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上数学《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杨勋琴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西南师大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9
三年级上册四则运算教学设计回龙坝镇小学李佳[教学内容]教科书58页主题图,59页例1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四则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存在的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
2.引导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3.理解并探索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1.初步学会列综合式解决含有两步计算的问题。
2.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昨天老师家附近开了家新超市,逛的人真多,我也去进去看了看。
(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观察例1:文具盒7元1个,买了6个。
书包买一个55元。
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多少元?分析:①一共多少元包括买哪些东西?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吗?自学:出示自学要求:(1)写出数量关系式和算式。
(2)说说第一步:我先算();第二步:再算()合作学习:小组交流:(1)我的数量关系式和算式。
4号说,2号补充。
(2)第一步:我先算()第二步:再()。
3号说,1号补充。
展示交流: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没有不同解答方法?板书综合算式:7x6+55介绍:在我们解决问题时,除了用分步式,还可以用这样的将两个分步式综合成一个算式一综合式来解答。
(1)提问:这个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见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得出:这个算式有乘法和加法组成。
我们通常把加、减法称为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二级运算,那这个算式就是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算式,含有一级和二级运算的叫做四则混合运算,这个算式就是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一种。
引出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2)思考:想想这个算式要算几步?为什么?(3)议一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这个乘加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1课时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学会混合运算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用纸牌玩“算24点”的游戏。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随机抽牌,学生说计算方法。
)1.提出问题:刚才玩“算24点”游戏时,我们都在与哪些运算打交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揭示课题: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这两级运算。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四则混合运算的内容。
(板书课题: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二、教授新课1、尝试探究,明确规则1.分析解题思路,初步感受规则。
(1)多媒体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教师叙述并提问:星期天小军、小亮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场文具柜,他们来购买一些学习用品。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给出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文具盒每个7元,我们买6个这样的文具盒,买书包用去55元。
)追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1:买文具盒用了多少元?(随机指名让学生进行解答。
)学生2: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板书学生2提出的问题)指板书的问题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独立解答。
解答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先算买文具盒用去多少元,列式为:7×6=42(元);再算一共用去多少元,即42+55=97(元)。
\[教师板书:7×6=42(元)42+55=97(元)\](3)指出: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
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第一课时龙凤中心校罗静教材解读:例1学习不带括号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问题情景来源于主题图中,学生对问题情景比较熟悉。
该问题先通过一步计算到两步计算,体现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动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感受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是算与一步计算的四则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1、掌握乘法何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学会混合运算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创境导趣:(游戏)1、用1---10这10个数任选3个运用不同的运算凑24。
2、问:刚才玩游戏时,我们都在与那些运算打交道?(加、减、乘)。
3、揭示课题并板书: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二、自学生疑自学主题图,你能从中找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三、探究释疑(一)出示例1图1、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给出了哪些信息?(1)指名回答。
(2)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教师板书:买文具盒和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1)独立解答。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2)指名答:分步解答——分步算式7×6=4242+55=97(3)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7×6+5555+7×6(4)指名说理由。
(二)、认识混合运算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同点和不同点。
2、交流各自的发现3、小结: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算式。
(三)、应用运算规则,书写计算过程教师口述并板演递等式计算过程。
(四)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55+7×61、学生独立计算2、同桌交流3、指名回答四、点拔导用1、试一试(1)、指名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独立计算(3)、汇报,集体评定2、说一说指名说“课堂活动”的内容。
第2课时混合运算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6÷3×2=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1.分步算式。
4×3=1212+7=19|追问:这是谁列的?说说是怎么想的。
2.综合算式:(1)生会列出两种不同的综合算式。
4×3+77+4×3(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综合算式,提问: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吗?组内讨论,集体交流。
预设生1:我认为运算顺序一样,因为要先求跷跷板上坐着多少人,再加上旁边的人数就是总人数,所以都要先算乘法。
生2:我认为运算顺序不一样,因为综合算式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这个算式就得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如果要先算乘法应该给4×3加上小括号。
3.引导学生结合题意讨论两种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两个算式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不用加上小括号)4×3+77+4×3=12+7=7+12=19=194.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对的画√,错的画×。
再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4+18÷912-5×2=72÷9=7×2|=8()=14()这道题错在哪里?怎么改正?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