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候专题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61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4.海陆位置:(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的因素: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阴天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影响太阳辐射(光照)的因素:1.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充足);白昼时长长,光照充足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大气透明度)影响降水的因素: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1)气压带、风带: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多,高气压带降水少;西风湿,信风干,而大陆东岸因信风来自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较多;(2)夏季风影响地区,暖湿多雨;冬季风影响地区,干燥少雨。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华西秋雨、中国雨带移动点拨高考近年来,高考地理频频出现气候图表题,而且出题角度也越来越富有新意,由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特征到用有关气候的知识解释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地理现象。
和中国降水相关的气候知识注重结合中国气候变化热点、实际气候特点考查。
华西秋雨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大,因此三考查的重点,中国雨带的移动异常也是高考考查重点。
知识梳理一、华西秋雨1、华西秋雨概念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一种气候现象,主要出现在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关中和陕南、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
其中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及贵州的西部和北部最为常见。
华西秋雨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当降水强度稍大时就必然会给生活生产带来诸多更大的灾难。
平均来讲,降雨量一般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形成当地第二个峰值。
华西秋雨一般出现在9-11月,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在水文上表现为显著的秋汛。
秋季降水以小雨为主,是典型的绵绵秋雨。
主要是由于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停滞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使锋面活动加剧而产生较长时间的绵绵不断的阴雨,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2、华西秋雨的成因当夏季风到达鼎盛,南撤到华西地区引发的特殊降雨天气就是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是冷暖空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每年进入8月下旬以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一带地区,使这一带地区具备了比较丰沛的水汽条件。
同时随着冷空气不断从青藏高原北侧东移或从我国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倒灌,冷暖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频频交汇,于是便形成了绵绵不断的华西秋雨。
3、华西秋雨对农业生产的重大影响华西秋雨雨日多,以绵绵细雨为主。
阴雨天气导致气温下降,给人们的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影响,其有利的方面就是秋雨增加土壤墒情,使土质结构比较疏松,利于播种;但是连阴雨有时会导致湿害,但更多的往往会因长时间缺少光照,植株体光合作用削弱,加之土壤和空气长期潮湿,造成作物生理机能失调、感染病害,导致生长发育不良;作物结实阶段的连阴雨会导致子实发芽、霉变,使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遭受严重影响。
2021届一轮复习专题复习卷—气候对自然环境景观的影响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0分)下图为某岛国四处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常绿林、落叶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
读图回答下列题。
1.该国最有可能是A. 菲律宾B. 日本C. 英国D. 冰岛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丙山所处纬度最高B. 同时体现了沿海向内陆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 植被分界线倾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D. 海拔2 000米以上无阔叶树种秦岭南北宽100~150千米,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地域分异显著,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图示意秦岭南北坡的景观差异。
据此完成下题。
3.图中A处的自然带是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温带草原4.秦岭高山灌丛草甸发育的主要环境特点A. 暖干B. 暖湿C. 冷干D. 冷湿5.有专家认为,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应确定在秦岭某海拔高度处,请根据示意图推测该分界线海拔约是A. 0米B. 800米C. 2300米D. 2500米阿萨勒湖(Lac Assal)位于非洲吉布提中部(下图)、塔朱拉湾以西的阿萨勒洼地中,为非洲大陆最低点。
该湖属于高盐度湖,它曾经是一片海,古地质时期的一次突发地质事件使它变成了内陆湖。
它又是天然的“造盐工厂”,人们源源不断地从稳定不变的湖岸取走湖盐,不久,新的湖盐又重新“长”了出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L海峡:A. 深层海水常年向南流B. 经常见超级油轮驶过C. 表层海水1月向东流D. 可眺望到茂盛的草地7.材料中“古地质时期的一次突发地质事件”可能是:A. 火山喷发B. 海平面下降C. 全球气候变暖D. 崩塌及滑坡8.天然的“造盐工厂”,这一奇特现象证明该湖湖盐来自于:A. 盐矿B. 湖床C. 河流D. 海水2018年11月17—18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莫尔兹比港举行。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主要涵盖了全球各大洲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由于篇幅限制,以下仅简要概述。
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主要是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
2.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全年炎热干燥,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
4.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5.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受西风带影响显著。
6.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中部,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主要是受到陆地性质和距离海洋远近的影响。
7. 极地气候:分布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全年严寒,降水少,主要是受到极地高压带和冰洋气团的影响。
以上只是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一个简单概括,每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变化都与地球的运动、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高中地理答题模板高中地理各专题常见答题模板气候1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
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地势。
阴坡阳坡,海拔高度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2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缘故原由: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地理高考气候气候是地球上一个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
它是由大气环流、气候要素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在地理高考中,气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同时掌握与气候相关的地理知识。
本文将以地理高考气候为题,从气候因素、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全球气候格局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候因素气候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包括纬度、地形、海洋、季风、气候变化等。
首先是纬度的影响。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影响到温度。
因此,赤道地区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
接下来是地形的影响。
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特征会影响气流的形成和温度的分布。
海洋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海陆空气的交换、水平和垂直热量传输等方面。
季风是指在一年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不同地区产生季节性的气候变动。
最后是气候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改变地球的气候系统,导致气候类型的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根据气候类型和特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柯本气候分类法、经典经线气候分类法等。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根据温度和降水的特征将地球划分为若干气候类型的分类方法。
其中,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主要特点是温暖潮湿,降水充沛。
热带草原气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边缘地带,特点是干季和雨季明显,温暖干燥。
地中海气候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特点是冬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气候类型外,还有其他气候类型如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理解气候变化和气候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三、全球气候格局全球气候格局主要由纬度和地形等因素决定。
赤道地区位于热带,气候较热,常年高温多雨。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气候也逐渐变冷。
高中地理文字素材专题之高寒干旱气候青藏区一、强辐射、富日照平均海拔高(达4500m)和云量偏低,使青藏区成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
除藏东和青海东南一隅约在5000~6000MJ /m2之间外,其余绝大部分在6000mJ/m2以上,阿里地区和藏南谷地高达8000~9200mJ/m2.高原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均在2600h以上,藏南谷地和阿里地区达3000~3200h,而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冷湖则以3553.9h高居全国榜首。
二、高寒低温青藏区是全国年平均温度和各级界限温度最低的地区。
年均温0℃线在青藏区形成一小一大两个闭合圈。
年均温-4℃线的分布则表明祁连山西段、江河源山原中西部和羌塘高原北部均不足-4℃,并成为全国年均温最低的地区。
≥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青藏区普遍低于2000℃,青南、藏北及边缘山系高山带甚至只有0~500℃,持续期0~50天。
至于平均日最低温≤0℃、≤—10℃和≤-20℃的日数,高原内部分别为300天,200天和100天,但≤—30℃和≤—40℃的日数极少.表明青藏区虽然冬季漫长或说长冬无夏,但其寒冷程度尚不及东北北部地区。
三、降水少、时空分布不均青藏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虽然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保持着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但是单位距离内的递减率却远比其他地区大。
而这显然与喜马拉雅山作为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巨大屏障,有力地阻止该气流北进有密切关系。
降水的季节分配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特点。
相对多雨区由于冬春降水量相应增加,雨季(5~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70%。
降水量少的地区雨季降水量比例却高得惊人,例如,拉萨为97%,藏北各地为90%,青海茫崖为93%,茶卡89%,巴颜喀拉山以北地区80%。
少数地区仅8月降水量可占全年的42%~46%。
这种情况在青藏区外就十分罕见。
冬季降水量一般很少,但那曲和青南高原东南部在个别年份因降雪过多而造成“白灾”的现象不可忽视。
少雪的冬季同时也是风季。
高考气候类型知识点气候类型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于了解和认识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对于气候类型的了解也是必备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高考地理中常见的气候类型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是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的一种气候类型。
其特点是全年降水充沛,温度高,湿度大,并且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在这种气候下,植被繁茂,动植物物种多样,热带雨林成为地球上最为繁盛的生态系统之一。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澳洲东部和南美洲东部。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冬季干旱,夏季湿润,温差较大。
冬季是干燥的季节,气候较为稳定,而夏季则受到季风影响,降雨较多。
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农业发展较为依赖季风的作用。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的沿海地区。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湿润,夏季温暖而湿润,降水分布较均匀。
由于受到海洋的调节作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域的气温波动较小,适宜农业发展。
四、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和加州沿海地区。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冬季温暖而湿润,夏季炎热而干燥,降水分布不均匀。
地中海气候区域的夏季降水相对较少,适宜种植葡萄和橄榄等作物。
五、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北美中部和欧洲东部的内陆地区。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而湿润,温差极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的降水量较少,适宜发展牧业。
通过对以上几种常见的气候类型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和适宜发展的经济活动。
对于高考地理考试来说,熟悉这些气候类型的知识点,有助于答案准确、得分高。
因此,希望广大考生能够认真学习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并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总结起来,高考气候类型知识点是地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文章通过介绍了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五种常见的气候类型,使考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更加全面。
世界气候类型归纳总结高中气候是地球上长期变化的天气状况的统计结果,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对人类的生活、农业和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根据气候带的划分,可以将世界气候类型大致归纳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一、热带气候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特点是年温差小,年均温高,气温持续高,降水充沛。
具体而言,热带气候可细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南美洲、中非及东南亚地区。
年均温高达25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年内降水分配相对均匀。
这种气候类型下,植被茂密,常年绿叶覆盖,动植物资源丰富。
2.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气候带的边缘地带,如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
年温差较小,降水集中在夏季,而其他季节降水相对较少。
该气候区域的植被以草原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
二、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带位于热带气候带之外,北纬23°至66°和南纬23°至66°之间。
温带气候包括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
1.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包括欧洲南部、北非和加州等地。
该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年降水量适中。
这种气候有利于种植葡萄、橄榄等水果作物。
2. 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陆内部,如欧洲大陆和亚洲中部地区。
该气候类型下,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温差较大,降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农业和森林资源。
3. 海洋性气候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风带的东侧,如欧洲西部、太平洋东岸等地。
该气候类型明显受海洋影响,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温差较小,降水相对均匀。
这种气候下适合发展渔业和水果种植。
三、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位于北纬66°以北,包括北极气候和大陆性寒带气候两种类型。
1. 北极气候北极气候主要覆盖在北极圈内,气温极低,全年多为零下,降水非常少,冰雪覆盖,几乎无植被。
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如下: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向、风速等要素。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地理气候知识点:
1. 气候带:根据纬度和气温的分布,地球表面可以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和极地等气候带。
2. 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带内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出各种具体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苔原气候等。
3. 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通常比内陆地区更温和湿润;山脉和高原会对气流产生阻挡和抬升作用,导致降水分布的变化。
4. 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在长期的时间尺度上发生着变化。
人类活动,如工业化和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对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全球变暖等问题。
5. 气候数据和观测:气候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于研究气候变化和预测未来气候趋势非常重要。
气象站、卫星观测和其他技术手段可以提供关于气温、降水、气压等方面的数据。
6.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对人类的生活、农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农作物生长,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了解地理气候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高三气候类型练习题1.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及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指位于温带地区内陆地区的气候类型。
其主要特点包括四季分明、温度波动大、降水少、大气湿度低等。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内陆大部分地区、北美洲的中西部以及欧洲的东北部地区。
2.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及分布热带季风气候是指位于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降水充沛,温度高,湿度大。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一部分地区。
3. 寒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及分布寒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年降水量适中,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
寒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南美洲南部和非洲南部地区。
4.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特点及分布热带草原气候主要特点是温度高、降水少、植被以草原为主。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南部、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南美洲的一部分地区。
5. 极地气候主要特点及分布极地气候是指位于极地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特点是极端寒冷、降水少、气温极低。
极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极和南极地区。
6. 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区别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都属于温带气候类型,但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气温相对稳定;而大陆性气候则降水较少,温度波动大,四季分明。
7. 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同的气候类型对人类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因此适宜发展农业;寒温带季风气候的寒冷冬季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热带草原气候适宜发展牧业和畜牧业;而极地气候条件恶劣,人类居住和发展相对困难。
通过以上练习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气候类型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了解它们带给人类生活的不同影响。
了解气候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气候环境,也对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气候专题详解一、热带雨林气候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00)2、位置: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著名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
秘鲁城市伊基托斯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二、热带草原气候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750—1000)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5之间海陆位置:非洲中部大部分地,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高原3、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苏丹的首都喀土穆、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马里首都巴马科,南非首都比勒陀亚,最大港口城市德班、最大城市和金都约翰内斯堡,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最大港口城市里约热内卢,委内瑞拉的首都加拉各斯。
高中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
高中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
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分布: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成因: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季;分布:南北纬5-10°;成因:副高与赤道低压交替控制。
3、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分布:亚洲东南部、南部;成因:受西南季风控制。
4、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干旱;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副高控制。
5、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6、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成因:风带与副高交替控制。
7、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亚洲东北部;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8、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分布:中纬度大陆内部;成因: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9、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和湿润,降水均匀;分布:40-60°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西风控制。
10、气候类型: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处;成因:纬度高,受副极地低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