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风水与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6.55 MB
- 文档页数:82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
其易道博大精神,源源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在内,都有深远的影响。
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
对于风水的评价,至今都是毁誉交加,莫衷一是。
1.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与布局的影响1.1对于选址的影响在中国,涉及选址,往往离不开“风水”,而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的。
中国古人凭直觉认知和知识经验积累,总结并逐步完善了一套以人与自然协调为准则的认知观念和择地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聚落选址和居住环境营建中。
因此,最常见的聚落选址是由风水师进行“堪天舆地”:以风水理论为指导,通过综合观察地理环境的空间形势、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等,按照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方法来确定最有利的聚落位置。
按风水理论选择聚落地理位置,实际上是对气候、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状况等影响人们生存健康的自然要素进行综合权衡的结果。
正是基于这一追求,风水理论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理论思维,吸收融汇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智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更以其世俗化而深深植根于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因此,在对传统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经营建设上,一直起着权威的指导作用,上至京都、皇宫、陵寝,下至山村、民舍、坟茔,无不在风水观念的笼罩之下。
可以说,风水是中国传统的地理位置选择理论。
风水理论及其实践之所以能流传千载,关键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中国古人历来认为,天地气交,化生万物,人本是天地之子,因此,人的存在一刻也不能离开孕育他的自然环境,一切都要以自然的和谐为最高准则。
而自然环境本身,又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有的地方对人十分有利,有的地方则会带来伤害。
因此,作为立身之本的住宅建设,是不应当任意选址的,而要通过实地考察(即相地),找到最吉祥的地点——风水穴,或曰风水宝地。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
其易道博大精神,源源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在内,都有深远的影响。
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
对于风水的评价,至今都是毁誉交加,莫衷一是。
1.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与布局的影响1.1对于选址的影响在中国,涉及选址,往往离不开“风水”,而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的。
中国古人凭直觉认知和知识经验积累,总结并逐步完善了一套以人与自然协调为准则的认知观念和择地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聚落选址和居住环境营建中。
因此,最常见的聚落选址是由风水师进行“堪天舆地”:以风水理论为指导,通过综合观察地理环境的空间形势、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等,按照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方法来确定最有利的聚落位置。
按风水理论选择聚落地理位置,实际上是对气候、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状况等影响人们生存健康的自然要素进行综合权衡的结果。
正是基于这一追求,风水理论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理论思维,吸收融汇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智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更以其世俗化而深深植根于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因此,在对传统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经营建设上,一直起着权威的指导作用,上至京都、皇宫、陵寝,下至山村、民舍、坟茔,无不在风水观念的笼罩之下。
可以说,风水是中国传统的地理位置选择理论。
风水理论及其实践之所以能流传千载,关键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中国古人历来认为,天地气交,化生万物,人本是天地之子,因此,人的存在一刻也不能离开孕育他的自然环境,一切都要以自然的和谐为最高准则。
而自然环境本身,又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有的地方对人十分有利,有的地方则会带来伤害。
因此,作为立身之本的住宅建设,是不应当任意选址的,而要通过实地考察(即相地),找到最吉祥的地点——风水穴,或曰风水宝地。
易经风水地理知识点总结易经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门重要学科,观念是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易经风水的理论架构起源于易经,是一种宇宙观念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
易经风水的基本思想易经风水的基本思想贯穿于宇宙与人的关系,认为人的生活环境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且整个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因此,在易经风水的理论中,人的活动环境中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生态环境都是其研究的重点。
易经风水的基本概念1.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易经风水理论的核心概念。
阴阳是指自然界中的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是事物存在与转化的原因。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互相克制、相互依赖,相互转化。
阴阳五行是易经风水理论的基本分析工具。
2. 气:气是易经风水理论中的关键概念,指自然界中的一种物质形态,是构成自然界和人体的基本元素。
气的流动、聚集、停留都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3. 风水:风水是易经风水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地理环境中的气场。
风水包括人居环境的气运、土地的气势、建筑的气场等。
易经风水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事业、财运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影响。
易经风水的基本原则1. 相生相克:易经风水理论认为,五行间相生相克。
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生克制衡的关系,比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制约与克制的关系,比如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易经风水通过相生相克的规律,来指导人们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以便获得幸福与成功。
2. 调和平衡:易经风水认为,人与自然界应该保持一种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在人居环境中,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从而保持良好的气场。
3. 动静结合:易经风水看重动静结合的思想。
在人居环境中,既要有宁静、安静的空间,又要有活跃、生气勃勃的空间。
因此,在设计、布置人居环境时,要求体现动静结合的理念。
易经风水的运用领域1. 建筑风水:易经风水理念对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都有一定的要求。
易经中的风水与居住环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是一本古老而深奥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是哲学家们思考世界运行规律的权威之书,也给人们提供了一套判断吉凶祸福的方法。
风水作为易经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布局和设计来调整室内外环境,以获得健康、幸福和成功。
1. 风水的基本原理风水是一门观察自然和人为环境带来的影响的学科。
它的基本原理是认为地理环境和空间布局会对人的福祉产生直接影响。
风水学家通过考察地势、水系、土壤、建筑朝向等因素,来判断一个地方的好坏,进而为人们提供不同的布局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摆放家具、种植植物、选择房屋朝向等。
2. 风水与居住环境在易经中,有许多关于住居环境的古老智慧。
比如,根据八卦和五行理论,山水环境对人的运势具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山水布局可以调整环境的能量流动,为人们带来好的运气。
此外,民居的朝向和布局也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南北朝向的房屋能够接收更多阳光,形成良好的能量流动。
同时,起居室、卧室等空间的布局也应考虑到人们的舒适感和能量流动。
3. 风水与家居布置除了对自然环境的关注,风水还将注意力转向室内的布置。
合理的家居布置可以影响室内环境的气场和能量流动。
根据风水的理念,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良好的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积聚新鲜的能量。
- 光线充足:选择明亮的灯光和大窗户,让阳光充满屋内,有助于活跃气场。
- 家具摆放:避免家具摆放杂乱,保持空间的整洁和流动性。
- 生命力植物:在室内摆放一些富有生机的植物,能够增加自然的能量流动。
- 良好的色彩搭配:不同颜色的搭配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 避免尖锐物:根据风水的理念,尖锐物体会带来负面的能量,因此应尽量避免。
4. 风水的影响力尽管现代科学无法证明风水效应的科学性,但风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信不信,人们对风水的认知和追求源远流长。
风水给了人们调整环境和构建理想生活的方法。
易经.风水.建筑引题:易经.风水—是文化?是技术?是科学?是迷信?视频1风水的说法第一讲:易经—中国文化第一经典第一节:易经是怎么来的第二节:《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书?1、中国文化的总源头、金钥匙《易经》是一部博大精深又神秘的奇书. 是一个传递和负载着巨大文明信息; 逻辑严谨的庞大系统,更兼其寓意深奥,符号抽象……从形式和方法上,好像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阴阳五行变化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的各种信息,它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
古今中外许多科技成就的取得,无不与《易经》息息相关。
易经在儒家、道家、等均有体现作为儒家的鼻祖孔子是第一个给易经做注的人,其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易经的发展应用的体现。
中庸之道还有老子,提出的……《孙子兵法》《赤壁之战》的胜利主要是诸葛亮借东风。
赤壁之战发生时间为农历十月,当时主要是刮西北风,为什么会有东风可以借?易经的哲学思想,物极必反,即在西北风吹得特别烈的时候,会有三五天的时间吹反向风,即东南风,诸葛亮正是对易经的了解应用,才使得这样一场战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毛泽东: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谓之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行而上学是一点论。
2、世界三大经书之首《易经》不仅是七千年中国文明的源头活水,而且也雄踞“世界三大经典”——《易经》、《圣经》、《古兰经》之首3、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第二讲:易经—国学奠基之作第一节:易是什么易:日与月。
讲的就是阴和阳,讲的就是全世界所有阴阳万物的变化,这是一部哲学著作。
案例:上海科技馆屋顶的圆形--日;弧形--月科技馆广场:外方内圆—天圆地方第二节:太极是什么太极是个什么东西?我很简洁地给大家讲一下,它是完全对立的黑白,但是又组成统一的圆,当阳越来越大的时候,阴越来越小了,当阴越来越大的时候,阳越来越小,这说明阴阳是有变化发展的。
一、常用罗盘内容:1、第一层“天池”天池内置指南针。
由于指南针的装置不同,有水罗盘和旱罗盘之分。
水罗盘是一支磁针置入一条鱼形木片的腹中,木片浮在一盘水上,便自然转动指向南方,这盘水就是所谓的天池。
这是中国传统的罗盘针。
2、第二层“先天八卦”先天八卦的方位是:乾南、坤北、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3、第三层“后天八卦”后天八卦的方位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东南、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4、第四层“地支十二位“此层用地支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十二方位,每一方位隔三十度,午指南,子指北,卯指东,酉指西。
5、第五层“坐家九星”坐家是方向、方位的意思。
九星指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左辅、右弼,前七星指北斗七星,后两星指旁边两颗移动时看不到的星,但当它们为肉眼所看到时,就很容易辨认。
6、第六层“二十四星名”二十四天星二十四位相配,阐释“天星下应”的观念。
二十四星和方位的组合是:天皇亥、天辅壬、天垒子、阴光癸、天厨丑、天市艮、天榈寅、阴玑甲、天命卯、天官乙、天罡辰、太乙巽、天屏巳、太微丙、阳权午、南极丁、天常未、天镜坤、天关申、天汉庚、少微酉、天乙辛、天魁戌、天厩乾。
7、第七层“地盘正针”罗盘中有三针三盘,即地盘正针、天盘缝针、人盘中针。
三盘同分为二十四格。
每格各占十五度,称为“二十四山”。
二十四方位是用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八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四维(乾卦、艮卦、巽卦、坤卦)的名称合成。
磁针所指,当子午的正中,称为正针;当壬子、丙午之缝,称为缝针;当子癸、午丁的中间,称为中针。
8、第八层“四时节气”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勘察风水十要素1、整体系统原则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关联与应用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易经与建筑艺术一直有着密切的关联。
易经作为一本古代经典文献,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瑰宝,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布局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并介绍易经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一、易经的基本概念易经,又称《易经》或《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六十四卦组成,每一卦由六个爻线组成。
易经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和智慧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建筑艺术领域。
1.1 易经的基本原理易经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卦象变化等。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二气构成,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五行学说则认为宇宙万物都与五种基本元素,即木、火、土、金、水,相关联。
卦象变化则是指根据卦爻的变动,推演出一种情况或者外在现象。
1.2 易经的哲学思想易经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万物归一”、“无极而太极”等。
其中,“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万物归一”则是强调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规律;“无极而太极”则是关于太极图的思想,表达了宇宙由无极而有极的演进变化过程。
二、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关联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古代中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布局过程中,往往参考和运用了易经的理念与原则。
2.1 建筑朝向与方位在古代中国建筑中,朝向与方位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易经的理念,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而自然的规律包括朝向和方位。
人们在选址时会考虑周围的山水气场和地形地势,以寻找一个与自然和谐的位置。
同时,根据易经的五行学说,不同方位的能量也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中,易经对于建筑朝向和方位的选择起到了指导作用。
2.2 动静结合与空间布局易经中关于动静结合的原理,也在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中得到了应用。
你身边的易经(一):老北京建筑的风水「八卦」本期导读北京,这个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史上多个朝代定都于此。
她的城市建筑规划中都蕴藏了很多易经风水的奥秘,非常值得体味其中的深意。
今天,先聊聊四九城、紫禁城的风水「八卦」。
城门的命名北京的东边有崇文门、西边有宣武门,北边是两个门——安定门和德胜门,这些门的命名和用途也都是非常有讲究的,都是随着所属五行气机而定的。
东边五行属木,主生发之气。
生发指文化,所以崇文门在过去就是文官走的路,也叫景门。
走崇文门的车也是随生发之意,所以走「酒车」。
西边五行属金,主肃杀之气,所以宣武门在过去也叫「死门」。
走的就是「刑车」。
北边五行属水,主收藏之气。
按照气机来说,北门原本是不可以开的。
因为要藏住气。
但是北京城的北边有2个门——安定门和德胜门。
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过去的老北京,安定门和德胜门平时是不开的。
只有在出征的时候才会走「安定门」,德胜归来时要走「德胜门」。
因此,北边的门如果万不得已非要启用的话,一定要有出有进,不可以只出不进。
西直门的缺角常年住在北京的人都会发现,北京城市平面图中西北角缺了一块,也就是西直门是向城内缩进一块的。
有一种说法,说是西北角城墙在修建的过程中屡建屡塌。
古人认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斜在西北角上压着,但是重量太重了,西北角根本支撑不住,所以总是给压塌。
于是就把城墙向城里边挪了一些。
挪后就再没有塌过, 这就是现在的这种凹进来的样子。
另外一种说法是认为西北方向本应是个缺口。
因为西汉刘安写的《地形训》中记载,大地的八个方向有八座山支撑着天,其中支撑西北方向的山叫「不周山」。
《天文训》中讲,八面来风,西北方向来的风称不周风。
东汉班固解释「不周」就是不交之意。
所以按这种解释,西北两个方向不应该互相连接,应该有个缺口。
因此,西直门的缺口一直沿用至今。
四大坛命名及方位为什么将天坛建在北京内城的正南方、地坛在正北方、日坛在正东方、月坛在正西方?其理论根据是来源于《周易》先天八卦图。
学周易与建筑设计的感悟《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
其易道博大精神,源源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在内,都有深远响应。
易学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
对于风水的评价,至今都是毁誉交加,莫衷一是的。
风水是人和环境关系的科学,是空间秩序的逻辑,是通过改变磁场,导引人们向好的感知,意识和思维发展的方法。
风水所追求的恰恰和设计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
风水的服务对象是人,属于改变或调整人的活动区域的操作方式,而人是靠五官去感知外界环境的。
所以,一个好的风水方案,除了在风水上有过硬的技巧外,还需要涉猎设计方面的技能,可以利用各种设计手法发挥风水作用,从而达到需要人所感知的磁场属性。
然而,现实中很多风水从业者的审美一塌糊涂,生搬硬套的布置,极不和谐的改动,破坏了建筑的审美和合理性,使人们的感受变差,致使风水作用大大减弱。
究竟如何融合风水和设计呢?在风水师的角度来说,尺寸比例关乎吉凶的空间分配,在设计师的角度,则是对比例尺寸以审美原则进行调整,两方互相兼顾,风水师负责环境与建筑的合理空间,不超出磁场和谐的原则,设计师则负责审美比例的把控。
风水师与设计师在这个步骤上,必须紧密合作,注意,这里说的是合作,并不是任何一方凌驾于对方之上。
在实际情况中,经常会出现风水师临时修改图纸,使建造过程出现拖延和重造的问题,这是很不道德的。
作为风水师,本来就应该对建筑结构了如指掌,对空间秩序设计胸有成竹才对,中途的重复修改只会显得技艺不精或者装腔作势。
而设计师方面也不能过于主观去安排布置,忽视风水中的空间规则任意创作。
总而言之,风水师和设计师应该通力合作,在符合风水要求又不失美感的大原则下操作,制定出一种合乎建筑风水的空间秩序所需要的配色及布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