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文修改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3
写作:勤于修改一、教学目标:1.了解修改文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练习修改语言,使语言表达清楚明白,文从字顺。
3.调整结构,增删内容,使文章线索更清晰,中心更突出,详略更合理,语言更生动。
二、教学重难点:修改方法在文章中的使用。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名家重视修改自己的文章的事例或名言?(二)作文修改范围:1、文章语言的修改:(1)字的修改。
①“嶙峋”-------“磷询” ②“克服”--------“刻服”③“棘手”--------“辣手”④“贫穷”--------“贪穷”⑤“士兵”---------“土兵”练习:找出下面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阅读,让我们走进自然,感受春风的和煦;让我们走进高贵,敬畏生命的遵严;让我们走进理性,领悟思想的透切。
阅读能使我们安静下来,目光澄澈,心灵纯净。
待主人告别后,我迫不急待地推开了临街的窗子,只见远处的街灯发出柔和的光,重峦迭嶂的西山隐约可见,四周笼罩在一片温馨之中。
(2)词的修改。
例1.可是现在,母亲的手不再白皙嫩滑,不再纤纤如玉。
我责怪自己:我是多么狠毒地吞噬着母亲啊!例2.沿着阴森森的柏油路,我们一路快乐地骑行。
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使用不当的词语并加以改正。
(1)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2)大家对他的批评虽然十分尖刻,但完全是出于对他的爱护。
(3)句子的修改:a、改病句。
例1.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例 2.她想了半天,拿不到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阿姨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例3、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练习:指出下列句子的语病并加以修改。
(1)能否科学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2)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3)《三国演义》这部电影出色地塑造了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英雄事迹。
(4)每当看到他的照片,我便会想起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第五单元作文课【教学任务】【教学流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附录:佳作赏析:房县探险记这次,我到房县山区参加夏令营。
到了基地后,导游先带领我们熟悉一下四周的环境,然后让我们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左右。
跟我们一同来夏令营的郭老师叫我们陪她散散步,我们高兴地答应了。
路上我们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不知不觉来到一个石梯前。
由下向上望去,只见石梯高耸入云,使人望而生畏,但当看到上面那云蒸霞蔚的壮丽景象时,又不由得想上去领略一下那身临仙境的感觉。
于是我提议爬上去看看,有些同伴打了退堂鼓,最后只剩下郭老师、凤、丽和我“四大美女”共同上阵。
刚往上爬的时候,我还不以然,一边欣赏着周围的风景,一边与同伴们聊着天。
可是刚爬了十几分钟,我就开始腿软脚麻:这石梯怎么这么陡呀,似乎是垂直下来的,我的腿直打哆嗦,也不知是累的还是吓的。
扭回头一看,紧跟在后面的丽简直就站在我的脚底下。
只见她闭着眼,咬着牙,双手紧紧抓住栏杆,小心地挪动步子,生怕掉了下去。
终于到达了梯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亭子,仔细一看,上书“云逸亭”三个石雕大字,哇,这是谁留下的墨宝呢?我们在亭子里歇了一会儿,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准备往回走。
可是又犯难了,怎么?前面有两条路,我们不知该走哪一条了?唉,听天由命吧。
我们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向上一扔,再闭上眼睛,待树枝落下时,我们慢慢睁开眼,树枝指向右边那条道,好,那就走这条。
我们又上路了,走了许久,到一个地方时,觉得这地方特眼熟,这不是刚才经过的地方吗?难道,难道我们迷路了?我们有些担心起来。
环顾四周,发现那儿还有条小路,我们没有放弃希望,向那条小路挺进。
走着走着,前面居然没路了,一看表,自由活动时间已经结束了,再不回去,大家一定会担心的。
“这可怎么办呀?”丽说话时都带着哭腔,我们几个也焦急起来。
郭老师非常镇静地安慰我们说:“大家不要慌,冷静下来,仔细辨认一下方向,回忆一下来的时候路的特征。
”我们一听,也冷静了下来,忽然——“这儿有人走过,这是脚印!”我指着山壁上的几个鞋印叫了起来,大家聚过来看。
文从字顺之“教你学会修改作文”教学目标:1、要实现文从字顺的教学目标,必须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先理论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常用作文评改符号以及《作文评改的具体方法及标准》。
2、方法指导:以学生范文为例,引导学生运用作文评价标准、作文评价符号评改作文。
授予学生评改的方法,培养学生评价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3、实践操作:学生运用作文评价标准、作文评价符号评改作文。
写出升格作文,并自评、互评作文升格在何处。
学情分析:要实现文从字顺的教学目标,必须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学生经常写作文,可是写作能力提升不如意。
原因何在?是我们还没重视学生评改作文的重要性。
学生作文若仅教师评改,不仅累,而且因反馈不及时,学生稀里糊涂不知作文好坏在哪里,导致作文教学效果达不到。
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作文评改方法,明白“好作文是该出来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等道理,通过自评互评作文,写升格作文,就会激发写作兴趣,获得写作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实现“文从字顺”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常用作文评改符号以及《作文评改的具体方法及标准》。
以学生范文为例,引导学生运用作文评价标准、作文评价符号评改作文。
授予学生评改的方法,培养学生评价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作文评价标准、作文评价符号评改作文。
写出升格作文,并自评、互评作文升格在何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名言导入课题。
二、熟悉常用的作文评价符号。
使用说明: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
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文从字顺》习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语感,学习修改病句和文段的方法。
2.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教学重点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培养语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在平时写作文时,不少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罗唆,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所以进行这个课题的作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课时安棑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侧重点是: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地表情达意。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二、提出问题,引导阅读。
1.“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那么“文从字顺”包含了哪些方面的意思?(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内容要点。
自主思考,举手回答)教师归纳:“文从字顺”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二是行文通顺流畅。
2.作文时如何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自主思考,举手回答)教师归纳:首先,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其次,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最后,写完后要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来读一读。
要培养语感;尽量丰富自己词汇,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标点的规范运用,使行款格式正确,不至于因此而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
三、结合实例,总结方法。
(一)师: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欲,明确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如何做到语言准确呢?请同学们评改下面几个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语句表达要准确。
)1.原文: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改文: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蓄势待发,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5单元《文从字顺》优质课作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文从字顺》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5单元的一篇优质课作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作文”,而《文从字顺》这篇作文旨在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学会如何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这篇作文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仍然存在语言混乱、条理不清的问题。
通过对《文从字顺》这篇作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从字顺》这篇作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文从字顺的技巧,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文从字顺》这篇作文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文从字顺的技巧进行写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文从字顺》这篇作文的原文及解析,写作指导材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文从字顺》这篇作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文从字顺的技巧进行写作。
学生进行独立写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让大家共同点评、学习。
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文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文修改教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文修改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文修改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作文修改。
(秋)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新人教版知识与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可以采用读美文、赏美景、感美情、品美句、析美词的“五步品读法”,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其中的美妙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课文,感悟生命的顽强、美好和永恒。
重点1.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理解内容。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深化对人生的思索。
难点通过想象,将抽象的写景文字感知为生动的景物画面;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1.诵读法。
2.自读点拨法。
3.做卡片,摘抄优美语句。
配乐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配文插图、文本资料。
2课时同学们,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奥秘。
大自然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总能牵动人们的情思,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生发出人生的哲理来。
你有没有想过,一朵小花,会震颤一个人的心魄;一串鲜花,会撼动一个人的灵魂?让我们一起走进《紫藤萝瀑布》,跟着作者宗璞一起去观览生命的色彩,感受生命的悸动。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在北京。
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于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
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
1.范读课文。
最好由教师范读。
也可以放朗读音频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
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
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2.默读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1)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2)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课堂交流,提示学生注重分析理解过程。
(1)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
由看花(第1~6自然段)、忆花(第7~9自然段)和思花(第10~11自然段)三部分组成。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设计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教学目标1.了解自改、互评作文的方法和步骤,并正确使用常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2.培养学生自改、互评作文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自改、互评作文的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常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合作实践法、成果展示法等教学准备无线网络覆盖的触控一体机教室、安装智能演示的手机、材料作文、导学案、学生准备红色中性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照片对比,激趣导入从sct的资源库中导入制作好的ppt课件,屏幕出示明星(赵丽颖)的素颜照和艺术照,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化妆前后的差异。
导语:经过化妆修饰,生活照和艺术照判若两人。
难怪现在化妆修颜技术越来越高,美容整容行业也越来越热,人越修饰越美,文章也是一样需要修改的。
就像卢延让在《苦吟》中说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强调的就是炼字和修改。
还有课本上写作导引中也列举了大文豪修改文章的例子,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多都在文章修改上下过功夫。
勤于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所以编者在我们的课本中安排了《勤于修改》这节课。
(板书课题:勤于修改)二、了解课标,明确学习目标屏幕出示《语文课程标准》(2011)的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以及学习目标。
教师过渡:新课标中也要求我们要养成自改、互评作文的习惯。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步骤,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三、学习修改方法、常用符号,了解常见的语言表达错误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整容医生,整的不是脸,而是作文。
上手术台没有文凭可不行,我们先来了解修改的方法,拿“文凭”。
(板书:一、方法)大屏出示修改的方法:增、删、改三种,增加(合理化且生动的描写)删除(重复、错误、不合理的)改进(合理化增文采、恰详略)提问:有没有不明白的?如果有再讲解。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案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了解习作例文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2.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3.写作时注意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重点难点:1.结合习作例文,学习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方法。
2.将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与“习作例文与习作”结合起来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以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二、反馈练习,交流互评1.复习交流《夏天里的成长》和《盼》。
预设:在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学生已经结合课文交流了主要的写法,此时可提问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对反复交流过的内容,学生应该都能简单地概括出来。
明确: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把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2.反馈“初试身手”的选材练习,展示学生的选材,学生互评。
预设: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展示过相关选材,但因时间有限,展示的材料也有限。
而且通过学习,学生或许会对自己的选材做出调整。
此时可再请几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选材,注意每个题目都要涉及,在黑板上做好板书、标注。
在后面的学习中可再运用这些题目和材料。
三、例文引路,学习写法1.学习写法: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1)阅读、交流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说说作者围绕爸爸爱订计划这个中心意思写了哪些事例,其中哪一个事例写得体。
明确:作者把爸爸给“我”订暑期计划的事例写得体。
(2)学生自由读“订暑假计划”段落,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部分写具体?(3)学生汇报,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明确:爸爸在各个方面都喜欢做计划,却格外重视“我”的暑假计划,这是为什么呢?一是这与“我”息息相关,爸爸特别关心“我”;二是暑假生活很长,爸爸认为这值得做计划;三是这样的计划容易产生戏剧效果——哪个孩子不愿意暑假轻松度过啊,可遇到个这么爱订计划的爸爸就“倒霉”了。
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从字顺,如何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
2、学会修改病句,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法学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顺:通顺。
指文章通顺。
文章思路清晰,文意连贯,表意明确,语句通顺,用词妥帖。
二、如何才能做到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
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作文用语进行推敲。
准确连贯分寸第一:准确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法国作家福楼拜有一段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
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语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去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故事链接:前苏联卫国战争进入大反攻时,一位将军向斯大林报告说:“敌人撤退了!”斯大林立即纠正道:“不是敌人撤退了,而是敌人在逃跑!”斯大林把“撤退”换成“逃跑”,准确地点明了战况。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
谈判破裂以后,传来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
张治中低头叹道:“这是天意如此!”周恩来立即予以严肃的更正:“不,是民意如此!”----周恩来对张治中的话,仅更换一个字,就把国民党败亡的原因科学、准确地揭示了出来。
第二:连贯连贯,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得上。
文章要连贯,应做到:1、人称清楚。
2、立足点清楚。
文章要连贯,应做到:1、人称清楚一般地讲,一篇文章所使用的人称是固定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教材分析:学习本单元主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本单元文章虽文体不同,但却都通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例如《《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为散文,即通过紫藤萝的外在情态与内在精神并举,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借助回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外国诗两首》通过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道路的哲思;《古代诗歌五首》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二、学情分析:这个单元与之前所学要有所区分和提升,所以教学重点不是写景抒情,而是托物言志。
七年级学生对于托物言志散文中“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志(情感)可以进行归纳概括;但对于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创作,使“物”与“志”和谐统一、有机融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为此,根据学情确定本单元学习的大概念:找准托物言志的联系点,尝试进行创作。
三、学习目标:1.总结文章,回顾托物言志的手法。
2.通过思考古诗文中月亮蕴藏的情感,思考描绘月亮角度,抒发的情感。
(重点)3.围绕月亮立意选材进行文章写作。
(难点)四、教学过程:0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校“小记者”报社征稿启示为丰富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即日起,学校报社增设《《话《“月”》版面,现面向全体学生征稿啦!征稿内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亮一直是寄托着我们的无限情思,每个人眼中的月亮都是不同的本期校园报征稿主题为《“我与月亮的故事”可写实,可虚构,但要求有真实感情。
征稿说明:题目自拟,字数600-1000字为宜,主题积极向上;稿件收电子稿,文件以“班级+姓名”命名发送至校园“小记者”报社邮箱每周择优选择两篇稿件刊印,学校公众号也将进行推送。
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在月色校园储存一个属于你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