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 格式:ppt
- 大小:585.00 KB
- 文档页数:35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统计表与统计图【】查字典数学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网站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大家时时关注哦!统计表(一)意义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
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1、搜集数据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3、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统计图(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1 、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2、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统计图与统计表一、统计表:1.概念统计表:是将要统计分析的事物或指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以代替烦琐文字描述的一种表现形式。
2.统计表的组成标题:即表的名称。
标目:横项目说明每一行要表达的内容,相当于句子的主语;纵标目说明每一列要表达的内容,相当于句子的谓语。
3.统计表的种类简单表:表格只有一个中心意思,即二维以下的表格。
复合表:表格有多个中心意思,即三维以上的表格。
4.制表原则标题:位置在表格的最上方,应包括时间、地点和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标目:标目所表达的性质相当于“变量名称”,要有单位。
线条:四根横线条,不用竖线条,禁用斜线条。
数字:小数点要上下对齐,缺失时用“-”或“---”代替。
备注:表中用“*”标出,再在表的下方注出。
看统计表示例二、统计图1.概念:统计图:用点、线、面的位置、升降或大小来表达统计资料数量关系的一种陈列形式。
2.制图的基本要求:(1)要有标题,一般位于图的下方,扼要说明资料内容。
(2)条图、散点图、线图、直方图要有横、纵轴,要有单位和图例。
(3)注意合理选用图的种类。
3.统计图的类型(1)条图:又称直条图,表示独立指标在不同阶段的情况,有两维或多维,图例位于右上方。
(2)百分条图和圆图:描述百分比(构成比)的大小,用颜色或各种图形将不同比例表达出来。
(3)线图:用线条的升降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用于计量资料,描述两个变量间关系。
(4)半对数线图:纵轴用对数尺度,描述一组连续性资料的变化速度及趋势。
(5)直方图:描述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6)散点图:描述两种现象的相关关系。
(7)统计地图:描述某种现象的地域分布。
数量资料统计描述对数值变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一般步骤,是先对观察测量得到的变量值(即观察值)进行统计描述,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统计推断。
统计描述的工作主要是在编制频数表的基础上描述资料的集中位置和离散程度。
一、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表1. 频数表(frequency table)的编制方法:(1)找出观察值中的最大值(largest value)、最小值(smallest value)和极差(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