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学复习思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6
肥料学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1.肥料: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2.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屮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3.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原始养分是矿物质(无机物)而不是腐殖质(有机物)。
因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以后才出现的。
4.最小养分律学说:田间作物产量(或生长量)受土壤屮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增加该养分的供应,作物产量随之提高。
反之亦然。
5.主动吸收:养分离子逆养分离子浓度梯度、需要消耗能量的选择性吸收。
它属于生物化学过程,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关系密切故也被称为代谢吸收或选择性吸收。
6.被动吸收:是-•种顺养分离子浓度的、不需要消耗能量的的非代谢性吸收,它是通过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来完成的,故也称为非代谢吸收。
7.养分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某一离子的存在,能够抑制植物対另一离子的吸收。
也就是增加一种离子的供给量会降低另一种离子在植株屮浓度。
8.养分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某一离子的存在,能够促进植物对另一离子的吸收。
9.质流: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使土壤养分随着土壤水分一起运动而迁移到根表的过程。
10.扩散:介质中的养分离子或分子自发地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运动。
11.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的正常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元素,缺少了它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而且其功能不能被其他任何元素所代替。
12.非必需营养元素:植物体内除必需营养元素以外的英他所有元素13.有益营养元素:能够刺激植物生长,或减轻英它元素的毒害、或能在某些专一性较低的功能上简单替代其它矿质元素、或仅为某些植物的种或科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14.大量营养元素:通常将占干物重0.1%以上的元素15.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作物在该时期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多,吸收速率最快,肥料对生长促进作用最大,增产效率最高。
作业及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土壤圈–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二、填空1.自然界土壤由、、三相物质组成。
2.土壤的本质属性是。
3.四大肥力因子是。
4.土壤是由____、____、___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___,包括____和____。
5.土地日是每年的。
6.我国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7.土壤生产力的大小由()和()共同决定。
三、问答题1.土壤与土壤圈、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肥力四因素是什么?★2. 简述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3.简述城市绿地土壤的特征。
★4.怎样提高土壤的生产力?5.土壤的基本特性?6.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有哪些特殊作用?通过学习本课程您是如何认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的?第一章土壤矿物质(Soil mineral )土粒一、名词解释:土宜;风化作用;成土母质;粘土矿物;粒级;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剖面;二、填空1.土壤矿物质来自__,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___和____。
2.矿物按成因分为()和()。
3.根据成因将岩石分为()、()和()三大类。
4.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和()三大类5.近代气候下形成的母质按其搬运方式和堆积特点,可分为母质和母质。
6.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和()。
7.土壤次生矿物种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
8.一般将土粒分为、、和四个基本粒级.9.土壤砂粒的矿物成分以为主,因而养分含量。
10.现代科学将土壤分为、和三种质地类别。
11.土壤物理性粘粒和物理性沙粒的分界点是mm。
12.卡氏制根据的含量,将土壤分为九个质地类型。
13.土壤矿质土粒的元素组成以、、、为骨干成分。
14.一般将土粒分为、、和四个基本粒级.15.土壤砂粒的矿物成分以为主,因而养分含量。
16.现代科学将土壤分为、和三种质地类别。
17.卡氏制根据的含量,将土壤分为九个质地类型。
三、单项选择1.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A、溶解 B、水解 C、水化 D、水蚀2.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是(): A、辉石 B、方解石 C、白云母 D、石英3.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为()。
土壤肥料复习思考题(按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3、肥料;4、土壤生产力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可分为和。
2、施肥能,提高,改善,增加。
3、绿色植物的生活要素有、、、和。
二、思考题1、土壤和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有什么重要意义?2、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何作用?3、土壤肥力的几种观点是什么?4. 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作用?5. 土壤肥力与肥料的关系?6.土壤科学与期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一章土壤固相组成一、名词解释1、土壤母质;2、岩石风化;3、同晶替代4、原生矿物;5、次生矿物;6、土壤粒级;7、土壤质地;8、有机质的矿质化;9、有机质的腐殖化; 10、C/N、11、化学风化、12、风化作用、13、物理风化14、矿化率 15、腐殖化系数二、填空题1、土壤腐殖质由、和三大部分组成2、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有机体,在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3、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
4、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包括、、、。
5、自然成土五大因素指、、、、。
6、土壤质地分为、、三大类别。
7、常见的粘土矿物有、、,北方土壤富含。
8、土壤颗粒分为石砾、、和 4个不同级别。
9、高岭石是型的黏土矿物,蒙脱石是型的黏土矿物。
三、思考题1、为土壤主要的成土矿物和岩石有哪几种?2、主要次生黏土矿物有几种?有什么区别?3、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4、岩石、母质、土壤之间有何差异联系?5、母质在土壤形成中有何作用?6、为什么说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7、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8、简述土壤形成因素的作用?9、不同质地土壤的主要肥力特征是什么?10、各级土粒的理化特性有什么不同?它们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有何差异?11、土壤质地改良措施有哪些?12、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作用?13、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14、怎样合理调节土壤有机质?四、计算题某地区耕地土壤中有机质的矿化率为3%,耕层土攘有机质含量为2%,每亩耕作土壤重35万公斤,新施入耕地土壤有机质矿化率为5%,求每年每亩施入土壤中有机物多少,才能维持土壤中原有有机质含量?(拓展)第二章土壤的物理性质一、名词解释1、土壤密度;2、土壤容重;3、土壤孔隙度;4、土壤结构体;5、土壤结构性;6、土壤黏结性;7、土壤黏着性;8、土壤可塑性;9、土壤耕性;10、少耕与免耕二、填空题1、土壤物理机械性质包括土壤的、、和,影响土壤的。
《土壤肥料学》第一章土壤矿物质课后思考题解析1、试比较不同类型风化作用的特点。
物理风华是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过程。
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
物理风化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有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引起化学风化的因素有水、CO2和O2等大气因素。
经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等作用后,进一步分解岩石,彻底改变原来的岩石内部矿物的组成和性质,并产生一批新的次生黏土矿物。
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和矿物在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特点是植物营养元素在母质表层集中,同时积累了有机质,发展了肥力。
2、试述岩石、母质、土壤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岩石是指由一种或数种矿物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母质是指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
土壤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架。
岩石经风化作用后形成母质,继续在有机物作用下形成土壤。
3、试比较不同土壤质地分类和特点。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是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三种粒级的含量将土壤分四类12个质地名称。
卡钦斯基简制是根据物理性黏粒的含量以及不同土壤类型将土壤划分为三类9级。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经过进一步演变,将土壤类型分为三类12级。
4、试述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砂质土捍卫砂粒多,黏粒少,粒间多为大孔隙,透水排水快,因而土壤持水量小、抗旱能力差;主要矿物为石英,养分贫乏,因缺少黏土矿物,保肥能力弱,养分易流失。
黏质土含砂粒少,黏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大孔隙少,土壤透水通气性差,排水不良,不耐涝,因水分损失快而耐旱能力差;含矿质养分较丰富,保肥能力强,养分不易淋失,肥效来得慢,平稳而持久。
壤质土由于所含砂粒、黏粒比例较适宜,因而既有砂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发小苗等优点,又有黏土对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长的优点。
肥料学部分思考题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一、名词解释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2、大量;3、微量;4、肥料三要素;5、颉颃作用;6、协同作用;7、主动吸收;8、被动吸收;9、质流;10、截获;11、扩散;12、植物营养临界期;13、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4、基肥;15、种肥;16、追肥二、填空题1、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种,来自于土壤的有种,其中、、被称为肥料三要素。
2.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主要是离子态,离子间的相互关系分和两类。
3、分散在土壤中的养分到达根系的方式有、、三种。
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因素主要有、、、、和等。
5、植物整个营养期中的两个关键施肥时期是和。
6、根外营养又称为,是一种的施肥方式。
7、土壤养分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条途径由周围土体向根表土壤移动,一般认为,养分的长距离运输以________为主,而短距离运输则以________为主。
8、根外追肥时,若为作物提供的养分是以阳离子为主,则应调节溶液的反应为_______。
三、思考题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2、必需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3、影响土壤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根外营养有什么特点?适宜根外营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注意哪些事项?5、如何防治植物营养缺乏症?土壤养分状况与化学肥料一、名词解释1、生理酸性肥料;2、生理碱性肥料;3、肥料利用率;4、复混(合)肥料;5、球状肥料;6、包膜肥料;7、缓释氮肥;8、微肥;9、枸溶性磷肥二、填空题1、某化肥袋上标识为N—P2O5—K2O(0—18—12)表示此化肥为元肥。
2、土壤施肥的基本方式有、、。
3、植物吸收氮的形态为、;吸收磷的形态为、;吸收钾的形态为。
4、土壤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和。
5、根据磷肥的溶解特性,一般将其分为、、三种。
6、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必须有存在。
7、硫酸铵施入土壤后,作物吸收铵根离子的数量大于硫酸根离子,因此它是一种_________肥料,长期单一施用时应配合施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
《土壤肥料学》第二章土壤有机质课后思考题解析1、什么是矿质土壤和有机质土壤?矿质土壤简称矿质土,主要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其特性主要由矿物质所决定的土壤.通常含有不到20%的有机质,具有30厘米厚的有机质表土层.有机质土壤是指在土壤学中,一般把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
2、不同土壤中的有机质的来源途径有哪些?对于原始土壤来说,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自然植被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地面植物残落物、根系残体和根系分泌物,其次来源于生活在土内的动物和微生物。
农业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入土壤的各种有机肥料,植物遗留的根茬、还田的秸秆以及翻压的绿肥等有机物质。
3、什么是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土壤腐殖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不仅可以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同时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又可以重新合成更为复杂而且比较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物,即腐殖质。
4、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具体阶段的条件、过程、结果如何?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水解过程、氨化过程、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
水解过程是,蛋白质在微生物所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简单的氨基酸类含氮化合物。
氨化过程是经水解生成的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氨气的过程,条件是在好气、厌氧条件下均可进行,只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作用不同。
硝化过程是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氨化作用产生的氨气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可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进一步氧化成硝酸。
反硝化过程是硝态氮在土壤通气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受反硝化细菌作用还原成气态氮(N2,N2O)的过程.5、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经历哪几个阶段?土壤腐殖质的形成经历两个阶段,为动植物残体分解阶段和新高分子有机物合成阶段。
6、土壤腐殖质酸的组分和性质如何?腐殖酸的主要组成是胡敏酸和富里酸,通常占腐殖酸总量的60%左右。
《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一、名词解释二、选择题三、简答题四问答题氮肥的分类方式和磷肥的分类方式有什么不同?举出备类氮肥和磷肥的代表品种氮肥是按所含氮素的形态分类。
磷肥则是按所含磷的溶解能力分类。
氮肥类型及代表品种:(1)钱态氮肥,代表品种如硫酸钱(2)硝态氮肥,代表品种如硝酸钠。
(3)酰胺态氮肥,代表品种如尿素。
(4)长效态氮肥,代表品种如肱甲醛。
磷肥类型及代表品种:(1)水溶性磷肥:代表性品种如普通过磷酸钙。
(2)弱酸溶性磷肥:代表性品种如钙镁磷肥等。
(3)难溶性磷肥:代表性品种如磷矿粉。
论述我国土壤资源状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耕地只有19. 5亿亩,人均只有1. 5亩。
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3。
草地面积也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林地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平均值的1/5。
人均资源量少。
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存在的问题:土地退化严重,土壤沙漠化、草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及土壤污染的面积也很大,要采用科学措施,防I卜-土壤退化,修复可以修复的退化土壤。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有什么特殊性?常采用什么方法和技术?答: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特殊性(a)用量少。
一般<5kg/亩,为1 —2.5kg/亩。
(b)在土壤屮易转化为无效态。
(c)施用过量后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与技术(a)绝大部分微最元素肥料用于喷施、浸种、拌种、蘸秧等。
(b)严格控制浓度、用量,均匀施用。
(c)非水溶性的微量元索肥料和工业副产品应采用土壤施用。
什么是微量元素肥料?它有什么特点?施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微量元素指十•壤屮的含量及可给性较低,植物对其需要量很少的一类植物必需元素。
以微量元素为主要成分的肥料称为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索肥料有以下的特点(G用量少。
(b)在土壤中易转化为无效态。
(c)施用过量后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应注意(G绝大部分微量元索肥料用于喷施、浸种、拌种、瓏秧等。
(b)严格控制浓度、用量,均匀施用。
(c)非水溶性的微最元素肥料和T业副产品应采用土壤施用。
肥料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肥料归还学说矿质营养学说最小养分律学说主动吸收被动吸收养分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养分离子间的协助作用质流扩散必需营养元素非必需营养元素有益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植物营养临界期根截获必需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生理酸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根际营养根外营养矿质营养元素气态营养元素硝化作用氮肥利用率硝化作用长效N肥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闭蓄态磷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枸溶性磷土壤养分的化学固定土壤养分的生物固定微量营养元素间接肥料直接肥料单元肥料二元肥料多元肥料复合肥料复混肥料专用型复合肥料有机肥料饼肥厩肥堆肥沤肥绿肥生物固氮共生固氮作用种肥基肥追肥联合固氮作用二元复合肥料三元复合肥料二、填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有:、提高产量、和改善环境。
李比西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分别是、归还学说和。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大量营养元素有,共9种。
植物的微量营养元素有,共种。
作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分别是和。
通过质流迁移到根表的养分数量多少与和有关。
通过扩散迁移到根表的养分数量多少与和有关。
土壤养分向根迁移的主要途径有、扩散和。
在植物吸收养分时,养分之间一般存在有和两种相互作用。
按照养分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一般可将其分为元素和元素。
低温影响氮的吸收,其中影响的吸收远大于。
有些作物种子小,幼苗期少,吸收氮的形态以为好。
植物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数量,但,一般发生在植物生长的初期。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数量,一般发生在植物生长。
土壤反应偏性时,有利于根系对阳离子的吸收;土壤反应偏性时,有利于根系对阴离子的吸收。
根系的阳离子代换量(CEC)与养分吸收关系密切;CEC大的则吸收离子多,CEC小的则吸收离子多。
在植物的非必需营养元素中,根据其作用的大小又可将其分为营养元素和元素。
植物吸收氮的主要形态是和。
低温影响阴离子的吸收较阳离子,可能阴离子的吸收以为主。
植物生长的初期蒸腾作用,离子向根部迁移主要靠。
肥料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肥料: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矿质营养学说:阐明绿色植物所需养料依赖于土壤中矿物质的理论质流:土壤中养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随土壤溶液流向根部到达根际的过程。
是土壤养分向根植物根部迁移的一种方式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指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植物营养临界期: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某种养分的需要虽然绝对数量不一定很多,但很迫切的时期。
如供应量不能满足植物的要求,会使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以后很难弥补损失生理酸性肥料:肥料中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根外营养:植物通过根以外的器官主要是叶面吸收养分来营养本身的现象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会引起肥料中的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溶性的磷酸一钙转变为难溶性的磷酸铁、磷酸铝,从而降低过磷酸钙有效成分的含量复合肥料:指物料通过化学反应而成的肥料,具有确定的分子式,可根据分子式计算出各养分的含量厩肥:是家畜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的肥料二、填空1.李比西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分别是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少养分学说。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6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硼、铁、铜、锌、锰、钼、氯);其中大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共9种。
3.植物吸收氮的主要形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
4.植物生长的初期蒸腾作用不强,离子向根部迁移主要靠截获、扩散、质流。
5.在化学氮肥中,硫酸铵最适宜作种肥,尿素最适宜作根外追肥。
6.磷肥按其溶解性来分类,可分为弱酸溶解性磷肥、水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三种。
油菜“花而不实”是缺硼,柑桔的“斑驳叶”是缺锌。
四、简答题1.通过质流到达根表的养分数量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土壤溶液中养分的浓度。
当气温较高,植物蒸腾作用强时,水分损失多,使根基周围的溶液不断地流入根表,土壤中的离子态养分也就随着水流到达根表。
《土壤肥料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 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作用?隐藏答案2. 为什么说土壤是一种再生自然资源?隐藏答案3. 土壤肥力的几种观点是什么?隐藏答案4.土壤科学与期其他学科的关系?隐藏答案第一章土壤的形成与演变1. 土壤主要的成土矿物和岩石有哪几种? 隐藏答案2.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 隐藏答案3. 岩石、母质、土壤之间有何差异联系?隐藏答案4. 简述土壤形成因素的作用?隐藏答案5. 为什么说大、小循环矛盾的统一是土壤形成的本质?隐藏答案6.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什么作用?隐藏答案第二章土壤的物质组成1. 各级土粒的理化特性有什么不同?它们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有何差异?隐藏答案2. 什么是土壤质地?常见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法有哪几种?隐藏答案3. 不同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隐藏答案4.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隐藏答案5. 怎样合理调节土壤有机质?隐藏答案6. 何为土水势?它包括哪几个分势?土水势和土壤水吸力有何异同点?隐藏答案7. 什么是土壤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它有何作用?隐藏答案8. 土壤空气与大气组成有何不同?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隐藏答案第三章土壤的基本性质1.土壤胶体带电的原因?隐藏答案2.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隐藏答案3.土壤活性酸与潜在酸的关系?隐藏答案4.土壤的缓冲作用机理?隐藏答案5.土壤结构体的形成机理?隐藏答案6.为什么说土壤水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大?隐藏答案7.什么是土壤的生产性能?隐藏答案第四章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1.土壤的地带性在农业、林业生产上有何重要意义?隐藏答案2.人为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何影响?隐藏答案3.土地形成条件对土壤形成有何重要影响?隐藏答案4.举例说明我国土壤分布的地带性。
隐藏答案5.举例说明土壤的形成过程。
隐藏答案6.试述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区别。
隐藏答案7.试述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我国土壤资源?隐藏答案第五章土壤管理1.我国耕地资源与土壤资源各有什么特点?隐藏答案2.如何合理保护我国土壤资源?隐藏答案3.什么是土壤退化?有哪几种主要类型?隐藏答案4.简述我国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土壤肥料学(园林)复习思考题完整版第一篇:土壤肥料学(园林)复习思考题完整版土壤肥料学(园林)复习思考题1.土壤是由哪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多少,包括什么。
P2.固相、液相、气相,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50%。
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物和土壤生物;液相包括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气相包括各种气体。
2.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什么。
P2.土壤肥力3.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哪两个方向转化。
这两个过程的进行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P37.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化过程。
P39.有机残体特征;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温度;土壤性质。
4.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哪些。
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P33.1.增施有机肥料2.掺砂掺黏,客土改良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4.改洪放淤或引洪漫砂。
P33.增施有机肥料5.岩石与矿物的区别。
P11-19 6.岩石风化的三种形式中,哪种形式引起岩石发生深刻变化。
化学风化7.土粒一般分为哪三级,其中哪两级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P24 砂粒、粉粒、黏粒。
其中砂粒和粉粒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8.砂土、壤土和粘土与土壤肥力具体有何关系。
P31-9.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什么。
P31 液相和气相状况是由固体颗粒的特征和组合状况决定的,也就决定土壤质地。
10.土壤质地与缓冲性的关系。
P117黏粒含量高,缓冲性好,砂粒含量高,缓冲性差 11.田间持水量最大的是哪一类型质地的土壤。
P31黏土类12.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与土壤哪些热特性有关。
P69-70 土壤热容量、土壤热导率、土壤导温率。
13.决定土壤热容量大小的主导因素。
P69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的含量14.土壤孔性的数量一般用什么表示,一般是通过什么来计算。
P76 土壤孔隙度,一般是通过土壤容重和比重来计算。
15.旱地和水田分别以什么的土壤结构最为理想。
16.土壤耕性的内容一般可归纳为哪三个方面。
P89 耕作难易程度,耕作质量的好坏,宜耕期长短 17.腐殖质的粘性与粘土及砂土比较。
【同步效应:小麦开花后,在群体大小适宜、结构良好的状态下,如果后期有适量的氮素供应,不仅可以延长和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百 《作物施肥学》复习思考题起肛以提供植物养分为主要功效的物料,或是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物质 施肥:将肥料施于土壤和植物,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并保持和增进土壤肥力的农业措施 莊施基针对某一土壤养分或植物营养缺乏症进行的施肥。
平衡施肥:根据作物需要量、土壤养分供应数量和肥料有效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的计量施肥。
调控施肥:是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作物生态和阶段营养状况、土壤(介质)养分供应特点而进行的作物产中定 量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肥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 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而进行的施肥。
以土壤测试和肥料m 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 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肥效递减律:在其他技术措施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渐次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作物的增产量却随 施肥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边际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养分所增加的产量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可以促进根系对土壤氮的吸收,这样植株表现为吸收氮和转移氮素均增加, 分含量都提高,从高产优质角度岀发,这种施氮所起的作用使积极的,称为碳氮同步效应超高产:在一定生态环境下,作物经济产量(收获物)大幅度超过一般高产水平的现象养分移动率:指叶片中某一元素移走量和该元素积累的最高量之百分比养分运转率:指收获期作物籽粒中某养分量占全植株(籽粒和茎叶)该养分量的石分比养分分期效应:指在某一生育阶段中,作物所吸收的单位重量养分能增加的籽粒产量养分利用效率:植物有效利用肥料中养分的系数。
养分农业利用效率:增加单位肥料的增产量。
肥料学复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 肥料中氮、磷、钾被称为“三大元素”,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是什么?A. 提供能量B. 促进生长C. 增强抗病能力D. 改善土壤结构答案:B2. 下列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磷酸二铵C. 硫酸钾D. 堆肥答案:D3. 肥料的“NPK”表示什么?A. 肥料的生产厂家B. 肥料的类型C. 肥料中氮、磷、钾的含量比例D. 肥料的使用方法答案:C二、填空题4. 肥料按照来源可以分为_______肥料和_______肥料。
答案:有机肥料;化学肥料5. 氮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的_______,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的_______。
答案:叶色浓绿;根系发展三、判断题6. 肥料的施用量越大,植物生长得越好。
()答案:错误7. 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可以混合使用,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8. 简述肥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肥料按照来源可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有机肥料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如堆肥、绿肥等,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等优点。
化学肥料则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肥料,如尿素、磷酸二铵等,具有养分含量高、施用方便、效果快等特点。
9. 为什么在施肥时要注意肥料的平衡?答案:施肥时要注意肥料的平衡,因为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是有一定比例的。
过量施用某一种肥料可能会导致其他养分的缺乏,影响植物的均衡生长。
同时,过量施肥还可能造成土壤养分过剩,导致环境污染。
五、论述题10. 论述合理施肥的重要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合理施肥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合理施肥可以满足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其次,合理施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在农业生产中,应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土壤肥力状况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保护环境的目的。
肥料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肥料归还学说矿质营养学说最小养分律学说主动吸收被动吸收养分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养分离子间的协助作用质流扩散必需营养元素非必需营养元素有益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植物营养临界期根截获必需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生理酸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根际营养根外营养矿质营养元素气态营养元素硝化作用氮肥利用率硝化作用长效N肥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闭蓄态磷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枸溶性磷土壤养分的化学固定土壤养分的生物固定微量营养元素间接肥料直接肥料单元肥料二元肥料多元肥料复合肥料复混肥料专用型复合肥料有机肥料饼肥厩肥堆肥沤肥绿肥生物固氮共生固氮作用种肥基肥追肥联合固氮作用二元复合肥料三元复合肥料二、填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有:、提高产量、和改善环境。
李比西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分别是、归还学说和。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大量营养元素有,共9种。
植物的微量营养元素有,共种。
作物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分别是和。
通过质流迁移到根表的养分数量多少与和有关。
通过扩散迁移到根表的养分数量多少与和有关。
土壤养分向根迁移的主要途径有、扩散和。
在植物吸收养分时,养分之间一般存在有和两种相互作用。
按照养分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一般可将其分为元素和元素。
低温影响氮的吸收,其中影响的吸收远大于。
有些作物种子小,幼苗期少,吸收氮的形态以为好。
植物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数量,但,一般发生在植物生长的初期。
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数量,一般发生在植物生长。
土壤反应偏性时,有利于根系对阳离子的吸收;土壤反应偏性时,有利于根系对阴离子的吸收。
根系的阳离子代换量(CEC)与养分吸收关系密切;CEC大的则吸收离子多,CEC小的则吸收离子多。
在植物的非必需营养元素中,根据其作用的大小又可将其分为营养元素和元素。
植物吸收氮的主要形态是和。
低温影响阴离子的吸收较阳离子,可能阴离子的吸收以为主。
植物生长的初期蒸腾作用,离子向根部迁移主要靠。
在化学氮肥中,最适宜作种肥,最适宜作根外追肥。
尿素的含氮量为,氯化钾的含钾量为。
提高过磷酸钙利用率的主要施肥技术措施有和。
钾肥施入土壤后的无效化主要有和。
因K+与NH4+带同种电荷,且相近,两者之间往往具有作用。
木质部中氮的主要运输形态是和。
氨水的含氮量随着比重而。
化学氮肥按其氮素存在形态可分为、硝态氮肥和三类。
在贮存过程中,碳铵易,防止措施是。
磷肥按其溶解性来分类,可分为磷肥、磷肥和难溶性磷肥三种。
水溶性磷肥有,枸溶性磷肥有(各举一例)。
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容易被固定,其中主要包括固定、固定、闭蓄态固定和生物固定。
缺磷症状先从叶开始,原因在于磷在植物体内的强。
化学氮肥施入土壤后主要有挥发、和等三种损失途径。
尿素施入土壤后,在的作用下转化为。
化学氮肥中最易挥发的是,最适宜作叶面肥的是。
土壤pH与磷的有效性有关,pH为时,磷的形态以为主,有效性最高。
植物生长的盛期,蒸腾作用,离子向根部迁移主要靠。
土壤干湿交替变化,容易导致对钾的,所以,钾肥也要施。
氮肥深施的目的是,钾肥深施的目的是。
尿素施入土壤后,先以形式被土壤吸附,转化为碳酸铵后,容易产生氮的而损失。
加热固体硫酸铵,先产生的气体会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后产生的气体会使变的石蕊试纸变红。
南方旱土淹水后,磷的有效性,这主要是由于土壤中态磷的释放。
碳铵的含氮量为,4级品的普钙含磷量为。
钾在作物体内主要以离子态存在,包括游离态、和三种形态。
磷、钾养分主要靠达到根表,所以磷、钾应施用。
水体藻化是水体化的表现,它与施用肥料后的有关。
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NH4)2SO4与NH4Cl,氨的挥发前者比后者,如在酸性土壤上施用,酸化土壤的作用前者比后者。
作物缺铁和缺镁均出现脉间失绿,但缺铁先出现于上,缺镁先出现于上。
油菜“花而不实”是缺,柑桔的“斑驳叶”是缺。
植物缺钙的一般原因是和。
大量元素肥料的大量施用往往容易引起微量元素的,其原因是。
棉花的“叶柄环带”是缺,番茄的“脐腐病”是缺。
微量元素肥料施入土壤后很容易被,故通常采用方法来补充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由于钙、镁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同,所以,缺乏时首先产生症状的部位也同。
草木灰呈性,其中的钾主要形态是,不宜与氮肥混合。
沤肥与堆肥相比较,积制的时间较长,有机质的积累较,氮的损失较。
人粪尿中由于含较多,故人们常把人粪尿当作施用。
新鲜人尿呈反应,腐熟人尿呈反应。
某复合肥料的养分表达式为“15-15-10”,则表示这种复合肥料含钾,总养分为。
专用型复合肥料是针对的养分特点而配方、生产的;三元复合肥料的养分总量不得低于。
三元复合肥料的养分总量不得低于,其中单一养分的含量不得低于。
有机肥料中通常含有一些物质,施用前必须进行处理。
共生固氮作用是固氮菌利用寄主的而固定大气中的氮,并以的形式分泌给寄主。
紫云英是豆科作物,含有,可以通过固氮作用固定大气中的氮分泌给寄主。
紫云英最佳的翻压期是,此时的生物产量较高,木质化程度较。
缺氮与缺硫均会出现叶片均匀失绿黄化的症状,但缺氮先出现的部位是,而缺硫先出现的部位是。
积制高温堆肥时通常会有明显的高温阶段,其全过程可分为:、高温阶段、降温阶段和等4个阶段。
三、判断改错根据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多少,可将其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根部营养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形式。
………………………………………………()硅是水稻的必需营养元素。
……………………………………………………………()硅是水稻的有益营养元素。
……………………………………………………………()硅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
……………………………………………………………()硅是植物的有益营养元素。
………………………………………………………………()土壤养分向根迁移的主要途径是质流和扩散。
…………………………………………()所谓“最小养分”,就是土壤中含量最低的那种养分。
………………………………()植物体内除必需营养元素以外的其它元素统称为有益营养元素。
……………………()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一定比大量元素含量低。
……………………………………()所有的磷肥集中施用都可提高利用率。
…………………………………………………()水稻是典型的喜铵态氮作物。
…………………………………………………………()茶树是喜硝态氮作物。
…………………………………………………………………()茶树是喜铵态氮作物。
…………………………………………………………………()磷矿粉、钙镁磷和过磷酸钙都具有退化作用。
………………………………………()钙镁磷和过磷酸钙都具有退化作用。
…………………………………………………()磷矿粉具有退化作用。
…………………………………………………………………()重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比过磷酸钙强。
………………………………………………()重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比过磷酸钙弱。
………………………………………………()重过磷酸钙没有退化作用。
………………………………………………………………()尿素在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碳酸铵。
…………………………………………()尿素在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碳酸氢铵。
………………………………………()尿素在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转化成NH3。
……………………………………………()H2PO4-最容易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HPO42-最容易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PO43-最容易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由于氮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强,故缺氮症状是从老叶开始。
…………………………()钾参与了许多酶的有机组成,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氯化钾与硫酸钾均为生理酸性肥料,它们施入土壤后会产生相同的酸化效果。
……()集中施用磷矿粉有利于提高磷的利用率。
………………………………………………()氯化钾是单元肥料。
………………………………………………………………………()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也是肥料无效化的过程。
………………………………………()土壤中的硝态氮在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可还原成铵态氮。
……………………………()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可还原成铵态氮。
……………………………()植物体内的硝态氮在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可还原成铵态氮。
………………………()植物体内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可还原成铵态氮。
………………………()重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作用比过磷酸钙强。
………………………………………()重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作用比过磷酸钙弱。
………………………………………()氯化铵的热稳定性比硫酸铵好。
…………………………………………………………()氯化铵的热稳定性比硫酸铵差。
…………………………………………………………()所有氮肥中,硫酸铵的储藏性能最好。
………………………………………………()所有氮肥中,尿素的储藏性能最好。
…………………………………………………()在水旱轮作中,磷肥的施用应遵循“旱重水轻”的原则。
…………………………()在水旱轮作中,磷肥的施用应遵循“旱轻水重”的原则。
…………………………()红薯不是豆科作物,自身不能固氮,为了提高红薯产量,应多施氮肥。
…………()为了防止蔬菜硝酸盐的积累,应禁止施用硝态氮肥。
………………………………()磷矿粉与有机肥堆制后施用可提高其肥效。
……………………………………………()人粪尿是优质有机肥,适宜施用于所有作物。
…………………………………………()硝酸钾既是复合肥料,又是二元肥料。
………………………………………………()人尿和家畜尿的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形态相同,酸碱性也相同。
………………………()腐熟人粪尿与草木灰混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效。
…………………………………………()马粪属于热性肥料。
………………………………………………………………………()牛粪属于热性肥料。
………………………………………………………………………()牛粪属于冷性肥料。
………………………………………………………………………()猪粪属于热性肥料。
………………………………………………………………………()马粪属于冷性肥料。
………………………………………………………………………()猪粪属于冷性肥料。
………………………………………………………………………()人尿中的主要含氮化合物是尿酸。
……………………………………………………()人尿中的主要含氮化合物是尿素。
……………………………………………………()人尿中不含任何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