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择题热点题型元素推断与元素周期律综合判断
- 格式:docx
- 大小:123.27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复习】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专题解析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本部分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将本部分的学习方法及知识规律总结如下:学法指导:1、抓牢两条知识链(1)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的能力单质的还原性离子的氧化性。
(2)非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离子的还原性。
2、理解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依据(1)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③相互间的置换反应,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
④原电池中用作负极材料的金属性比用作正极材料的金属性强。
(2)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标志①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条件简单、现象明显),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③相互间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的置换弱的。
规律总结:1、同周期元素四增四减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②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④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2、同主族元素四增四减四相同规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②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③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稳定性减弱;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
四相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相同;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通式相同;非金属气态氢化物通式相同。
化学高考之元素推断及综合应用元素推断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这类题往往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基本理论等知识串联起来,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推断元素。
常用方法有:1.根据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推断(1)已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由下列等式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的种类:电子层数=周期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如果已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须将其转化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确定。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阴离子对应的元素在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前面,阳离子对应的元素在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的下一周期的左边位置,简称“阴前阳下”。
2.根据元素化合价的特征关系推断(1)根据等式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最高正化合价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O、F除外)。
(2)如果已知负化合价(或阴离子的符号),则须用等式先求出最高正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负化合价|,再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根据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推断根据原子半径来推断元素的相对位置:同周期中左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右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同主族中下边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上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
4.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推断(2)利用元素的特征来推断元素的位置:如根据“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等特征来推断。
5.根据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推断各周期最后的元素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其原子序数的数值实际上等于前几周期的元素种数之和。
熟记这些原子序数,对推断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很有帮助。
例1.(2018·全国卷Ⅱ)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
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解析] 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气体,则W为氮元素,X为氧元素;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则Y为钠元素;故Z为第3周期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W(N)的电子总数相同,因此Z为氯元素。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九题元素推断知识点总结一、重要元素的基本性质1.氢:原子半径最小,同位素没有中子,密度最小的气体;2.碳: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金刚石、石墨、富勒烯;3.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78%),化合时价态很多,化肥中的重要元素;4.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气体(21%)。
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两种气态的同素异形体;5.氟: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无正价,氧化性最强的单质;6.钠: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焰色反应为黄色;7.镁:烟火、照明弹中的成分,植物叶绿素中的元素;8.铝:地壳中含量第三多的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两性的单质(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常温下遇强酸会钝化;9.硅: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半导体工业的支柱;10.磷:有两种常见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制造火柴的原料(红磷)、化肥中的重要元素;11.硫:单质为淡黄色固体,能在火山口发现,制造黑火药的原料;12.氯:单质为黄绿色气体,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氯碱工业的产物之一;13.钾: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化肥中的重要元素;14.钙: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矿质元素,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矿质元素;二、与元素的原子结构相关知识归纳1.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是Be;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有O;2.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Si;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有Mg。
3.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Li、P;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Be。
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元素是11H;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关知识归纳1.主族序数与周期序数相同的元素有H、Be、Al;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C、S;主族序数是周期序数3倍的元素有O。
2.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2倍的元素有Li、Ca;周期序数是主族序数3倍的元素有Na。
1.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1)理论推断: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相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2)实验标志:单质从水或非氧化性酸中置换出H2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溶液中盐与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单质的还原性或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与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相反;原电池中的正、负极,一般,负极大于正极。
3.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1)理论推断: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实验标志:单质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溶液中非金属与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单质的氧化性或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与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相反。
注意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是指分解的难易程度与氢键无关。
4.化学键的判断:金属和非金属构成的化合物(除氯化铝、氯化铁等)一般都是离子键,非金属构成的化合物一般都含共价键,铵盐还含有离子键。
A-A型共价键为非极性键,A-B型共价键为极性键。
1.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2. 已知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Y和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和Z可以组成一种Y和Z的质量比为7∶8的化合物B.X、Y、Z组成的盐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X和Z可以组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2∶1,常温下为液态的两种化合物D.由X、Y、Z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组成的具有10电子的微粒仅有2种3.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对减弱的是t℃时,Br2+H2K=5.6×107I2+H2K=434.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第四部分元素推断题的解法元素推断题是利用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推出四种或五种元素,然后按照要求判断正误的一类选择题。
常见情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叙述依次递增、同周期或同主族、原子比较减小、原子序数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之间的关系。
(1)解题方法: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性质之最、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信息,确定元素名称;然后利用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及有关规律,判断题给的结论是否正确。
(2)几个重要规律:①元素性质的规律:同周期: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主族: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②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金属性强弱判断: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利用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判断: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弱;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
③半径规律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一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
说明: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多的离子半径大于电子层数少的离子半径。
④化合价规律:最高正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负价的绝对值=8。
最高正价和负价的代数和分别为:6、4、2、0.(3)周期表的结构:(4)元素的特殊性质:①元素之最:短周期元素金属性最强、半径最大的元素是钠;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F);最轻的金属是锂(Li),最轻的气体是氢气;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单质熔沸点最高的是石墨;酸性最强的含氧酸是高氯酸(HClO4);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的原子是氕(H);没有正价的元素是F;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专题09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综合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高频考点解读】1.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3.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4.以第ⅠA族和第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热点题型】题型一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例1、短周期元素W、X、Y、Z中,W、Z同主族,X、Y、Z同周期,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为金属元素,X2+的氧化性小于Y3+的氧化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W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W与Z一定具有相同的最高正化合价C.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D.以X、Y、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Y作正极【提分秘籍】(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①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程度:与水或酸反应Na、Mg、Al――――――――――→Na>Mg>Al越来越难②根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Fe置换出Cu⇒Fe>Cu③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NaOH>Mg(OH)2>Al(OH)3⇒金属性:Na>Mg>Al(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①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与H2化合Cl2、Br2、I2――――――→Cl>Br>I越来越难②根据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或还原性:稳定性:H2O>H2S⇒非金属性:O>S③根据非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Cl2置换出Br2⇒Cl>Br④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H2SO4>H2CO3>H2SiO3⇒非金属性:S>C>Si【特别提醒】(1)元素的非金属性与金属性强弱的实质是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得失电子的多少。
如Mg比Na失电子数多,但Na比Mg失电子更容易,故Na的金属性比Mg强。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高考对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考查点主要有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等。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是新课标高考中的热点之一,而元素周期律是每年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化学键的考查层次较低,多放在对概念的理解上。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考查形式主要有:(1)考查原子结构中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核素、同位素的概念;(2)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
该考点以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为主,同时也会在非选择题中渗透考查。
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对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比较方法、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常用规律、“位一构一性”的综合判断与应用的考查,以选择题的考查形式为主。
高考对化学键的考查主要是围绕电子式书写或正误判断、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和性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题目基础性较强,一般不独立命题,通常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
由以上分析可知,复习该考点时要抓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数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化合价规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规律;熟练掌握“位一构一性”之间的关系,即熟练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根据原子序数会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能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元素的性质。
例3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解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Z是氯元素,n是Cl2;0.01 mol·L–1 r 溶液的pH为2,说明r是一元强酸,Cl2与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会产生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r是HCl,另一种物质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则说明W是H元素;m是H2O,q是HCl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p与Cl2光照反应产生HCl,同时产生s,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p是甲烷,则s可能是CH3Cl、CH2Cl2、CHCl3、CCl4中的几种物质。
题型专练(四) 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1.(2019·安徽黄山二模)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其中只有Z为金属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X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点燃条件下,Z的单质在X与Y形成的最高价化合物甲中能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乙和X的单质。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W的单质可做半导体材料B.Z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ⅡA族C.4种元素的原子中,Y原子的半径最小D.工业上通过电解化合物乙来制取Z的单质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其中只有Z为金属元素,X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则X为C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则W为Si元素;点燃条件下,Z的单质(金属)在X(C)与Y形成的最高价化合物甲中能发生反应生成化合物乙和X的单质(C),该反应为Mg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乙为MgO,则Z为Mg元素,Y为O元素。
硅晶体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A项正确;Mg的原子序数为12,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ⅡA族,B项正确;同一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一主族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则C、O、Mg、Si元素中O的原子半径最小,C项正确;MgO的熔点高,冶炼成本较高,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获得Mg,D项错误。
2.(2019·河北石家庄教学质量检测)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的某种核素不含中子;X、Y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X与Z同主族,且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X、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为强电解质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Z>YC.X与Y形成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为四面体D.原子半径:Y>Z>X>W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的某种核素不含中子,则W为H元素;X、Y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则L层电子数分别为3、4或6、8,X与Z为同主族元素,且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则X的L层电子数为6,X为O元素,Z为S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6-6-6=4,且Y的L层电子数为8,Y为Si元素。
高考专项5----元素推断1.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Z的周期序数=族序数,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甲、戊是两常见的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氧化物且丙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W的原子序数是Z的两倍,金属性强于ZB.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VIII族C.丙属于两性氧化物D.等物质的量的甲和戊完全溶于稀硝酸,消耗的HNO3的量一定相等2.四种位于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内层电子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5,Z和W位于同一周期。
Z与W组成的化合物是常用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医用药剂,工业上电解该化合物的熔融物可制得Z单质,Y和Z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这两种离子化合物的阴离子与阳离子数之比均为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元素中至少有两种金属元素B.四种元素的常见氢化物中熔点最高的是Z的氢化物C.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高子中,离子半径最小的是元素Y形成的离子、、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的pH小于7D.常温下,X Y Z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已知,离子化合物甲是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其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阳离子是一种5核10电子微粒;Q元素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乙为上述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与乙的浓溶液反应生成丙、丁、戊三种物质,其中丁在常温下为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丙和戊的混合物一定显酸性C.丁一定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原子半径:X<Y<Z<W4.现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X、Y、Z,其中W和X位于同主族,且原子序数相差2,Y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Z的单质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W和Y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B.简单离子半径:r(W—)>r(X+)C.室温下,同浓度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水溶液的pH:Z<YD.Y、Z、W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可能是电解质5.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可以预测许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也可推测键角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S2是V形分子B.SnBr2键角大于120C.BF3是三角锥形分子D.NH4+键角等于109º28ˊ6.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关于短周期主族元素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X元素的简单阳离子与Y 元素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两元素的最高化合价:X<YB.原子半径最大和最小的元素都在第ⅠA族,且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根据同主族两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低,可判断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D.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7.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3倍,X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W与Y属于同一主族。
专题5.2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高频考点解读】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ⅠA族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热点题型】题型一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例 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一部分,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则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 )。
A.5x+10 B.5xC.5x+14 D.5x+16答案 A【提分秘籍】1.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共有7个横行。
②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共有18纵行。
(2)周期(3)族①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第18列除外)②副族:仅由长周期元素组成的族(第8、9、10列除外)③Ⅷ族:包括8、9、10三个纵列。
④0族:第18纵列,该族元素又称为稀有气体元素。
(4)分区①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硼、硅、砷、碲、砹与铝、锗、锑、钋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的分界线。
②各区位置:分界线左下方为金属元素区,分界线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区。
③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表现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5)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①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②镧系: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
③锕系:元素周期表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
④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
【举一反三】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元素推断与元素周期律综合判断题组一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正误判断1.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Al、Cl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a+、Al3+、Cl-的离子半径也依次减小B.在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H2R)中,热稳定性最强的其沸点也一定最高C.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都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一定越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3.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D Cl与Cl得电子能力相同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取决于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呈现从1→8的周期性变化5.Se、Br两种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Br>Se>PB.还原性:S2->Se2->Br-C.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H2Se比HBr的稳定性强6.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了元素性质与它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下列有关性质的大小关系符合元素周期律的是( )A.酸性:HNO3>H3BO3>H2CO3B.稳定性:HF>PH3>H2OC.碱性:Be(OH)2>Mg(OH)2>Ca(OH)2D.金属性:K>Mg>Al7.下列事实可用作比较Al和Fe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的是( )A.Al的导电性、导热性比Fe的好B.Al(OH)3可溶于NaOH溶液,Fe(OH)3不溶于NaOH溶液C.相同质量的Al片和Fe片,投入到等浓度的稀硫酸中,Al片产生氢气更多D.在野外利用铝热剂焊接铁轨8.主族元素M、R形成的简单离子M2-与R+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原子的质子数一定大于R原子的质子数B.M可能存在16M、18M两种核素C.M2-与R+的电子层结构不可能相同D.M与R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题组二元素推断与元素周期律1.前四周期元素T、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T>X>YB.T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D.Z单质在空气中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2.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常温常压下乙为液体。
常温下,0.1 mol/L丁溶液的pH为13。
上述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r(C)>r(B)B.1.0 L 0.1 mol/L戊溶液中阴离子的总物质的量小于0.1 molC.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6.02×1023个电子D.元素的非金属性B>C>A3.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n3-与p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氢化物的沸点:q>n>mB.m、n、q一定是非金属元素C.离子半径:q>n>pD.m与q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4.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Z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氢和R、W三种元素形成的阴离子有3种以上B.RY2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C.R、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D.X、Z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都依次减弱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只有一种元素为金属元素。
其中X、Z同主族,X、Y、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Z、W一定同周期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X>ZC.X、Y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D.离子半径大小:Z>W>Y>X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W处于同一主族,Y、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9,X的简单氢化物与W的单质组成的混合气体见光可生成W 的氢化物和油状混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Z<WB.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一定比W的强C.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X的强D.Y分别与X、Z形成的化合物,其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相同7.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物XZ2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已知含氧酸的酸性:H2ZO3>H2XO3,则Z的非金属性强于XC.若单质W失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水扑灭D.通常采用电解法制备单质Y及其同周期的金属单质8.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和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有多种化合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B.Y的含氧酸的酸性可能比W的强C.W的单质有毒且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D.X和Z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一种为金属元素。
m、n、p、q、r、s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或三元化合物,t是元素Y的常见单质,m是一种具有特殊颜色的气体,p可作漂白剂、供氧剂。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四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X>Y>Z>WB.p 、s 中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C.X 、Y 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D.常温下,0.01 mol/L q 溶液的pH 为210.X 、Y 、Z 、W 、M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25 ℃时,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浓度均为 0.01 mol ·L -1)溶液的pH 和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C ····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Z>WC.X 、M 两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X<MD.X 的简单氢化物与Z 的简单氢化物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答案全解全析题组一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正误判断1.B A 项,Na +、Al 3+为10e -离子,Cl -为18e -离子,Cl -半径大于Na +、Al 3+半径,错误;B 项,在第ⅥA 族元素中,O 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其氢化物(H 2R)中,H 2O 热稳定性最强,因为H 2O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所以其沸点也最高,正确;C 项,第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强的O 元素没有最高正价,F 无正价,错误;D 项,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一定越强,错误。
2.B A项,I的原子半径大于Br,但非金属性弱于Br,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弱于HBr,错误;B项,P的非金属性强于Si,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3PO4强于H2SiO3,正确;C项,MgO不与NaOH溶液反应,错误;D项,发生反应SO3+H2O+Ba(NO3)2 BaSO4↓+2HNO3,SO2通入Ba(NO3)2溶液中,N-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SO2得H2SO4,所以无BaSO3沉淀生成,错误。
3.D 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A项错误;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Na+和F-的化学性质不同,B项错误;四种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r(S2-)>r(Cl-)>r(K+)>r(Ca2+),C项错误Cl和Cl互为同位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即原子的得电子能力相同,D项正确。
4.B A项,原子半径属于原子结构知识,不是元素的性质,错误;B项,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正确;C项,O无最高正化合价,F无正化合价,故从Li→F最高正化合价变化规律不是从+1价→+7价的严格变化,错误;D项,最外层电子数并非严格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而是1→2,1→8……变化,错误。
5.C 硒和溴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硒的原子序数小于溴的,所以原子半径:Br<Se,P处于第三周期,溴处于第四周期,所以原子半径:Br>P,A项错误;同一周期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同一主族元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故还原性:Se2->S2-,Se2->Br-,B项错误;SeO2中Se处于中间价态,所以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项正确;Br的非金属性比Se强,因而HBr比H2Se稳定,D项错误。
6.D A项,非金属性:N>C>B,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2CO3>H3BO3,错误;B项,非金属性:F>O>N>P,故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NH3>PH3,错误;C项,金属性:Ca>Mg>Be,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Ca(OH)2>Mg(OH)2>Be(OH)2,错误;D 项,金属性:K>Mg>Al,正确。
7.D A项,导电性、导热性好只能说明自由电子的运动速率快,不符合题意;B项,不能说明Al(OH)3与Fe(OH)3的碱性强弱,不符合题意;C项,产生氢气的多少只能说明失去电子数目的多少,不符合题意;D项,铝热剂焊接铁轨是用铝将铁置换出来,说明铝的金属性比铁的强,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