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5.53 KB
- 文档页数:1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探讨【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1年1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3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66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常规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效果脑卒中是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疾病,有缺血性和出血性,大多数人的运动和脑神经功能都有一定的障碍,偏瘫是最常见的。
脑卒中偏瘫由于中枢神经损伤而引起的本研究发现,脑卒中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下降,有较高的认知障碍,且有较大的负面情绪,会对病人的生存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
康复疗法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和运动功能,而传统的药物和基础康复训练仅注重康复运动功能,而不能达到很好的恢复神经功能。
综合康复疗法通过训练饮食、运动等生活能力,采用针刺疗法、物理康复等来调整神经中枢的兴奋性,激活休眠的神经组织,实现代偿,重建神经功能,恢复神经功能[1]。
本研究分析了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1年5月-2021年1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32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66例。
其中,对照组男44例,女22例,年龄61-78(65.12±2.21)岁。
观察组男42例,女24例,年龄61-76(65.45±2.24)岁。
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大于0.05。
偏瘫康复治疗方案偏瘫是一种常见而具有挑战性的疾病。
它是由于脑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一侧身体肌肉功能受损而导致。
对于患有偏瘫的患者来说,恢复正常活动和生活质量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为了帮助这些患者尽快康复并重返社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
一、理念和目标康复治疗的理念是恢复患者尽可能多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治疗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促进偏瘫患者的肌力恢复、运动控制功能改善、姿势控制能力提高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重建。
二、康复治疗方案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核心环节。
治疗师通过一系列的手法,如运动训练、功能电刺激、热疗、按摩和牵引等,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这些手法旨在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姿势控制和平衡,减轻肌肉紧张和痉挛。
2.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在偏瘫康复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言语训练,患者可以提高说话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家人和社会进行沟通,并改善生活质量。
3.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技巧,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日常生活技能。
这包括自理能力的重建,如穿衣、洗漱、进食等,使患者能够独立完成日常活动。
4. 心理治疗:偏瘫患者通常会面临心理和情绪上的困扰。
心理治疗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应对焦虑、抑郁等问题,恢复自信和愉快的生活态度。
三、辅助治疗手段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辅助治疗手段以加速康复进程。
例如,电磁刺激、运动器械辅助训练、现代康复技术等。
这些技术和手段可以进一步促进神经胶质再生,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四、家庭支持与社会关怀偏瘫患者康复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关怀。
家庭成员在康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鼓励患者坚持治疗,提供日常生活的帮助,创造积极的康复环境。
此外,社会的关怀和支持也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鼓励患者重返社会,参与社交活动,恢复自信和独立性。
五、长期康复管理偏瘫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康复管理。
偏瘫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本篇报告基于一位偏瘫患者的案例分析,旨在探讨偏瘫的病因、症状及康复治疗。
该案例探究发现,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多种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引言: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半身不遂或单侧肢体运动障碍。
本报告通过对一位偏瘫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总结出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病史与症状:该患者为一位50岁男性,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他在一次中风后出现了右边肢体无力、语言困难和面部表情不自然等症状。
经过医院的检查和诊断,他被确诊为右边大脑半球梗死所致的偏瘫。
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该患者接受了综合性的康复治疗。
起首,医生依据患者的详尽状况,为其开具了药物治疗方案,以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物理治疗师通过运用肢体功能训练、电刺激和功能性练习等手段,救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此外,心理治疗师提供了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以救助患者乐观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康复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该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的右边肢体力气增加,能够独立行走和进行平时生活活动。
此外,他的面部表情也恢复了正常,语言能力也有所提高。
谈论与结论:通过本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多种手段。
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病情进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物理疗法可以救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
心理支持可以救助患者乐观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综合运用这些手段,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语:偏瘫是一种对患者生活造成严峻影响的疾病,但通过综合康复治疗,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因此,我们应重视偏瘫患者的康复需求,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治疗和支持。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综合康复干预护理,在护理前及出院后4周各评定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
结果:护理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使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脑梗死;偏瘫【中图分类号】r5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43-02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是cvd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cvd的80%[1],偏瘫是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
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通过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2008-01~2011-01在我院住院经临床诊断为脑梗死,伴有偏瘫的患者,选取7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采用2005年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ri确诊。
随机单盲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干预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3岁,平均(56.9±8.5)岁,其中部分前循环梗死23例,后循环梗死12例,腔隙性梗死5例;对照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43~74岁,平均(57.3±8.2)岁,其中部分前循环梗死20例,后循环梗死11例,腔隙性梗死3例。
两组年龄、性别、梗死类型、病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按医嘱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干预内容包括:1.2.1 认知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介绍疾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目的和意义,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临床特征、主要诱因、先兆症状、治疗及预后。
偏瘫就是俗称的半身不遂,是指身体的侧面的肢体,面部肌肉以及舌头运动出现障碍,半身不遂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所引发的症状。
根据患者的瘫痪严重程度,可以将患者的的病情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完全瘫痪三种[1]。
现在普遍认为瘫痪的患者在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后可以显著的减轻或改变偏瘫的症状,有些人把康复训练简单的等同于简单的锻炼,患者急于求成往往会事倍功半的效果,易造成患者的关节和肌肉受损,甚至出现骨折,使得患者痉挛加重,甚至出现足下垂,以及内翻等症状。
为讨论和分析综合神经修复手术对于神经功能缺损的中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于患者的抑郁症的治疗的效果,现分析2011年9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62例出现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住院的62例偏瘫患者,其中42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9岁。
根据出期的检测发现患者的症状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中包括脑出血的患者22例,40例脑梗塞患者,这些患者的颅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而且这些患者都表现出神志清醒的状态,而且具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都表现正常,对所有的患者都进行头部CT 检测和MRI 诊断[2]。
两组患者的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抑郁症表现状况的差异都不会对统计结果造成影响。
1.2 方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31例。
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疗法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和心理治疗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使用支持疗法和认知疗法之前要给予患者积极明确的心理暗示并要求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患者的锻炼主要使用肌肉神经促进技术,从而使试验组的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
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的不同特点,来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药物使用的时候要依据神经内科药物使用的规定的方法。
对照组仅根据神经病学的常规药物治疗的要求进行药物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采用 HAMD 评分和 NDS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基本症状进行分析对比,从而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加重,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而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1-2],偏瘫则是该类疾病的常见后遗症,也是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后遗症之一。
目前对于偏瘫的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重点[3]。
本研究针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探索综合性康复治疗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0月天水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发病类型、偏瘫部位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5~76岁,平均63.28±4.50岁;发病类型:脑梗死39例,脑出血11例;偏瘫部位:左侧24例,右侧26例。
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6~77岁,平均63.10±4.45岁;发病类型:脑梗死40例,脑出血10例;偏瘫部位:左侧27例,右侧23例。
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或脑出血;生命体征稳定后1周内入组;年龄40~80岁;有肢体功能障碍;意识神志清醒。
(2)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伴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合并四肢瘫痪或其他影响肢体功能的疾病者;既往有精神病史、痴呆病史、聋哑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并发症给予降血糖、降血压、调脂、抗炎、调节水电解质、降低颅内压等,对于脑梗死患者给予抗凝、溶栓等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给予止血、保护脑组织等。
另外,结合患者的偏瘫情况给予功能锻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包括如下。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一日康复治疗毕业论文选题(1486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产后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4)肩周炎的康复治疗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60例临床研究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运动训练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的思考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脑梗塞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探析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试论脑中风所致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30例体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治疗盆底康复治疗提高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观察盆底康复治疗仪促进剖宫产后泌乳的临床效果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研究中医食疗法应用于肿瘤康复治疗的应用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家庭康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观察小儿斜视如何康复治疗?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微课程教学方法初探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骨盆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痹病康复治疗浅谈基于康复治疗技术视角下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改革研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观察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康复治疗疗效关于骨折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体会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张彦龙业教学改革探讨观察超声波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MOOC”模式对于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促进研究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46例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探讨骨创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与分析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作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在产褥期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思考z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127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新世纪康复治疗专业教育方向探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对康复治疗专业教师素质的要求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临床应用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康复治疗分析探讨小量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讨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妇产康复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子宫修复、泌乳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脑中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体会康复治疗路径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乳腺癌患者心理康复治疗方法研究现状微创锥颅术结合早期多功能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浅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证一体化”的具体实施情境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的应用研究进展角色扮演法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构建与实施手术配合功能康复治疗在手部烧伤挛缩25例中的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效果观察听觉性失语症康复治疗探讨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浅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职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中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综合能力康复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观察康复治疗结合电针对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的恢复疗效观察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三级康复系统对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效果探讨小量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在老年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价值探讨意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及术后康复治疗的价值评述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发生的效果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临床效果初评中风康复治疗中的体育疗法研究家庭病床护理对25例脑梗死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伤科接骨片在三踝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儿科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疗效三级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效果分析浅谈康复治疗仪在初产妇产后乳房疾病康复中的应用用健肢引导患肢意念训练法在神经康复治疗仪治疗偏瘫患者的应用与护理观察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观察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分专业试点教学中作业治疗专业课程实施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观察基于人因工程学思维神经康复治疗技术临床相关因素研究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医康复治疗进展督灸疗法联合心理康复治疗阳痿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效果的实验性研究额颞部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中风的中医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与创新腕管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小儿急性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NGF的影响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促进产妇心身健康的影响中药舒筋健骨汤熏洗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35例“三步六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治疗的临床规范化研究急性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时机与康复措施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上海地区大龄脑瘫儿童康复治疗探讨产后康复治疗对产褥期产妇母乳喂养及恶露的影响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观察康复治疗专业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教学体会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老年骨性关节炎社区康复治疗体会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的康复治疗及注意事项Pilon骨折的手术及康复治疗护理老年前列腺增生社区康复治疗体会浅谈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产后42天妇女盆底肌肉康复治疗浅析脑卒中急性期整体康复治疗干预效果探讨引导式教育对儿童脑瘫康复治疗的研究现状康复治疗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物理康复治疗对产妇早期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综合康复治疗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个体化指导尿失禁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模拟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形体恢复作用的探讨微创锥颅术结合早期多功能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治疗分析注重培养学生以“康复治疗组”为中心的重要性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不同年龄的脑瘫患儿语言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综合能力的影响中药分期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干预观察AM1000B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生物反馈盆底康复治疗版)治疗SUI临床效果分析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脑复康穴位注射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行性研究观察缩宫催乳汤联合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产后产妇康复的效果探索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之路早期康复治疗对青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治疗100例分析优质护理在肱骨干骨折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康复治疗应用于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的疗效研究系统康复治疗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效果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浅谈高血压病的预后及康复治疗意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下手术及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康复治疗对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疗效分析针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对患者肢体痉挛肿胀的影响分析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探讨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分析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问题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在老年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价值分析糖尿病患者在社康的康复治疗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发展的思考肺呼吸康复治疗对缓解期危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三级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改善中的应用探究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的康复治疗针刺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康复治疗仪对窗体顶端剖宫产术后治疗的临床分析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顺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研究康复治疗训练在肱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探索自然疗法在66例中老年膝关节疼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探讨中风后抑郁症早期心理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综合手法复位配合心理干预对BPPV患者焦虑的临床康复治疗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健康教育在脑血管患者康复治疗期间的作用早期康复治疗对青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血栓通注射液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50例疗效观察少腹逐瘀颗粒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55例疗效观察镇痛下松解膝关节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关节腔臭氧注射联合康复治疗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康复治疗对老年卧床并糖尿病患者压疮的疗效50例产后尿潴留应用HBC—2000产后康复治疗仪治疗的护理体会盆底康复治疗用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临床分析脑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综合康复治疗探讨综合物理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2例疗效观察化痰祛瘀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偏瘫患者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效果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缓解期的自我管理及神经康复治疗脑瘫患儿放弃康复治疗的原因调查分析急性脑血管患者33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分析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后失语症言语功能恢复的影响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非手术康复治疗脑中风的社区康复治疗的特色与注意事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康复治疗在个体识别过程中的意义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Pilon骨折手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治疗1例丙酸血症患儿的康复治疗中西医结合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影响分析综合康复治疗非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盆底康复治疗中心的应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疗法技术》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烧伤后瘢痕带菌的防治对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综合康复治疗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研究脑卒中康复治疗临床体会失笑散合四物汤配合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痉挛型脑瘫SPR术后结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位中的可行性研究从专业课程设置看中医药院校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综合护理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新生儿脑损伤的康复治疗及远期预后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老年性痴呆康复治疗的现状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社区康复治疗体会针药结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医骨科康复治疗对老年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分析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疗效分析运动疲劳测试应贯穿于康复治疗全过程脑卒中患者在医院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病残儿童康复治疗及基层康复体系建设研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展礼仪教育的必要性社区内全程康复治疗3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分析综合康复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癌症患者不同时期的康复治疗优质护理在面神经炎康复治疗中的实施与应用院内精神康复治疗40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护理的重要价值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快速康复治疗模式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防跌倒措施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肾病撞上高血压康复治疗要兼顾小儿病毒性脑炎脑损害的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不同介入时机的临床疗效比较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盆底功能康复治疗140例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评价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物理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物理疗法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观察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对脑梗塞的疗效探索和分析高压氧综合康复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应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对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效果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体会的探究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早期康复治疗对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发生的效果分析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产后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4)肩周炎的康复治疗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60例临床研究康复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评价行为护理干预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用于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运动训练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的必要性的思考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脑梗塞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探析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试论脑中风所致偏瘫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臂丛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30例体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治疗盆底康复治疗提高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观察盆底康复治疗仪促进剖宫产后泌乳的临床效果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研究中医食疗法应用于肿瘤康复治疗的应用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中医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家庭康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观察小儿斜视如何康复治疗?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微课程教学方法初探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产钳助产和自然分娩经康复治疗后盆底肌恢复的效果观察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骨盆肌康复治疗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痹病康复治疗浅谈基于康复治疗技术视角下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改革研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在神经内科开展神经康复治疗的初步研究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肩部和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柴胡疏肝汤加减灌肠对86例产后便秘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普林格尔多系统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缓解脊髓损伤患者痉挛发生的效果分析围绝经期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在张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中的效果中西医结合对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作用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联合针灸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社区干预对颈椎病居家康复治疗的疗效影响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与神经康复治疗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在产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中的应用11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治疗分析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康复治疗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觉察压力与脑梗死康复治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早期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电针联合康复治疗对前臂正中神经损伤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产后康复治疗延伸服务对产褥期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观察脑出血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的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研究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的临床时机选择分析论骨折康复治疗与减少关节并发症的作用分析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1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治疗结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观察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进行脑康复治疗中家属的心理干预脑血栓后遗症临床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分析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肩关节的康复治疗效果探讨脑卒中患者在社区医院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203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分析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后康复的影响研究中医骨科康复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效果评价Kagel训练与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意义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浅谈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西医院校康复治疗专业《针灸学》教学改革软组织损伤与传统康复治疗。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措施,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Fugl-Meyer评分及NIHSS评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39/44),高于对照组的72.7%(3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Fugl-Meyer评分为(92.7±3.3)分,高于对照组的(81.5±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4周,观察组NIHSS评分为(3.24±1.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6±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问题,提高运动能力,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生活,恢复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临床分析引言有研究指出,在我国第三次居民调查结果中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第一位疾病致死原因,且以每年增长8.70%的速度继续发展,给家庭还给社会带来的极大的负担。
脑卒中患者一旦发病,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因此临床在治疗该疾病时需要将预防、治疗救护、康复贯穿在一起,且与家属共同护理患者。
在预防脑卒中的过程中,尤其是存在高血糖、高血压等基础病的患者中,需要告知其基础病与脑卒中的关系,督促其积极治疗,以防脑卒中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4例,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50~75岁,平均(61.78±6.59)岁;疾病类型:脑损伤17例,脑出血15例,脑梗死12例。
一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治疗个案报告目录一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治疗个案报告 (1)一、病例资料 (1)二、康复评定 (1)三、康复计划 (2)(一)床上体位管理 (2)(二)肩关节活动 (2)(三)平衡功能训练 (3)(四)物理治疗 (3)一、病例资料张某,男性62岁,于2021年9月因突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接受入院治疗,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不能持物,且难以自行行走,存在明显头晕、头痛,且意识障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将其收入神经内科接受检查,入院体格检查显示体温为36.5℃,脉搏为76次/min,呼吸为20次/min,血压为123/71mmHg;常规检查显示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有一定的光敏感反射度无眼震,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歪斜,伸舌偏右,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右侧肢体偏瘫,Brunnstrom分期显示上肢Ⅳ期,手Ⅲ期,下肢Ⅴ期,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五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头颅磁共振呈现显示:(1)右侧放射冠及右侧额颞顶叶多发较为新鲜脑卒中,双侧基底节区、丘脑、放射冠等部分显示陈旧性梗死,(2)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软化灶形成。
送入医院后对患者采取溶栓治疗,将溶栓药物阿替普酶在50ml无菌水内溶解,先将10%的量采用肌肉注射,并将剩余90%液体稀释持续静脉滴注;完成溶栓后可在之后的两周内口服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此外,给予甘露醇、自由基清除剂、改善循环类药物等进行对症干预治疗。
二、康复评定发作时间为2021年9月3日,并于当天入院接受治疗,均为首次脑卒中发作,影像学资料显示右侧放射冠及额颞顶叶多发新鲜脑卒中,而双侧基底节、丘脑、放射脑等部位陈旧性梗死,存在多发腔隙性梗死。
对其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显示,上肢运动量表(FMA)入院时为29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33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35分,康复第三周显示为39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显示为入院时31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36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39分,康复第三周显示为42分;Brrthel指数计分法显示患者日常活动功能入院时为44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47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50分,康复第三周显示为53分;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包括动作使用频率和动作质量两个分量表,其中动作使用频率入院时显示0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2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4分,康复第三周显示为6分;动作质量量表在入院时显示为0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2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3分,康复第四周显示为4分。
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案有哪些偏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指的是身体的一侧出现肌力减退或完全丧失的状况。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行动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康复治疗对于偏瘫病人来说非常重要。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病人恢复肌力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的核心。
通过运动疗法、理疗、按摩和热疗等手段,可以促进肌肉强度和灵活性的恢复。
物理治疗还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平衡和协调能力。
2. 言语治疗:因为偏瘫病人可能会出现言语障碍,言语治疗对于恢复沟通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语音练习、听力训练和发音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病人恢复正常的言语能力。
3. 肌肉电刺激:肌肉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和恢复功能的方法。
这种治疗可以帮助病人增强肌力和改善运动功能。
4.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是通过重复和模仿运动来帮助病人恢复功能。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病人重新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如坐立、行走和握持物品等。
5. 心理支持:由于偏瘫疾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心理支持在康复治疗中也非常重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可以帮助病人应对情绪问题和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积极性。
6. 辅助器具使用:根据病人的需要,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器具来帮助日常生活。
例如,拐杖、助行器、矫形器等可以帮助病人行走和保持平衡。
综上所述,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案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通过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肌肉电刺激、功能训练、心理支持和辅助器具使用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三级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确诊收治的2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脑梗死以及脑出血两个层次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对照组两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患者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不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分别在术后第1、3、6个月月末对患者的综合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研究开始时,观察组患者综合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月末综合功能评测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脑梗死康复组与脑出血康复组患者的综合能力分别改善了41.58分和49.25分,而对照组中分别改善了25.64分与31.22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患者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不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一级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初至发病一个月月末。
治疗主要包括抗痉挛姿势的摆放、四肢的被动训练与主动训练、卧位坐起、站起训练以及坐位平衡训练,1次/d,每次30~45min,每周训练5d,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该适当教会患者家属针对患者的训练方法,以便患者能够在非治疗时间也能进行一定的训练;二级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第二个月月初至第3个月月末。
治疗主要包括站立训练、单腿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2次/d,每次30~45min,每周训练5d;三级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后第4个月月初至第6个月月末。
治疗主要包括提升患者穿衣、梳洗、吃饭以及处理日常生活卫生等日常生活能力,2次/d,每次30~45min,每周训练7次。
1.3 评分标准。
对患者的综合功能评定主要包括:①自理能力评定;②括约肌控制能力评定;③转移能力评定;④行走能力评定;⑤认知能力评定,5个方面共12项测试,每个项目满分10分,最低1分,共计1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