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144.00 KB
- 文档页数:13
2012年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问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激亢.(kāng)忤.视(wǔ)瞋.目(chēng)忸怩.不安(nì)B.倾圮.(pǐ)撰.写(cuàn)骨髓.(suí)嘉言懿.行(yì)C.横亘.(gèn)弄.堂(lòng)租赁.( lìn )睚眦.必报(zì)D.创.伤(chuāng)叱咤.(chà)刀俎.(zǔ)百舸.争流(kě)2.下列所给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浸渍杀戮倾轧殒身不恤B.踌躇竞然笙萧桀骜不训C.忌殚心菲棱侮切齿抚心D.寥廓斑阑河泮仁者乐山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在我的周围。
②我将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③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的悲哀。
④随后走进了一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A.弥漫深味微淡五短身材B.洋溢体味微薄短小精悍C.洋溢深味微漠短小精悍D.弥漫体味微漠五短身材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外语,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牙买加“飞人”博尔特破纪录如探囊取物....,美国游泳选手菲尔普斯勇夺8金,这一切都使29届奥运会成为永恒的经典。
C.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般啊,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D.第一次凌家滩考古共试掘4座墓葬,出土文物131件,其中90%是美轮美奂....的玉器,这无疑向考古专家传递了令人振奋的讯息!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和艾青。
B.《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历史著作,与宋代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本试题分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郭波校对袁喜民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上中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阅读(60分)一、阅读张晓惠《哭泣的圆明园》,回答1—7题:22分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
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
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
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
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
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
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
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
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
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
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是一片喧嚣。
柳纱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
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
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试卷类型:A高一期中检测语文试题2012.1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班级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题3分,共12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纤.绳(qiān )弄.堂(lîng)揩.拭(kāi)忸怩..不安(niǔ ní)B、主角.(jué)解剖.(pōu)莅.临(lì)长歌当.哭(dàng)C、漫溯.(sù)长篙.(gāo)给.与(gěi)嘉言懿.(yì)行D、蠕.动(rú)拎.着(līn)菲.薄(fěi)殒身不恤.(xùn)⒉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凄婉斑斓提要勾玄B、嘻笑戮力噩梦蒙蒙细雨C、荤腥怔住翌年博闻强记D、纽扣喋血炭灰不加思索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朗读首先要读准字音,理解作品中词语、句子含义,不能囫囵吞枣【A】,望文生义【B】。
其次,要准确把握作品的背景、主旨,弄懂作品的文化内幕【C】和情感基调。
此外,还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准确地表达作品内容。
朗诵者可以适当化妆【D】,以增强表演效果。
⒋某校于重阳节这天张贴了一副对联,上联已给出,下联最适合的一项是()乌台好仿黄花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孟生落帽快登临B、凤笛催成红叶诗C、登高喜度老年节D、紫门临水稻花香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要通过宣传来教育和引导人们依法行使交通权利和义务,预防交通拥堵,减少交通延误,保障道路畅通和道路安全。
益阳市第十七中学2012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问卷)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26分)(一)基础题1、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盥.洗(guàn)忖度.(duï)炮.烙(pào)诧.异(chà)B、湍.急(tuān)悚.然(sǒng)残骸.(hái)骨.碌(gǔ)C、石栈.(jiàn)参.商(shēn)闭塞.(sāi)论.语(lún)D、荻.花(dí)嘲.哳(zhāo)宵柝.(tuî)孝悌.(t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高深莫测撒手人寰白璧无暇刨根问底B、五彩斑澜奄奄一息细嚼慢咽阿谀奉承C、张灯结彩感人肺腑截然不同辽阔无垠D、弃甲曳兵不蔓不枝振济灾民触目惊心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向来雇佣女工之难。
②在加沙地带南部靠近埃及的拉法口岸,有一个当地妇女抱着孩子站在的阳台上。
③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的。
A、鉴于千疮百孔微乎其微B、基于千疮百孔微不足道C、鉴于千疮百孔微不足道D、基于体无完肤微乎其微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南京!南京!》仅制作投入就达8000万元。
影片还未开拍,已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
B、五一假期,游园活动成为人们一种度假方式,各地新建的几大主题公园以“新、奇、秀”的姿态闪亮登场....。
C、业内虽不乏仁人志士为治理无证生产,市场混乱的问题数十次向上级报告反映,并采取了打假行动,但屡试不爽....,收效甚微。
D、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5日进入环月轨道,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布什在悉尼表示,举办世博会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盛事,他会促使中国领导借这次机会,向世界展是他们的信心十足,继续推进开放进程。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呓.(yì)语商榷.(què)踯躅..(chí chú)戛.(jiá)然而止B.酣.(hān)眠名媛.(yuán)坍圮.(pǐ)城垣.(yuán)C. 梵.(fán)文臧否.(pǐ)逡巡..(léi xiè)..(jūn xún)缧绁D.奔踹.(chuài)摇曳.(yì)扉.(fēi)页撅.(juē)树枝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张教授热爱研究工作,常常与学生们相濡以沫....,合力探讨解决艰深的学术问题。
B.我们一直致力于这个新的实验,但却屡试不爽....,结果都不能让人满意。
C.王老师素善草书,只见其凝神挥毫,立马写就,真是笔走龙蛇....。
D.翘首西望,海南托着的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鬼斧神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A.④⑥②①③⑤B.⑤③④①⑥②C.⑤③①⑥②④D.④⑥②③⑤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淮安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干瘪.(biě)悲怆.(chuàng)旖.旎(qí)恪.尽职守(gâ)B.商榷.(quâ)纤.巧(qiān)甄.别(zhēn)面面相觑.(xū)C.骸.骨(hái)犄.角(jǐ)饿殍.(piǎo)安土重.迁(chóng)D.戕.害(qiāng)静谧.(mì)蛮横.(hâng)铩.羽而归(shā)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天籁嗥叫惊世骇俗莫名其妙B.妥贴泥淖怨天忧人百无聊赖C.蜇居迷惘瞠目结舌汗流夹背D.磕拌涮羊肉毛骨悚然直接了当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方兴未艾....的音乐治疗学前景令人振奋,它以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音乐治疗理论和中医思想为指导,广泛应用于保健、临床、康复等医学领域,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
B.我们姐妹自出嫁后已有十多年不相见了,没想到今天会在他乡萍水相逢....,真让人又惊又喜,百感交集。
C.我的外婆含辛茹苦....养活了众多儿女,在“大跃进”时期,家里鸡刚刚下了蛋,她就把带着母鸡体温的蛋下锅给孩子们做蛋粥,而自己只喝粥水。
D.海南18年前的一起杀人案终于水落石出....,凶手的哥哥因自己不能生育,又是独身,便代替弟弟“投案自首”,甘当“替死鬼”,致使真凶逍遥法外多年。
4.下列各组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2012年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后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的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立志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高洁的品德节操,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他并不是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
他既希望建功立业,又想要功成身退。
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也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咏贫士〈其五〉》)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 (《咏贫士〈其二〉》)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几乎挨饿的程度,却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为深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的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需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
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他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
“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而“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14分,单选每题2分,翻译每题4分)1.D解说:道歉。
2.B解说:③④不能表现刘邦处事机警,善于应变的性格特点。
3.C解说:《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1)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张良)。
(夜,连夜,1分;之,到,1分;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补充宾语“之”,张良,1分;大意,1分)(2)(我)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发生意外的变故。
(补充主语“我”,1分;所以,……的原因,1分;非常,意外的变故,1分;大意,1分)二、阅读文言文,完成5-8题。
(14分,单选每题2分,翻译每题4分)5.C解说:名词活用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6.B解说:B都表判断;A就,表顺承连词/却,表转折连词;C在/对;D助词,的/动词,到。
7.D解说:没有全用对句。
8.(1)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人在呼唤,后面人在应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分;歌于途,状语后置,1分;休于树,状语后置,1分,大意1分)(2)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种乐趣的人,就是太守。
(述以文,述之以文,补充宾语“之”,这种乐趣,1分;以文述之,状语后置,1分;判断句式,1分;大意,1分)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
(11分,9题5分,10题6分)9.燕子。
(1分)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3分)这些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
(1分)10.这首诗景中含情,使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分)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情态。
(4分)四、默写。
(6分,每题1分)11.决眦入归鸟 12.飞鸟相与还13.思而不学则殆 14.瀚海阑干百丈冰1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6.南阳诸葛庐五、小说阅读。
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Array一.选择题(30分)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藏身) B.缘.染溪,斫榛莽(边缘)C.举匏尊以相属.(劝酒) D.凌.万顷之茫然(越过)2.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动词“是”)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至,到)C.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交会) D.箕踞而遨.(观赏)3.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纵一苇之所如.余音袅袅,不绝如.缕B.觉而起,起而.归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C.相与枕藉乎.舟中山川相缪,郁乎.苍苍D.其隙也.,则施施而行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顺流而东.也(名作状,向东) 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B.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舞动)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C.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入深林,穷.回溪(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D.望西山,始指异.之(意动,认为…奇异) 乌鹊南.飞(名作状,向南)5.下列句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梦亦同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或师焉,或不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C.君子生非异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虽有槁暴山川相缪,郁乎苍苍6.下列各项读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黑魆魆..(yáotiǎo) 黏.合(nián) 打夯.(hāng) 铩.羽而归(shā)..(xū)窈窕B.矫.饰(jiǎo) 攒蹙..(cuáncù) 搭讪.(shàn) 淖尔..(nào)一饮一啜.(chuò)C.桂棹.(zhào)赭.色(zhě)悲怆.(chuàng) 模.样(mó) 绕树三匝.(zā)D.蓦.地(mò)饿殍.(piǎo) 绮.窗(qǐ) 贫瘠.(jǐ) 侘傺..(chàchì)7.下列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遏止/碣石揣测/水流湍急薄利/红颜薄命B. 喷.香/喷饭累.计/连篇累.牍山脉./脉脉.含情C. 烙印/炮烙谬误/未雨稠缪墟场/欷歔不已D.屏窒/屏蔽蹚.水/瞠.目结舌中肯/中流击水8.下列字形正确无误的一项是()(3分)A.厮杀文身敷演幻象厉兵秣马B.寒喧海蜇胡诌绚烂量体裁衣C.寥廓闪烁急躁遨翔掎角之势D.样楯悠邈低佪按捺良晨美景9.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该公司加大科研力度,积极响应市场需求,近期,他们新推出的产品改头换面....,新颖别致,一上市就获得了很好的效益。
2012届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松阳一中叶友娥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选择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班级等写在答题纸上。
3、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百舸.(gě)摇曳.(yì)摭.拾(zhã)翅膀甫.(fǔ)健B、干瘪.(biē)翘.首(qiáo)啮.噬(niâ)汗流浃.背(jiá)C、妥帖.(tiē)不啻.(dì)戕.害(qiāng)恪.尽职守(kâ)D、侘傺.(chì)烙.印(lào)悲怆.(chuàng)按捺.不住(nà)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测试的功能,是辅导我们分辩出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因子,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和丧失时,会比较镇定从容,妥贴地排出轻重缓急。
B、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恳的泥土之上。
C、落日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
D、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澜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县南京路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D、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2012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渣滓(zǐ)夤缘(yín)蹙缩(cù)懵懂(méng)B、宿莽(sù)逡巡(qūn)驰骋(chěng)蹶倒(jué)C、蹒跚(pán)害臊(zào)氤氲(yūn)弥望(mí)D、坍圮(tān)亘古(héng)樯桅(wéi)作揖(jí)2、下列句子中,划线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修改文章的工作主要是增删润饰,或删繁就简,去粗存精,或狗尾续貂、锦上添花。
B.今年五月游颐和园,华天丽日,殿阁巍峨,泛舟昆明湖上,水光潋滟,岸柳成阴,秀色可餐。
C.组织上与他谈话以后,他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歧路上越滑越远。
D.敌人在那里盘踞了很久,虽然已被粉碎,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清理工作仍不容忽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面,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的语文能力,我们拟编写下列任意选修课教材。
B、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不可少的因素。
C、学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D、目前,人造关节所用的材料不外乎金属和塑料两大类。
由于人体内钾、钠、氯等化学物质能使金属材料腐蚀生锈、塑料老化,所以选用的金属和塑料的化学性能必须高度稳定。
4、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一项()四百多年里,___________,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A、围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影B、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C、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D、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二、古文阅读(一)、阅读《孔雀东南飞》序,完成5-6题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舟楫.(jí) 恣.(zì)意句读.(dòu) 六艺经传.(zhuàn)B.阿谀.(yú) 跬.步(guǐ) 符箓.(lù) 木直中.绳(zhòng)C.黯淡.(dàn) 槁暴.(pù) 摭.(zhí)拾跂.而望矣(qì)D.骐骥.(jì) 参省.(xǐng) 静谧.(mì) 生非.异也(xìng)2、下列选自课文的文句均有错别字,其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3分)A.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B.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C.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D.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澜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的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读过因一个父亲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的文章。
B.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朋友和活动天地;他开始反叛了,他甚至不再那么依顺。
C.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些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
D.日本专家称,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是核电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设备老化。
二、课内文言文(9分)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难道。
C.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三语文卷Ⅰ(满分45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的表格内。
一、基础知识(满分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强.迫(qiǎng)慰藉.(jí)栈.道(zhàn)商贾.云集(gǔ)B.创.伤(chuàng)追溯.(sù)忖度.(duó)钟鼓馔.玉(zhuàn)C.稗.官(bàì)欢谑.(xuâ)逾.矩(yú)缱绻.缠绵(quǎn)D.邂.逅(xiâ)赋予.(yú)赡.养(shàn)得鱼忘筌.(q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振怒实名制攻城略地识时务者为俊杰B.溶洞连锁店和衷共济偷鸡不成蚀把米C.谩骂亲和力在所不惜一年之季在于春D.稼接临界点惊世骇俗无事不登三宝殿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大多数人不会留意到,每一项这样的工程________,都会留下一片建设者的坟茔,他们不再魂归故里,而是永远与这伟大的工程相依相伴。
②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企业扩张的根本在于品牌扩张,因此实施品牌________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
③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人们总是把伸张正义的希望________那些有侠肝义胆的英雄身上,因此像鲁智深这样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A.告罄整合寄于B.告竣调和寄予C.告竣整合寄于D.告罄调和寄予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其实,就是在封建时代,有识之士关于..官民关系也曾作过显示着进步意义的阐述,有的还付诸行动。
B、老先生很有度量,他和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经常争论不休的人也能交朋友。
C、美国对.恢复中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问题上故意设置重重障碍,激起了全世界有正义感国家的不满。
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本试卷分Ⅰ卷(60分)和Ⅱ卷(90分)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相应位置,答在试题卷上均不得分。
第Ⅰ卷(60分)一、(共4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百舸.沉疴.苛.捐杂税一气呵.成B.遏.止揭.晓残碑断碣.竭.泽而渔C.寒暄.渲.染煊.赫一时喧.宾夺主D.憔悴.淬.火出类拔萃.心力交瘁.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B.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恳的泥土之上。
C.落日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
D.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澜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它。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一只早年间日日提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
(2)倒不是我特别害怕 ,而是惦念亲人。
(3)此后要许多年不可能在林间的甬道上了,不可能从这样的森林中遇见湖水了。
(4)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_____对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干涉你对“志愿”的选择,但也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A.沉寂孤寂徜徉抑制B.孤寂沉寂徜徉遏制C.沉寂孤寂徘徊抑制D.孤寂沉寂徘徊遏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B.说“独立思考”,好像与“向群众学习”相矛盾,离群众越远越好;说“独立思考”,好像必须想入非非....,越稀奇古怪越好。
C.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2012届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松阳一中叶友娥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选择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班级等写在答题纸上。
3、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答题,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百舸.(gě)摇曳.(yì)摭.拾(zhã)翅膀甫.(fǔ)健B、干瘪.(biē)翘.首(qiáo)啮.噬(niâ)汗流浃.背(jiá)C、妥帖.(tiē)不啻.(dì)戕.害(qiāng)恪.尽职守(kâ)D、侘傺.(chì)烙.印(lào)悲怆.(chuàng)按捺.不住(nà)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测试的功能,是辅导我们分辩出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因子,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和丧失时,会比较镇定从容,妥贴地排出轻重缓急。
B、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恳的泥土之上。
C、落日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
D、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澜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B、国庆假日是人们休闲的大好机会,那段时间里,我县南京路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深夜,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C、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D、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A、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B、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C、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这样去做。
D、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读者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5、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话,使前后文连贯,符合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4分)清代某私熟有四个学生。
一天,当地来了戏班,四个学生都想去看戏。
先生见此情景便说:“我提一个问题,如果谁答得妙,我就允许谁去看戏。
”我的问题是:“读书好还是看戏好?”学生甲不多想便说:“△”。
先生生气地说:“你就知道玩!”学生乙回答说:“△”。
先生笑着说:“此老生常谈也,谁都会说。
”学生丙采用了圆滑的说法:“△”。
先生不以为然的说:“此调停两可之说,恰似汝之为人。
”学生丁灵机一动说:“△”。
先生十分满意:“好,好,此言得之矣。
”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4分)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7、有一位同学,学习上有偏科现象,重理轻文或者重文轻理。
请你写一句话赠给他,启发他纠正偏科现象,这句话中要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
(30字内)(4分)二、现代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每小题3分)眼下,“山寨”是个热得发烫的词汇。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主要特征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是从小作坊起步,通过模仿知名品牌迅速占领市场。
也许是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山寨产品”从手机起步,逐渐蔓延到其他经济领域,又几经演化,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文化领域,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文化现象。
一时间,“山寨鸟巢”、“山寨熊猫”、“山寨网站”、“山寨春晚”、“山寨明星”甚至“山寨红楼梦”纷纷出炉,大有席卷之势。
有专家认为,“山寨产品”并不是完全的盗版和剽窃,其中包含着大量创造和创意的成分,只要没有明显侵权和恶意毁谤,对于这种创造性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
山寨文化自有其流行规律,顺应规律进行疏导,比强行压制更有益于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
“山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原产品的一种戏仿,它对主流文化既有一种迷恋,同时又带有嘲讽。
“山寨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以一种戏仿方式反讽主流文化现象的同时,“山寨文化”往往能发出民间的声音,并照鉴主流文化的不足。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对这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持警惕和保留态度。
他们认为,“山寨文化”中都包含着相当程度上的剽窃和颠覆因素。
这些消极因素,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是对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阻碍,更是现代文明、道德良知的一种集体退化。
“要问‘山寨文化’向何处去,我们必须先问为什么‘山寨文化’能够生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艺理论家陆贵山强调,“山寨”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更是一种集娱乐与非主流为一体的生活态度。
“山寨文化”的精髓是多元融合、多元共生,它巧妙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们的猎奇、从众等社会心态,形成一股备受关注的潮流和态势。
但“山寨文化”毕竟是一种以模仿为内涵的文化现象,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有待时间检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山寨文化”中娱乐成分多,文化因素少;消费心理多,文化创新少。
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出发,一些涉嫌触犯法律的“山寨产品”,有被规范的必要,一些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来蓄意误导、欺骗顾客的产品,更应该迅速叫停。
有学者预测,“山寨文化”无外两种发展态势,一是从娱乐到搞笑再到消亡,这种“山寨文化”不过是披着一层华丽画皮的“垃圾文化”;另一种是走出仿造,走向创新,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这样的“山寨文化”才是前途光明的“民间智慧的文化之旅”。
(节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3日)8、下列对“山寨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寨文化”是一种新兴的备受社会关注的文化现象,其精髓是多元融合、多元共生。
B、“山寨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在反讽主流文化现象的同时,往往能发出民间的声音,并照鉴主流文化的不足。
C、“山寨文化”包含着大量创新和创意的成分,自有其流行规律,只要合理疏导,对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具重要意义。
D、“山寨文化”之所以存在并蔓延,是因为它巧妙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捕捉到了人们的猎奇、从众等社会心态。
9、下列不属于对山寨文化持警惕和保留态度原因的一项是()A、“山寨文化”中娱乐成分多,文化因素少,消费心理多,文化创新少。
B、“山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对主流文化既有一种迷恋,同时又带有嘲讽。
C、“山寨文化”包含着剽窃和颠覆消极因素,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和对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阻碍。
D、“山寨文化”是一种以模仿为内涵的文化现象,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有待时间检验。
10、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山寨”不仅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更是一种集娱乐与非主流为一体的生活,主要特征为创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B、“山寨产品”打着仿造的大旗,以与仿造对象极端相似的风格与微弱差别的包装,误导、欺骗消费者。
C、对于具有剽窃现象的山寨文化,有人认为应当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也有人认为应当坚决给以制止。
D、从“山寨文化”的发展态势看,要么是从娱乐到搞笑再到消亡,要么是走出仿造,走向创新,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11、给上面在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10字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前方》(节选)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
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
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
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
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
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
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
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
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
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
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12、如何理解“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4分)13、第二段中,作者指出人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列出。
(4分)14、第二段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说说引用的作用?(4分)15、第三段划线句中的“前方”“家”和“无边的旷野”分别指什么?(3分)16、这是一个选择问句,结合文意,说出作者的倾向态度,并简要分析。
(5分)三、古诗文阅读(34分)(一)阅读苏轼的《赤壁赋》节选,完成17—22题。
(22分)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