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2.65 KB
- 文档页数:3
2023卫生专业人士手卫生规范制度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确立2023年卫生专业人士的手卫生规范制度,以提高卫生专业人士的手卫生意识和标准,并有效预防感染疾病的传播。
规范制度1. 手卫生意识与培训- 卫生专业人士应定期参与手卫生意识的培训,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和操作流程。
2. 手卫生标准操作流程- 卫生专业人士在以下情况下应进行手卫生操作:- 在接触患者前后;- 在处理污染物品前后;- 在接触伤口或破损皮肤前后;- 在进食或接触食品前后;- 在上厕所后。
3. 手卫生操作流程- 卫生专业人士应按照以下操作流程进行手卫生:1. 使用流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包括手掌、手背、指间缝隙、手腕,持续洗手至少20秒;2. 用流水冲洗双手,并确保肥皂完全冲净;3. 使用纸巾或手纸擦干双手,并避免用公共干手器;4. 如无法使用水和肥皂,可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代替,但不应长期代替洗手。
4. 手卫生设施与工具- 医疗机构应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流动水、肥皂和纸巾。
- 卫生专业人士应及时向机构汇报有关手卫生设施和工具的损坏或不足。
5. 日常监督与纪律处分- 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关岗位负责日常监督卫生专业人士的手卫生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培训和指导。
- 对违反手卫生规范制度的卫生专业人士,医疗机构应采取相应纪律处分措施。
结论本文档为2023年卫生专业人士手卫生规范制度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操作流程,旨在提高卫生专业人士的手卫生意识和标准,确保医疗机构的卫生与安全,有效预防感染疾病的传播。
医疗机构应积极落实本规范制度,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监督,以确保规范的执行和有效的管理。
手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包括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第三条手卫生工作应当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医务人员应当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确保手卫生措施的有效性。
第二章手卫生设施与用品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条件。
第五条临床科室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门诊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感应式。
不便于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第六条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建议采用液体皂或医用洗手液。
第七条可选用纸巾、擦手毛巾等擦干双手。
擦手毛巾应保持清洁,干燥,一用一消毒。
第三章手卫生操作规范第八条医务人员应当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一)接触患者前;(二)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三)暴露于患者体内物质后,如插管、拔管、吸痰、穿刺等;(四)处理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五)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后;(六)摘除手套后;(七)处理清洁、无菌物品前;(八)处理污染物品后;(九)其他可能污染手的情况。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当在下列情况下进行外科手消毒:(一)进行手术前;(二)进行有创操作前;(三)进入洁净手术室、洁净病房前;(四)处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进入手术室、洁净病房前;(五)其他可能污染手的情况。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当采用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保证洗手效果。
第四章手卫生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开展手卫生工作的全员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范文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预防医院内部传播病原体,提高手卫生水平,制定本手卫生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体医务人员。
二、手卫生的重要性1. 医务人员的手是常见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之一。
2. 良好的手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和医院内部感染的发生。
3. 手卫生是规范化操作的基础,在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手卫生的原则1. 防止污染:在接触无菌物品或进行消毒操作之前,应洗手并确保双手干净。
2. 预防传播:接触有感染风险的物品或患者后,应洗手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3. 避免交叉感染:尽量避免将病原体从一个区域传播到另一个区域。
四、手卫生的具体措施1. 常规手卫生:(1) 手洗: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必要时都应进行手洗。
手洗时间不少于40-60秒,使用流动的清水和碱性肥皂搓擦全部手部,包括手背、手指、指关节、指甲和手腕,确保双手完全湿润,并按一定的步骤进行洗手。
(2) 手消毒:当手部不明显脏污时,可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涂抹手消毒剂的量要足够,搓擦至双手干燥为止。
2. 特殊手卫生:(1) 接触病源性体液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等后,应立即洗手。
(2) 淋巴瘘处卫生:接触淋巴瘘处时,应戴手套,并在接触前后进行手洗或手消毒。
3. 环境手卫生:(1) 接触患者的周围环境后,应洗手并采取相应的手卫生措施。
(2) 接触患者的床单、被褥、衣物后,应洗手并进行手消毒。
五、手卫生培训和监测1. 医务人员在入职前,应接受手卫生操作的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2. 新的手卫生操作程序,应随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醒。
3. 定期进行手卫生的检查和监测,对不符合要求的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和纠正。
六、医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1. 遵守和执行本手卫生制度,积极采取手卫生措施。
2. 监督和教育其他医务人员正确、规范地进行手卫生操作。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医务人员洗手时必须使用流动水设施洗手。
3、手术室、产房、介入诊疗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必须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4、使用洗手液,配备一次性干手纸或干手器等干手物品;手术室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
5、洗手池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每日清洁。
6、洗手池边应配备“七步洗手图”,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洗手;手术室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7、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手消毒剂应注明开启使用日期,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____天。
8、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液体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或流动水进行洗手。
9、当手部没有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0、下列情况应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1)当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及周围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1、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2、外科手消毒时,应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重新进行卫生手消毒。
13、医务人员不得戴假指甲、戒指等饰物,要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14、手卫生合格标准:(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防止交叉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的手卫生规范。
手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途径,不良的手卫生习惯会增加医务人员感染和传播感染的风险,因此,建立科学的手卫生制度对于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洗手要求: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后、处理污染物品后、接触病原体和患者体液后,或者手上有明显的污垢时。
洗手应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按照正确的手洗方法进行。
2. 手消毒要求:在无法使用肥皂和水洗手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手消毒需要涂抹足够数量的消毒剂,全面涂抹双手和手腕,按照正确的手消毒方法进行。
手消毒应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病原体和患者体液后,或者手上有明显的污垢时进行。
3. 穿戴手套:医务人员在进行接触患者体液、处理污染物品等高风险操作时应穿戴适当的手套,并在操作完成后立即脱除手套。
脱除手套时要避免污染双手。
4. 手部伤口处理:医务人员应及时处理手部伤口,避免伤口污染及感染。
5. 良好的手卫生宣教: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提高对手卫生的认识,并积极宣传和教育公众正确的手卫生知识和方法。
通过建立和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卫生院手卫生的监测制度手卫生是指通过正确的动作和方法清洁双手,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
卫生院作为医疗机构,手卫生的监测制度对于防控医疗相关感染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卫生院手卫生的监测制度。
一、制度概述卫生院手卫生的监测制度旨在规范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的操作,确保操作规范、有效的手卫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
制度包括手卫生的标准、方法、频率、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处理及反馈等内容。
二、手卫生的标准1. 七步洗手法:湿洗手–取适量皂液–揉搓手背及手指–揉搓手掌及手指–揉搓拇指–揉搓指尖–擦干双手。
2. 手消毒法:取适量酒精洗手液,涂抹双手,并按摩至干燥。
3. 勤洗手:进科室、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前后、手部可见污染后、用餐前后、上厕所后、鼻涕或咳嗽后、第一次进入无菌区域前后等。
三、手卫生的监测方法1. 直接观察法:由专门培训的监测者进行手卫生操作的直接观察,观察者需隐藏身份,避免干预监测结果。
2. 隐匿观察法:由专门培训的监测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手卫生操作的观察,通过录像或摄影记录操作情况。
3. 无菌针刺法:用无菌针头从特定部位采集样本,送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培养分析,以评估手卫生操作的效果。
四、手卫生的监测内容1. 手卫生的频率:监测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的次数,包括进入科室前后的手卫生次数、接触每个患者前后的手卫生次数等。
2. 手卫生的操作规范:监测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是否符合七步洗手法或正确使用酒精洗手液。
3. 手卫生的时机:监测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的时机是否符合规定,如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前后等。
4. 手卫生的效果:监测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后的菌落培养情况,以评估操作的效果。
五、监测结果的处理及反馈1. 监测结果的处理:监测结果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如教育不达标、操作不规范、频率不足等,根据不同分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反馈与教育:根据监测结果,对不达标的医务人员进行个别或集体的培训和教育,强调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方法和重要性。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由国家卫生部制定颁布,是国家卫生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自2022 年12 月1 日起施行。
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
本标准合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标准。
3 .1 手卫生hand hygiene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 .2 洗手hand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份致病菌的过程。
3 .3 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 .4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3 .5 常居菌resident skin flora能从大部份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回有的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磨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普通情况下不致病。
3 .6 暂居菌transient skin r flora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者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度一、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二、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暂居菌的过程。
手卫生的管理与要求:1、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2、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3、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5cfu/cm2手卫生设施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1、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2、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3、应配备清洁剂(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
4、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污染。
5、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6、手卫生设施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二、外科洗手与手消毒设施1、应配备洗手池。
2、洗手池与水龙头的数量应合适,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3、应配备清洁剂。
4、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如手刷,刷毛应柔软,并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
A、应配备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的外科手消毒剂,有效期内使用.B、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
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C、应配备无菌干手物品。
无菌干手物品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下列情况下应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的手卫生管理措施和规定。
它通过规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水平,防止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卫生操作规程:明确医务人员在何时、何地、如何进行手卫生操作,包括洗手、消毒、戴手套等。
2. 手卫生设施和用品:要求医务人员有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消毒剂,并提供适合的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3. 员工培训和教育:定期开展手卫生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和技能。
4. 手卫生监督和考核:建立监督机制,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进行监督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 手卫生宣传和推广:进行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意识,增强手卫生的重要性。
通过实施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机构内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2)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良好的手卫生制度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因此,建立和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手卫生的重要性医务人员的手是直接接触患者的工具,手上可能带有许多病原体,如果不正确地进行手卫生,会将病原体传播给患者,造成医院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成本。
而正确的手卫生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石,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
三、手卫生制度的内容1.手卫生的目标和意义:明确手卫生的重要性和目的,提高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
2.手卫生的原则:包括正确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避免污染,避免感染交叉传播等原则。
一、背景医务人员手卫生是医疗卫生机构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规范的手卫生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交叉感染,降低医疗机构的感染率。
鉴于此,制定并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度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二、目的1.保护患者:通过手卫生措施,减少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感染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2.保护医务人员:规范手卫生操作可以减少医务人员自身感染的风险,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3.防控医院感染:通过规范手卫生操作,减少病原微生物在医疗机构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
三、操作要求1.洗手:根据需要采用常规洗手和手部消毒两种方式。
a.常规洗手:使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洗手,洗手时应洗净手指、指间隙、指甲缝、手背以及手腕等部位,并用纸巾或者干净的手纸擦干。
b.手部消毒:选择适宜的手消毒液,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手部消毒。
消毒时间应保持在20秒以上。
2.戴手套:在需要戴手套的情况下,应选择适当尺寸的手套,并根据操作需求穿戴手套。
在手套上出现破损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3.扔弃手套:使用完手套后应妥善丢弃。
当手套可能染有血液、体液或其他有害物质时,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4. 手指甲处理:医务人员应保持干净、整齐的手指甲,不得留长或带有指甲油。
手指甲长度不得超过指尖0.5cm。
5.特殊情况下的手卫生:在接触患者呕吐物、尿液、血液、体液等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戴上特殊的防护手套,并保持手卫生操作。
四、质控措施1.培训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度的培训教育,包括手卫生操作的正确方法、意义以及相关知识。
2.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手卫生操作的监督检查。
通过观察和检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及时纠正和指导不规范的操作。
3.纪律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度的纪律要求,明确相关奖惩机制,激发医务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制定并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单位的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医护人员手卫生制度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5、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
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四、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用快速手消毒剂。
五、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必须进行手消毒: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患者病房、烧伤患者病房、新生儿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六、医护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七、医护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
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八、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揉搓双手至少十五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2)、手心对手背沾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4)、右手握住左手大母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5)、弯曲手指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医院手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手卫生工作,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和其他从业人员的手卫生管理。
第三条手卫生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实用、节约的原则,提高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水平,确保手卫生措施的落实。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手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全院手卫生工作。
第二章手卫生设施与用品第五条医院应配备充足、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洗手池、自动感应式洗手设备、干手器、肥皂、洗手液、手消毒剂等。
第六条洗手池应保持清洁、畅通,定期维修、更换。
自动感应式洗手设备应定期清洁、消毒,确保正常使用。
第七条医院应提供合格的肥皂或洗手液,定期检查、更换。
洗手液的容器应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定期清洁、消毒。
第八条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定期检查、更换。
第三章手卫生操作规范第九条医务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洗手:(一)用流动水湿润双手;(二)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搓揉双手;(三)手掌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四)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五)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六)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七)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八)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揉搓;(九)用流动水冲洗双手,擦干。
第十条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手卫生:(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二)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三)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四)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五)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六)处理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七)其他可能污染双手的情况。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一)没有条件洗手时;(二)手上有明显污染物时;(三)需要立即进行无菌操作时。
手卫生规范管理制度一、引言手卫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员工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手卫生行为,提高医疗机构的卫生水平,制定了本手卫生规范管理制度。
二、目的本手卫生规范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正确、有效地进行手卫生,降低感染传播的风险,保障患者和员工的健康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手卫生规范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四、手卫生原则1. 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彻底清洁双手,特别是指缝、指甲和手腕部位,至少持续20秒。
2. 消毒:在无法使用肥皂和水的情况下,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确保覆盖双手的所有表面,至少持续20秒。
3. 戴手套:在接触患者体液、伤口、分泌物等可能存在病原体的情况下,应佩戴适当的手套,并在接触其他物品之前更换手套。
4. 避免触摸面部:避免用未洗净的手触摸面部,特别是口、鼻和眼睛,以防止病原体进入体内。
5. 避免交叉感染:在接触不同患者之间,应及时洗手或更换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五、手卫生操作流程1. 手卫生前:a. 摘除手表、戒指等饰品。
b. 将袖子卷至肘部,避免接触衣物。
2. 洗手操作:a. 打湿双手,取适量肥皂。
b. 搓揉双手掌,至少持续20秒。
c. 清洗手指缝、指甲和手腕。
d. 冲洗双手,确保清洗干净。
e. 用纸巾或干净的手纸擦干双手。
f. 使用纸巾关闭水龙头。
3. 手消毒操作:a. 取适量含酒精的手消毒剂。
b. 按照说明搓揉双手,至少持续20秒。
c. 确保覆盖双手的所有表面。
4. 戴手套操作:a. 选择合适的手套尺寸。
b. 打开手套包装,避免触摸外表面。
c. 将手套从手腕滑至手指,确保完全覆盖双手。
d. 调整手套,确保舒适贴合。
e. 检查手套是否有破损或污染,如有需要更换。
f. 脱掉手套时,避免触摸外表面,将手套从手腕向手指方向脱下,并将其放入垃圾袋中。
六、培训和监督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确保其了解手卫生规范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操作流程。
医务专业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制度1. 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医务专业人员的手卫生和无菌操作,以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医务专业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以下规范和制度。
2. 手卫生规范医务专业人员在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前后,应遵循以下手卫生规范:- 必须洗手:医务专业人员在接触患者、操作医疗器械或参与手术等活动前,必须彻底洗手,使用洗手液或洗手皂,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 使用适当的手消毒剂:在无法使用水和肥皂洗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进行消毒。
手消毒剂应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标准。
- 握手避免:医务专业人员应避免与病患握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无菌操作制度医务专业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遵守以下制度:-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专业人员在无菌操作前,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戴口罩、戴帽子、戴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确保个人防护装备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 准备无菌工作区:在进行无菌操作前,需要准备一个无菌的工作区。
工作区应具备无菌操作的条件,包括无菌台面、无菌器具等。
- 无菌操作技术:医务专业人员需要接受严格的无菌操作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
包括无菌手套穿戴、器械消毒、物品摆放等。
4. 附则- 定期培训:医务专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关于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制度的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
- 医疗废物处理:医务专业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封装和处理,保证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制度的医务专业人员,将依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包括警告、罚款、扣减绩效等。
以上规范和制度的实施,旨在确保医务专业人员的手卫生和无菌操作,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医务专业人员应深入理解本文档内容,并时刻遵守。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制度一、卫新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二、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去除或许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暂居菌的过程。
手卫生的管理与要求:1、应拟订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装备有效、便利的手卫生设备。
2、应按期展开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成效。
3、应增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察,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允从性。
手消毒成效应抵达以下相应要求:卫新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10cfu/cm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5cfu/cm 2手卫生设备一、洗手与卫新手消毒设备1、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
2、手术室、口腔科、查验科等要点部门应装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断地区均宜装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应装备洁净剂〔卫生部卫生允许批件〕。
4、应装备干手物件或设备,防备污染。
5、应装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6、手卫生设备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二、外科洗手与手消毒设备1、应装备洗手池。
2、洗手池与水龙头的数目应适合,水龙头数目应许多于手术间的数目,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3、应装备洁净剂。
4、应装备洁净指甲用品:可装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如手刷,刷毛应柔嫩,并按期检查,实时剔除不合格手刷。
A、应装备获得卫生部卫生允许批件的外科手消毒剂,有效期内使用。
B、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纳非手触式。
消毒剂宜采纳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C、应装备无菌干手物件。
无菌干手物件应每人一用,用后洁净、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冲洗、灭菌。
洗手与卫新手消毒应按照以下原那么: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余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取代洗手以下状况下应先洗手,再进行卫新手消毒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件后。
根据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于全院所有职工。
一、手卫生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二、各科室必须配备合格、足够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洗手必须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或皂液。
三、重点部门如ICU、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检验科、内镜室等必须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
四、各科室每月应对手卫生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当怀疑流行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一)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二)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五、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下列情况医务人员应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前。
2、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3、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三)下列情况时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四)医务人员洗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五)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1、取适量的手消毒剂于掌心,均匀涂抹双手。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洗手方法和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3、揉搓至手部干燥。
六、外科手消毒(一)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二)外科洗手遵循以下方法与要求: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修剪指甲,指甲长度不超过指尖。
2024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度一、前言手卫生是医务人员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之一,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规范化、标准化,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确保手卫生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护医务人员自身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四、基本要求1.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流程和技巧。
2.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之前、之中和之后,都应进行手卫生,确保洁净的双手。
3.医务人员在手上伤口、破损皮肤或有感染性皮肤病病变时,应暂时停止手卫生工作,并及时寻求医疗。
4.医务人员应佩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和手套,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坚持每次手卫生至少持续20秒,彻底清洁双手。
6.医务人员应妥善保管个人手卫生用品,包括肥皂、洗手液、消毒剂等,确保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7.医务人员应正确选择和使用手卫生材料,如合适的洗手液和消毒液。
五、手卫生操作流程1.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护目镜和手套。
2.将脏手伸入流动水下,调节水温适宜。
3.取适量洗手液于手心,开始用肥皂揉搓双手,包括指缝、指关节、指尖、手背、手腕等部位,按摩至少20秒。
4.清洗双手时,应注意将手指并开,确保洗液能够清洗到每个表面。
5.冲洗干净后,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避免二次污染。
6.戴上干净的手套,如果是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操作,应确保手套不与外界接触。
7.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手部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液,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手部消毒操作。
8.正确脱除手套,避免手部污染,使用适当的方法将手套脱除。
9.多次接触患者后或进行一些特殊操作后,应进行再次手卫生,确保手部清洁。
六、监督与检查1.医院将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度
一、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二、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暂居菌的过程。
手卫生的管理与要求:
1、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2、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3、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5cfu/cm2
手卫生设施
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1、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2、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
触式水龙头。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应配备清洁剂(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
4、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污染。
5、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6、手卫生设施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二、外科洗手与手消毒设施
1、应配备洗手池。
2、洗手池与水龙头的数量应合适,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3、应配备清洁剂。
4、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如手刷,刷毛应柔软,并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
A、应配备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的外科手消
毒剂,有效期内使用。
B、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
消毒剂
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C、应配备无菌干手物品。
无菌干手物品应每人
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下列情况下应先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