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自主学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明确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2、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思路、方法,掌握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
培养学生根据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习惯和计算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前分析】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定量计算的化学知识,是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一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学生在学习化学式计算过程中,格式较混乱,数据容易算错的特点,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及运算能力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碳在氧气中燃烧:(2)电解水:(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2.根据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2H2O通电2H2↑+O2↑(1)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____个氢分子和____个氧分子。
36 4 32 (2)参加反应的水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
18g (?(?)(3)若18g水完全分解生成氢气_______g和氧气_______g。
(?) 8g (4)若要生成8g氢气,需要消耗______g水。
看来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物质的质量,那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呢?计算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成正比。
[创设情境]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燃料。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科学家如果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即可利用光能将水分解制取氢气用于驱动汽车。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1)设未知数………………设
(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方
(3) 标出有关物质的量:上标相对分子质量,下标已知质量和未知数……标
(4) 列比例式,求解………比
(5) 简明地写出答案…………答
实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①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CaCO3CaO+CO2↑
③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56
和已知量、未知量x1t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x==1.8t
⑤简明地写出答案答:需要碳酸钙 1.8t。
【要点诠释】
(1)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正确,否则会一错全错;
(2)化学方程式中体现的是各纯净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故只有纯净物的质量才能代入计算;
(3)质量单位要统一,在解题过程中,已知量后一定要带单位,未知量求出后
也要带单位;
(4)解题要严格按照格式书写。
知识点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一实例的规范解题格式如下:
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 注意:未知数不能带单位CaCO3CaO+CO2↑----------------------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配平
1 / 6。
1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及审题、分析、计算能力。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教学难点 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例题讲解→总结归纳→学生练习→巩固提高。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有关例题的投影片、一些相关练习题。
学生用具: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习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总结。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例题1]加热分解15.8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分析]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中的解题步骤。
[师生共同阅读、讨论][讲解并板书]解:设加热分解6 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
2MnO 4 △ 2MnO 4+MnO 2+O 2↑2×158 3215.8g,2 ==1.6 g 。
答:加热分解15.8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1.6 g 氧气。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1的阅读和讲解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word教案2导学目标1.把握依照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运算得步骤和书写格式。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运算。
学习重点把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运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的运算方法。
学习难点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化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备习知识性预备:质量守恒定律技能性预备: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性预备:课件复习复习提问:依照化学方程式运算的一样步骤有哪些?书写在副板书上:设、写、找、列、答积极摸索,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研习四、依照化学方程式运算的迁移应用1、体积运算m = pV2、混合物运算3、表格运算任务一:例1:电解4.5克水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克/升)练习1:做镁带燃烧实验时,用2.4g镁完全燃烧需要多少克氧气?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氧气的密度为1.49g/L,运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任务二:例2:实验室将8g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g,则剩余的物质是什么,各多少克?练习2:加热6.32g高锰酸钾,当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5.68g时,停止加热,则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是?任务三:在一个密闭容器内装有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A B C D前16.8 8 2.4 0.5后0 X 8.4 10.5解:设电解4.5克水可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2H2O2H2↑+O2↑36 44.5g x36 4=4.5g xX=0.5g依照:m = pVV=m/p=0.5g÷0.09g/L=5.6L答:电解4.5克水可生成氢气0.5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升。
巡视学案问题完成情形,给予适当的指导你认为下列判定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x的值是8.8C、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3:5D、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表达与交流独立完成学案的题,然后进行小组合作,预备报告例2混合物运难,学生明白得定困难,能够教讲解解题思路学生解题。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讨论、学生练习等形式找出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范格式及 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锻炼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变化屮的定量研究对于科学实验和生活实践的重大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 性;并在解题过程中,学会相互帮助,体会成功,建立自信。
二、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及格式的规范化2、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的认识方法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法 四、 课吋安排:一课吋 五、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引入“神舟十号”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升空。
假如你是火箭推进器的设计师,当确定升空 的火箭需要用100 Kg 液氢作燃料时,你会在火箭助燃剂仓中填充多少千克的液氧来满足这 些液盘完全燃烧? (二) 复习回顾占燃请你说出化学方程式C+02=C02的三个意义。
如果()克:8克 (三)例题解析[教师出示例题]例1:加热分解6.3g 高猛酸钾,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化学方程式,再一名学生标出各物质的质量比,全班一起 从量的角度说出该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教师设问]例1中已知高镭酸钾的质量,求氧气的质量,所以只需求出高镭酸钾与氧气的质 量比。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316份质量的高镭酸钾加热分解会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那么6.3g 高猛酸钾加热分解会得到多少氧气呢?[学生活动]①一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点评;②阅读课本102页例1,然后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修订; ③归纳解题步骤[教师概括并板书]廿磁癡设、写、标、列、解、答 (四)火眼金睛(小组讨论找出下列所解答02点燃C02质量比12 : 32 : 44如果12克:()克:()克如果()克:)克:22克反应物碳、氧气与生成物二 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是一定的,即 它们的 _______ 不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三亚市荔枝沟中学蔡素刚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九年级教材第五单元课题3的内容。
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而且计算中只牵涉到一种单位,所以,本课题计算已经没有什么难度。
在这里化学方程式计算是化学计算的依据,如果化学方程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化学计算必然得出错误的结果。
教材要求: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
这种计算要求数学方面的知识不高,主要是要熟悉、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①熟练掌握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②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
③熟练掌握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其它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的方法。
(2)技能目标①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②使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3、重点、难点(1)重点:①已知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②化学方程式计算书写格式的规范化。
(2)难点:在掌握好常规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巧解。
二、说学情我校是三亚市一所市郊初级中学,学生大多数来自不同的地区。
其中黎族学生占80%左右。
他们的数学基础不是十分突出,但学习化学计算难度不大。
三、说教法1、引导讨论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讲练结合法: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3、归类识记法:抓住关键字进行记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四、说学法1、指导学生运用示例归纳出计算的书写格式,对学生进行探索知识能力的锻炼。
2、启发学生联系化学方程式的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3、指导学生变换例题条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概念,但对于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知的化学方程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用于展示和练习。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例如,展示一瓶硫酸溶液,问学生如何计算其中的硫酸含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示例讲解一个简单的问题。
如:已知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如果氢气与氧气按1:1的体积比混合,问生成的水的体积是多少?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
(2)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解题步骤格式。
2.过程与方法(3)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演练计算,培养提高审题能力。
(4)逐步养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结合亲身体会,培养严谨求实、敢于实践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思路和步骤。
难点:解题思路——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质量比关系。
教法学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为:“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回顾反思,温故知新—→自主合作,探究例题—→交流共享,总结方法—→实际应用,巩固提高”。
媒体选择:运用多媒体展示台展演、练习,课件展示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温故知新——引入新课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在科研中也会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请看一段视频。
教师播放“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点火的视频。
它有三级推进器,在二子级推进器中,其上部是装有液氢的燃烧剂箱,下部是装有液氧的氧化剂箱。
当确定需要液氢燃烧剂为45t时,填充多少吨的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及各物质的质量比2.根据氢气、氧气、和水的质量比,设问40t的氢气要和多少吨的氧气完全反应? 45t的氢气要和多少吨的氧气完全反应?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且成正比例是我们计算的依据。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步骤1.小组活动:自学例题1,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1)在例1中哪几种物质与计算有关?这些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2)请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补充完整① 设;②写出反应的;③ 写出的质量比④ 列出;⑤求解⑥简明的写出。
安义二中九年级化学自主学习提纲
年级:九学科:化学学期:上学期设计时间:年月日NO
课题(内容)§5.3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
算
课型(课
时)
1课时
策划者审核者化学备课导学者学习时间学习者班级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懂的质量守恒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②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掌握解题步骤和格式。
2.过程与方法:从化工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支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的分析,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处理相关物质间的量的问题。
培养学科间交融的思维方法。
学习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学习难点化学计算中设答的量与物理,数学的区别教学准备
激趣明标【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神六”发射的系列图片。
若火箭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点燃火箭升空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并说明反应目的是为了提供能量,
【教师引导】火箭升空至少要携带100㎏的液气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假设你是设计师,你会填多少㎏的液氧来满足能量的提供。
自主学习1根据以下实例来说明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例:加热分解6克高锰酸钾可以得至多少克氧气?
解:①设未知量示范:
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③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和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的写出答案。
合作展示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10吨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总结小组成绩,给予积极评价
当堂测试
1.在实验室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取铜,若制取3克铜,需要氧化铜的质量是多少?
2.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实验室里用
3.7克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和氯化锌的质量各是多少?
提升小结【小结】
1.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晰明确地掌握化学计算题的基本格式。
2.提高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
补充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