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草原鼠害区域草地生物量及盖度动态监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915.56 KB
- 文档页数:10
青海省草地鼠害危害现状与防治对策作者:何孝德侯秀敏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07期摘要针对青海省草地鼠害发生危害现状,全面分析了近年来草地鼠害防治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草地鼠害的治理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草地鼠害;成效;问题;对策;青海省中图分类号 S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58-02草地鼠害是青海省天然草地上的主要生物灾害,也是影响草地生态保护建设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受草地利用不合理、长期超载过牧等因素的影响,草地鼠害一直处于偏重危害的态势,并呈现出种类多、分布广、面积大、危害重的特点。
1 “十一五”以来草地鼠害危害及防治情况1.1 草地鼠虫危害情况“十一五”以来,青海省草地鼠害年均危害面积约826.67万hm2,严重危害面积年均720万hm2。
害鼠种类主要有高原鼠兔、高原鼢鼠和高原田鼠。
分布区域遍及全省6州1地1市的39个县(市),以三江源地区危害较重,其中:高原鼠兔危害面积约593.33万hm2,占危害总面积的71.74%,高原鼢鼠危害面积为225.33万hm2,占危害总面积的27.25%,高原田鼠危害面积8.07万hm2,占危害总面积的0.98%。
1.2 草地鼠害防治情况“十一五”以来既是青海省草地鼠害较为严重的时期,也是青海省草地鼠害防治投资和规模最大的时期,据统计,2006—2013年全省共防治草地鼠害1 698.87万hm2,当年平均防效94%以上;其中常规资金防治鼠害705.73万hm2,三江源一期生态保护工程防治鼠害847.07万hm2、青海湖流域治理项目防治鼠害102.93万hm2,青海湖流域周边治理项目防治鼠害43.13万hm2,其间共投入防治资金24 686万元。
2 取得的主要成效2.1 危害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危害程度有所下降经过大规模的鼠害防治,草地鼠害局部地区控制效果较好,从全省范围来看,环湖地区鼠害控制效果好于青南地区,各地冬春草地鼠害控制效果明显好于春秋草地,且青海省草地鼠害在三江源鼠害防治工程连续3年大面积实施后,2008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大多数地区草地鼠害由重度危害转为中度或轻度危害,危害程度有所下降,草地鼠虫害危害猖獗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的鼠灾得到控制,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草地鼠害危害面积从历史最高点的826.67万hm2下降到600万hm2左右。
制冷系统基础知识
液体蒸发制冷循环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过程:
①制冷剂液体在低压下汽化产生低压蒸气;
②将低压蒸气抽出并提高压力变成高压蒸气;
③将高压蒸气冷凝成高压液体;
④高压液体再降低压力回到初始的低压状态。
如此便完成循环。
按照实现循环所采用的方式不同,液体蒸发制冷有压缩式制冷、蒸气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和吸附式制冷等几种形式。
®当电偶通以直流电流时,P型半导体内载流子(空穴)和N型半导体内载流子(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运动,并在金属片与半导体接头处发生能量的传递及转换
®如果将电源极性互换,则电偶对的制冷端与发热端也随之互换热电制冷器的结构和原理显然不同于液体气化制冷。
它不需要一定的工质循环来实现能量转换,没有任何运动部件。
热电制冷的效率低,半导体材料的价格又很高,而且,由于必须使用直流电源,变压和整流装置往往不可避免,从而增加了电堆以外的附加体积。
所以热电制冷不宜大规模和大冷量使用。
但由于它的灵活性强,简单方便,使用可靠,冷热切换容易,非常适宜于微型制冷领域或有特殊要求的用冷场所。
例如,为空间飞行器上的科学仪器、电子仪器、医疗器械中需要冷却的部位提供冷源等。
欢迎学习交流。
青海省尖扎县草原虫害的生物和生态治理研究青海省尖扎县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高寒草原区。
由于气候独特、土壤贫瘠,这里的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草原虫害是尖扎县面临的一个重要生态问题,对当地的草原生态系统和畜牧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针对尖扎县草原虫害的研究和生态治理非常必要。
我们需要了解尖扎县草原虫害的主要生物。
根据以往的研究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尖扎县草原主要受到两种虫害的影响:一是草食动物,如野生有蹄类动物(如瞪羚、藏羚羊等)和家畜(如牛、羊等);二是一些寄生虫和害虫,如跳蚤、蚊子、蝗虫等。
这些虫害在野生动物和家畜中传播疾病,同时也破坏了草原的植被。
我们还需要研究尖扎县草原虫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虫害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虫害会改变草原植被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导致草原植被的减少和贫瘠化;二是虫害会破坏草原土壤的结构,使得土壤养分流失和水分蒸发增加;三是虫害会降低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野生动物和植物的数量和种类。
这些影响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都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需要对尖扎县草原虫害进行生态治理研究。
生态治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控草食动物数量和行为,通过合理的畜牧管理和保护,控制野生动物和家畜对草原的损害;二是控制寄生虫和害虫的繁殖和传播,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手段,减少害虫的数量和危害。
还可以通过草场管理和草原恢复等手段,改善草原的生态环境,提高草原抵抗虫害的能力。
尖扎县草原虫害的生物和生态治理研究非常重要。
通过对虫害的生物和生态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虫害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对虫害的生态治理研究,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虫害的危害。
这将有助于保护尖扎县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的草原畜牧业发展。
青海玉树州草原鼠虫害防治成效及治理措施摘要:文章就青海省玉树州草原鼠虫害防治目前所获得旳成就以及重要旳治理措施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治理及整改措施:要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工程旳实行;缓和目前草场旳压力;综合治理全面防治;安排好防治后旳草原恢复工作;加强草原鼠虫害监测系统旳建设。
关键词:草原;虫害;防治;成效;治理措施南桑卓玛. 青海玉树州草原鼠虫害防治成效及治理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3,37(20):79.青海省玉?渲荩?又称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内西南方向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头,平均海拔在4200 m以上。
玉树藏语意在为“遗迹”,共6县,10镇,35乡,257个村(牧)委会,总人口达28.31万,其中藏族人口26.98万,占总人口旳95.3%。
在这片26万多平方公里旳神奇高原,世世代代都居住着28万勤快智慧旳藏族人民。
一、防治成效目前玉树州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获得了明显旳效果。
我们通过不停地总结经验教训,整改防治技术及治理措施,完善鼠虫害监测系统,使得灭鼠工作顺利进行,逐渐纳入规范制度科学管理旳体系旳层面上。
通过不懈旳努力,我们获得了明显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实现了多方面旳丰收,目前青海省玉树州草原鼠虫害得危害面积以及程度已经大幅下降[1]。
在不停健全旳制度机制下,克服经费少、设备差、交通不便利等多种外部原因,积极搜集监测数据,为各级部门更好地制定防治鼠虫害提供有力旳根据。
伴随我们不停地治理,草原生态逐渐改善,恢复了以往旳生机,草原旳生产力也提高了,这是一种可喜可贺旳成效。
二、治理措施1、加强领导工作,处理问题草原灭鼠治虫意在保护草场植被,恢复草原生产力,这是各级领导首要关注旳问题。
要提高灭鼠治虫旳关注度,将其作为草原首要任务来抓。
各级领导班子都组织起来,成立组织部,遍及各个乡村,从上至下形成完善旳组织领导体系,各个负责人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然后领导人们分片实干,层层把关贯彻到各级,责任到人。
1994年青海省草地鼠虫害测报工作座谈会结束
侯秀敏
【期刊名称】《青海草业》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1994年青海省草地鼠虫害测报工作座谈会结束青海省草地鼠虫害测报工作总结座谈会于1994年12月12日至15日在省草原总站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玉树、果洛、海南、海西、海北、黄南、铁卜加测报站,省测报中心及畜牧厅草原处和省草原总站负责同志共22人。
会...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侯秀敏
【作者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6
【相关文献】
1.青海省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展望 [J], 侯秀敏;徐秀霞
2.青海省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J], 张小红
3.全省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座谈会在西宁圆满结束 [J],
4.青海省一九九三年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总结(摘要) [J],
5.青海省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J], 乔安海;侯秀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省草地鼠害防治及高原鼢鼠食性研究中文摘要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鼠类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草食动物类群之一,其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食物来源主要为牧草。
当鼠类的种群数量增长超过一定的限度时,由于其采食量超过植物的生产量,将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即鼠害。
草地害鼠的分布范围包括青海、宁夏、甘肃、西藏、新疆、内蒙古和四川等13个省(自治区),尤其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最为严重。
目前,青海省草原鼠害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3种,分别为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
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为高寒草甸,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生态屏障区,开展这一地区的生态保护对于维持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省现有草场5.74亿亩,其中受鼠害危害的草地面积为2.53亿亩,达到天然草地的46%,严重危害草地为1.12 亿亩,达到天然草地的20%,主要是由草场退化、生态环境破坏、鼠害等原因造成。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已处于“濒危”状态,鼠洞随处可见,沙化、黑土滩化程度不断加剧。
草原鼠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分为5种,分别为化学防治、生物药品防治、生态防治、综合防治和物理器械防治。
本文针对青海省3种主要草原害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开展生物防治实验。
对高原鼢鼠选择运用D型肉毒素开展实验,结果表明D型颗粒毒饵与0.1%D型肉毒素对高原鼢鼠的防治效果最佳。
高原鼠兔采用艾美尔球虫寄生的方法,发现球虫或增效剂剂量越大,鼠兔的死亡率越高,多因素感染比单因素感染死亡率高。
在实验条件下,160万球虫和增效剂400MLD及增效剂2025MLD和40万球虫的效果最好。
田鼠的防治采用不育剂方法防治,田鼠在经过不育处理后,雄性成体睾丸重量显著降低,睾丸组织结构明显病变;饲喂炔雌醚不育剂后,体重显著增加,降低了雌性的有效繁殖率。
草原鼠害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作者:卓玛才加来源:《湖北畜牧兽医》 2020年第8期收稿日期:2020-06-10作者简介:卓玛才加(1984-),女(藏族),青海称多人,助理草原师,主要从事草原治理保护等工作。
卓玛才加(澜沧江源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生态保护站,青海杂多815399)摘要:以青海省为例,介绍了草原鼠害的危害及防治现状,并提出了对应的鼠害防治对策,旨在遏制当地鼠害问题的恶化,促进草原生态的恢复。
关键词:草原;鼠害;危害;防治;青海省中图分类号:S4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8-0039-02青海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区域内分布有广袤的草原,给青海省的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草原的管理维护过程中,鼠害不仅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更重要的是会导致草原退化,对我国防沙固沙、绿化环保事业极为不利。
目前,青海省部分地区着力进行草原鼠害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要优化治理技术策略,进一步做好鼠害治理工作。
1草原鼠害的主要危害1.1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老鼠具有繁殖能力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尤其是在农业种植产业中,老鼠的活动将会直接破坏农作物,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以青海省重要经济作物——西瓜产业为例,鼠害的存在,不仅会影响西瓜幼苗的发育,还会在坐果之后对果实造成直接损伤。
1.2影响畜牧业青海省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而畜牧业是该省支柱产业之一。
鼠害不仅导致天然草场被破坏,更重要的是老鼠对草原的破坏是彻底的,严重时会导致一个区域草原多年内持续退化,影响畜牧业的发展。
治理鼠害对维持畜牧业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
1.3影响环保事业草原鼠害会导致草原直接遭到破坏,影响区域内的草场覆盖率,导致区域内草原大面积退化,逐渐出现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的现象。
就青海省而言,如果大片草原得不到保护,将会直接导致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现象进一步恶化,最终影响全国的气候及环境保护事业。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一、青海省草地鼠虫害形势的基本估价我国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青海省是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之一,主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拥有较为丰富的草地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好地方。
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农牧民在开发草原建设方面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为重点,在这片广阔的草地上发展畜牧业,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尤其是在鼠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将其与草地建设项目相互融合,根据当地作物的实际生长情况,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将鼠虫害消除的同时,又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就目前来说,使用生物毒素的方法来治理鼠虫害,涉及到的面积已经达到!"""公顷以上,在此基础上,对于低密度鼠害区,陆续开展鹰架招鹰灭鼠试验,以此来完成灭鼠工作。
事实证明,这种治理方式所消耗的资金量较少,具有防效持久、简便易行等应用优势,治理效果较为显著,达到了多数牧民的认可与接受。
与此同时,这种方式并不会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在保护环境、控制害鼠密度方面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
在虫害综合治理中,人们将重点放在了生物质制剂的使用上面,将化学药剂作为辅助治理方式,实现可持续治理,构建配套的技术体系,为虫害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此,我国已经加大了对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不仅要对虫害防治药物进行合理挑选,还要积极开展新技术实验,将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在了解各项技术应用原理的前提下,将其贯穿至整个虫害治理工作当中。
二、鼠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目前而言,鼠虫害防治工作中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方面,鼠虫预测预报工作落实情况较差,在具体工作环节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且专业人员力量薄弱,无法满足防治工作的需求。
没有充足的资金、先进的办公设备,加上人员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对草地植保工作的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
草原鼠害监测实施方案草原鼠害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常见害虫,对草原植被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草原鼠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草原鼠害监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监测区域划分。
根据实际情况,将草原鼠害的监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监测网格,每个监测网格的面积应根据地形、植被覆盖等因素进行合理划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监测方法选择。
1. 定点观察法。
在每个监测网格内设置若干个固定观测点,定期进行草原鼠害的观测和记录。
观测内容包括鼠类的种类、数量、活动范围等信息,以及对植被和农作物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2. 轨迹板法。
在监测网格内设置一定数量的轨迹板,通过观察轨迹板上的鼠类足迹来判断草原鼠害的活动情况和密度,从而进行监测和评估。
3. 诱捕法。
采用捕鼠器或其他诱捕装置,在监测网格内进行鼠类的捕捉,通过捕获的鼠类数量和种类来进行草原鼠害的监测和评估。
三、监测频次安排。
根据草原鼠害的生物特性和活动规律,合理安排监测频次,通常每月进行一次定点观察和记录,每两周更换轨迹板,并定期检查和更换诱捕装置。
四、监测数据分析。
将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鼠类的数量、分布、活动规律等,结合植被和农作物的危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草原鼠害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监测报告和应对措施。
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对草原鼠害的危害程度和趋势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和措施,为草原鼠害的有效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六、监测成果应用。
将监测成果及时应用到草原鼠害的防控工作中,指导农牧民开展草原鼠害的防治工作,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结。
草原鼠害监测是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农牧业生产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监测实施方案对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农牧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草原鼠害监测工作,共同保护好我们的草原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
遥感资料在青海草地资源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二、青海草地资源的特点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多样,同时受青藏高原和亚洲季风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草地资源。
青海省境内的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湿地草地、沼泽草地、亚高山草地和高山草甸等生态系统中,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植被和土壤。
青海的草地资源面积广阔,分布地域广阔,资源种类繁多,这些都给草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青海草地资源监测评价的研究现状目前,青海草地资源的监测评价主要以实地调查为主,但由于青藏高原地势复杂、地域广阔,实地调查成本高、效率低,难以满足对草地资源进行全面、及时、高效的监测和评价。
利用遥感技术对青海草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价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在青海草地资源的监测及评价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1. 遥感数据获取遥感卫星可以获取具有丰富地学信息的遥感数据,如高分辨率影像和多光谱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为青海草地资源的监测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和数据支持,而且可以全面、快速地获取大范围草地资源的信息。
遥感技术也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获取青海草地资源的动态信息,为草地资源的长期监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2.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遥感数据一般需要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以获取更为精确和有效的信息。
对于青海的草地资源而言,需要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植被遥感、土壤遥感、水文遥感等方面的研究,从而获取更为全面、精确的草地资源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青海的草地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动态监测和时序变化分析,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获取草地资源的信息,为草地资源的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3. 遥感技术在青海草地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青海草地资源进行生态学评价、资源利用状况评价、生态环境变化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等,从而全面了解青海草地资源的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青海的草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当前的遥感卫星对于青藏高原的地质地形特点,以及青海复杂多样的草地资源类型,遥感数据获取的时空分辨率均存在不足的情况,这就限制了遥感技术在青海草地资源监测及评价中的应用。
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52 ·2019.08外,在猪饲养中其本身也存在疾病预防机制,但超出身体负荷后对淋巴也会产生影响,可通过在淋巴脓肿处放脓处理缓解症状,并妥善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猪因免疫能力下降感染严重疾病[3]。
猪常见疾病中还有气管类疾病,呼吸不畅甚至因憋闷缺氧导致神经供血不足引发的昏厥窒息等情况,对于气喘等疾病的治疗,四环素通常能产生对应的效果,另外,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也能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过在这类药物的使用中,除借鉴经验外,更需要依靠医嘱进行治疗,避免用药过量导致存活率下降。
对于传染性疾病的应对方法则需要更有效的方法,除隔离单独治疗外,有时不得不采取大规模用药的方式。
对于一些疑难杂症,需要专业兽医进行处理,如猪鼻炎,需直接对鼻注射硼酸溶液进行治疗,在非专业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自行操作,否则可能导致猪病症加重。
从防治手段入手到治疗方式的演变,充分说明猪疾病的治疗也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在日常治疗中应充分注意这些问题,妥善进行处理,保证在养殖中除成本投入外,在产出比例上达到预期的效益,让猪养殖中的疾病防治产生积极作用[4]。
4 结束语养殖行业中,对于饲养家禽畜类需要及时了解其生存状态尤其是身体健康状况,健康状态不好的牲畜不仅可能存在潜在的携带病菌的因素,更难以在市场上获得高收购价格,并且在预防不及时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养殖场内一旦出现猪瘟,将迅速蔓延,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因此出现与人类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对社会产生危害。
因此,在养殖中应掌握对应的猪疾病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同时对预防方法的选择切忌节约成本,使用疫苗等预防类药物能有效提升猪疾病预防概率,避免养殖中因小失大。
参考文献[1] 李宇.浅议农村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和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8(8):119.[2] 周文杰.农村常见猪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7,13(9):125-126.[3] 卞云.探析基层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6):379.[4] 杨文勇.基层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6,12(10):91-93.0 引言鼠害是天然草地最主要、最普遍的一种生物灾害,它的发生及形成的危害,直接影响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龙源期刊网
青藏高原草场鼠害防治新技术
作者:赵琴王菊梅宋维琴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第05期
我国青藏高原草原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以及鼠害防治不当等人为因素,导致鼠的天敌鹰、黄鼠狼、蛇等大量灭绝,破坏了草原生物链,造成草原鼠患严重,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目前草场发生鼠害面积达6亿亩,青海省5.47亿亩草场中,草场
退化、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发生的鼠害面积达2.53亿亩,占天然草地的46%,严重危害1.12亿亩,占天然草地的20%。
真正到过草原的人都知道,我国草原已处于严重退化状态,沙化、鼠洞随处可见,鼠患已相当严重。
有专家做了这样的计算:仅青海省鼠害每年可消耗草地鲜草量108.49亿公斤,因挖掘洞坑损耗的鲜草量4.56亿公斤,按每公斤鲜草1角钱计价,每年仅新鲜牧草一项直接经济损失就是11.3亿多元。
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是永久性
的,即使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完全恢复。
造成草原严重危害的罪魁祸首是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是一种小型野生古、河北、山西、陕西、青海、西藏等地。
成群地生活在草原和半荒漠地带,繁殖能力强,善打洞,是鼠疫传播的主要途径。
高原鼠兔食量巨大。
所有鼠害发生的地方,洞道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因此可见,由于鼠害导致草原退化,沙漠化等生态破坏已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