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用】七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1湘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书法的点画之美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2.感悟、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3.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过程与方法: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表现书法。
情感与态度:尊重汉字,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用毛笔写字,对汉字的起源、发展并不了解。
不能从整体的角度了解书法。
对汉字书法的点画也没有系统的研究过,更没有深入的感知书法点画的内在魅力以及书法点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3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比较、分析,感受汉字书法的点画特点及美感。
重点分析感受篆书、隶书的点画特点及美感。
难点:体会、感悟篆书、隶书两种字体点画的藏头、护尾、提按、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锋变化。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播放视频《汉字的演变》导入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汉字书法的神奇与美丽。
活动2【讲授】欣赏与分析1.以“马”字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汉字演变历程中不同字体的典型特征:甲骨文(刻画符号) 小篆(笔画粗细均匀、圆融含蓄) 楷书(结构匀称、形体方正)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字体中线条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活动3【活动】篆书作品赏析《峄山碑》为秦始皇东巡刻石之一,由李斯所书,此碑后毁,由后人临写,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
以“铁线”“玉箸”等比喻,帮助学生分析小篆匀细而挺拔、简洁而圆润的线条特点。
以“禁”“及”两字解释“藏头”“护尾”“向下垂引”“转笔”等术语。
活动4【活动】隶书作品赏析《曹全碑》是东汉时期的碑刻,明万历初在山西合阳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
引导学生分析并初步领会《曹全碑》字势遒美而俊逸,线条秀美而飞动的特点。
以“波画”为例,解释“蚕头燕尾”“提按”“藏锋”“露锋”等术语。
七级上册美术《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七年级上册美术《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
课题
7、书法的点画之美
教学内容
楷、隶、篆、草四书。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2课时
执教教师
赵成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生命感。
2. 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 自然生活艺术与汉字书法点画之间的联系。
3. 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4. 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肢体语言表现书法。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书体你的点画特征。
教学难点
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合作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交流、启发。
1、欣赏篆、隶、楷、草名家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初步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相应的书体。
2、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作品中的粗细、长短、浓淡、快慢等变化,以此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3、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欣赏中国书法的线条之美。
独立思考问题。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湘教版七上美术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书法的点画之美2.教学年级和班级:湘教版七上美术3.授课时间:2022年9月20日4.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点画之美,掌握基本的书法笔画和结构,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书法作品。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4.技能目标:学会运用书法工具,掌握书法基本技巧,提高书法创作能力。
5.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难点:理解书法笔画的形态和特点,掌握笔画的正确书写方法。
2.重点:书法的布局与章法-难点:掌握书法作品的布局规律,学会合理安排字体大小、间距和位置。
3.重点:书法的墨色运用-难点:掌握墨色的浓淡变化,学会根据作品内容选择合适的墨色。
4.重点:书法的节奏与韵律-难点:理解书法作品的节奏与韵律,学会在书写过程中体现节奏感。
5.重点:书法的审美鉴赏-难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书法作品。
6.重点:书法创作与实践-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书法创作,提高创作能力。
7.重点:书法的历史与文化-难点:了解书法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8.重点:书法工具的使用与保养-难点:学会正确使用书法工具,掌握工具的保养方法。
9.重点:书法作品的评价与分析难点: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和分析书法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10.重点:书法学习的持续与坚持-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a.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笔画、结构、布局等知识。
b.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书法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为主要学习内容,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根。
本课从汉字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形态入手,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以甲骨文的空中临写激发学习兴趣。
继而了解汉字点画的发展变化,重点分析两到三种字体的笔画。
深入感受点画之美。
本课不是对书法笔画技法的讲解,是通过汉字书法点画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感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学生活动有所创新,运用不同形式、材质去简单体验书法点画,提升兴趣,开阔思维。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虽然没有接触过用毛笔写字,但是他们平时通过看电视或者看报纸对书法多多少少有点了解,也知道少数几个大书法家,也有的孩子也专业学习了一段时间。
但是他们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汉字的起源、发展,不能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书法。
对汉字书法的点画仅局限于技法的临摹,还没有深入感知书法点画的内在魅力以及书法点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够按照点画书写的要求临写不同的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并能够按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书法的常见形式,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五、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毛笔宣纸墨汁毛毡学具:毛笔宣纸墨汁毛毡字帖小刀橡皮橡皮泥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课是“欣赏·评述”以欣赏为主,我着重在引起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共鸣,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但是学生们以为平时接触比较少所以还是出于欣赏的初级阶段,还需要第二课时时的强化。
课堂活动中,虽然在学生练习之前,我先作了示范,但是要学生自己来写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比如:有些学生在起笔和收笔时会忘记提笔、顿笔,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个别指导了。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点画。
2.识别书法作品中的点画元素。
3.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4.能够模仿书法的基本点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书法的点画元素和基本笔画。
2.教学难点:针对学生书法习惯不好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10分钟)
1.老师出示多幅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说出书法中的点画元素。
2.引导学生思考:书法中点画的作用是什么?
3.2 讲解(20分钟)
1.讲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讲解书法中点画的分类和基本笔画。
3.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模仿书法的点画和笔画。
3.3 练习(30分钟)
1.进行基本点画的训练:让学生分别练习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点画。
2.进行字体的练习:让学生仿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字。
3.进行字体拼写练习:让学生拼写“书法”、“世界之极”等词语,并进行点画练习。
4.老师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3.4 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要点,和自己的学习心得。
2.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点画,引导学生进行基本点画的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但是对于一些书法习惯不好的学生,需要进行个别辅导,以克服不良的书写习惯。
下一次教学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具体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书写水平,唤醒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教学设计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史蕊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为主要学习内容,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是中华传统艺术的根。
本课从汉字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形态入手,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以甲骨文的空中临写激发学习兴趣。
继而了解汉字点画的发展变化,重点分析两到三种字体的笔画。
深入感受点画之美。
本课不是对书法笔画技法的讲解,是通过汉字书法点画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感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学生活动有所创新,运用不同形式、材质去简单体验书法点画,提升兴趣,开阔思维。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大多虽然没有接触过用毛笔写字,但是他们平时通过看电视或者看报纸对书法多多少少有点了解,也知道少数几个大书法家,也有的孩子也专业学习了一段时间。
但是他们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汉字的起源、发展,不能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书法。
对汉字书法的点画仅局限于技法的临摹,还没有深入感知书法点画的内在魅力以及书法点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够按照点画书写的要求临写不同的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并能够按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书法的常见形式,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五、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毛笔 宣纸 墨汁 毛毡 学具:毛笔 宣纸 墨汁 毛毡 字帖 小刀 橡皮 橡皮泥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欣赏感受视频播放奥运开幕式片段——“汉字五千年”。
在刚才的影片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生:各种不同的文字。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着名的书法家,有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等。
这一个个汉字,在他们的笔下,更能生发出无穷的魅力,呈现出不同的风韵。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说课稿历史本节课从汉字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形态入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观察甲骨文的空中临写,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接着,我们会分析汉字点画的发展变化,重点讲解两到三种字体的笔画,让学生深入感受点画之美。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了解汉字书法,而不仅仅局限于技法的练。
三、书法点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本节课的重点不在于书法笔画技法的讲解,而是通过汉字书法点画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我们会让学生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提升他们的兴趣,开阔思维。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内在魅力去感知书法点画,而不仅仅局限于技法的练。
四、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学生将会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同时,他们也会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生命感,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五、教学过程在导入新课环节,我们会播放相关视频剪辑,引发学生对汉字书法的兴趣。
接着,我们会分析汉字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在研究书法点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时,我们会让学生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提升他们的兴趣,开阔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采用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肢体语言表现书法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
创设情境,我们一同回到5000多年前,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
为了记录一些事情和物品,人们开始在绳子上打结,这就是上古结绳记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方式记录这些事情。
于是,他们画了一些图画来表达意思,这便是文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学生们欣赏了其中的十二生肖甲骨文字,并用手指在空中写出自己的属相。
汉字是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文字,它是形、音、意的合体。
书法的点画之美课业类型:新授、知识与技能---书法课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2011版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课题为《书法的点画之美》,与七年级下册第七课《书法的结构之美》共同构成书法入门基础教程。
因为这套教材的八年级有大量的中国画教学内容,所以在初中的第一学年打好书法基础很重要。
本课通过书法的点画训练学生的基础笔法、基本字法和简单章法,促使学生对书法艺术有最基本的认知,掌握基础的书法入门训练方法和提升自我能力的正确方式。
学情分析:本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地处边远,不太重视文化;年轻人多半外出讨生活,学生以单亲和留守占多数;本年级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均外出求学,留守的学生难免不尽如人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书法基础理论和基础笔法的学习,能较好的运用笔法进行对帖临摹,掌握书法学习的入门基础;2.过程与方法:通过书法基础笔法的学习,能熟练的使用笔法进行书法训练,正确使用字帖和工具,持之以恒方能水到渠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书法学习,学生需掌握书论、书法史等文化知识,理解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全面了解体会书法艺术的美和价值。
教学重点:1.书写工具的各种基本使用法2.书法材料与书法技法的结合3.笔法的学习使用及如何临帖教学难点:1.毛笔用锋的技巧2.控笔手法的掌握3.笔法与笔划的结合教学评价:1. 能否找到相关的书法资料,并能够谈出书法的文化意义;是否了解章法的变化规律,并运用书法三要素的组合进行小章法书法创作设计(1)2. 是否明白形体的有趣置换,能够谈出自己匠心独具的设计方案,并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书法布白设计方案(2)设计构思:从古至今有无数的书法家将书法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而在今天的社会书法也越来越多的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所以让学生们认识书法、了解书法并用自己的创作意图来表现书法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而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书法技法装饰我们的环境则是关键。
书法的点画之美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够按照点画书写的要求临写不同的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并能够按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2学情分析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很强,观察、记忆、想象、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
好奇心、求知欲加强,对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选择恰当的传达教授方式,开展互动交流,重视引导、评价,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书法的常见形式,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一、欣赏感受播放视频《文化中国-汉字》(影片)。
引导学生结合影片中说说中国文字的魅力。
每一个汉字就像是一幅画,每一个汉字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汉字书法神奇与美丽的旅途,体会书法的点画之美。
揭题(板书课题):《书法的点画之美》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5000多年前,那时还没有文字,没有电脑,人们为了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就在绳子上打一些结用来记录所发生的事情,但是这十分复杂不方便,后来,人们就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记录这些事情。
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先祖们想出了什么方法吗?学生思考回答(画、写)古人就像同学们说的一样,想要记录事情、表达意思,于是画了一张画,便有了文字。
多媒体出示图片: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多媒体展示甲骨文的十二生肖图片)学生欣赏甲骨文字,用手指在空中把自己的属相写一写、画一画。
活动3【讲授】欣赏讨论三、欣赏讨论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2、具体分析两种字体“小篆”“隶书”(多媒体出示小篆和隶书图片各一幅)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总结小篆:整体简洁、质朴、不做任何装饰,笔画粗细均匀、线条劲挺圆润,直线与曲线的对比,曲线长短的对比,曲线弧度的对比,小篆独特的点画之美隶书:隶书以波势著称。
初中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感悟、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
(3)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肢体语言表现书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生命感。
(2)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2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从汉字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形态入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与发展历程,以甲骨文的空中临写激发学习兴趣。
了解汉字点画的发展变化,重点分析两到三种字体的笔画。
深入感受汉字的点画之美。
本课不是对书法笔画技法的讲解,是通过汉字书法点画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感受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
学生活动可有所创新,运用不同形式、材质去简单体验书法点画之美,提升兴趣,开阔思维。
3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比较、分析,感受汉字书法的点画特点及美感。
重点分析。
感受“小篆”、“隶书”的点画特点及美感。
难点:体会、感悟“小篆”、“隶书”两种字体点画的藏头、护尾、提按、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锋变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第7课书法的点画之美-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书法的历史、主要表现形式和美学特征;2.掌握书法中基本的点画技法,如点、横、竖、撇、捺等;3.学习体验传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1.点画技法的讲解和实践;2.了解书法的历史和美学特征;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1.书法的历史和发展;2.书法的基本构成要素;3.点画技法的讲解和实践;4.书法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3.2 教学步骤3.2.1 知识导入1.用图片或视频介绍书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教师简要介绍书法的起源和历史;3.引导学生思考书法的美学特征。
3.2.2 重点教学1.教师介绍书法的基本构成要素;2.讲解点画技法的基本要素,如点、横、竖、撇、捺等;3.带领学生分别使用毛笔、钢笔、铅笔等不同工具进行实践;4.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姿势,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3.2.3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点 strokes 和画 strokes 的练习;2.学生进行 brush calligraphy calligraphic exercises 的练习;3.学生进行作品创作。
3.2.4 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2.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1.知识导入(10分钟);2.重点教学(35分钟);3.巩固练习(35分钟);4.总结归纳(10分钟)。
五、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式教学;2.图片或视频介绍式教学;3.师生互动式教学。
六、教学评估1.学生完成练习纸、作品、自我评价;2.教师评价学生实际操作情况;3.学生考试。
书法的点画之美
1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明确形象地描述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2.过程与方法:能够按照点画书写的要求临写不同的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并能够按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
2学情分析
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很强,观察、记忆、想象、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
好奇心、求知欲加强,对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选择恰当的传达教授方式,开展互动交流,重视引导、评价,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书法的常见形式,认识不同书体的点画特征。
难点:按照点画的书写要求临写不同字体。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一、欣赏感受
播放视频《文化中国-汉字》(影片)。
引导学生结合影片中说说中国文字的魅力。
每一个汉字就像是一幅画,每一个汉字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汉字书法神奇与美丽的旅途,体会书法的点画之美。
揭题(板书课题):《书法的点画之美》
活动2【活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5000多年前,那时还没有文字,没有电脑,人们为了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就在绳子上打一些结用来记录所发生的事情,但是这十分复杂不方便,后来,人们就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记录这些事情。
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先祖们想出了什么方法吗?
学生思考回答(画、写)
古人就像同学们说的一样,想要记录事情、表达意思,于是画了一张画,便有了文字。
多媒体出示图片: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多媒体展示甲骨文的十二生肖图片)
学生欣赏甲骨文字,用手指在空中把自己的属相写一写、画一画。
活动3【讲授】欣赏讨论
三、欣赏讨论
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具体分析两种字体“小篆”“隶书”(多媒体出示小篆和隶书图片各一幅)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总结
小篆:整体简洁、质朴、不做任何装饰,笔画粗细均匀、线条劲挺圆润,直线与曲线的对比,曲线长短的对比,曲线弧度的对比,小篆独特的点画之美
隶书:隶书以波势著称。
“蚕头燕尾”是的典型的隶书笔画。
笔画舒展平直,确立了汉字的横、撇、点折。
活动4【活动】体验点画之美
四、课堂活动——体验点画之美
隶书为例,教师示范: 古筝《高山流水》
学生分小组,用不同方式,感受书法点画之美。
完成后学生展示作品并说出感受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
五、课堂小结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的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
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
正如学者所言:“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
“横平竖直写汉字”与“堂堂正正做真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无论时代怎样嬗变,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而作为后来者理当致力于文化的接续和弘扬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了这课之后能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并能够按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传承经典,续写经典!
活动6【活动】板书
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
1、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2、汉字的演变
3、小篆与隶书的区别
4、点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