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690.50 KB
- 文档页数:3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新人教版:人口的空间变化必备知识自主诊断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美洲、大洋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3.国内人口迁移(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频繁的战争、等的影响而迁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3)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乡村到、乡村到乡村、城市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其中、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策、、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易混易错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吗?不一定。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地理实践力探究近些年来我国“空巢老人”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
关键能力整合突破考向一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规律·深化整合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下图所示:(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个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①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但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②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主要体现在对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考纲展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考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以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人口迁移的动因及其效应,多从时空综合的角度突出动态分析。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2.人地协调观:探讨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基础自查]知识清单特别提醒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1.如何判定某一人口移动现象是否是人口迁移?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属于人口迁移吗?提示(1)人口迁移一般需具备三个条件:(2)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迁移。
我国的“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动,但是绝大部分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久性改变。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迁移都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吗?为什么?试举一例。
提示不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不都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20世纪70年代,西亚产油国等发展中国家因石油收入大增,缺乏劳动力,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例如,印度等国家石油工人迁移到科威特等西亚国家,就属于发展中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迁移。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
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4.人口迁移对城市化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热点快递]热点扫描高考多以新材料、新情景为切入,聚焦“新型城镇化”“产业转移”“乡村振兴”“乡土情怀”等热点素材,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考查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影响,落脚到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上。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七章人口的变化学案20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知道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②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分析某时期或某地区的人口迁移案例。
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图,回答问题。
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19世纪以前: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如上图)(2)国内人口迁移。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回答问题。
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③新中国成立以来。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读人口迁移和流动文化图,回答问题。
1.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答案: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答案: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三、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对人口的影响(1)对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时代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对其影响较大。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区”上。
一、选择题下表为我国农民工数量(单位:万人)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住户中外出农民工2 8591.表中数据显示( )A.农民工总量呈下降趋势B.举家外出农民工比重大C.本地农民工的数量呈增加的趋势D.农民工占总人口比重逐年下降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呈上升趋势,所以A 项错误;举家外出农民工的比重小于住户中外出农民工的比重,所以B项错误;农民工占总人口的比重以上升趋势为主,所以D项错误;本地农民工数量呈增加的趋势,所以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