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高分精读:古诗文专项《在狱咏蝉》
- 格式:docx
- 大小:21.40 KB
- 文档页数:4
骆宾王的古诗《在狱咏蝉》带拼音版的在狱咏蝉骆宾王带拼音版zài yù yǒng chán在狱咏蝉luò bīn wáng骆宾王xī lù chán shēng chàng ,nán guān kè sī qīn 。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nà kān xuán bìn yǐng ,lái duì bái tóu yín 。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lù zhòng fēi nán jìn ,fēng duō xiǎng yì chén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wú rén xìn gāo jié ,shuí wéi biǎo yú xīn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古诗在狱咏蝉骆宾王翻译深秋季节寒蝉不停地鸣唱,作为穷徒的我,思乡的心绪一阵阵渐深。
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古诗在狱咏蝉骆宾王赏析这是一首咏蝉诗。
诗人骆宾王以蝉自比,把含冤下狱的悲愤寄寓在诗中。
首联从蝉声写起,寒蝉的哀鸣,引发了诗人骆宾王的愁思。
诗人骆宾王以蝉自比,秋风四起,寒蝉将噤,蝉的境遇正是孤独失意的诗人骆宾王的写照。
颔联写高唱的秋蝉还是黑色的,而自己却已是白发斑斑。
两相对照,自己怎能忍受呢?“白头吟”有双关作用,除了说自己已生白发,还借助卓文君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忧郁之情。
颈联写蝉的艰难处境。
秋露浓重,打湿了蝉的双翅,使它欲飞不能;秋风阵阵,风声淹没了蝉声。
《咏蝉》骆宾王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咏蝉》骆宾王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诗作,又名《在狱咏蝉》。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作品原文咏蝉(并序)骆宾王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⑴;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⑵,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⑶,将虫响悲于前听⑷?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⑸。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⑹,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⑺,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⑻,南冠客思深⑼。
不堪玄鬓影⑽,来对白头吟⑾。
露重飞难进⑿,风多响易沉⒀。
无人信高洁⒁,谁为表予心⒂。
作品注释⑴“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借此自叹其不得志。
这里即用其事。
⑵“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
召伯,即召公。
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⑶曩时:前时。
⑷将:抑或。
⑸徽纆(mò):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⑹蟪(huì)蛄(gū):一种比较小型的蝉。
⑺缀诗:成诗。
⑻西陆:指秋天。
《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作者简介】骆宾王(635?—684?尚有生于619、622、626、627、640诸说),字观光,行四,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七岁能属文,作《咏鹅》诗,号称神童。
父官青州博昌(今山东博兴)令,随父来山东。
父死,奉母居瑕丘(今山东兖州),寓居齐鲁十余年。
后为道王府属。
乾封元年(666),应举及第,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
以事罢职,从军西北。
又调赴姚州(今云南姚安)平叛。
奉使西南,居蜀二年余。
上元三年(676)春,为武功主簿,寻调明堂主簿。
仪凤三年(678),授长安主簿,旋迁侍御史,被诬下狱。
遇赦出狱,从军北讨突厥。
调露二年(680)夏,除临海丞,世称“骆临海”。
武后光宅元年(684),徐敬业(即李敬业)在扬州起兵讨武则天,骆宾王为记室,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兵败不知下落,或谓被杀,或谓投水死,或为亡命不知所之,甚或传说落发为僧。
骆宾王之死,遂成千古之谜。
两《唐书》有传。
骆宾王为“初唐四杰”之一,为诗擅长七言歌行,与卢照邻同创初唐近体歌行破奇为偶、四句一转、上下蝉联、以赋为诗的基本体式。
吴之器称其“五言气象雄杰,构思精沉,含初(唐)包盛(唐),卓然鲜俪。
七言缀锦贯珠,汪洋洪肆。
《帝京》、《畴昔》,特为擅场;《灵妃》、《艳情》,尤极凄靡。
虽本体间有离合,抑亦六代之遗则也”(《骆丞列传》)。
现存诗约一百三十首,有《骆宾王文集》行世。
在狱咏蝉(并序)余禁所禁垣西 [1] ,是法厅事也 [2] ,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 [3] ;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4] 。
每至夕照低阴 [5] ,秋蝉疏引 [6] ,发声幽息 [7] ,有切尝闻 [8] 。
岂人心异于曩时 [9] ,将虫响悲于前听 [10] 。
嗟呼!声以动容 [11] ,德以象贤 [12] 。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 [13] ;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14] 。
骆宾王《在狱咏蝉序》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骆宾王《在狱咏蝉序》原文及鉴赏【导语】:〔唐〕骆宾王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在狱咏蝉·并序》骆宾王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在狱咏蝉·并序》骆宾王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作品原文在狱咏蝉(并序)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⑴;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⑵,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⑶,将虫响悲于前听⑷?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⑸。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⑹,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⑺,南冠客思深⑻。
不堪玄鬓影⑼,来对白头吟⑽。
露重飞难进⑾,风多响易沉⑿。
无人信高洁⒀,谁为表予心⒁。
词句注释⑴“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借此自叹其不得志。
这里即用其事。
⑵“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
召伯,即召公。
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⑶曩时:前时。
⑷将:抑或。
⑸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⑹缀诗:成诗。
⑺西陆:指秋天。
《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咏蝉》骆宾王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咏蝉》骆宾王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诗作,又名《在狱咏蝉》。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作品原文咏蝉(并序)骆宾王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⑴;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⑵,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⑶,将虫响悲于前听⑷?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⑸。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⑹,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⑺,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⑻,南冠客思深⑼。
不堪玄鬓影⑽,来对白头吟⑾。
露重飞难进⑿,风多响易沉⒀。
无人信高洁⒁,谁为表予心⒂。
作品注释⑴“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借此自叹其不得志。
这里即用其事。
⑵“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
召伯,即召公。
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⑶曩时:前时。
⑷将:抑或。
⑸徽纆(mò):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⑹蟪(huì)蛄(gū):一种比较小型的蝉。
⑺缀诗:成诗。
⑻西陆:指秋天。
《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每天⼀⾸古诗词|⾝陷牢狱的骆宾王⽆奈长叹——《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鬓影,来对⽩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信⾼洁,谁为表予⼼。
——骆宾王《在狱咏蝉》”译⽂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
怎堪忍受正当⽞鬓盛年的好时光,独⾃吟诵⽩头吟这么哀怨的诗⾏。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声响易沉难保⾃⾝芬芳。
⽆⼈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洁,有谁能为我表⽩冰晶⽟洁的⼼肠?创作意图这是骆宾王最为知名的诗之⼀。
这⾸诗作于唐⾼宗仪凤三年(678年)。
当年,沉伏多年⽽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遭到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
闻⼀多先⽣说,骆宾王“天⽣⼀副侠⾻,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报仇、⾰命,帮痴⼼⼥⼦打负⼼汉”(《宫体诗的⾃赎》)。
这些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
他敢抗上司、敢动⼑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
此诗是骆宾王⾝陷囹圄之作。
南冠意为囚犯之意。
作者介绍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唐代诗⼈,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长篇如《帝京篇》,五七⾔参差转换,讽时与⾃伤兼⽽有之;⼩诗如《于易⽔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武则天叹其才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名李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以封建时代忠义⼤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
其中“⼀抔之⼟未⼲,六尺之孤何托”⼆句,颇能激发唐朝旧⾂对故君的怀念。
据说,武后读到这两句,也为之动容,问左右道:“这是谁写的。
”左右告诉她是骆宾王。
武后说道:“没有招揽到这个⼈才,是宰相的过失呀。
”【(武后)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
后⽈:“宰相安得失此⼈!”(《新唐书》本传)】。
这⾜可见他在政治和⽂学上的才能,让敌对的武后都为之折服。
《咏蝉/ 在狱咏蝉》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咏蝉/ 在狱咏蝉》原文,《咏蝉/ 在狱咏蝉》原文翻译,《咏蝉/ 在狱咏蝉》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咏蝉/ 在狱咏蝉》原文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客思深一作: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不堪一作:那堪)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二、《咏蝉/ 在狱咏蝉》原文翻译秋天里寒蝉叫个不停,被囚的人思乡愁情深。
想着自己当年的模样,现在却满头白发只能自言自语。
霜露重蝉难举翅高飞,大风起蝉鸣声被掩没。
无人相信蝉居食高洁,又有谁能为我表冰心。
三、《咏蝉/ 在狱咏蝉》作者介绍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
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又名李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王那相斩其首降。
提示:以上是唐诗三百中《咏蝉/ 在狱咏蝉》原文,《咏蝉/ 在狱咏蝉》原文翻译,《咏蝉/ 在狱咏蝉》作者介绍,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咏愁》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咏愁》原文,《咏愁》原文翻译,《咏愁》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咏愁》原文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帀地丝。
骆宾王《在狱咏蝉》原文及赏析6篇创作背景篇一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
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宫体诗的自赎》)。
这些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
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
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在狱咏蝉》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二咏蝉/在狱咏蝉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客思深一作: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那堪一作:不堪)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译文及注释译文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是受案听讼的公堂,那里有数株古槐树。
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但听讼公堂在此,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
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秋蝉鸣唱,发出轻幽的声息,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
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
所以,它的清廉俭信,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它蜕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
蝉原文翻译及赏析12篇蝉原文翻译及赏析12篇蝉原文翻译及赏析1咏蝉/在狱咏蝉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客思深一作: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那堪一作:不堪)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译文及注释译文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是受案听讼的公堂,那里有数株古槐树。
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但听讼公堂在此,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
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秋蝉鸣唱,发出轻幽的声息,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
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
所以,它的清廉俭信,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它蜕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
等待时令而来,遵循自然规律;适应季节变化,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
有眼就瞪得大大的,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
在高树上临风吟唱,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
我的处境困忧,遭难被囚,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像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
听到蝉鸣的声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
《在狱咏蝉》全诗翻译赏析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方自己正当盛年。
那堪:一作“不堪”。
白头吟:乐府曲名。
《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露重:秋露浓重。
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响:指蝉声。
沉:沉没,掩盖。
高洁:清高洁白。
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
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参考译文秋天寒蝉声声,囚徒相思浓浓。
怎能忍受你黑色的蝉翼,面对我斑白的双鬓。
霜露重重,振翅难以高飞;秋风飒飒,歌声容易消散。
无人相信你的高洁,谁能表达我的心迹?赏析《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
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
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
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
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
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比,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
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
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在狱咏蝉诗歌鉴赏
《狱咏蝉》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首诗歌,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蝉虫在囚笼中哀咏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俗束缚的抗争。
诗歌以狱中的蝉虫为主角,形象地描绘了蝉虫被困在笼中、无法自由飞翔的悲苦境遇。
作者通过蝉虫的心声,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
蝉虫哀咏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些艰难的境遇和生命之痛,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苦闷和绝望。
然而,尽管蝉虫身处囚笼之中,却并未放弃对生命和自由的渴望。
诗中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志”之句,表达了蝉虫对世俗束缚的不屑和抗拒。
蝉虫虽然身陷囹圄,但内心依然坚守自己的尊严与追求。
《狱咏蝉》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对人生的思考赢得了广泛的鉴赏和认可。
诗中寓意深厚,通过蝉虫的命运与作者的心声,反映了囚笼中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世俗束缚的不屑。
这首诗歌亦可视为作者自身的心灵写照,他以蝉虫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由、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思考。
总之,《狱咏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诗歌作品,通过对蝉虫囚笼中的悲苦命运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和生命的思索和追求。
它以其独特的形象和内涵,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深受读者的喜爱和鉴赏。
骆宾王的经典咏物诗《在狱咏蝉》赏析《在狱咏蝉》唐代•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赏析】这首诗名为咏蝉,实则以蝉喻己,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感。
诗人在狱中听到秋蝉高唱,不禁回想到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的自己,意气风发,便如这高唱的秋蝉一样,纯净高洁,不食人间烟火。
而今诗人不仅一事无成,更是身陷囹圄。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这两句用典。
“白头吟”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用情不专,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用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流露出了深深的哀怨之情。
同时“白头吟”一语双关,也照应了上句的“玄鬓影”,抒发了美人迟暮之感。
短短的十个字,把这种凄恻的情感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含蓄而自然。
通过这两句诗,读者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并非池中之物,决不会久居于人下。
果然,在六年之后,即公元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参与其中,并起草了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终,成为历史之谜。
扩展阅读:骆宾王的人物生平骆宾王(约619—687),汉族,字观光,生于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
他的名字和表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据说《咏鹅》就是此时所作。
骆宾王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他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
例如,“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豪情壮志,见闻亲切。
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
据《新注》记载,骆宾王,婺州义乌人。
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
后为道王李元庆府属。
曾从军西域,宦游蜀中。
及任侍御吏,又因贼罪下狱,他在诗文中则力辨其冤。
骆宾王《在狱咏蝉》范读在狱咏蝉(并序)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⑴;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⑵,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⑶,将虫响悲于前听⑷?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⑸。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⑹,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⑺,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演唱⑻,南冠客恩浅⑼。
不堪玄鬓影⑽,来对白头吟⑾。
露重飞形同虚设⑿,风多响易浮⒀。
无人信高洁⒁,谁为表予心⒂。
词句注解⑴“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借此自叹其不得志。
这里即用其事。
⑵“而官属”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出巡,听到民间之讼而不孤儿寡妇百姓,就在甘棠(即为棠梨)下断案,后人因荆西不要受损这一棵。
召伯,即为召公。
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遣(今陕西岐山西南)而闻名。
⑶曩时:前时。
⑷将:抑或。
⑸徽纆(mò):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⑹蟪(huì)蛄(gū):一种比较小型的蝉。
⑺缀诗:成诗。
⑻西陆:指秋天。
《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十四万而周天。
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⑼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深:一作“侵”。
⑽玄鬓:所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抗拒盛年。
那堪:一作“苦不堪言”。
⑾白头吟:乐府曲名。
《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在狱咏蝉并序》全诗《在狱咏蝉并序》全诗【诗句】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出处】唐·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意思】青春的蝉翼乌黑油亮,白发人那能不哀怨凄凉。
【全诗】《在狱咏蝉并序》.[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释】①西陆:指秋天。
②南冠:即楚囚,见《左传· 成公九年》钟仪事,后遂为囚犯之泛称。
③玄鬓影:借指蝉。
玄,黑色。
玄鬓指蝉的`黑羽。
【全诗鉴赏】这是一首咏物寄托高洁品格的诗。
此诗作于高宗调露元年(679)。
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被诬,以贪赃罪下狱。
一、二句,用起兴手法,以蝉声引发客思。
上句点听秋蝉哀鸣而心惊,下句点身处羁狱而思亲。
此用对偶,言遭诬而不得自由也。
三、四句,一言蝉,乌黑似鬓;一言己,白发如星。
此二句巧用多种手法,蕴含丰富:一为对照法,以蝉和自己对照,言己陡生白发,青春易逝,有自伤之意;二为比兴,不用哀怨之词,而将凄恻之情婉曲地表达出来;三为用典,借文君之“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表明自己对唐室的一片忠贞之心,又借“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为己辩诬,表明高洁清白。
故“白头吟”有双关意,“言在此而意在彼”,不仅内涵丰富,且更为含蓄矣。
另外用“不堪”“来对”构成流水对,将蝉与人关合起来,更为严密。
五、六句用比,以寒蝉之境遇艰难,暗喻诗人之遭遇坎坷。
“露重”“风多”,喻武后、权臣的高压;“飞难进”喻政治上的阻遏,“响易沉”喻言论的不自由。
此二句对仗工稳,融物我于一体,境界高远,寄慨遥深,堪称名句。
七、八句点主旨。
上句以蝉的居高饮露喻己品德之高洁,且不为人知,实辩冤之辞也。
下句一问,乃悲愤哀怨之语,物与人又合而为一矣。
此诗取譬寄情,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可谓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古诗赏析《在狱咏蝉》骆宾王唐诗宋词
西陆:指秋天。
《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深:一作侵。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不堪:一作那堪。
白头吟:乐府曲名。
《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露重:秋露浓重。
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响:指蝉声。
沉:沉没,掩盖。
高洁:清高洁白。
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
作者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鉴赏
小序鉴赏
这首诗前有一段序,而一些唐诗选本往往只录诗,对序则弃而不录。
其实这段序文与诗是一有机整体,诗中比兴寓意,亦即自然之物与人格化身的契合,是以序文的铺叙直言为前提的。
欲解二者契合之妙,不可不读这首诗的序。
高中语文诗歌高分精读:古诗文专项《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是骆宾王被关在狱中,见狱中庭苑槐树上的鸣蝉而生出感慨之作。
诗人用比喻等写作方法揭露朝政的丑恶,说明世道污浊和周围环境的恶劣。
以蝉的高洁,比喻自己清廉的品性。
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望同学们认真品读,并完成文末的高考模拟题!
在狱咏蝉①
[ 唐] 骆宾王
西陆②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①选自《骆临海集笺注》。
骆宾王(约619-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人,“初唐四杰”之一。
曾任临海丞,后辞官,因此世称“骆临海”。
②西陆:指秋天。
《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
③南冠:楚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
据《左传·成公九年》记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日:‘郑人所献楚囚也。
’”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
后泛指囚徒。
④玄鬓:指蝉黑色的双翅。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
当时,屈居下僚十余年的骆宾王升为侍御史,多次上疏讽论时政,触怒武则天,被人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
一心为国,却身遭陷害,心中涌动万般悲愤之情。
首句“西陆蝉声唱”,又是一年秋风时节,蝉声再起。
身为囚徒的诗人想到落叶归根,北雁南飞,心中生起无限思乡怀归之情,因此接了一句“南冠客思侵”。
一个“侵”字,写出的是人心为外物所感的情不自禁。
每一声蝉鸣都在撞击着诗人的心房,久久不能平静。
而更让诗人无法释怀的,是“玄鬓影”“来对白头吟”:蝉依旧两翼青青,而自己却已经鬓发斑白。
从少年意气到如今须眉霜雪渐染,十多年来岁月蹉跎,老了容颜。
两相对比,惹起人深沉的无奈和悲凉。
骆宾王以身许国,忠贞自守,上书言事,一片热忱,换来的却是小人诬陷,负罪衔冤,不能让君王明白自己的一腔热血忠诚,实在怅恨不已。
就像当年的屈原一样,“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已经是秋天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流响终究会变成“寒蝉凄切”。
那不食人间烟火、只饮清风凉露的蝉,也会“霜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最终在秋风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骆宾王借蝉的遭遇来写自己的处境,“霜重”写小人当道,现实冰冷无情,任凭你有高飞远举的凌云之志,也难以前进寸毫,只能在命运的旋涡中被吞没。
“风多”是写流言蜚语横行,世风浇漓,直谏无门,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深刻孤独。
他以蝉自喻,“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声暾暾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可是清高孤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竟然是那么难。
整个世界都染上尘埃污浊,没有人会相信一个囚徒内心高洁的表白。
诗人的寂寞之心与屈原那么相似,都是无奈于现实,悲伤于自身,热切之情变成失望之灰烬,始终不能自我剖白。
整首诗咏物抒怀,物我合一;象征拟人手法贯穿全诗,心思细腻明晰;对仗工整,音韵流畅。
其诗构思深婉,表达完美,读来令人思,令人悲。
考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市人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蝉
虞世南
垂緌①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②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
①“緌”是古人系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触须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②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
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③“南冠”,本指楚冠,此处作囚犯解,作者自指。
④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垂緌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含有象征之义。
而《在狱咏蝉》中的“露重”“风多”“飞难进”“响易沉”也有象征意味。
B.“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居高声自远”中的“高”指显贵的身份地位。
C.《在狱咏蝉》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引起客思。
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牢骚人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E.这两首诗虽都有寄托,但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2.请简要概括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解析】B.“指显贵的身份地位”错,“居高声自远”的“高”是品德高尚、立身处世高洁之意;D.“牢骚人语”错,此句不是发牢骚,而是表达对品德高尚的赞赏之意,是“清贵人语”。
【答案】BD。
2.【解析】虞世南的《蝉》: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
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①诗人在狱中深深怀念家乡之情;②狱中的
自己头上已增白发,抒发了年华已逝却一事无成甚至入狱的伤感凄恻之情;
③借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的典故,抒发了自己对国家一片忠诚之心,
却不被执政者所理解的伤感沉痛之情;④表达了诗人品性高洁,却不被了
解重用,反被诬陷入狱的沉痛悲愤之情;⑤借“飞难进”“响易沉”,表达了
政治上的不得意、受压制之情。
【答案】虞诗根据诗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可知表达的是“对
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骆宾王的诗通过诗中的词语“南冠”可知在狱中深深怀念家乡之情;根据“玄鬓”可知“对年华已逝却一事无成”的感慨;通过“白头吟”的典故、“飞难进”“响易沉”和“谁为表予心”可知“政
治上的不得意、受压制”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