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 格式:doc
- 大小:40.39 KB
- 文档页数:16
第13章健康地生活教案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健康及其条件;概述合理用药的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及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理解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健康的概念;合理用药常识;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2、难点: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本节采用《选编》中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唱首《健康歌》,同学们可以跟着欢快的节拍一边唱,一边活动。
(放歌)大家兴致盎然地唱歌、活动,非常高兴。
这时老师说:“同学们,活动活动一定很轻松、愉快吧?歌曲中的老爷爷用歌声告诉我们保持健康、快乐的方法,拥有健康、快乐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生中要面对的问题。
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谈谈有关健康的话题。
我们学习《第13章健康地生活》。
那么,什么是健康?如何拥有健康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我们先学习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
(板书)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健康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健康的认识,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大家拿出我们上一节课准备的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的十条标准。
请同学们对照标准,PPT课件(附:人体健康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第十三章健康地生活第三节人体免疫教学参考教案北师大版七
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理解特异性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生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所进行的计划免疫的重要性,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和传
染病的预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特异性免疫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原因是,首先要考虑到学
生对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生疏,其次是这个内容中基本概念较多,有的概念(如:抗体、抗原)学生较难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实例与教材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
教材中举了水痘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变化及结果来说明抗体、抗原及特异性免疫等几个基本概念,因此,水痘病毒例子一定要结合课件、图片、教具模型讲清楚。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第十三章第二节预防传染病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健康地生活一章第二节||,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基础知识||,概念、名词较多||。
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理解名词和概念||。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常见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禽流感、肝炎、艾滋病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缺乏理性的认识;针对上述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相关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病原体、传染病的的概念;2、传染病的特性及其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3、认识一些常见的传染病.(二)能力目标:1、通过课前完成常见传染病的调查表||,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2、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传染病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病例探究获知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卫生习惯||。
(三)情感目标:1、在了解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2、认识了解当今常见的传染病(禽流感、非典、艾滋病等)||,明白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丝毫不得懈怠||。
四、教学重、难点:1、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课前准备:教师:本地区常见传染病调查表||,有关传染病的新闻||,四大类传染病的比较表||,人体主要的传染病及病原体图表||,(多媒体课件||,关心艾滋病人视频资料||。
) 学生:完成本地区常见传染病调查表||。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形式:讨论、探究式六、教学过程:(一)选择题: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流行性感冒B.麻疹C.近视D.水痘2、、传染病的特点是( )||。
教学设计备课人课题:七年级生物(北师大版)第13章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概述健康及其条件。
(2)理解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能够概述合理用药的常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阅读资料,培养他们表达交流、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知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
创建良好的居室环境,水环境。
教学重点: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合理用药的常识。
教学难点: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法指导:讨论探究学习教学准备 PPT课件【自主学习】预习课本13章第1节,完成基础训练72页自主预习题。
1.健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及。
3.人类活动离不开环境,创建良好的和是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
【展示提升】课堂探究教学引入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展示预习结果,进行评判。
课题探究学习通过预习并结合学生生活进行讨论学习一、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解读:《世界卫生组织定义10项健康标准》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健康定义小结:没有疾病、不虚弱;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生殖质量高。
二、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1.生活有规律;2.合理膳食;3.合理用药学生活动:收集、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
实践设计:设计一个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4.拒绝吸烟、酗酒、吸毒小结毒品的危害:损害大脑和心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降低人的免疫功能。
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第2节预防传染病一、教学目标1、掌握传染病及其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了解爱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1.病原体的概念及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三、教学难点1.病原体与传染源的区别。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但疾病有时也会趁机而入。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从小到大都生过哪些病?观察PPT所展示的传染病,根据你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辨认一下哪些疾病会传染,这些能传染的疾病称为传染病,这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新课讲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手足口病的视频资料。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知道手足口病属于一种传染病。
请同学们想一想,传染病由什么引起的呢?引出传染病和病原体的概念。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我们把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课件展示,常见的病原体。
小结:传染病的分类可以根据其病原体的不同而区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按传播途径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
设问:这些传染病是有什么特点?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那么传染病要流行的话要具备哪几个环节呢?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讲述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指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让学生理解预防传染病的三种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流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平时我们在三个环节上分别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流感的呢?以艾滋病为例子,全面地认识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措施。
第13章健康地生活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一、课前分析(一)教材分析1.对教材的认识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1节的课程内容。
此节课主要从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阐述健康的条件及如何拥有健康。
通过分析“药品签中的信息”以及学生小组成员汇报“三大公害给身体带来的影响”,使学生理解合理用药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吸烟、酗酒、毒品的毒害作用,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学生对“健康及其条件”概念的掌握也为下一课时《预防传染病》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概述健康及其条件。
②说明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③说出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2.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学生的收集资料、调查访谈活动,培养合作学习和调查实践的能力。
②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技能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知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
②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③通过心理健康的知识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3.教学重点和难点:3.1教学重点:①健康的概念,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的习惯。
②.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
3.2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七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所以,他们充满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却不能很准确的从抽象中总结理论知识。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健康”的概念具有一定零散的、感性的认识。
但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具体说出什么叫健康以及如何获得健康还是缺乏整体、科学和理性的认识。
3.学生学习能力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生活在城区,已经具有一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并确立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力已经有较好的基础,但是缺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3章健康地生活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概述健康及其条件,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理解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珍爱生命。
(3)能够概述合理用药的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及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自我调查活动,养成学习和调查实践的能力。
(2)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技能及表达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知识,更加珍爱生命。
(2)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活动,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3)通过心理健康的知识渗透,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健康的概念,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教学难点: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教学准备:健康调查资料、多媒体四、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的生日许愿活动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健康的概念,接着设置疑问:怎样才能拥有健康呢?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保证,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
根据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图片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
另外良好的生活环境、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健康的必须条件。
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13章健康地生活第1节健康及其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健康的定义及其条件,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的行为习惯。
(2)能够概述合理膳食的常识。
(3)能够概述合理用药的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的收集资料、调查访谈活动,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和调查实践的能力。
(2)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技能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健康的理解,使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行为习惯,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
(2)通过心理健康的知识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3)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4)通过法律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法、懂法、守法,树立法制意识,更加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1、健康的概念,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的习惯。
2、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收集药品包装盒和药品说明书3----5种五、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六、教学课时: 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问题:同学们,21世纪什么最重要?回答:学生各抒己见,(金钱、健康、权利等等)教师分析解释:在21世纪,健康最重要,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每一个人的愿望。
那么,什么是健康?怎样才能健康?如何才能健康的生活呢?(二)、新授: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健康呢?(请看图片,并分析是否健康。
在讨论、归纳、总结出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不虚弱,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列入健康的范畴。
(补充:简析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含义以及健康十条小标准的小知识)二、健康的条件:(小组同学讨论后汇报交流,阐明各组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