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班级生活有规则
- 格式:pptx
- 大小:6.14 MB
- 文档页数:37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班级生活有规则》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的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班级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规则,并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可能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还有待提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在生活中实践遵守规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班级生活中存在的规则,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班级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规则,并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规则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规则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视频或图片。
2.准备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班级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场景中,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班级生活中规则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班级规则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遵守这些规则?遵守规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规则进行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遵守这个规则。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通过讨论和评价,让学生深入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学会遵守规则。
班级生活有规则-部编五·四学制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班级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理解规则的重要性;2.掌握班级中的基本日常规则,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吵闹等;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懂得遵守规则,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明确班级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知道规则的作用;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班级中的基本日常规则;3.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五·四学制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2.教具:课件、黑板、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班级的基本规则和秩序,引导学生思考:班级规则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规则,班级会是什么样的?2. 观看课件(20分钟)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班级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
教师可以逐一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每一项规则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要做到的方面出发去理解每一项规则。
3. 教学重点(20分钟)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能够掌握班级中的基本日常规则,如: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吵闹等。
4.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化(1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协商、互相理解,学习彼此尊重、信任、合作、分享等方面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整节课的重点,再次强调班级规则对于班级生活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注意班级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课后作业观看班级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的课件,记录下每一项规则的内容和意义,以加深对可班级规则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课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如何让学生在班级规则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而应该启发学生如何理解班级规则。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班级生活有规则》教案2一. 教材分析《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班级生活中,有一些规则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学会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班级的秩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他们对规则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完全遵守班级规则,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规则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班级生活中的规则,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共同维护班级秩序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班级生活中的规则,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班级规则的图片或案例。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班级生活中的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班级规则的图片或案例,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图片或案例中,哪些是遵守规则的表现?哪些是违反规则的行为?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遵守规则的方法。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遵守规则的?通过分享,加深学生对规则的认识。
5.拓展(5分钟)讨论:如果有人违反班级规则,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违反规则的行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规则。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好地遵守规则?8.板书(5分钟)班级生活有规则–遵守规则的表现–违反规则的行为–遵守规则的方法–处理违反规则的行为以上是针对《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课的教学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6《班级生活有规则》教案篇一(第一课时)第二课时6《班级生活有规则》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二课。
教材包含了“班级生活放大镜”、“大家一起来约定”以及“把‘约定’做成文明棋”这三个活动主题。
这些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生活中各种各样遵守或不遵守规则的情境,如课间打闹、同学有礼貌、课堂纪律好等,帮助学生认识规则存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在观察、分析、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学情分析:很多二年级学生的班级规则意识尚未形成,不理解老师为什么给班级生活制定那么多的规则,很多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试探,他们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违反了班级规则。
规则的制定者首先应该是受益者,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班规的制定,有助于学生理解班规的意义,提升自我教育能力以及主体性,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学会运用规则共同维护和建设一个和谐的班级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班级生活处处有规则;(2)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与同学合作制定班级公约以及游戏等活动,树立遵守规则意识,自觉遵守班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规则带给我们的好处,树立遵守规则意识。
(2)自觉遵守班规,学会做个讲文明的学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2)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建立班级公约。
2、教学难点愿意自觉遵守班级规则。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遵守规则以及不遵守规则的事例,可采用照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学生准备:1、调查了解班级生活中的规章制度;2、搜集身边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事例。
教学过程:活动一:哆啦A梦发礼物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出示机器猫的形象)你们喜欢它吗?它今天要和我们一起来活动哦,上课前它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但是它要求你们现在不要打开,等到下课再打开,你们能做到吗?好,下面我来发给大家,请1、2两组的小朋友上讲台拿礼物。
学法辅导:
复习管理:讲方法
【想】: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
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是回想。
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以的清华北大状元都是这样做的。
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
【查】:回想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
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的想出来,有些则模糊,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
能想起来,说明了你已经很好的复习了一遍。
【看】:即看课本,听课笔记。
既有面,更有点。
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
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
【说】:就是复述。
如: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
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