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H 0700-2008 一般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技术规定(1)
- 格式:pdf
- 大小:108.88 KB
- 文档页数:14
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wu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wu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保护环境,防治生活垃圾填埋处置造成的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求,填埋废物的入场条件,填埋作业要求,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环境监测等要求。
生活垃圾填埋场排放大气污染物(含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本标准发布于 1997 年。
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改了标准的名称;2、补充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3、细化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设施的设计与施工要求;4、增加了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共处置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和生活污水处理污泥的入场要求;5、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期间的污染控制要求;6、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项目数量。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废止。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城市建设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08 年 4 月 2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08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设计与施工、填埋废物的入场条件、运行、封场、后期维护与管理的污染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和封场后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防治环境污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水污染法》污染,国务院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编制国家主要功能区规划的意见本标准旨在保护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造成的污染。
本标准规定了选址要求,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垃圾填埋场进入条件,垃圾填埋场操作要求,场地封闭和后期维护管理要求,污染物排放限值和环境监测要求。
生活垃圾填埋场排放的空气污染物(包括恶臭污染物)和环境噪声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为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导工业生产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的特殊排放限值污染物。
本标准于1997年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如下:1。
2.补充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3.完善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要求;4.增加了生活垃圾焚烧粉煤灰,医疗废物,可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厌氧沼气生产及其他生物处理后的固体残留物,粪便处理后的固体残留物的入库要求。
和污水污泥;5.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运行,关闭,后期维护和管理中的污染控制要求;6.增加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物治理项目数量。
自该标准实施以来,废除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作用。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标准司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和城市建设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于2008年3月17日获得环境保护部批准。
本标准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和建设要求,垃圾填埋场的准入条件,操作,封闭,污染控制及后期监测。
维护和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关闭后施工,运行,维护和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
XXX垃圾卫生填埋场营运管理手册XXX有限公司XX年 X月目录第一章 XXX 垃圾卫生填埋场概括 .................................................- 0 -一、 XXX 简介 ...............................................................- 0 -二、 XXX 垃圾卫生填埋场概略 .................................................- 0 -第二章生活垃圾填埋办理工艺 ....................................................- 0 -第三章垃圾卫生填埋场设备 ......................................................- 0 -一、填埋库区 ..............................................................- 0 -二、渗滤液采集、导排系统 ..................................................- 1 -三、地下水采集、导排系统 ..................................................- 1 -四、雨水导排和防洪系统 ....................................................- 1 -第四章填埋场运行作业 ..........................................................- 1 -一、总则 ...................................................................- 1 -二、运行管理 ...............................................................- 1 -(一)填埋工艺 .........................................................- 1 -(二)填埋工艺流程描绘 .................................................- 2 -(三)填埋作业管理 .....................................................- 4 -三、推土机作业流程 .........................................................- 6 -第五章安全操作规程 ............................................................- 8 -一、推土机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 8 -二、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 9 -三、压实机驾驶员安全操作规范...............................................- 9 -四、装载机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 10-五、发掘机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 11-六、化验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11-七、消杀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12-八、机修、水电安全操作规程................................................- 12-九、安全管理制度 ..........................................................- 12-十、治安、门卫管理制度....................................................- 13-十一、消防管理制度 ........................................................- 13-第六章设备操作及保护保养手册 .................................................- 14-一、推土机 ................................................................- 14-二、压实机 ................................................................- 19-三、发掘机 ................................................................- 23-四、装载机 ................................................................- 25-第七章场纪场规条例 ...........................................................- 30-一、治安捍卫 ..............................................................- 30-二、安全生产 ..............................................................- 30-三、劳动纪律 ..............................................................- 30-四、文明生产 ..............................................................- 31-五、工作职责 ..............................................................- 31-第八章部门职责 ...............................................................- 31-一、行政部职责 ............................................................- 31-二、财务部职责 ............................................................- 31-三、生产营运部职责 ........................................................- 32-第九章岗位职责 ...............................................................- 32-一、场长职责 ..............................................................- 32-二、行政人员职责 ..........................................................- 33-三、财务部会计职责 ........................................................- 33-四、库房保存员职责 ........................................................- 34-五、驾驶员岗位职责 ........................................................- 34-七、食堂工作人员责任 ......................................................- 35-八、门卫工作职责 ..........................................................- 35-九、生产作业班班长职责....................................................- 35-十、作业组人员职责 ........................................................- 36-十一、统计计量人员职责....................................................- 36-十二、化验人员职责 ........................................................- 36-十三、发掘机、装载机作业人员职责..........................................- 37-十四、推土机作业人员职责..................................................- 37-十五、机修、水电人员职责..................................................- 38-十六、消杀人员职责 ........................................................- 38-十七、污水办理工岗位职责..................................................- 38-第十章规章制度 ...............................................................- 39-一、告假制度 ..............................................................- 39-二、档案管理制度 ..........................................................- 39-三、文印制度 ..............................................................- 40-四、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 40-五、车辆管理制度 ..........................................................- 41-六、库房管理制度 ..........................................................- 41-七、物质采买管理制度 ......................................................- 41-八、库房物质领用制度 ......................................................- 42-九、食堂管理制度 ..........................................................- 42-十、行政办公规范管理制度..................................................- 43-十一、财务管理制度 ........................................................- 43-1、现金管理 ...........................................................- 43-2、支票管理 ...........................................................- 44-3、单据管理 ...........................................................- 44-4、固定财富管理 .......................................................- 44-5、安全管理 ...........................................................- 44-6、档案管理 ...........................................................- 44-十二、加班制度 ............................................................- 45-十三、员工着装管理规定....................................................- 45-十四、填埋场夜间值班制度..................................................- 45-十五、填埋作业管理规定....................................................- 46-十六、员工奖赏条例 ........................................................- 47-十七、员工处罚制度 ........................................................- 47-十八、驾驶员管理制度 ......................................................- 48-第十一章应急方案 .............................................................- 49-一、简单引起安全事故的状况................................................- 49-二、应急方案 ..............................................................- 49-(一)应急方案 ........................................................- 49-(二)食品及填埋气体中毒应急方案......................................- 49-(三)电器电路起火应急方案............................................- 50-(四)填埋气体起火应急方案............................................- 51-(五)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方案..........................................- 51-(六)强台风影响库区填埋作业应急方案..................................- 51-三、应急能力 ..............................................................- 51-四、应急工作预防举措 ......................................................- 52-序言本手册内容包含两部分: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填埋场表格(总9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附录 1承诺书(土地使用权人)为保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工作质量,保证调查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切实掌握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和环境风险,我单位(公司)郑重承诺:我单位(公司)将积极配合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工作,为该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证件、图纸、报告、记录等相关资料,绝不弄虚作假。
如有违反,愿意为因提供虚假信息资料所引发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承诺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年月日2承诺书(填表单位)为保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工作质量,保证调查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切实掌握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和环境风险,我单位(公司)郑重承诺:我单位(公司)将按要求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工作,在该工作中通过收集企业或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等方式获得信息并如实填报,绝不弄虚作假;对信息填报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如有违反,愿意为因信息填报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泄密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承诺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年月日3附录 2在产企业地块信息调查表地块名称:填表单位:联系电话:填表人(签字)日期:年月日组内审核人(签字)日期:年月日单位审核人(签字)日期:年月日4表2-1 在产企业地块基本情况表56表2-2-2 填埋场污染源信息调查表(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危废填埋场、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等)30表2-3 迁移途径信息调查表31表2-4 敏感受体信息调查表表2-5 土壤或地下水环境监测调查表。
目 次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装置(单元)布置一般要求 (3)3.1 全厂总体规划的要求 (3)3.2 工艺流程的要求 (4)3.3 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要求 (4)3.4 施工、操作、检修和消防的要求 (4)3.5 经济合理和整齐美观的要求 (4)4 管道布置一般规定 (5)4.1 管道布置的基本要求 (5)4.2 管道布置的一般规定 (5)5 管道材料一般规定 (5)5.1 管道材料设计的基本要求 (5)5.2 管子和管件的选用要求 (6)5.3 阀门的选用要求 (6)6 隔热设计一般规定 (6)6.1 隔热设计的基本要求 (6)6.2 隔热设备和管道 (6)6.3 不隔热设备和管道 (6)7 防腐与表面色设计一般规定 (6)7.1 防腐与表面色的基本要求 (6)7.2 涂漆的表面 (6)7.3 不涂漆的表面 (6)7.4 表面处理和涂漆要求 (7)8 管道应力分析一般规定 (7)8.1 管道应力分析的基本要求 (7)8.2 管道支吊架设计的基本要求 (7)8.3 管道金属膨胀节选用要求 (7)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关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研究与编制项目启动会议纪要》(集团公司[2006]第1号)编制的。
本标准共分8章。
本标准主要内容有:装置(单元)布置一般规定、管道布置一般要求、管道材料一般规定、隔热设计一般规定、防腐与涂色设计一般规定、管道柔性分析一般规定等。
主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设计院主要起草人:李庆汉 张发有 丘 平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艺装置(单元)布置、管道布置、管道材料设计和管道应力分析等方面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化新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工艺装置(单元)布置和配管设计。
改扩建项目可参照执行。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设计规范
一、填埋场选址:
1.优先选择远离人口密集区、水源保护区、地震和洪涝等自然灾害多
发区的地点。
2.应考虑到填埋场周围环境的地质条件,避免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
性差或者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
3.应设计填埋场的排水系统,并确保周围地区的排水系统不会受到影响。
二、填埋场设计:
1.应选择合适的填埋方式,如一般土埋、厌氧土埋等。
2.填埋场应设计有严格的防渗系统,包括底部和侧壁的防渗材料、防
渗层和排水系统。
3.应设立围挡和防风要求,以保证填埋场的整体运行不受外界环境干扰。
4.应设计一套完善的填埋工艺流程,包括垃圾的运输、转运和堆放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填埋产生的有害物质。
三、填埋场操作: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填埋垃圾的堆放和压实,确保填埋场的稳定
性和容量利用。
2.定期对填埋场进行覆土处理,以防止气体外溢和雨水渗透。
3.对填埋场内的液体渗滤液应进行收集和处理,以确保渗滤液不会污
染周围环境。
四、填埋场监测:
1.填埋场应设有环境监测设备,定期监测填埋场周围地下水、地表水、大气环境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2.应定期对填埋场的渗滤液、垃圾气体等进行抽样分析,评估填埋场
的环境影响。
3.定期制定和更新填埋场的监测计划和报告。
综上所述,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设计规范主要涉及填埋场选址、填埋
场设计、填埋场操作和监测等方面内容。
合理的选址、科学的设计、规范
的操作和有效的监测是保证填埋场运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键。
一般固废填埋场建设标准
一般固废填埋场建设标准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选址要求: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地下水丰富区、地震带等,同时具备良好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场地布局:填埋场应采取隔离措施,如建造围护墙、建设隔
离带等,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废物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填埋场应具备相应的废物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确保废物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输和填埋。
4.环境监测:填埋场应具备环境监测设施,可对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的环境污染问题。
5.防渗措施:填埋场应采取防渗措施,如配置防渗层、防渗板等,以防止废物渗漏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6.封闭和修复:填埋场运营结束后,应对填埋场进行封闭和修复,恢复场地的自然环境。
以上是一般固废填埋场建设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实际标准的具体要求可能因地区、国家、法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07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3.08.08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07号
•【施行日期】2014.03.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部分失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该篇法规中第3.0.3、4.0.2、8.1.1、10.1.1、11.1.1、11.6.1、11.6.3、
11.6.4、15.0.5条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程项目规范》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1年第72号)废止,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07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869-2013,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3、4.0.2、8.1.1、10.1.1、11.1.1、11.6.1、11.6.3、11.6.4、15.0.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3年8月8日。
附件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编制组2019年10月目录一、项目背景 (1)二、拟修订标准的基本情况 (1)三、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2)四、国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现状 (8)五、标准修订的必要性 (12)六、国外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污染控制标准现状 (12)七、标准修订的原则、方法和技术路线 (20)八、主要条文说明 (21)九、修订前后标准比较 (27)十、修订后标准与国外主要标准的比较 (28)十一、修订后标准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 (28)一、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冶炼渣、化工渣、燃煤灰渣、废矿石、尾矿和其他工业固体废物。
这些工业固体废物如果随意倾倒、堆放,会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为避免露天堆放冶炼渣、化工渣、燃煤灰渣、废矿石、尾矿等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必须设置专用的贮存、处置场所。
2001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用以规范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及填埋技术要求,防止污染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增长迅速,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到2017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年产生量已经超过30亿吨。
现行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对控制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及填埋过程的环境污染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对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的要求不够完善,如运行、监测等要求相对薄弱,对废矿石堆场、煤矸石堆场等场地的污染防治要求不够细化。
在此情况下,原环境保护部下达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修订GB18599-2001)的编制任务,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节能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承担。
1.2工作过程标准修订任务下达后,标准编制组对主要发达国家工业固体废物填埋管理体系进行研究,重点是发达国家制定相关管理技术规范的方法与流程。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550号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112-2007,自2007年6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2.0.1、2.0.7、3.0.1、4.0.1、4.0.5、4.0.8、5.0.1、6.0.6、6.0.7、7.0.1、7.0.4、8.0.6、8.0.17、8.0.18、9.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年1月17日1总则1.0.1为规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实现科学管理,达到封场工程及封场后的填埋场安全稳定、生态恢复、土地利用、保护环境的目标,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简易垃圾填埋场可参照执行。
1.0.3填埋场封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一般规定2.0.1填埋场填埋作业至设计终场标高或不再受纳垃圾而停止使用时,必须实施封场工程。
2.0.2填埋场封场工程必须报请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2.0.3填埋场封场工程应包括地表水径流、排水、防渗、渗沥液收集处理、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堆体稳定、植被类型及覆盖等内容。
2.0.4填埋场封场工程应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满足安全、环保要求的方案。
2.0.5填埋场封场工程设计应收集下列资料:1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2填埋场设计及竣工验收图纸、资料;3填埋场及附近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等水文气象资料,地形、地貌、地质资料以及周边公共设施、建筑物、构筑物等资料;4填埋场已填埋的生活垃圾的种类、数量及特性;5填埋场及附近地区的土石料条件;6填埋气体收集处理系统、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现状;7填埋场环境监测资料;8填埋场垃圾堆体裂隙、沟坎、鼠害等情况;9其他相关资料。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批准日期2001-12-28 实施日期2002-07-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8599-2001Standard for pollution control on the storage and disposal site forgeneral industrial solid wastes2001-12-28 发布 2002-07-01 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目次前言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 引用标准3. 定义4. 贮存、处置场的类型5. 场址选择的环境保护要求6. 贮存、处置场设计的环境保护要求7. 贮存、处置场的运行管理环境保护要求8. 关闭与封场的环境保护要求9. 污染物控制与监测10.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防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二次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内容。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原冶金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1 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选址、设计、运行管理、关闭与封场、以及污染控制与监测等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及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不适用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与本标准同效。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5085.1-5085.2-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1996地下水质量标准/T14848-93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1996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5086.2-199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 GB/T15555.1~15555.12-199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8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GB15562.2-1995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24.07.23
•【文号】生态环境部公告2024年第20号
•【施行日期】2024.09.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尚未生效
•【主题分类】固体废弃物与有毒化学品污染防治
正文
生态环境部公告
2024年第20号
关于发布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
控制标准》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地下水管理条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以及填埋技术进步,现批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为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并由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
标准的名称、编号如下: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24)。
依据有关法律规定,该标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该标准自2024年9月1日起实施。
自该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活垃圾填埋场
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废止。
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查询。
特此公告。
(此公告业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田世宏会签)
生态环境部
2024年7月23日。
一般工业固废填埋标准一般工业固废填埋标准是确保固废填埋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重要规范。
以下是详细的标准内容:一、填埋场选址要求1.填埋场应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地下水水位较低、土地利用价值低、远离居民区、农田、水源地等敏感区的地点。
2.填埋场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
3.填埋场应满足防渗、防洪、排水等要求,确保填埋场安全运行。
二、填埋场设计要求1.填埋场应进行专业的工程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2.填埋场应设计合理,满足固废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填埋处置要求,同时应考虑固废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3.填埋场应设置有效的防渗层和防渗系统,防止固废渗漏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4.填埋场应设置废气收集和处理系统,防止废气污染大气环境。
5.填埋场应设置废水处理系统,防止废水污染水环境。
6.填埋场应设置垃圾稳定化监控系统,确保固废在填埋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填埋场施工要求1.填埋场施工应按照工程设计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填埋场施工应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3.填埋场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取得相关验收合格证明。
四、填埋场运营要求1.填埋场运营应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填埋场安全、环保、经济运行。
2.填埋场运营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固废入场管理制度、环境监测制度、设备维护制度等。
3.填埋场运营应对入场的固废进行严格的检验和分类,确保符合填埋处置要求。
4.填埋场运营应对填埋场的防渗层、防洪设施、废气处理系统等重要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5.填埋场运营应对填埋场的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排放,防止废水污染水环境。
6.填埋场运营应对填埋场的垃圾进行定期的稳定化监测和分析,确保垃圾在填埋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7.填埋场运营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和管理,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设计规范篇一:最新固废处理标准和规范20xx年6月整理现行规范和标准一、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xx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xx 年4月1日起施行);(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发[2000]120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xx年6月1日起施行);(5)《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01号,1992年6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xx年3月1日起施行);(7)《(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设计规范)关于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xx]872号);(8)《国务院批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几点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39号);(9)《建设部、国家科委关于印发加强垃圾处理科学技术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建科(1991)663号);(10)《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环境卫生与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城建(1992)667号);(11)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部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12)云南省建设厅发布《关于搞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工作的通知》(2000年8月24日);(13)国家计委等《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20xx年9月10日);(14)建设部《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站建设运营监管的意见》(20xx年3月);(15)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xx]9号);(16)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xx〕42号)。
目 次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设计原则 (4)4.1 采样处理系统 (4)4.2 分析仪 (5)4.3 数据传送 (6)4.4 环境 (6)4.5 分析小屋 (7)4.6 仪表的防护和防爆 (8)4.7 现场安装与材料 (9)4.8 消耗品 (9)4.9 标牌 (9)4.10 仪表电平和电缆类型 (10)4.11 设备安装支架和保护箱 (10)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关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研究与编制项目启动会议纪要》(集团公司[2006]第1号)编制的。
本标准共分4章。
本标准主要内容有:规定了过程分析系统与分析小屋的设计、材料和制造的最低要求。
主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中国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南京设计院主要起草人:赵 霄 王克琼 林融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过程分析系统与分析小屋的设计、材料和制造的最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化新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工程项目的过程分析系统与分析小屋的设计、材料和制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DEP-SPT-IN2007-2008 仪表盘(柜)技术规定GB 3836-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GB/T 11640 铝合金无缝气瓶IEC 60079 Electrical Apparatus for Explosive Gas AtmospheresIEC 60529 Degrees of Protection Provided by Enclosures (IP Code)IEC 61000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ASTM A269 Seamless and welded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tubing for general device EEMUA 138 Analyzer Systems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标准3.1试样 sample从工艺管线或设备中提取的少量的具有和工艺介质相同的物性特征的工艺介质样品。
目 次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与定义 (3)4 选址 (5)4.1 一般规定 (5)4.2 水文地质要求 (6)4.3 填埋场容量及设计规模的确定 (6)5 填埋物入场要求 (6)5.1 填埋物的稳定性要求 (6)5.2 填埋物的相容性要求 (6)5.3 禁止进入填埋场的废物 (6)5.4 可直接入填埋场的废物 (6)6 工程设计要求 (6)6.1 设计原则 (6)6.2 Ⅰ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技术要求 (6)6.3 Ⅱ类场的其它技术要求 (7)6.4 填埋场系统组成 (7)6.5 预处理系统 (7)6.6 场区系统 (7)7 填埋场的管理技术要求 (11)7.1 填埋场的作业要求 (11)7.2 填埋作业形式的选择 (11)7.3 填埋作业方式及技术要求 (11)7.4 封场处理要求 (12)7.5 监测要求 (12)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关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标准研究与编制项目启动会议纪要》(集团公司[2006]第1号)编制的。
本标准共分7章。
本标准主要内容有: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以及从选址、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级鉴别及入场要求、工程设计要求、填埋场的管理要求等方面,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作出具体规定。
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南京设计院参编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蒋少军 俞守业 高爱珠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选址、设计、填埋作业、运行管理以及污染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化新建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建设项目中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的设计和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软土地区和永冻土地区等特殊地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5.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GB 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86.1~5086.2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1999年修改单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9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水质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3 术语与定义3.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general industry solid wastes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GB 5085鉴别标准和GB 5086及GB/T 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3.2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first genus general industry solid wastes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不应超过GB8978中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至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3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secondly genus General industry solid wastes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8978中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者是pH值在6至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4危险废物 hazardous waste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指具有感染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毒性(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致毒性以及间接毒性、生态毒性等)、放射性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害特性的废物。
3.5填埋场 landfill site处置废物的一种陆地处置设施,它由若干个处置单元、构筑物和场区组成,填埋场有界限规定,主要包括废物预处理设施、废物填埋设施和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等。
3.6渗滤液 leachate填埋过程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解产生的液体及渗入的地表水的混合液。
3.7渗透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表示防渗材料透水性大小的指标。
相当于等于水力坡度为1时的地下水的渗流速度,是有量纲的数,以m/d或cm/s计。
3.8防渗层 prevent seep layer人工构筑的防止渗滤液进入地下水的隔水层。
3.9天然基础层 savageness base layer填埋场防渗层的天然土层。
3.10复合衬层 composite liners采用粘土类衬里或人工衬里等复合铺设的防渗层。
3.11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 geosynthetic clay liner简称GCL,两层土工合成材料之间夹封料膨润土粉末(或其它低渗透性材料),通过针刺、粘接或缝合而制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密封或防渗。
3.12相容性 consistent某种废物同其他废物或填埋场中其他物质接触时,不产生有毒或易燃气体、大量放热、有害物质,不会燃烧或爆炸,不发生其他可能对填埋场产生不利影响的反应和变化。
3.13Ⅰ类场 first genus landfill site堆放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场。
3.14Ⅱ类场 secondly genus landfill site堆放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场。
3.15粘土 clay土质学中指粘性土的一种,主要由占30%以上的颗粒直径小于0.005mm的细小分散的矿物细粒所组成,具有较高的压缩性,易于膨胀和崩解,透水性小。
3.16盲沟 leachate trench位于填埋场底部的防渗层上或填埋体中,采用高过滤性能材料导排渗滤液或气体迁移的暗渠(管)。
3.17固化 solidify在废物中添加固化剂,使其转变为不可流动固体或形成紧密固体的过程。
3.18稳定化 stabilization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物质的过程。
4 选址4.1 一般规定4.1.1 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4.1.2 填埋场的建设类型,应与将要堆放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类别相一致。
4.1.3 填埋场选址应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土壤、气候、水文地质、地表水文、工程地质等条件对周围环境、工程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运输费用的影响,经过多方案比选后确定。
4.1.4 填埋场选址应以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案、投资省,达到最理想的经济效益,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4.1.5 填埋场选址场地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人力的原因受到破坏,应优先选用沟谷、荒地、劣地、拆迁工作量小的场地。
4.1.6 填埋场场址严禁在下列区域内选址a) 城市规划发展确定的生活居住区、文教区;b) 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c) 当地城建、卫生、环境保护部门划定的卫生防护区;d) 农业保护区;e) 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f) 自然保护区;g) 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4.1.7 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污染系数最小方位的上风侧或常年主导风向下风侧,场界距居民集中区或人畜供水点500m以上。
4.1.8 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a) 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b) 海啸及涌浪影响区;c) 湿地和低洼汇水处;d) 石灰熔洞发育带;e) 崩塌、岩堆、滑坡区;f) 山洪、泥石流地区;g) 活动沙丘区;h)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
4.1.9 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渠道、水库、近海等水体的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洪泛区、淤泥区及坡岸地带,也不宜选在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带。
4.1.10 填埋场场址必须位于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并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4.1.11 填埋场场址应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
4.1.12 Ⅰ类场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4.1.13 Ⅱ类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a) 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b) 宜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
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4.2 水文地质要求4.2.1 填埋场场址应选在工程地质状况稳定,建造费用低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如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4.2.2 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 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b) 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粘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c) 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d) 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地质结构相对简单、稳定。
4.3 填埋场容量及设计规模的确定4.3.1 填埋场应有足够大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以容纳生产装置使用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满足总体布置要求并根据规划要留有适当的余地,以备今后扩建用。
4.3.2 有效填埋区的使用期限应在10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8年。
4.3.3 设计规模宜综合考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压实密度、填埋场所需覆土量、填埋场使用年限及场地的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
5 填埋物入场要求5.1 填埋物的稳定性要求所填埋废物的含湿量、固体含量、渗透率等应不影响废物本身的长期稳定性。
5.2 填埋物的相容性要求两种或两种以上废弃物混合时应当是相容的,不会发生反应、燃烧、爆炸或放出有毒有害气体。
5.3 禁止进入填埋场的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不得送入本填埋场。
5.4 可直接入填埋场的废物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直接进入填埋物。
6 工程设计要求6.1 设计原则6.1.1 渗滤液应达到GB 8978标准后方可排放,填埋场废气排放应满足GB 16297无组织排放要求。
6.1.2 废物安全填埋场应按下列原则设计分区:a) 可以使每个填埋区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封闭;b) 使不相容的废物分区填埋,每区之间应设有隔离设施;c) 分区的顺序应有利于废物运输、填埋和生态复垦。
6.1.3 填埋场应有足够的填埋容量,为未来发展留有适当的余量。
6.1.4 填埋场的布置应减少非填埋占地,填埋区除运行管理和场区设施外,不设置生活区和福利设施。
6.1.5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合理确定场底及封场标高,以减少在场区内设置坝体。
6.1.6 填埋场场区应预留适当的缓冲区以利于机械设备进出操作。
6.1.7 填埋场应一次规划、分区分期实施,以减少一次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