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可松系数
- 格式:pdf
- 大小:740.30 KB
- 文档页数:4
一、读识方格网图方格网图由设计单位(一般在1:500的地形图上)将场地划分为边长a=10~40m的若干方格,与测量的纵横坐标相对应,在各方格角点规定的位置上标注角点的自然地面标高(H)和设计标高(Hn),如图1-3所示.图1-3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二、场地平整土方计算考虑的因素:①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② 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③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④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⑤场地设计标高一般在设计文件上规定,如无规定:A.小型场地――挖填平衡法;B.大型场地――最佳平面设计法(用最小二乘法,使挖填平衡且总土方量最小)。
1、初步标高(按挖填平衡),也就是设计标高。
如果已知设计标高,1.2步可跳过。
场地初步标高:H0=(∑H1+2∑H2+3∑H3+4∑H4)/4MH1--一个方格所仅有角点的标高;H2、H3、H4--分别为两个、三个、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M——方格个数.2、地设计标高的调整按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就近借弃土等调整.按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①单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 Hn = H0 ±Li②双向排水时,各方格角点设计标高为:Hn = H0± Lx ix± L yi y3.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施工高度为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式中 hn------角点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n------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Hn------角点设计高程,H------角点原地面高程.4.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方格边线一端施工高程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4所示).图1-4 零点位置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式中 x1、x2 ——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h1、h2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a —方格网的边长,m.5.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按方格底面积图形和表1-3所列计算公式,逐格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量或填方量.表1-3 常用方格网点计算公式6.边坡土方量计算场地的挖方区和填方区的边沿都需要做成边坡,以保证挖方土壁和填方区的稳定。
工程施工项目工、料、机成本分析实例成本分析主要指工、料、机分析,一般根据施工项目的工作内容、工序,结合运距,材料单价,现场实测勘探,并参考当地市场信息,结合预算手段的一种估算分析方法。
现就市政路桥公司所属公路工程项目部常见施工项目进行举例说明。
借此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勉。
一、公路工程:1、挖方:内容分析:可分挖方(甩)方、挖装运;单价分析:后一种如:运距4公里,土质类别:三类挖装运3元(含1公里),每增加一公里增加1元,依次类推。
结论:挖装运单价6元/立方(松方)。
工、料、机分析:人工(现场管理)+机械(挖装运)=0.3+6=6。
3元(松方)计价挖方是压实方,挖方工、料、机也是按压实方计算,因而需要换算。
假定松散系数1.28,压实方除以松散系数=折算系数(1/1。
28=0。
78),然后用人工费、机械费分别除以折算系数得出工、料、机费用为8.07元/立方(0.38+7.69=8.07元),或者松方单价乘以1。
28系数,可以得到同样结果.注意:人工费只有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费用,不含机上人工费(凡是机上人工都在机械台班中)。
2、填方、利用方、借方、风积沙:以上列来说明,填方只是在挖方的基础上,增加了推平(推土机或铲车)、平整(平地机)、洒水(洒水车)、碾压(振动碾)内容,即:填方=挖装运+推平、平整、洒水、碾压。
依据经验或测试,根据不同的填料(粘土、天然砂砾土、砂砾),推平、平整、洒水及碾压每立方(压实方)在3.5—4。
5元,那么填方单价=8.07+3.5=11.57元。
利用方=3。
5元(应扣除挖装运部分).借方=挖装运+推平、平整、洒水、碾压,只是在填料上(砂砾料)或运距上有区别(运距不一定等同挖方运距).风积沙计算方法一样,只是在加水量需要测算(也就是增加洒水台班)。
3、垫层、基层也可先计算预算单价(表头:规格名称,单位,原价,运杂费—供应地点;运输方式、比重及运距;毛重系数或单位毛重;运杂费构成说明或计算式;单位运费,原价运费,场外运输损耗—费率、金额,采购及保管费-费率、金额,预算单价)如:垫层厚30cm,为天然砂砾,运距6公里,原价=挖装+揭覆盖土层+矿产税、复耕费、草场费、维护费、填埋费(如果有),假如:挖装费每立3元,揭覆盖土层费每立方1元,矿产税每立方1元,那么,原价=每立方5元,计算式:(路面系数*运距*60%挖装费*1)*1*1.65=(0.65*6*1。
高程点的采集密度与土方量计算精度关系的探讨王磊摘要: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工矿开采,道路的修筑,水利工程的建设,房屋建筑基坑的开挖,渣土的清运等各方面都与土方量的测量和预算息息相关。
本文对高程点的采集密度与土方量计算精度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程点,土方量,精确度铁路、公路的建设,河道的开挖及清淤等条带状工程方面的土方量计算的精度与其纵、横断面的测量密度有关,这方面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本文主要讨论渣土、堆土等堆团状形态的土方量与高程点(X、Y、Z)点位采集密度的关系。
理论上讲,高程点位采集得越密,土方量计算精度会越高,但随之而来的是测量工作量也越大,成本也越高,困难也越大;如果高程点采集的密度过稀,那么土方量计算出的结果误差就过大,容易造成与土方施工方的矛盾纠纷。
现在土方量通常的计算方法有方网格法、等高线法及DTM法(数字地面横型法)。
方格网法通常适应地形起伏较小,坡度变化平缓的场地。
有一定的限制,本文暂不讨论。
本文主要讨论目前用途最广,计算精度较高的DTM法。
DTM(DigitalTerrainModel)法土方量计算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在任意坐标系中已知点的三维坐标点(X、Y、Z)对连续地面的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法。
根据图上高程点(X、Y、Z)或野外采集的坐标数据文件(dat文件),生成不规的三角网,结合预给定的平场高生成若干个三棱柱(锥)。
然后计算出每个三棱柱(锥)的体积,最后统计各三棱柱(锥)体积之和便为该实体的土方量。
DTM法土方量的计算常用的软件有南方数码测绘公司的Cass成图软件,清华三维EPSW软件,ArcMap等软件。
本文以南方数码测绘公司的Cass9.0软件为例加以说明DTM法土方量的计算过程。
高程点的野外采集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全站仪或RTK直接外业实测,为提高土方量的预算精度,高程点的采集除要求一定的密度外还要注意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
注意沟、塘、坎变化突出的地方,坎上、坎下要成对地测出高程点,起伏大坡陡的地方相对高程点的采集要密一些,坡缓的地方高程点采集可以适当稀点。
由于工程需要,先开挖自然状态下的土10m³,工程完工后再回填,问需要挖走余土多少?(Ks=1.3 Ks’=1.04)哪位大师帮我解解这道题啊,我是个新手,请说详细一点,十分感谢!一、土的可松性概念我不复述了,但对两个系数要说一下:1、“Ks”是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Ks=土经开挖后的松散体积(m³)/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m³),通常为1.08~1.5;2、“Ks’”是土的最后可松性系数:Ks’=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m³)/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m³),通常为1.01~1.3。
二、根据上述的定义:1、回填10m³的土需要挖天然状态下的土方量为:10/1.04=9.615(m³);2、那么显然需要外运的弃土方量为:(10-9.615)×1.3=0.5005(m³)。
三、也就是说回填这10m³的坑,根据最后可松性系数计算你只需要原状土9.615m³就够了,显然那剩下的(10-9.615)=0.385m³的原状土是需要外运的,但当其挖出来后,根据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计算,土方量便成了0.5005m³。
土的可松性系数悬赏分:20 |解决时间:2009-4-3 18:56 |提问者:400728从甲地挖出的土(长2M,宽2M,深2M)去回填相同体积的乙地基坑,问挖出的土是否有多余,多余多少?或者不够,尚缺多少?已知最初可松性系数Ks=1.20,最后可松性系数Ks'=1.03题目后面有解析,可是我看不懂,因不是建筑专业的,大家不要笑我哦麻烦帮我做一下,最好再解释一下,谢谢土具有可松性即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密实状态。
土的可松性由可松性系数表示,不同类型的土,可松系数不同。
由于土方工程量是以自然状态的体积来计算的,所以在土方调配、计算土方机械生产率及运输工具数量等的时候,必须考虑土的可松性。
例.某建筑外墙采用毛石基础,其断面尺寸如下图所示,地基为粘土,已知土的可松性系数Ks=1.3,Ks’=1.05 , 试计算每100 m长基槽的挖方量;若留下回填土后,余土要求全部运走,计算预留填土量及弃土量。
解:基槽开挖截面积按梯形计算,即:)(08.428.1)67.186.2(2m A=⨯+=每100 m长基槽的挖方量(天然状态体积):)(40810008.43mALV=⨯==挖基础所占的体积:)(6.10910037.09.067.05.007.14.03m LAV=⨯⨯⨯⨯==)++(基基预留填方量(按松散体积计算))(45.3693.105.16.1094083mKKVVVsS=⨯-='=基挖留-弃土量(按松散体积计算):)(=-留挖弃395.16045.3691.3×408mVKVVS-==练习1:某沟槽长200米,上口宽6米,底宽3米,槽深3米,在基底直接铺设DN1000钢管(计算时省略管壁厚度),计算挖土方量、填土方量及外运土方量。
(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27、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5)练习2:某工程开挖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为6500.00 m3,混凝土基础和地下室占有体积为3200.00 m3,则应预留多少回填土(松散状态土)?若多余土方外运,问外运土方为多少(松散状态土)?如果用斗容量为3m3的汽车外运,需运几车?(已知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Ks=1.14,最终可松性系数Ks’=1.05)某基础工程需开挖如图所示的基坑,基坑底宽10m,长15m,深4.1m,边坡为1:0.5。
地质资料为:天然地面下有0.5m厚的粘土层;7.4m厚的极细砂层,渗透系数K=30m/d,再下面为不透水的粘土层。
试按轻型井点降水系统设计。
解:1、井点系统平面布置根据本工程平面形状,轻型井点选用环形布置。
为使总管接近地下水位,将表层土挖去0.4m,则基坑上口平面尺寸为13.7m×18.7m。
第一章土方工程Ⅰ、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基坑(槽)土方量计算,维护坑(槽)稳定的做法;拉锚和土层锚杆的构造及施工艺,制定土方开控的方法。
了解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集水坑降、井点降水;了解轻型井点设计及计算方法,理解轻型井点计算实例。
〔2〕掌握场地平整的计算;土方压实的根本方法;推土机、铲运机、挖土机的特点、作业方式。
Ⅱ、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支护结构破坏形成;填土质量控制;流砂产生的原因。
〔2〕难点:场地平整相关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挖土机作业方式。
Ⅲ、教学内容:〔1〕土的工程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2〕基坑〔槽〕的土方开挖;〔3〕土方填筑与压实;〔4〕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5〕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Ⅳ、授课时数:Ⅴ、授课方式:讲述、举例、启发Ⅵ、教学过程:第一节土的分类及其工程物理性质一、土方工程施工特点施工面广、工程量大、劳动繁重、施工条件复杂。
二、土的工程分类按开挖难易程度土的工程分类参见课本表1-1三、土的工程物理性质1、土的天然含水量: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即100%wsm m ω=⨯ 式中:w m ——土中水的质量; s m ——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
ω越大,越不利当:ω<5% 干土;ω=5~30% 湿土;ω>30%饱和土 含水率影响挖土的难易、边坡坡度、回填压实程度 2、土的密度: 〔1〕土的天然密度m Vρ=式中:m ——土的总质量;V ——土的天然体积。
〔2〕土的干密度:sd m Vρ=式中:s m ——土中固体颗粒的质量;V ——土的天然体积。
d ρ越大,土越密实。
干密度影响基坑底及回填土压实程度。
3、土的可松性:可松性:自然状态土经开挖后,体积增大、回填压实後,其体积仍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可松性系数。
21s V k V ='31s V k V =式中:s k ——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s k ——土的最终可松性系数;1V ——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2V ——土被挖出后在松散状态下的体积;3V ——土经压实后的体积。
可松性系数的名词解释可松性系数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土壤或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土壤和岩石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当外力施加到土体上时,土体会发生变形,而可松性系数则是描述这种变形程度的重要参数。
可松性系数可以用来量化土壤与岩石的可塑性和弹性特性。
可松性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土体发生变形时的变形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土体的弹性模量与塑性模量之间的比值。
可松性系数越大,说明土体的弹性变形能力越强,而塑性变形能力较弱;反之,可松性系数越小,说明土体的塑性变形能力较强。
为了更好地理解可松性系数,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有一块砂土,外力作用下,这块砂土会发生压缩变形。
如果这块砂土具有较大的可松性系数,即弹性模量较大,塑性模量相对较小,那么在外力作用下,砂土会表现出较大的弹性变形,而塑性变形较小,砂土能够迅速恢复原状;反之,如果砂土的可挤性系数较小,塑性模量较大,砂土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的弹性变形较小,但同时也会出现较大的塑性变形。
可松性系数的大小与土体的颗粒间隙结构有关。
如果土体的颗粒间隙较大,容易满足弹性变形的需要,那么土体的可松性系数相对较大;相反,如果土体的颗粒间隙较小,颗粒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土体的可松性系数会相对较小。
可松性系数的研究对于岩土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土体的工程性质评价和预测,合理地判断土体的可松性系数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了解土体的可松性系数,工程师才能确定土体的稳定性,从而采取合理的措施来保障工程的安全。
目前,关于可松性系数的研究还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
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和土壤岩石的多样性,可松性系数的值会受到地质条件、土体类型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不同土体的可松性系数变化规律,并提供更加准确的数值模型和理论解释。
总之,可松性系数在岩土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描述了土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变形特性。
可松性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土体的可塑性和弹性特性,对于工程师来说,了解土体的可松性系数是评估土体工程性质和预测变形行为的基础。
最初可松性系数最初可松性系数对于汽车的悬架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悬架系统最早应用的是液压式减震器,但由于制造工艺复杂,效果也较差,现已很少使用。
因此,国内外的大部分汽车公司都倾向于采用最初可松性系数来评价减振器的性能,它是指在一定的道路、行驶条件和车速下通过悬架系统产生的纵向弹性变形。
这些参数中以纵向弹性变形最为重要。
什么是最初可松性系数?它与减振器阻尼比有何区别?最初可松性系数是否越大越好?什么是阻尼比?它与什么因素有关?当减振器安装在特定的汽车上时,它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于上述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
本章简要阐述各种悬架类型中减振器的最初可松性系数。
同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试验方法——系数测试软件。
80年代前期国外的研究人员曾将汽车悬架系统在不同的路面条件下进行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的路面状况对减振器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
由于这种实验方法不易操作,并且需要昂贵的试验设备,所以没有得到普及。
进入90年代后,汽车减振器制造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可以精确计算减振器的输出阻尼比。
这使得建立一套适合于汽车使用的性能测试软件成为可能。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适宜测试减振器性能的方法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国际商用车辆运输会( BARTC)和美国国家标准局( ANSI)联合提出的“汽车悬架系统”方法。
系数测试软件可以快速地分析出不同路况下悬架在纵向、横向和垂直力矩作用下的变化情况。
它与传统的动态响应测试仪器相比,具有测量速度快、非接触、无损伤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对减振器性能的现场检测。
该测试软件不仅能够测试减振器的阻尼比,而且能测试减振器的最大可压缩载荷。
因此,许多公司都开始应用这种系统,用于日常的检测和维护。
本章主要介绍了最初可松性系数、最大可压缩载荷等基础知识。
为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以下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最初可松性系数、最大可压缩载荷等相关概念。
第二节:系数测试软件本章主要介绍了最初可松性系数、最大可压缩载荷等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