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铸造锻压和焊接工艺基础3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66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第2章铸造.ppt.Convertor原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毛坯成形加工: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等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切削、磨削、特种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材料的改性与处理检测与质量监控:必不可少的保证质量的措施装配:零件的固定、连接、调整、检验和产品试验。
装配材料成形中的基本要素及其流动材料、能量和信息三个基本要素的流动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使毛坯和零件的成形得以实现质量不变过程:铸造、塑性成形、表面处理等质量减少过程:切削加工、热切割、板料冲裁等质量叠加过程:焊接、胶接和机械连接等2.能量流各种能量的消耗和转化过程称为能量流将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系统化,即“机械制造技术系统”,具有“自动化、柔性化、高效化”的综合效果特征4.材料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1)优化常规工艺(2)新型加工方法不断出现(3)高新技术与工艺紧密结合产品的加工要求第2章铸造定义: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金属零件或毛坯的成形方法包括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优点:工艺适应性强,铸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和大小几乎不受限制,常用的合金都能铸造;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设备投资较少应用:适于制造形状复杂、特别是内腔形状复杂的零件或毛坯,尤其是要求承压、抗震或耐磨的零件。
缺点:工艺因素影响较大,铸件易出现浇不到、缩孔、气孔、裂纹等缺陷,组织疏松,晶粒粗大。
质量不稳定,一般情况下,铸件的力学性能远不及塑性成形件L=v×t2.1铸造基础2.1.1金属液的充型能力金属液充满铸型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准确的铸件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铸件的质量1、金属的流动性:金属液本身的流动能力流动性好则充型能力强,易于获得轮廓清晰、壁薄而形状复杂的铸件,且易于防止各类铸造缺陷。
衡量:螺旋型流动试样长度合金成分:成分不同,结晶方式不同;粘度不同相同温度下,过热度不同:已结晶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结论:共晶成分和纯金属最好合金的质量热容、密度和热导率质量热容和密度大,含热量大;热导率小,散热慢2、铸型条件铸型的蓄热系数:铸型的蓄热系数越大,激冷能力越强,金属液保持液态的时间就较短,充型能力越低解决方法:选用蓄热系数小的造型材料;在型腔壁喷涂料铸型温度:铸型的温度越高,金属液冷却就越慢,保持液态时间就越长铸型中的气体:形成影响充型的气体阻力(外部阻力)3、浇注条件浇注温度:浇注温度高,金属液的粘度低,保持液态的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