题。
2. 教育背景大学生的教育背景对其创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了创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和人脉资源;而有的大学生缺乏创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创业过程中积极学习和改进。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外部因素。
一方面,创业政策的扶持和创业文化的氛围对大学生创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创业竞争激烈、政策法规不明确等也会对大学生创业造成一定的困难。
1. 提升创业能力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资源和机会,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
可以通过创业实践、参加创业培训、拓展人脉等方式,锻炼自己的创业技能和准备充分的资源。
2. 合理规划和管理资金大学生创业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资金,可以通过向投资机构申请创业基金、精打细算、慎重选择投资项目等方式,有效解决资金问题。
3. 积极借助社会资源大学生可以积极借助社会资源,获取政府创业政策的支持、利用校园创业孵化平台等方式,获取更多的创业资源和支持。
4. 加强人际关系建设成功的创业往往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拓展人脉、寻找合作伙伴等方式,积极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5. 不断学习和改进创业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
大学生需要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改进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在当今社会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缺乏创新创业意识的认识、缺乏创新创业机会的认知、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等。
大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很多人认为创新创业是一种高大上的事情,与自己并无太多关系。
大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机会的认知也较为有限,缺乏对市场的敏锐度和理解。
由于学业繁忙等原因,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大学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加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创新创业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意义。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创新创业比赛和活动,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意识的认知。
大学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机会的引导和培养,提升学生对市场的敏锐度和理解。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市场研究课程、组织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市场的运作规律和市场中存在的机会。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对创新创业机会的认知。
大学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实践的支持和鼓励,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成立创新创业实验室,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的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更深入的认识;加强对创新创业机会的引导和培养,提升学生对市场的敏锐度和理解;加强对创新创业实践的支持和鼓励,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2010年第6期(总第365期)No.6,2010General ,No.365EDUCATIONAL RESEARCH——————————*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项目“美、英、中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项目编号:BIA060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学生创业认知影响因素与调整策略*徐小洲叶映华[摘要]通过采用实验法研究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创业合作和创业意向的影响。
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认知受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和外在评价感知影响,创业自我效能和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创业合作在外在评价感知影响创业意向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应重视提高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增强创业成功信心,加强创业团队建设。
[关键词]创业认知;创业合作;创业意向[作者简介]徐小洲,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映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杭州310028)随着社会认知心理研究在创业领域的深入,创业认知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被认识,并逐渐从一般的理论探讨发展到实证性的实验室研究,成为创业心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不少研究者对创业者个人特质是否影响创业过程进行了研究,其中,成就动机、内在控制源、风险承担倾向等被认为是影响个体创业过程的重要特质。
[1]同时研究者开始重视创业过程的研究,注重创业者认知的影响作用。
[2]但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认知的研究中,较多关注一些外部因素对创业认知的影响,很少关注个体的创业认知受哪些主体内在认知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内在认知因素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本文在借鉴金奇自我评价来源模型[3]的基础上,将创业认知(个体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创业的一种内在看法与认同)划分为三个影响因素:创业自我效能(个体原有关于自我能否成功创业的认知)、他人评价(他人对自己的真实评价)和外在评价感知(个体感知到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检验三者对创业认知的作用及其影响程度;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及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意向的作用及其影响程度;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和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合作和创业意向的交互影响作用,以及创业合作的中介作用,藉此提出大学生创业认知的若干调整策略。
一、大学生创业认知影响因素及其对创业意向的作用(一)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及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认知的影响1.研究方法研究被试。
随机选择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241名本科生为被试。
其中,浙江大学学生87人,浙江工商大学学生154人;男生105人,女生136人;有创业经历的10人,没有创业经历的231人;文科专业学生156人,理科专业学生32人,工科专业学生53人。
性别(t )专业(F )创业认知创业自我效能0.5460.917他人肯定评价0.2540.126肯定的外在评价感知0.7140.184他人否定评价0.9880.239否定的外在评价感知0.5960.967表1不同实验条件下创业认知的人口学差异检验结果(n=241)研究变量及测量。
采用被试间实验设计,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假定自己是实验材料中的大学生,采用投射设计。
自变量为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外在评价感知,他人评价和外在评价感知分别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水平。
因变量为创业认知,因变量的测量通过两道五点计分测题测量。
实验材料。
自行编制研究所需的实验材料,材料编制完成后,请几名同行专家评定,再进行修改,以保证实验材料的效度。
实验材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效能测量材料:积极材料和消极材料,这是实验基本材料。
创业效能材料描述了一名模拟的大学生,具备创业的积极因素或消极因素。
(2)他人评价测量材料:他人肯定评价材料和他人否定评价材料。
在创业效能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他人的创业肯定或否定评价材料。
(3)外在评价感知测量材料:肯定的和否定的。
在创业效能材料基础上增加肯定或否定的创业外在评价感知材料。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2.研究程序依据实验目的,被试随机接受实验材料的一种。
被试阅读完实验材料后,按照实验指导语完成测题。
实验材料设计体现了对自变量的操纵,创业效能材料体现了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操纵,创业效能材料+他人评价体现了对创业他人评价的操纵,创业效能材料+外在评价感知体现了对外在评价感知的操纵。
3.研究结果(1)不同实验条件下创业认知的人口学差异检验结果根据实验的设计,自变量的操纵有五种条件: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肯定评价、他人否定评价、肯定的外在评价感知和否定的外在评价感知。
不同实验条件下创业认知的人口学差异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五种实验条件下,大学生创业认知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说明本实验研究取样具有随机性,无关变量受到了较好的控制。
(2)五种实验条件下创业认知的差异结果根据实验的设计,在自变量操纵的五种条件下,创业认知的差异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创业认知在五种实验条件下差异显著。
表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和外在评价感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认知。
表2五种实验条件下创业认知的差异结果(n=241)因变量创业认知自变量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肯定评价肯定的外在评价感知他人否定评价否定的外在评价感知样本量5347465144平均数3.1793.2873.4512.9513.108标准差0.4530.5060.4580.5500.594F 值6.449P 值0.000我们通过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LSD )法对成对均值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在创业认知得分上,创业自我效能显著小于肯定的外在评价感知,创业自我效能显著大于他人否定评价,他人否定评价显著小于他人肯定评价,否定的外在评价显著小于肯定的外在评价,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自我效能、不同的他人评价、不同的外在评价感知对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
(二)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及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意向的影响1.研究方法研究被试。
研究样本构成与实验一相同。
研究变量及测量。
实验采用被试间实验设计。
自变量为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肯定和否定)、外在评价感知(肯定和否定);因变量为创业意向,因变量的测量通过两道五点计分测题测量。
实验材料。
包括创业效能材料、他人肯定评价材料、他人否定评价材料、肯定的外在评价感知材料、否定的外在评价感知材料五种,实验材料同实验一。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2.研究程序依据实验目的,把实验材料分为五组,被试随机接受其中的一组实验材料。
被试阅读完实验材料后,按照实验指导语完成测题。
3.研究结果(1)不同实验条件下创业意向的人口学差异检验结果不同实验条件下创业意向的人口学差异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创业意向在他人肯定评价下存性别(t)专业(F)创业意向创业自我效能0.2570.843他人肯定评价0.0460.199肯定的外在评价感知0.9350.767他人否定评价0.8720.122否定的外在评价感知0.8570.685表3不同实验条件下创业意向的人口学差异检验结果(n=241)在性别差异,在其他情况下不存在人口学差异,说明本实验的取样具有代表性,无关变量受到了较好的控制。
(2)五种实验条件下创业意向的差异结果根据实验的设计,在五种条件下,创业意向的差异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可知,创业意向在五种条件下差异显著。
表明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和外在评价感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我们通过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对成对均值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在创业意向得分上,他人肯定评价显著大于他人否定评价、肯定的因变量创业意向自变量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肯定评价肯定的外在评价感知他人否定评价否定的外在评价感知样本量5347465144平均数2.8963.0803.0982.7702.784标准差0.4740.5270.5100.5870.585F值4.030P值0.004表4五种实验条件下创业意向的差异结果(n=241)外在评价感知显著大于否定的外在评价感知,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三个自变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最后,我们采用回归分析法,进一步探索了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和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意向影响作用的大小。
结果表明,三者均显著影响创业意向,但是外在评价感知(R2=0.392)和他人评价(R2=0.431)对创业意向的预测度要高于创业自我效能(R2=0.127)对创业意向的预测度。
(三)创业合作的中介作用1.研究方法研究被试。
随机选择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的163名本科生为被试。
其中,男生78人,女生85人;浙江大学学生123人,杭州师范大学学生40人;有创业经历的学生9人,没有创业经历的学生154人;文科专业学生62人,理科专业学生59人,工科专业学生42人。
研究变量及测量。
自变量为创业自我效能(高和低)、外在评价感知(肯定和否定),自变量的操纵通过不同实验材料完成;中介变量为创业合表5创业自我效能和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合作的交互影响(n=163)来源创业自我效能外在评价感知创业自我效能×外在评价感知因变量:创业合作自由度111均方0.00516.7430.866F 值0.01451.6192.671P 值0.9060.0000.104作意向,通过两道五点计分测题测量;因变量为创业意向,通过两道五点计分测题测量。
实验材料。
采用创业效能材料+对话材料。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2.研究程序研究首先向被试呈现创业效能材料,然后向被试呈现包括不同外在评价感知水平的对话材料。
被试在阅读所有材料内容后,完成中介变量和因变量的测量。
研究者事先对自变量的操纵进行了检验,确保自变量的有效操纵。
3.研究结果(1)创业自我效能和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合作的交互影响结果创业自我效能和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合作的单独和交互效应结果如表5所示。
本研究交互效应的检验均采用方差分析法。
从表5可知,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合作的影响效应是显著的,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合作的影响效应不显著,两个自变量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2)创业自我效能和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意向的交互影响结果创业自我效能和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意向影响的单独和交互效应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可知,外在评价感知和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效应均是显著的,两个自变量的交互效应也是显著的。
这表明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在外在评价感知的不同水平上是不一致的,而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同样受创业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
表6创业自我效能和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意向的交互影响(n=163)来源创业自我效能外在评价感知创业自我效能×外在评价感知因变量:创业意向自由度111均方2.3944.3212.020F 值7.29813.1746.159P 值0.0080.0000.014(3)创业合作意向的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根据上述结果,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合作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即自变量创业自我效能对中介变量的效应不显著,不满足中介效应检验条件,因此只考虑外在评价感知为自变量的中介效用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