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生物下册6.1.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精练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770.00 KB
- 文档页数:4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6.1.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骆驼能在沙漠中正常生活是()A.对环境的适应B.骆驼可不喝水C.骆驼不怕大风D.骆驼不怕炎热2 . 构成地衣的真菌和单细胞藻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A.互生B.腐生C.寄生D.共生3 . 以下句子体现捕食关系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几处早莺争暖树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D.人间四月芳菲尽4 . 仙人掌生活在荒漠中,叶特化为刺,茎膨大有储存功能,茎表面绿色,有光合作用的功能,请问它的这些特征是适应什么生存条件的()A.缺乏空气B.缺乏阳光C.缺乏营养D.缺乏水分5 . 生命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各种影响.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枯叶蝶静止时像一片枯叶B.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C.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D.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加速岩石的风化6 . 榴莲盛产于台湾南部,而不能在莆田地区栽培,主要原因是()A.土质的不同B.雨量的大小C.光照的强弱D.温度的高低7 . 长江以南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东北要多,影响这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8 . 叶绿素在()条件下才能形成A.在光照下B.有叶绿体下C.在呼吸作用下D.在光合作用下9 . 人们常在阴湿的地面发现许多低矮弱小的植物,这类植物有茎、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根很简单,称为假根。
这类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因此,常把它们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这类植物是指()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10 . 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11 . 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可适度增加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和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起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温度B.阳光C.空气D.水12 . 南方的柑桔不宜在北方种植,这主要受哪个生态因素的影响A.温度B.阳光C.水分D.空气13 . “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于准北则为枳”,这体现了影响桔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湿度C.酸碱度D.阳光二、填空题14 . 环境中影响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第 6 单元第 1章第 1 节 1 课时总计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分钟)请学生欣赏“桔逾淮为枳”的录像片设疑:桔成为枳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鸟类迁徙、鱼类洄游、春兰秋菊等生物的的场景以及环境污染图片。
归纳: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小结:任何生物都只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二、进入情境,明确目标(10分钟)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的各种环境,并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生存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那么,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对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影响呢?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环境影响生物生活的例子。
小结:同学们举出的实例很好,并且还有很多,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分析一下我们所举事例是受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归纳总结:根据例子,进行归纳总结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知识点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提问: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哪两类?2、非生物因素的成分提问: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哪些?过渡: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有什么影响?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非生物因素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
三、实验探究(8分钟)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过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41页小字部分结合图6.1—2了解黄粉虫幼虫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提问:同学们你准备做实验用的黄粉虫幼虫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才能找到呢?是阴暗的环境还是明亮的环境?生活习性呢?讲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比较好,根据同学们的问题,我们确定探究主题: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也可以有不同意见)制订计划:①材料用具:黄粉虫幼虫;镊子;玻璃板,不透光的纸盒和纸板等②实验装置:设计具有明显区别的阴暗和明亮两种实验环境。
③观察记录:设计观察记录表。
实施计划:在实验过程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同学们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举例实验数据。
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6.1.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新疆特产哈密瓜,引种到福建后,甜度降低很多,这种现象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2 .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一山不容二虎B.鼠害造成作物减产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万物生长靠太阳3 .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华鲟生活的生态因素()A.河中的水B.水的温度C.同种的中华鲟D.河岸上吃草的马4 . 以下哪个选项属于苔藓植物的特征()A.大多生活在阴湿的地方B.有高大的植株C.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D.可以种子繁殖5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中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A.温度B.水C.空气D.光6 . 在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干旱的沙漠中植物种类极少B.大树底下好乘凉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D.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7 .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蚯蚓具有刚毛,适于陆地呼吸B.鲫鱼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C.家鸽身体流线型,能减少飞行阻力D.蝗虫有外骨骼,可减少水分蒸发8 . 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空气⑥田鼠⑦蝗虫A.①②⑤⑥B.③④⑦C.①③④⑤D.②⑤⑦9 . 影响沙漠植物生存最主要的生物因素是()A.湿度B.水分C.阳光10 . 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养鸡场中的人与鸡B.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C.草原上的狼与鹿D.花园中的蚂蚁11 . 有些海葵附着在寄居蟹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寄居蟹的运动得以快速转移,便于获得氧气和食物,而寄居蟹则借身上的海葵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
据此推测,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是()A.合作B.竞争C.捕食D.寄生12 . 菟丝子的叶片退化,细软的茎缠绕在大豆的茎上,它的根伸进大豆的茎内吸收水分和养料。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课题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课型预习课执笔人审核人级部审核学习时间教师寄语你热爱你的生命吗?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阳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重点)2、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难点)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基础知识梳理3.该实验唯一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实验中用若干只黄粉虫而并非一只,这是因为___________。
如何记)概念: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
生物之间和 _________________①同种生物之间:既有,又有。
互助:如,斗争:如。
a 如。
b 如。
2、生物相互作用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西安八中陈重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喂养着黄粉虫。
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黄蝶。
陈重光是一个善于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
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
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把黄粉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喂麦麸和菜叶,实验组加喂塑料餐盒片。
结果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
她又对实验组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生腐败臭味。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她的这一发现在2004年全国第18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1)你认为黄粉虫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__,写出其发育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陈重光“人造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黄粉虫应属于_______,请写出其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3)陈重光所做实验的“假设”和“控制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6-1-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要求本节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2.学情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与信息,促进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及生物对环境的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3.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方面对生物的影响。
内容难度不大,结合自然界中的实例较多,只需演示后归纳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通过一个课时完成,首先从大量的事实入手,引入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巨大影响,通过介绍分类自然形成两大主要方面进行讲解。
非生物因素对光、温度和水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利用图表和学生讨论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这些非生态因素的记忆。
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举例说明来解释生物因素,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分析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说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3.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自学检测以知识点填空的形式评价学生的自学,对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建立知识基础。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知识点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
2.“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光照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本实验提供了两种环境:阴暗和明亮。
知识点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1.我国南方地区的阔叶林比北方的多,导致这种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B )A.阳光B.温度C.水分D.生物因素2.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主要是下列哪种生态因素造成的? (A )A.空气B.水分C.光照D.温度3.仙人掌适宜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影响它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 )A.水分B.温度C.土壤D.空气4.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说明农作物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C )A.空气B.阳光C.水分D.营养5.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C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A.①②⑤⑥B.③④⑦⑧C.①③④⑥D.②⑤⑦⑧知识点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6.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D )A.光照B.土壤湿度C.温度D.杂草7.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发现长出了霉菌,蘑菇和霉菌的关系是(C )A.互利共生B.种内斗争C.竞争D.寄生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C )A.所有有生命的因素B.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C.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D.地球上的生物2.导学号16814031在下列选项中,不是利用控制非生物因素来发展生产的是(C )A.利用塑料大棚控制光、温度、水分等,使南方的品种在北方种植B.利用地膜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萌发C.利用苔藓、地衣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D.控制光照的长短,培育反季节开花的花卉3.在做“探究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时,第一组选用5只黄粉虫幼虫,第二组选用50只黄粉虫幼虫,哪一组的实验结果更准确?为什么? (B )A.第一组;数量少便于控制B.第二组;可防止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C.第一组;实验过程更简短D.第二组;数量多有利于竞争4.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其原因是(C )A.池塘表层水比较温暖B.鱼喜欢到水面上觅食C.池水中含氧量降低D.鱼喜欢阳光的刺激5.影响青蛙冬眠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D )A.光B.水C.空气D.温度6.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D )A.每个蜂群中只有一个蜂王B.无人管理的农田里草生长旺盛,农作物产量低C.老虎吃掉了绵羊D.山下的桃树比山上的开花早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所指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 )A.捕食B.合作C.共生D.寄生8.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的是(C )A.狐狸与野兔B.工蜂与蜂王C.水稻与稗草D.跳蚤与小狗1.(2017·广西贵港中考)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南昌市2019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同步测试题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之后,如果进一步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在下列四个装置中,最合理的是()A.B.C.D.2 . 据历史记载,数千年前的黄土高原,也曾气候宜人。
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植被破坏,每到雨季,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
对以上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草原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该草原上生物构成的其中一条食物链为:鼠→狐→鹰C.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不具有自动调节能力D.黄河成为“悬河”,这反过来说明森林等植被在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生物影响环境3 . “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A.水分B.阳光C.空气D.温度4 .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蕴含着生物学知识,下列古诗词所描写的情景,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5 . 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养鸡场中的人和鸡B.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C.草原上的狼与鹿D.蚂蚁中的兵蚁和工蚁6 . 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并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变量是幼苗的高度和存活率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②号,实验组是①号C.实验表明,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实验表明,蚂蚁能促进合欢幼苗的生长)7 .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25℃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9 . 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因素”活动结束后,应该把实验鼠妇()A.放水冲走B.放回到大自然C.处死D.随便扔到任何地方10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B.水C.温度D.土壤11 .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分布”时,用10只生活状态正常的鼠妇作为探究材料,记录的数据如下:下列关于该小组探究中的某些说法或做法比较科学的是()时间(分钟)环境2345678910明亮976554310阴暗1234566810A.提出问题是:鼠妇要生活在阴暗潮湿地方吗B.该探究实验最成功的因素之一是设置了对照实验C.探究中如果实验结果与做出的假设不一致时,可以修改实验结果D.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10分钟时,鼠妇全部在阴暗的环境中12 . “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得人类已经能够适应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生活.但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造成诸如温室效应、粮食短缺等环境问题”对这句话的全面理解为()A.生物的生存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B.生物的生存都能影响一定的环境C.生物的生存都在破坏一定的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一定的环境13 . 夏天的雨后会发现许多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造成这现象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14 . 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B.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C.五月不热,稻谷不结D.花生缺雨不扎针,玉米遇旱穗难伸15 .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指哪个非生物因素()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16 . 玉米蚜虫生活在玉米植株上,吸食玉米叶片内的汁液,消耗其营养,玉米蚜虫和玉米之间的关系属于A.捕食B.合作C.竞争D.寄生17 . 下列关于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大耳狐耳朵较大,能及时散失体内大量的热量B.极地狐与大耳狐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C.极地狐适应寒冷的生活环境,大耳狐适应炎热的生活环境D.极地狐耳朵短小,尾巴也短小,有利于防止热量过分散失18 . 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就是()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C.A 与 B 的总和D.A 与 B 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19 . 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如无毒蛇具有毒蛇样鲜艳的色泽斑,此现象是A.保护色B.拟态C.警戒色D.适应性20 . 在野外,北极熊不吃企鹅,原因是A.在野外,它们彼此不能相遇B.企鹅肉有毒C.企鹅游泳比北极熊快D.企鹅过群居生活,不易受到攻击二、综合题21 . 同学们想检测甜椒植株上、中、下部位叶片的淀粉含量,按照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6.1.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10分钟达标练习)一.选择题(共16小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桃花花期的影响因素是()A.水分B.阳光C.温度D.土壤【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
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选:C。
2.湖北随县封江口国家湿地公园持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12 月20日,湖北省林业厅湿地保护中心报告:在随县封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组织的冬季野生候鸟专项调查活动中,发现了6只中华秋沙鸭的野生候鸟。
中华秋沙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特有的稀有鸟类,是第三世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解析】湖北随县封江口国家湿地公园持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12月20日,湖北省林业厅湿地保护中心报告:在随县封江口国家湿地公园组织的冬季野生候鸟专项调查活动中,发现了6只中华秋沙鸭的野生候鸟,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A。
3.峨眉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D.海拔高度【解析】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峨眉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即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
故选:B。
4.植物可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这主要体现了哪种生态因素的影响()A.水分B.光照C.温度D.土壤【解析】非生物因素中的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6.1.1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阳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学习重点:举例说明阳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学习难点: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学习过程: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1.环境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和两类。
2.非生物因素: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
3.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我们以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为例,探究的是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1.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及其作用,包括之间和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生物之间既有,也有;不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2.生物之间的关系:蚂蚁、蜜蜂“家庭”();羚羊争夺配偶();猎豹与羚羊();杂草与水稻();根瘤菌与大豆();蛔虫与人()。
三、达标检测1.对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A.田野中各种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C.A与B总和D. A与B的总和加上田野里其它蝗虫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喜食荔枝的小红通过调查,发现烟台市内竟无一棵荔枝树。
影响其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水分B.温度C.光照D.土壤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在淮北则为枳,影响橘子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4.蝴蝶多在白天活动,蝙蝠多在夜晚活动。
造成这种生活习性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空气B.水分C.阳光D.温度5.捕虫植物瓶子草捕获的小虫被瓶内细菌分解,瓶内细菌获得有机物,瓶子草获得氮素。
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影响该现象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温度D.水分7.(2019·北京初二期末)《居易录谈》中记载:“今京师腊月即卖牡丹、梅花、绯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所谓堂花,又名唐花是也。
6.1.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在浩瀚的海洋中,海湾浅水处长绿藻,深水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影响海洋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盐分B.温度C.阳光D.氧气2.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会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土壤B.水C.温度D.空气3.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就是()A.田野中的其他动物B.非生物因素C.A与B的总和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4.昆明市某中学移栽了一棵上百年的银杏树进校园,影响这棵银杏树生存的生态因素是()A.水、阳光、空气B.生物因素C.校园里所有植物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5.冬天,广州众多公园里落羽杉的叶子纷纷由绿色变成红色,造成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水分B.温度C.土壤D.人6.“深秋银杏披金羽,不惧霜寒暖意浓。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深秋银杏叶变黄是因为叶绿体遭到破坏B.深秋银杏叶变黄主要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C.深秋银杏叶变黄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D.银杏叶是银杏的器官层次7.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深度为11084米)有鱼虾生存,但没有绿色植物,这主要是因为那里()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C.温度太低D.没有无机盐8.生长在新疆荒漠地区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矮小,与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A.温度B.光照C.水分D.空气9.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空气B.阳光C.湿度D.温度10.2021年10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寻找勺嘴鹬》,将直播镜头聚焦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并于当天下午拍摄到第一只勺嘴鹬。
勺嘴鹬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全球只有600多只,因嘴型像一把小勺子,被鸟类爱好者亲切地称为自带“饭勺”的小鸟。
下列影响勺嘴鹬生活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适宜的气候B.广阔的滩涂C.丰富的虾蟹D.丰沛的水源二.填空题(共2小题)1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其中,光、温度和水属于。
6.1.1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我国珠峰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
登顶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
当高度达到海拔约8000米“生命禁区”时,一般登山者的身体无法进行代谢。
限制人类在“生命禁区”存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阳光C.水分D.氧气2.龙眼和荔枝是广东名果,它们都不宜在北方种植,主要产生影响的因素是()A.水分B.空气C.光照D.温度3.西双版纳植被茂密,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乎寸草不生,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土壤4.猫头鹰有白天休息而晚上觅食的生活习性,影响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阳光C.水D.空气湿度5.实验结果表明霉菌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其中的影响因素“温度”属于()A.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C.非生态因素D.以上都是6.影响花儿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绽放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B.水分C.光照D.土壤7.鲤鱼适于生活在淡水中,影响鲤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A.水、空气和其他鲤鱼等B.水、温度和水草等C.水、温度、阳光、水中的氧气D.水、温度、阳光、其他食肉鱼类8.人们在种植油菜花一般要在室外,不宜在室内种植,影响其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温度B.光C.水分D.空气9.童年时,我们经常唱起一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到我们这里来,主要是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A.阳光B.水分C.温度10.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B.“雨露滋润禾苗状”C.“草盛豆苗稀”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填空题(共2小题)11.对于每个生物来说,除了它自身以外,周围其他的一切因素构成了影响它的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可以是、、、、等非生物因素,也可以是有周围其他生物构成的。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1.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通常有_______和_______。
2.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_______ 。
4.农民种的水稻田里经常长一种叫“稗”的杂草,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的萌发率比水稻高,长势好,成熟早,因此,很难把它从水稻田里驱除干净。
从中可以得知,稗和水稻之间的关系是属于_______。
5.下图所示为温度对硅藻、绿藻和蓝藻三种植物的生长繁殖的影响。
在这些藻类中,硅藻是鱼类的优良饲料。
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温对这三种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发电厂每天将大量的冷却水(温度很高)直接排入湖中。
仅从食物的角度看,会对鱼类的生存产生怎样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将生物现象与其所表现出来的关系用线连起来。
老虎吃野猪许多蜜蜂在酿蜜合作关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竞争关系猫捉老鼠捕食关系蚂蚁搬家寄生关系血吸虫在钉螺里参考答案:1.种内斗争种内互助2.捕食竞争寄生共生3.寄生4.竞争关系5.(1)随着水温的升高,硅藻的数量逐渐减少,蓝藻的数量逐渐增加,绿藻在水温超过约时也逐渐减少。
(2)大量冷却水被排入湖中,导致水温升高,硅藻会逐渐减少。
鱼的食物减少,鱼将逐渐消瘦,甚至死亡。
6.老虎吃野猪——捕食关系许多蜜蜂在酿蜜——合作关系田里的水稻与杂草——竞争关系猫捉老鼠——捕食关系蚂蚁搬家——合作关系血吸虫在钉螺里——寄生关系。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教学目标:
①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③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重点:
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培养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不仅加深了环境对生物的作用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奠定了基础。
本节出现的实验设计内容,对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力有极大帮助。
课前准备:
学生:各小组准备黄粉虫10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黄粉虫若干只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鱼儿离不开水,蚯蚓生活在土壤中,若让他们对调,结果会怎样?(从而引出“环境”的概念。
)学生列举常见生物生活的环境。
指出这些环境是由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的。
②教师可直接举例,
验的重要性
但注意把
布置课下作业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看图片思考:
青岛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
?
B.
4.荔枝不能在北方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温度较低
B.
5.在稻田中,影响其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蚜
6.天空中,越是高处,鸟的种类和数量越少。
决定此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空气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诊断评价:。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知识点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其中,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
2.“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实验,光照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本实验提供了两种环境:阴暗和明亮。
知识点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一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我国南方地区的阔叶林比北方的多,导致这种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B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生物因素
2.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现此生理现象主要是下列哪种生态因素造成的? (A )
A.空气
B.水分
C.光照
D.温度
3.仙人掌适宜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影响它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 )
A.水分
B.温度
C.土壤
D.空气
4.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说明农作物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C )
A.空气
B.阳光
C.水分
D.营养
5.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C )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
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知识点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6.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D )
A.光照
B.土壤湿度
C.温度
D.杂草
7.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发现长出了霉菌,蘑菇和霉菌的关系是(C )
A.互利共生
B.种内斗争
C.竞争
D.寄生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C )
A.所有有生命的因素
B.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
C.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D.地球上的生物
2.导学号16814031在下列选项中,不是利用控制非生物因素来发展生产的是(C )
A.利用塑料大棚控制光、温度、水分等,使南方的品种在北方种植
B.利用地膜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萌发
C.利用苔藓、地衣来监测空气污染程度
D.控制光照的长短,培育反季节开花的花卉
3.在做“探究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时,第一组选用5只黄粉虫幼虫,第二组选用50只黄粉虫幼虫,哪一组的实验结果更准确?为什么? (B )
A.第一组;数量少便于控制
B.第二组;可防止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C.第一组;实验过程更简短
D.第二组;数量多有利于竞争
4.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其原因是
(C )
A.池塘表层水比较温暖
B.鱼喜欢到水面上觅食
C.池水中含氧量降低
D.鱼喜欢阳光的刺激
5.影响青蛙冬眠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D )
A.光
B.水
C.空气
D.温度
6.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D )
A.每个蜂群中只有一个蜂王
B.无人管理的农田里草生长旺盛,农作物产量低
C.老虎吃掉了绵羊
D.山下的桃树比山上的开花早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所指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 )
A.捕食
B.合作
C.共生
D.寄生
8.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的是(C )
A.狐狸与野兔
B.工蜂与蜂王
C.水稻与稗草
D.跳蚤与小狗
1.(2017·广西贵港中考)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 ℃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A )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
2.(2017·内蒙古赤峰中考)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导致许多人患病,这一事例说明(A )
A.环境能影响生物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能适应环境
3.导学号16814032(2017·安徽桐城中考)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是(D )
A.蚯蚓的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土壤
4.(2017·安徽桐城中考)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在秋风中盛开。
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5.(2017·广东中考)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B )
A.阳光
B.温度和水
C.植物
D.土壤和空气
6.(2017·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沙漠中绝大部分是不毛之地,有的地方却出现了绿洲,这说明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植物的分布?(B )
A.温度
B.水
C.阳光
D.空气
7.(2016·山东日照中考)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D )
A.一山不容二虎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8.(2017·山东新泰模拟)北极地带冰天雪地,几乎没有植物,而我国的西双版纳却四季常青。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C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10只鼠妇,静置两分钟,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在此实验中设置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或对照) 。
(4)分析结果,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5)做完实验后,怎样处理鼠妇?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答案合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