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1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45
休谟一、人物简介和著作大卫休谟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怀疑论者,是西方哲学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思想家之一。
他继承和发展了洛克、贝克莱等人的思想,将英国经验哲学发展到完成形态。
他总结了自笛卡尔以来近代西方哲学的成果,为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做了准备。
他的思想对后来包括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科学哲学等在内的各种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人性论》是休谟主要的哲学著作,该书分三卷,分别是“论知性”“伦情感”“伦道德”,其中第一卷是关于认识论的,分为四章:前两章主要讨论了观念的起源、性质、分类问题,第三章讨论或然性即因果关系问题,第四章对怀疑进行了论证。
二、印象、观念和知识休谟的人性哲学首先讨论的是人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即知识的起源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当时的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当时人们将心中出现的一切东西都称为“观念”,因此,知识的起源问题也被称为观念的起源问题。
1、普遍命题的提出①休谟将心灵中出现的一切东西都称作“知觉”印象:是强烈的生动的知觉对两者的区分是休谟论知识起源的第一步观念:不那么强烈和生动②印象与观念的关系A、所有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都是一一对应的。
(如红色简单印象和红色简单观念)B、简单印象与相应的简单观念总是“恒常会合”在一起出现的。
C、简单印象总是出现在与相应的简单观念之前。
由此得出:简单观念一定是有简单印象引起的,即简单印象是原因,简单观念是结果。
于是,休谟提出了“普遍命题”:“我们的全部简单观念在初出现时都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精确复现”(他也称简单观念是简单印象的“摹本”,就像我们用复印机复印一样,复印件与原件精确相似,但又不是同一个东西。
)最后得出“第一原则”:人心中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简单印象发源的,这个简单印象是感觉。
③结论:据上所述,休谟得出了和洛克一样的结论,一切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
2、意义理论①语言在表达思想时往往是不准确的,不能确切表达说话者的真正意思,有的语言表达甚至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此,在理解一个思想之前,首先确定表达这个思想时所用的词、概念、乃至整个句子的意义成为关键。
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人类理解研究》(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其中包含了他的经验论思想。
休谟的经验论强调人的知识和思维源于经验,而不是先天的理性或灵魂。
他对认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人的认知是通过感觉和经验,通过我们的感官来获得。
他质疑了人们对于原因与果果、因果关系、自我和世界本体等概念的认知。
以下是休谟经验论的主要观点:
印象与观念:休谟认为我们的知识源于两种心理现象:印象(impression)和观念(idea)。
印象是直接感觉或经验,如我们对物体的感觉、感知和情感;而观念是由印象组成的较为复杂的心理表象。
因果关系: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我们观察到事件之间的常见关联,并在心中形成了习惯性的信念,即习惯性地认为一个事件的发生会引起另一个事件。
然而,他认为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或理解因果关系的本质,只能通过经验建立起关联。
归纳推理:休谟对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我们无法通过归纳推理得出必然的结论,因为我们的经验是有限的,无法涵盖所有情况。
自我问题:休谟对自我(self)的存在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我们无法通过经验来感知自我,自我只是一种心理上的连续性和关联性。
休谟的经验论对后世的认识论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于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他的经验论观点也与康德的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观点之一。
18世纪英国经验美学的代表休谟说:“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美是客观的吗?如果说是,那为什么不同的人获得的美的感受不同?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审美对象,人会得到不同的审美体验?比如面对结婚照,夫妻甜蜜时——甜蜜的感觉;而发现另外一方有外遇时感到丑。
看来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这样看来美有主观性了。
马克思所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积的程度为限。
”朱光潜先生所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客观”,指的是客观存在,而不是美的客观论所认为的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性毋庸置疑,因为任何主观感受都不能脱离客观的物质基础,美当然也不例外。
问题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否能严格的推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直接推论应该是“人类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不应该把范围缩小成美,这样就像定义人时说“人是生物”一样尴尬。
美的统一论也就显得空洞乏味,似是而非,对探索美是什么的问题是毫无指导意义。
通俗一点说,美是人们的一种感觉,那种认为“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是再荒谬不过了。
不管是日夜星辰、山川河流、天鹅、蛤蟆,还是卢浮宫的门面,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状态,这种存在的状态可并不添加上天的主观色彩,只是感觉这种存在状态的人,才自作主张地认为是美是丑,对于这种美与丑,人类在某些方面取得一致,就毫不犹豫地认为这种一致是事物的固有特性。
蝴蝶鲜艳,又能翩翩起舞,所以人类就认为它美;而蛤蟆皮肤色暗,粗糙,还有可怕的毒腺,所以就是丑。
人类是自私的,竟忘了从蛤蟆的角度去审定它是否为美,如果是这样,蛤蟆的肤色及毒腺对它来说是再美不过了。
也许人们会认为卢浮宫的修建有人为的主观色彩,是人类追求美的杰作。
这话不错,对于人类,确实能把自己认为是美的形状、色彩、声响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
休谟的一件事
关于大卫·休谟的一件趣事是他在晚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他的哲学实践和教育风格。
据说,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休谟召集了学生们进行了一次特别的户外授课。
他问学生们:“我们现在坐在什么地方?”学生们回答说:“坐在旷野里。
”接着,休谟又问:“那旷野里长着什么?”学生们回答:“杂草。
”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它反映出了休谟对于感知、经验和常识的关注,这是他哲学思想中的核心要素。
通过这种直接与现实接触的方式,休谟引导学生们思考最直接、最基本的现象,而这正是经验主义哲学所强调的对知识来源的深刻洞察。
此外,休谟不仅以其哲学理论闻名,他的生活态度也相当务实和平和。
尽管他对宗教信仰持怀疑论立场,并且在生前其观点受到不少争议,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广受尊重,晚年过着相对安宁的生活,著作仍持续影响后世学者。
休谟对事实和价值的区分休谟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哲学家,他对事实和价值的区分提出了非常独特的见解,这也成为了他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阐述休谟对事实和价值的区分,以及他的思想对哲学、伦理学和科学方法的影响。
1.休谟对事实的理解根据休谟的观点,事实是我们所知道的或能够知道的一切物理、生物和化学状态,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客观现实。
休谟认为,只有通过我们的感觉和经验,我们才能知道这些事实。
他认为世界上没有潜在的本质或业务,相反,世界上只有我们所能观察到和感知到的物质现象。
因此,休谟将所有的事实都归为精确的描述和客观的规律性,而这些规律性则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加以探究和推理。
2.休谟对价值的理解休谟认为,价值是另一种类型的事实,它们无法通过简单的感性经验来获得。
他认为,价值不是存在于世界上的真实属性,而是存在于我们的主体之中。
换句话说,价值是我们对事物的主观看法,而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
在休谟看来,当我们谈论价值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表达我们的喜好和嗜好。
因此,价值并不可以被证明是客观的,也不能被科学方法正确的说明。
因此,休谟认为价值本身是没有真正的存在的,只是存在于人类想象力和感受的范畴之中。
他主张我们只应当关注事实本身而非其所包含的价值观,同时也不应当将道德规范等转变为客观事物或真实属性。
3.休谟对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休谟认为事实和价值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他将二者界定为是“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两个不同的问题。
换句话说,事实是描述世界的方式,而价值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或看待事情的方式。
然而,休谟并没有认为事实和价值之间是完全相互排斥的。
相反,他主张我们应当基于事实去对未来的价值做出合理的推断。
这发现来自于他的“必然关系”论,它主张我们能够通过对事实的认知来推断出应该怎样行动。
在他的这个理论中,我们认为我们应该达成的某些目标,只是因为存在着客观可知的事实,它们会在我们采取这些目标时带来更好的结果。
4.休谟的思想对哲学、伦理学、和科学方法的影响休谟对事实和价值的区分成为了伦理学和哲学的一个基础概念。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1. 引言1.1 介绍休谟和他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大约在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对传统时空观提出了深刻的批判。
休谟是一位重要的经验论哲学家,他认为所有人类知识都来源于感觉和经验。
在他的著作中,休谟质疑了传统的时空观,挑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直观理解。
传统时空观通常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是独立于人类的主体而存在的绝对实体。
休谟却认为时间和空间只是主观心理上的构造,是我们对经验的感知和组织方式。
他认为时间和空间并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是由我们的感觉和习惯引发而成。
休谟的批判对传统时空观提出了挑战,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时间和空间本质的思考。
他的观点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发了许多哲学家对时间和空间的重新思考和探讨。
休谟的批判为后世的哲学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对于我们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 正文2.1 休谟对空间观的批判休谟对空间观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所提出的“经验主义”理论上。
根据休谟的观点,空间并非一种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人类感知和经验的产物。
他认为空间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是一种主观的感知方式,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取的印象构成的。
这种对空间的批判也引发了休谟对时间观的类似思考。
他认为时间也不是一个独立实体,而是人们感知和经验的结果。
在休谟看来,空间和时间都不是绝对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的感知和思维方式。
这种批判性思考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哲学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
2.2 休谟对时间观的批判休谟对时间观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对因果关系和连续性的质疑上。
休谟认为,时间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人类头脑中构建出来的一种概念。
他认为时间是由我们感知到的事件的序列构成的,而并不存在于外部世界中。
休谟指出,我们观察到的时间顺序只是我们对事件发生的经验,而并不代表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
他认为,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时间本身,只能通过观察事件之间的关系来推断时间的存在。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休谟是18世纪苏格兰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是怀疑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怀疑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对人类的认知能力表示怀疑,认为人类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理。
休谟的怀疑论主张,我们的知识只是基于经验和感觉,而这些经验和感觉是有限的、不可靠的,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以下是休谟怀疑论的几个基本观点。
1. 知识来源于经验休谟认为,我们的知识只能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
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取的,而这些感觉器官是有局限性的。
我们只能通过眼睛看到一部分事物,通过听觉听到一部分声音,通过触觉感受到一部分触觉等等。
因此,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不足以达到绝对的真理。
2. 感觉的不可靠性休谟认为,我们的感觉是有偏见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比如,我们看到的颜色可能会受到光线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我们听到的声音可能会受到噪音的干扰而变形。
因此,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并不是事物本身的真实面貌,而是我们主观感觉的结果。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确定事物的本质和存在。
3. 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休谟认为,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也是有限的。
我们只能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出一种可能的因果关系。
但是,我们无法证明这种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比如,我们观察到太阳每天升起,我们就认为太阳的升起是造成白天的原因。
但是,我们无法证明太阳的升起是造成白天的必然原因,因为我们无法观察到所有的现象和可能的因果关系。
4. 语言的局限性休谟认为,语言是我们思维和表达的工具,但是它也具有局限性。
我们的思维和表达受到语言的限制,我们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想法和认知。
因此,我们所说的话和所写的文字可能会引起歧义和误解,无法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意思。
休谟的怀疑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理。
我们的知识只是基于经验和感觉,而这些经验和感觉是有限的、不可靠的。
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事物的本质和存在,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同时,语言的局限性也使我们无法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想法和认知。
休谟的认识论探索与哲学贡献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他以其对认识论的探索和哲学贡献而闻名于世。
他的思想深刻而独特,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自身的认识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休谟的认识论探索与哲学贡献。
首先,休谟对于经验的重视是他认识论探索的核心。
他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而不是理性。
他提出了“印象”和“理念”这两个概念,印象是我们直接感受到的感觉和经验,而理念则是我们对印象的记忆和联想。
休谟认为,所有的理念都是从印象中产生的,因此我们的知识也只能是基于我们的经验。
这一观点与当时主流的理性主义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推翻理性主义的认识论观点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也是他的重要哲学贡献之一。
休谟认为,人们常常根据经验中的因果关系来做出推断和判断,但这种推断并非基于理性,而是基于我们的习惯和习性。
他认为,我们之所以相信A的发生会导致B的发生,只是因为我们在过去的经验中观察到A和B之间的常见联系,我们习惯性地将二者联系在一起。
然而,休谟指出,我们无法通过理性来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因为我们无法通过观察来证明必然性。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启发了后来的哲学家们对因果关系的思考。
最后,休谟对宗教和道德的思考也是他的重要哲学贡献之一。
他对宗教持怀疑态度,认为宗教信仰不能通过理性来证明,而只是基于个人的信仰和情感。
他认为,人们对于宗教的信仰是出于对于未知和不可知的渴望,而不是出于理性的推导。
他的这一观点对于宗教的理性化和宗教信仰的私人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休谟还对道德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道德并非来自于理性,而是来自于我们对于他人幸福和痛苦的同情和关怀。
他提出了“情感道德论”的观点,认为道德是基于我们的情感和情感共鸣而产生的。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对道德的理解和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休谟的认识论探索与哲学贡献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哲学家名人故事:英国哲学家休谟的故事
一、无需再锦上添花
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休谟(17111776年)也是一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
他晚年退休后,每年还能拿到1000英镑的退休金和印书稿费。
他在爱丁堡图书馆做管理员时写的《大不列颠史》是一本重印多次的畅销书。
周围的人劝他再写续集,一直写到当代。
哲学家摊开两手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太多的荣誉,先生们,但我不想再写了,理由有四点:我太老了,太胖了,太懒了,太富了。
”
二、剩下谁呢
休谟去逝前不久还出席过一次晚宴。
宴会上一个客人抱怨世界充满了敌意,人跟人之间的对立太深了。
老哲学家颇不以为然。
“不,并非如你所说。
”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看,我以前写过能引起敌意的各种题目,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还有宗教的,可除了辉格党人、托利党人以及基督教徒以外,我却没有任何敌人。
”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休谟问题例子摘要:一、引言1.介绍休谟问题2.阐述休谟问题的核心观点二、休谟问题的例子1.归纳法的质疑2.因果关系的怀疑3.知识的基础问题三、对休谟问题的回应1.经验主义的修正2.理性主义的辩护3.知识论的转向四、结论1.休谟问题的影响2.当代哲学研究的启示正文:休谟问题,起源于18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的一篇论文《人类理解研究》,主要针对人类知识的可靠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
休谟问题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归纳法问题、因果关系问题和知识的基础问题。
首先,归纳法问题是指从特定实例中归纳出普遍规律的合理性。
休谟认为,人类无法凭借经验证明未来会重复过去的规律,因此归纳法不具备绝对的可靠性。
这一观点对科学知识的基础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试图寻找归纳法的合理性依据。
其次,因果关系问题是指我们如何确信某个现象和一个原因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休谟认为,我们无法从经验中得出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这使得因果知识变得可疑。
这一问题在哲学和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学者试图提出合理的因果解释以解决这一难题。
最后,知识的基础问题涉及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休谟认为,人类知识的根基是感觉经验,但感觉经验本身可能存在欺骗性。
这一问题使得知识的基础变得不稳定,引发了知识论领域的广泛讨论。
针对休谟问题,哲学界提出了多种回应。
经验主义者如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等人,试图通过对归纳法的修正来解决休谟问题。
他们主张,虽然归纳法不能完全确保未来会重复过去,但通过增加经验实例的数量和质量,可以提高归纳法的可靠性。
理性主义者如康德,则从先验理性的角度为因果关系提供辩护。
他们认为,人类认知具有先验的认知结构,这种结构使我们能够认识到因果关系。
此外,知识论的研究转向也为解决休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当代知识论家关注信仰与知识的关系、知道如何与知道什么的区分等课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回应了休谟问题。
总之,休谟问题对哲学、科学和知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休谟休谟是英国经验论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合乎逻辑的得出了怀疑主义结论,罗素称其为“逻辑终局”。
经验论发展至今,已经日薄西山,经验论者休谟最终以怀疑论的方式,使经验论陷入绝境。
1 温和的怀疑论1.1“印象”和“观念”洛克把经验的对象统称为“观念”,休谟则将它们叫做“知觉”。
“知觉”分两类,即“印象”、“观念”。
所谓印象,指比较生动的知觉,如“听见、看见、触到、爱好、厌恶或欲求时的知觉”,也就是当下所产生的感觉、情感、情绪等活泼生动的知觉,它们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材料。
印象又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
感觉印象是由于我们不知道原因产生于心中的;反省印象是直接或间接从感觉印象得来的。
所谓观念,是印象在心中的“忠实摹写”,是我们的感觉、情感、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影像。
印象最先产生,在心中留下一个复本,印象停止以后,复本却依然存在,这个复本就是观念。
这样,休谟消除了洛克将反省与感觉并立为认识的两个来源的双重经验论,归根结底休谟看来,一切认识的最总来源是感觉印象,至于它的来源则无从回答。
在讨论这个根本问题的时候,休谟采取了“温和的怀疑论”的态度。
1除了印象和观念之外,我们的知觉还有一种区别,那就是简单与复合的区别。
简单观念直接摹写简单印象;复合观念是来自对复合印象的摹写,或是对简单观念的排列组合。
由此,休谟提出了“人性科学”的两个原则:第一条是“印象在先原则”,强调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识最终来源是感觉印象,这也是经验论的基本原则;第二条是“想象自由原则”,虽然观念来自印象,但都是在心的作用下可以自由组合,所以无论多么荒谬的观念都能在印象中找到根据。
1.2 对实体存在的怀疑根据休谟的“印象在先原则”,一切知识都是以感觉经验为基础,因而他对实体的态度比以往的任何近代哲学家都要激烈,他一次否认了物质实体、心灵实体、上帝的可知性。
对待物质实体的存在,他的怀疑理由是:我们对于物质实体的观念都是一些虚假观念,并找不到支撑这些观念的感觉印象。
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与知识获取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经验主义哲学对于认识和知识获取的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以及它对于我们如何获取知识的启示。
1. 经验主义的基本原理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
他质疑了人类对于概念与原理的先天能力,认为人类只能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知识。
他认为,人们的思维是由感觉中的一系列印象所构成的,这些印象通过关联的方式形成了更加复杂的思维和观念。
因此,对于休谟来说,知识的获取是通过对于感觉和经验的观察和归纳所得出的。
2. 印象和观念的关系休谟将人的经验分为两类:印象和观念。
印象是通过感官获得的直接感知,比如我们的感官对于物体的观察、颜色的感知以及声音的听觉等。
观念则是基于印象形成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
观念是通过对印象的记忆和组合而形成的,它们是我们头脑中的理念和思想。
休谟认为,观念是基于印象的复制和联想,而所有关于物体、人类行为和自然规律的观念都来自于我们对于印象的直接体验。
3. 因果关系的认识在休谟看来,经验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认识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种关系,但是休谟认为,我们并不能直接观察到因果关系本身,只能通过印象和观念来理解它。
他认为,我们的思维习惯性地将两个事件或者物体之间的联系看作因果关系,但这种联系只是一种心理习惯,而非直接来自于经验的必然结论。
因此,休谟强调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识是基于经验的归纳和习惯形成的。
4. 知识的限制与怀疑主义在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中,他对于人们的知识作出了一定的限制。
由于知识的来源只能是经验,因此受限于我们的感官和经验的局限性。
他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只能是有限和片面的,无法完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终极真理。
这也形成了他对于一些哲学问题的怀疑主义立场,例如对于存在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怀疑。
总结起来,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对于知识获取的理解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视角。
休谟问题例子
摘要:
1.休谟问题的定义和背景
2.休谟问题的主要内容
3.休谟问题的例子
4.休谟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尝试
正文:
一、休谟问题的定义和背景
休谟问题是由18 世纪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的一个哲学难题,主要涉及因果关系和认知问题。
在休谟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建立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然而,休谟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人类认知的基础并不稳固,因为我们无法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到因果关系。
二、休谟问题的主要内容
休谟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因果关系的怀疑:休谟认为,人类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只是各种印象的集合,我们无法通过这些印象直接感知到因果关系。
因此,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是人类心智的建构,而非真实的存在。
2.认知问题的提出:由于因果关系的怀疑,休谟进一步质疑人类认知的真实性。
他认为,我们所有的知识和信仰都是基于经验,但这些经验都是不可靠的。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任何知识的真实性。
三、休谟问题的例子
一个经典的休谟问题的例子是关于“火”的认知。
当我们看到火焰时,我们会认为火焰是火的表现,因此火焰和火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然而,休谟指出,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到这种因果关系,我们只能感知到火焰和火的印象。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火焰和火之间是否真的存在因果关系。
四、休谟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尝试
休谟问题对哲学、科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康德、黑格尔、皮尔士等。
他们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方法,试图解决休谟问题,包括建立新的认知模型、引入先验知识等。
休谟的怀疑论的基本观点休谟是苏格兰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怀疑论是他哲学体系的核心观点之一。
怀疑论是一种思维方法,它质疑人们对于知识和理性的自信,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确定任何事物的真实性。
休谟的怀疑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1. 感知的局限性:休谟认为我们的感知只能获得事物的表面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
我们只能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而感官的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受到误导和干扰。
因此,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不能确定其真实性。
2. 因果关系的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提出了怀疑。
他认为我们所谓的因果关系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联想,而不是由理性推导得出的必然性。
我们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和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来推断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这种推断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3. 个体的不连续性:休谟认为人类的思维是通过联想来进行的,而联想是基于个体经验的。
他指出我们无法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到个体之间的连接和连续性,只能通过经验和联想来构建个体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无法确定个体之间的真实联系。
4. 语言的局限性:休谟认为我们的语言是通过经验来构建的,我们只能用已有的词汇和概念来表达我们的思想。
但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有限的,很难准确地描述事物的本质和真实性。
因此,语言也成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限制。
休谟的怀疑论对于人类的认识能力提出了强烈的挑战,它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知识和理性是否可以被完全相信。
休谟认为我们无法确定任何事物的真实性,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感官和经验来获得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谦虚和开放地对待知识,不断质疑和探索,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怀疑论提醒我们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轻易相信一切,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断与他人交流和对话,以丰富自己的认识。
怀疑论的基本观点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人类的认知能力和对世界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怀疑论的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不被主观偏见所左右,以获得更真实和全面的认识。
休谟——真正彻底的经验论者一、哲学地位:休谟和巴克莱一样是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不过在经验论上比洛克和巴克莱更彻底,合乎逻辑的提出了怀疑主义的结论。
他的怀疑论思想不仅使经验论的理想破灭了,而且也使唯理论的思想陷入了困境。
二、哲学观点:1.把洛克和巴克莱称之为“观念”的东西称之为“知觉”。
知觉是知识的基本要素,包括感觉、情感、情绪、思维等所有的意识活动。
知觉的两种区别:①印象和观念印象:一切比较生动的知觉,包括“听见、看见、触到、爱好、厌恶或欲求时的知觉”,即当下所生的感觉、情感和情绪等生动活泼的知觉,它们是一切思想的来源和材料。
印象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洛克强调一切知识都最终来源于感觉。
观念:是印象在心中的摹本,在记忆和想象中的再现,既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向,或者说是当理智反省感觉运动时,我们所意识到的那些比较不生动、不活跃的知觉。
两者的差别在于:强烈和生动程度不同,所以只是量的差别。
也就是感觉和思维的差别。
②简单与复合简单观念:直接摹写简单印象。
复合观念:或是来自对复合印象的摹写,或是来自对简单观念的排列和组合。
2.提出了“人性科学”的两条基本原则。
印象在先原则:强调“观念是印象的摹本”、“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实际上是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想像自由原则:观念虽然由印象而产生,但是在心中却可以自由地结合,从而产生出印象中所没有的东西。
既然一切知识都来自于印象,休谟便以“感觉印象”作为衡量知识的标准。
3.温和的怀疑论既然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那么感觉从何而来呢?在这个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上,休谟采取了存疑的态度,走向了“温和的怀疑论”。
——不可知论者⑴在感觉经验自身的来源问题上,经验也只好沉默了,因为超出经验之外,我们没有了经验,不可能产生任何知识。
⑵批判唯物主义感觉论:认为唯物主义者主张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外部世界,我们心中的知觉是它的摹本或表象,乃是毫无根据也是无法证明的偏见。
⑶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休谟认为,唯心主义者将感觉的来源归结为心灵或是上帝同样没有根据。
休谟的政治哲学
大卫·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政治哲学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根据他的著作和思想总结出来的他的政治哲学观点:
1. 合理主义批判:休谟认为合理主义的政治哲学观点过于理性主义,并忽视了人性的情感和感性方面。
他认为政治决策不仅仅是基于理性的计算,而是受到个人情感和兴趣的影响。
2. 社会契约论批评:休谟对社会契约理论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人们并不是出于合约而组成社会或政府,而是出于自身的利益和情感来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3. 习俗和习惯的重要性:休谟认为社会习俗和习惯是稳定社会秩序和政府的重要基础。
他将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的形成看作是长期发展中的习得和适应过程,而不是通过合约或理性的设计。
4. 政府权力的正当性:休谟认为政府权力的正当性并不基于合法的起源或理性的争论,而是基于人们习惯性地接受和遵守政府的统治。
他认为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是通过社会共同体的稳定和自愿遵守政府规定的行为而形成的。
5. 自由主义:休谟主张保护和扩大个人自由。
他认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是基于人们的自然倾向和追求幸福的需要。
休谟提出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对人权的保护的论点。
总的来说,休谟的政治哲学观点强调了人性的感性和情感方面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强调社会习俗和习惯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自由的重要性。
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休谟有哪些著作_对休谟的评价大卫·休谟是苏格兰的历史学家,同时还是哲学家和经济学家,那么休谟有哪些著作?对休谟的评价又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休谟有哪些著作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休谟有哪些著作关于休谟的著作,被译成了很多的版本,在不同的国家传阅。
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的《人性论》和《大不列颠史》,就这两本书,以下会进行详细的解说。
《人性论》这本书是他在法国完成的,当时他只有二十多岁,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但是在思想上已经极具成熟性。
但是这本书在最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的热情,在这本书后,他又出版了《人性论摘要》一书,也是石沉大海的。
为此休谟一度放弃了自己的理想状态下的生活,再次投身普通大众的平凡生活。
当然在现代学者看来,该书是休谟的著作中影响比较大的。
另一本休谟的著作《大不列颠史》则是在他出版《道德和政治论文集》书后,申请在大学里担任教授被拒后才开始撰写的。
他写这本书前后一共用了十五年,有一百多万字,分成了六册进行出版。
同时也是因为这本书,他认识了很多的启蒙运动哲学家。
即使这本书使他认识了很多的人,同时也是很多人知道了他,但是这并没有让这本书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它的诞生并没有引起媒体,出版商以及普通大众的重视,并且还因为该书,让他被教会质控,差点进了监狱。
经过多番的努力,休谟被无罪释放,却也因此在此被拒绝了教授申请。
对休谟的评价首先,他是启蒙运动,也是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艾耶尔曾经在他的逻辑实证主义中对休谟的评价是,自己在该文中所提到的观点的来源,是根据休谟的经验主义所得出来的。
由此看来,休谟的是思想对人们饿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他也是被人们所高度推崇的。
另外爱因斯坦再提及自己的狭义相对论时,也坦言自己在构思时有收到休谟思想的启发。
罗素对休谟的评价是实证主义者,在他看来,休谟的认知中,关于知识从事件的衍生以及感官印象和感觉的数据库所得出来的结论,其实是毫无意义的知识经验所得。
休谟休谟,18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
休谟的哲学是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
中文名:休谟外文名:David Hume国籍:英国出生地:苏格兰爱丁堡出生日期:1711年4月26日逝世日期:1776年8月25日职业: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主要成就:首倡近代不可知论提出著名的“休谟机制”最先讨论到了伦理学目录简介人物信息简历人物生平哲学思想学术思想著作历史地位和影响简介人物信息简历人物生平哲学思想学术思想著作历史地位和影响评价展开市。
1763年任驻法使馆秘书;1765年升任使馆代办。
1767~1768年任副国务大臣。
1769年8月退休返爱丁堡。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大卫·休姆大卫·休姆(David Home)(后来改名为休谟〔Hume〕)在1711年4月26日(儒略历)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一座公寓里,父亲是在宁威尔区(Ninewells)担任律师的约瑟夫·休姆、母亲是法尔科内夫人。
休谟在长大后偶而也会回到宁威尔区的老家居住,他在1734年将名字从休姆改为休谟,因为英国人很难以苏格兰的方言正确念出休姆这个名字。
休谟在年仅12岁时就被家里送到爱丁堡大学就读(当时正常的入学年龄是14岁)。
最初休谟打算从事法律职业,但不久后他发现自己有了“一种对于学习哲学和知识以外所有事物的极度厌烦感,当我的家人想像我正在阅读屋埃特和维尼阿斯(两位当时著名的法学家)时,我实际上却是在阅读西塞罗和维吉尔的著作。
”休谟对于大学里的教授都不抱好感,他曾在1735年告诉一名朋友说:“你根本不能从教授身上学到任何东西,那些东西在书里都有了。
”在十八岁时休谟的哲学研究获得了重大突破,使他得以让自己彻底面对这个“全新的思考领域”,也使他下定决心“抛弃其他所有快乐和事业,完全奉献在这个领域上。
”休谟并没有说明这个重大突破为何,但一般推测很可能是他在因果上的理论—亦即我们对于世上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取决于我们的情绪、习俗、和习惯,而不是取决于理性、也不是取决于抽象、永恒的自然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