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404.95 KB
- 文档页数:3
1.纸片和硬币下落得一样快吗 ⑴ 实验过程① 如图所示,拿一个长度为1.5m 的玻璃筒,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把形状和质量都不相同的几个物体,如果纸片和硬币等放到玻璃筒里,把玻璃筒倒立过来,观察这些物体下落的情况。
② 把玻璃筒里的空气抽出去,再把玻璃筒倒立过来,再次观察物体下落的情况。
⑵ 实验现象当玻璃筒内有空气时,硬币比纸片下落得快;而当抽去玻璃筒内的空气时,纸片和硬币同时下落。
⑶ 实验结论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2.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⑴ 实验过程① 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一端系着重物,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捏住纸带,启动计时器,松手后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一串小点。
② 根据“逐差法”求出重物下落的加速度2sa nT∆=。
③ 改变重物的质量,重复上面的实验。
⑵ 实验结论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均为g 。
知识点睛14.1 运动的研究第14讲 演示实验(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通过物理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大家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探寻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模型。
这两讲我们复习一些力学、电磁学的演示实验,帮助大家回忆、复习学过的基础知识,同时希望大家对高中物理思想方法有更深的体会。
3.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 ⑴ 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一辆小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边装有光电门,其中A 管发出光线,B 管接收光线。
当固定在车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挡的时间。
这段时间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根据遮光板的宽度s ∆和测出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s v t ∆⎛⎫= ⎪∆⎝⎭,由于遮光板的宽度s ∆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⑵ 物理思想本实验用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这里用到了极限思想,根据s v t ∆=∆,t ∆非常小,s ∆也非常小,就可以认为st∆∆表示的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高二物理实验总结第1篇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OP-----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M----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N-----m2以V2’平抛时的水平射程验证的表达式:2.实验仪器: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实验条件:(高考常考点)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 >m2)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4.主要测量:(高考常考点)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1、m2b.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C.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时,应以每次实验的落点为参考,作一尽可能小的圆,将各次落点位置圈在里面,就把此圆的圆心定为实验测量数据时所对应的小球落点位置。
高二物理实验总结第2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原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1/2mV2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米尺,铁架台,烧瓶夹、低压交流电源、导线。
3.实验条件:a.打点计时器应该竖直固定在铁架台b.在手释放纸带的瞬间,打点计时器刚好打下一个点子,纸带上最初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mm。
4.测量的量:a.从起始点到某一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是重锤下落的高度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1;测多个点到起始点的高h1、h2、h3、h4(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要远一些好)b.不必测重锤的质量5.误差分析:由于重锤克服阻力作切,所以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6.易错点a.选择纸带的条件:打点清淅;第1、2两点距离约为2mm。
b.打点计时器应竖直固定,纸带应竖直,先开启打点计时器,再放纸带高二物理实验总结第3篇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力的概念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光电门、计时器
实验原理: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物体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实验步骤:
1. 将小车置于光电门前的刻度上,并记录下初始位置的刻度值。
2. 用挂钩将弹簧测力计挂在小车上,并记录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 施加一个恒定的力,使小车通过光电门,用计时器记录小车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5. 通过改变施加的力和测量小车的加速度,探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与要求:
1. 实验前需要清晰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概念。
2. 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测量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小车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3. 实验后需要将实验数据整理计算,并得出结论。
4.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记录、计算及结论。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小心操作弹簧测力计,避免弹簧弹出伤人。
3.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归位,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拓展实验:
1. 尝试改变小车的质量,探究质量对加速度的影响。
2. 探究摩擦力对小车加速度的影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物理演示实验集锦引言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物理现象,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物理演示实验,通过简要的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1. 摆锤实验实验目的利用简谐振动的原理,观察摆锤的运动规律。
实验材料•细线•小铅球•木棒实验步骤1.在木棒的一端固定细线。
2.将小铅球系在细线的另一端。
3.将小铅球拉到一侧,释放后观察其运动。
结果分析当小铅球释放后,会进行摆动运动,呈现出周期性的振动。
通过计时器,我们可以测量出每次来回运动所花费的时间,即一个周期的时间T。
可以发现,无论小铅球的振幅大小如何,每个周期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这就是摆动运动的特点之一。
2. 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验证折射定律。
实验材料•光源•直尺或三棱镜•平板玻璃1.将直尺或三棱镜竖直放置在桌上,光源放在直尺或三棱镜的一端。
2.在光源的另一侧放置平板玻璃。
3.调整光源的位置和方向,观察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现象。
结果分析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比值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实验中观察到的折射现象符合这一定律。
3. 热膨胀实验实验目的研究物体受热时的膨胀现象,验证热膨胀定律。
实验材料•金属条•温度计•热源实验步骤1.在金属条上标记出长度刻度。
2.将金属条的一端与温度计固定在一起,另一端放置在热源附近。
3.使用温度计测量金属条的温度变化,记录下温度和对应的长度。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当金属条的温度升高时,其长度也会增加。
根据热膨胀定律,物体的膨胀量与温度变化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4. 电磁感应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导体在磁场中的感应电流现象,验证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材料•铜线圈•电磁铁•电流表1.在铜线圈的两端接上电流表。
2.将铜线圈放置在电磁铁的磁场中。
3.打开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读数变化。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大全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仪器:磁铁、小铁块;细线、钩码(学生用)教师操作:磁铁吸引铁块。
学生操作: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
实验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测量力的仪器实验仪器:弹簧秤(2只)弹簧秤:(1)构造和原理弹簧秤测力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即F拉=F弹=kx,故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构造如图。
(2)保养①测力计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②测量前要注意检查弹簧秤是否需要调零,方法是将弹簧秤竖直挂起来,如其指针不指零位,就需要调零,一般是通过移动指针来调零。
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
④读数时应正对平视。
⑤测量时,除读出弹簧秤上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数值外,还要估读一位。
⑥一次测量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弹性疲乏,损坏弹簧秤。
教师操作:两只弹簧秤钩在一起拉伸,可检验弹簧秤是否已损坏。
3、力的图示实验仪器:刻度尺、圆规4、重力的产生及方向实验仪器:小球、重锤、斜面教师操作:向上抛出小球,小球总是会落到地面。
教师操作:小球在桌上滚到桌边后总是会落到地面。
实验结论:地球对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力的作用,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吸引的作用。
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挂起静止时,线的方向。
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斜面是否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且向下,而不是垂直物体表面向下。
5、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仪器:弹簧秤、钩码(100g×3只)教师操作:将质量为100g的3只钩码依次挂在弹簧秤上,分别读出它们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将数据记在表格中,做出相应计算。
质量m(kg) 重力G(N) 重力与质量的比g(N/kg)0.10.20.3实验结论: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这个比值始终是9.8N/kg。
6、悬挂法测重心实验仪器:三角板、悬线、不规则形状薄板(人字形梯子、绳子)教师操作:在A点用线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在B点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两次重锤线的交点即是重心。
高中物理实验表演教案大全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光的速度,了解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加深对光速不变定律的理解。
实验器材:光源、镜子、尺子、定时器、黑纸、激光笔。
实验步骤:
1. 在一个黑暗的实验室中,将光源设置在一定距离处,以确保光线传播的距离较远。
2. 在光源的前方放置一个镜子,使得光线能够被反射。
3. 在距离光源一定距离处放置一个尺子,用于测量光线传播的距离。
4. 将定时器准备好,用于记录光线反射和传播的时间。
5. 打开光源,调整光线的角度,使其正好照射到镜子上,观察光线的反射。
6. 同时启动定时器,记录光线从光源射出后,反射到镜子上再传播回来的时间。
7. 根据记录的时间和测量的距离,计算出光的速度。
8.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得出更准确的光速测量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室的安静,避免外界干扰影响实验结果。
2. 光线的角度和反射条件要正确调整,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
3. 定时器的操作要准确,记录时间的精度要高。
4. 对实验数据要仔细分析,排除干扰因素,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量结果得出光的速度在299,792,458米/秒左右,与光速不变定律的理论值基本吻合。
扩展实验:可以进行不同条件下光速的测量实验,进一步探究光速不变定律的规律性。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高中物理的实验和演示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和演示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下面是几个适合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例子。
一、光的反射和折射1.平面镜成像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规律,理解物体成像的基本原理。
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固定在支架上,调整好角度;(2)在距离镜子较远的地方放置一点光源(如太阳光或台灯),调整光源高度和距离;(3)用卡尺或直尺测量光源到镜面的距离和镜面到成像物的距离,记录数据;(4)移动成像物的位置,观察成像物的形状和大小变化,记录数据。
2. 棱镜折射实验(1)将棱镜放在光源附近,观察光线射入棱镜内的角度和出射角度;(3)观察出射光与入射光的位置关系、方向和折射角度;(4)用白光照射棱镜,观察光的折射色散现象。
二、机械运动1.小球自由落体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物体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理解物体下落的受力和加速度关系。
实验步骤:(1)将小球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体,用计时器记录不同时间下小球的下落高度;(2)计算不同时间下小球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2.摆钟实验(1)固定摆球,将摆球置于离支点相等的位置初始状态,释放后观察摆球的振幅和周期;(2)改变摆球的长度,观察摆动的变化;(4)计算不同摆长下摆钟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研究摆长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三、电学实验1. 电流、电阻和电功率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电路中的电流、电阻和电功率变化,理解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的关系。
实验步骤:(1)制作简单电路(如电池、细电线、电阻器和电流计等),按照一定的电路图连接实验装置;(2)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值,计算电路中的电功率;(3)改变电路中电阻值和电源电压等参数,观察电流变化和电功率变化的规律。
2. 磁感线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磁场分布和磁感线的方向,理解磁感线的基本特征。
实验步骤:(1)将磁铁放置在一张纸上,洒上铁屑或磁性粉末;(2)观察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和磁感线的方向及密度;(3)改变磁铁的位置和磁铁极性,观察磁场分布和磁感线变化的规律。
高中物理实验演示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展示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器材:单色光源、透明介质块、白纸
实验步骤:
1. 将单色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好光源的位置和方向。
2. 将透明介质块放置在光源正前方的位置,使光线能够穿过透明介质块。
3. 在透明介质块的另一侧放置一张空白白纸,使得光线可以在白纸上形成折射的光点。
4. 观察并记录光线穿过透明介质块后发生的折射现象,可以测量折射角和入射角。
实验结果分析:
1. 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发现光线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的现象,入射角和折射
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2.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规律,以及折射定律的基
本原理。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通过实验的操作过程,学生还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
验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