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鸣钟赋第十七段赏析【清代】纳兰性德骈体文
- 格式:ppt
- 大小:240.00 KB
- 文档页数:7
纳兰性德《扈跸霸州》诗词注释与评析扈跸霸州霸山重镇奠神京,鸾辂春游淑景明。
万派银涛冲古岸,四围玉甃护严城。
花承暖日迎来骑,柳带新膏绾去旌。
八砦雄图今更固,行随赏乐胜蓬瀛。
【注释】扈跸: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
跸,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之处。
霸州:今属河北。
康熙十六年(1677)四月十五至十九日康熙帝行猎霸州,性德随侍。
鸾辂:亦作“鸾路”,天子车驾。
万派:此处泛指万流。
甃:井壁。
此处形容城壁如井壁般坚固。
绾:盘绕,系结。
砦:寨。
此处泛指八方外藩。
【评析】纳兰性德既是带刀侍卫,随时要保障皇帝的安全,又是文学侍从,必须随时应对康熙的其他召唤。
例如,康熙曾经命令性德赋《乾清门》应制诗,翻译康熙御制《松赋》等等。
其工作是“日侍上所,所巡幸无近远必从,从久不懈益谨。
上马驰猎,拓弓作霹雳声,无不中。
或据鞍占诗,应诏立就”。
“上有指挥,未尝不在侧,无几微毫发过”。
意思是说:纳兰性德自从当上侍卫之后,皇帝出巡不论远近,必定指定要他随从,而他从不懈怠,工作十分谨慎小心。
他上马打猎的时候,拉开弓箭,百发百中;有时候接到皇上的旨意,马上要应制作诗,他骑在马上不假思索,即刻就能完成,其诗作亦常标明“应制”、“恭纪”、“扈驾”等字样。
皇上任何时候有任何指令,性德都能在第一时间办好,从不离皇帝左右,也从没出过任何差错。
此诗即为应制诗。
诗人随康熙行猎霸州,写下了《扈跸霸州》、《雄县观鱼》等诗。
此诗首四句以霸州重要的地理位置为落笔点,“万派”、“四围”二词突出霸州的壮观气势,亦凸显京城防守之严密。
继以“花承暖日迎来骑,柳带新膏绾去旌”两句,描绘出一幅安乐昌盛的天子巡游图。
但是诗人并未将笔触仅仅停留在赏玩山水的兴致上,末二句笔调一转,写出了他对国家的美好祝愿:他希望八方安定,国家稳固。
在性德作此诗前不久,耿精忠、尚之信等相继投降,历时四年之久的三藩叛乱正朝着有利于清廷的方向发展,形势令人振奋。
性德此诗所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喜不自禁的豪迈之情。
2021-2022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多悦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谈文人的“素心”何谓“素心”?陶渊明《移居》诗曰:“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清代大儒纪晓岚给“素心”的定义是“心如枯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计,此为素心者也”,他这个境界定得太高。
我倒是赞成《辞海》对“素心”的诠释“心地纯朴”,而文人潜心学问,自然更应有一份素心。
我想起了施蛰存先生。
施先生享年99岁,早负盛名,写过不少小说,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又翻译过不少文学作品,成就颇丰。
他谦抑低调,自称一介寒儒。
有评论家评论他“推崇庄子文选,确实修成了庄子式的淡泊”,绝非夸张。
他“心若幽兰、静如止水”。
1993年,施蛰存被授予“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颁奖大会上,先生说:“奖励,‘奖’的目的就是‘励’,我已是年近九十的老人,不需要鼓励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奖应该授予年轻人。
”按照庸俗的观点,施蛰存有点不识抬举,但仔细品味,倍觉施先生言辞之剀切、襟怀之旷达。
坊间有“南施北钱”一说,南施即施蛰存,北钱指钱钟书。
两人有诸多共性,比如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再比如集多家(作家、翻译家等等)于一身,除此之外,两人皆有风骨。
当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名噪一时,很多人以成为“东方之子”为荣耀,而钱钟书一再拒邀。
曾有香港记者写文赞美钱钟书,钱钟书回曰,“大稿活泼有感情,但吹捧太过,违反我的人生哲学,也会引起反感”。
又曾有学校打算为钱父钱基博办百年诞辰纪念会,孰料钱钟书表示不愿意“招邀不三不四之人,谈讲不痛不痒之话,花费不明不白之钱”。
这就是学人狂傲中的坚守。
相反,一些学人对名利有狂热的追求,对权力有入骨的向往。
诚然,要求所有的学人像施蛰存、钱钟书一样有学问、有底线,并不现实,但是达不到他们的高度,不等于就主动放弃下限。
现在,我们时常看到报章上有些半拉子学人自吹自擂,甚至请人捉刀吹捧自己,还有人在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上,把各种夸张的吹捧照单全收,此种现象,岂不怪也欤?钱钟书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