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初中第五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188.62 KB
- 文档页数:4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并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10g 酒精和50g 水混匀后形成60g 酒精溶液B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 2O 5,则参加反应的O 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C .2L 氢气和1L 氧气反应,生成3L 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2g 氢气和8g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0g 水,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解析:BA 、10g 酒精和50g 水混匀后形成60g 酒精溶液,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得到30g P 2O 5,则参加反应的O 2和磷的总质量一定为30g ,符合题意;C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不是体积,不符合题意;D 、氢气和氧气反应:2222H +O 2H O 点燃,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和生成水的质量比为:4:32:36=1:8:9,故2g 氢气和8g 氧气反应,氢气剩余,不能生成10g 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化学现象中有许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B .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C .50mL 酒精和50mL 水混合,其体积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相等D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数值一定相等C 解析:C 【分析】A 、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B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C 、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D 、根据化合价分析。
A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故说法正确;B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 故说法正确;C 、由于分子间有间隔,50mL 酒精和50mL 水混合,其体积一定小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 故说法错误;D 、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数值一定相等, 故说法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化学是初三第一次接触的科目,那么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宏观的质量守恒认知,实现从整个体系到具体反应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实现从客观物质质量到微观原子质量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分析,实现从质量总和到质量比例的思维转换;通过元素守恒的本质认知,实现从物质改变到元素不变的思维转换。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题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题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时的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开展实验探究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操作基础。
元素、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合价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能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事实或生活现象。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并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A.反应条件B.哪些物质是反应物C.哪些物质是生成物D.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2、在反应2CO+O2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A.2:1:2B.56:32:88C.28:32:44D.1:1:23、“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
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A.H2B.ClO2C.O2D.Cl2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O2O+O2↑B.C+O2↑C.4P+5O2O5D.4Fe+3O2O3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O5的读法,错误的是()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6、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3B.46C.92D.96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2Z的叙述,错误的是()A.Z一定是化合物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gX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8、化学变化中不能实现的变化是()A.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B.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C.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D.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9、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X的化学式是Ag2S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10、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11、如图为两种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3623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20320A.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值为0C.该反应生成的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1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该反应的速率B.的化学式为C2H4O2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前者不变后者改变D.和都是氧化物3.“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CO2一定条件CO(NH2)2 + H2O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D.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4.某化合物在4.8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g二氧化碳和2.7g水。
关于该物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2.3gB.该化合物中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C.该化合物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2D.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6.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93221反应后质量/g x3417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x的值为2C.丙可能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水通电分解7.在反应2A+3B=2C+D中,当10g A完全反应,生成14g C,又知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16,则B与D的质量比为()A.5:6 B.6:5 C.5:4 D.4:58.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2《化学方程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2的内容,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
从教材知识体系上看,它是元素符号、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
它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二、学情分析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分子、原子、化学式、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会了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支撑下,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质量、原子数目、原子种类都不变。
学生掌握的这些知识都为本课顺利书写化学方程式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思路初中学生在接触化学方程式时,往往表现出既好奇又困惑的复杂情绪。
他们对化学反应充满兴趣,但面对复杂的化学式和配平过程时,容易感到挫败。
部分学生可能因基础知识不扎实,难以快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因缺乏逻辑思维训练,难以准确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此外,学生在化学计算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迅速完成配平任务,而部分学生则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学生能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方法。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理解其含义和读法。
科学思维: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初步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能用适当的文字及有关化学用语表达相应信息;五、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方法六、教学难点理解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本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大多数动植物呼吸作用时发生反应:X+6O2酶6CO2+6H2O,动植物利用该反应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X的化学式为A.C6H12B.C6H12OC.C6H12O6D.C6H12O8答案: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个数守恒,反应后生成物由1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8个氧原子,反应物为X与氧气反应,所以X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故选C。
2、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镁条燃烧:Mg+O2点燃MgOB.铜绿分解:Cu2(OH)2COΔ2↑C.氨水中和硫酸:NH3⋅H2O+H2SO4=NH4SO4+H2OD.酒精完全燃烧:C2H6O+3O 点燃2CO2+3H2O答案:DA、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 点燃2MgO,故A错误;B 、铜绿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Cu 2(OH)2CO Δ2O+CO 2↑,故B 错误;C 、氨水中和硫酸生成硫酸铵和水,该化学方程式中硫酸铵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NH 3⋅H 2O +H 2SO 4=(NH 4)2SO 4+2H 2O ,故C 错误;D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故D 正确。
故选D 。
3、中国科学院首创室温制氢方案,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 2O 催化剂H 2+CO 2B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 .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 .反应物CO 和H 2O 都是氧化物答案:C分析: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结合化学方程式以及选项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 2O 催化剂H 2+CO 2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 2O 催化剂H 2+CO 2,不符合题意;B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C、在反应物水中,氢元素显+1价,在生成物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因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反应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正确,不符合题意。
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现象:铁钉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同时生成红色物质 结论:铁的质量加硫酸铜的质量等于铜的质量加
硫酸,亚铁的质量
硫酸铜——蓝色;硫酸亚铁——浅绿色
质量不等:二氧化碳逸散在空气中
反应前质量大于反应后点燃 现象: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
量
反应前质量不等于反应后质量
反应后质量
理论上增大 实验前未称量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故理论上增大
实际减小 镊子上残留部分氧化镁,随白烟散失一部分氧化
镁,所以实际上变小
不变 宏观 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 物质总质量 微观 原子种类 原子质量
原子数目
改变
宏观 物质种类
微观 分子种类
可能改变
宏观 元素化合价 微观 分子数目 注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
遵循 只计算实际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不参加的不计
算在内 对于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反应要在密闭容 器内进行 实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 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改变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有且只有生成物中又沉淀生成时,打 有且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时,打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标准格式(课本P102例题1)。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1)适用于所有的__________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3)质量守恒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4)各物质质量包括固态、液态、__________所有物质的质量。
3.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_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1.六个不变宏观:(1)物质的__________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2.两个一定变宏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微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1)__________可能改变。
(2)__________可能改变。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宏观意义: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__________________比。
3.从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取的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对照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以C +O 2=====点燃CO 2为例):(1)质: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的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2)量:每________份质量的碳和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微观:每________个碳原子和________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1)白磷燃烧实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棒、小气球【化学方程式】【实验示意图】【实验步骤】①在底部铺有细沙【防止锥形瓶炸裂】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白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防止受热的空气膨胀弹开橡胶塞甚至炸裂锥形瓶】,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方便利用玻璃管点燃白磷】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棒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盛的质量1m④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在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量的质量2m【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称量的21m m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烧杯【化学方程式】【实验示意图】【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出去铁钉表面的氧化层】,将盛有稀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1m②将铁钉浸到稀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③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稀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2m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实验称量的21m m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4、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对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或化学反应。
2011-2012学年九年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答题时间:45分钟)
一. 选择题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 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 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 在化学反应中,A+B=C+D,已知12克A和18克B恰好完成反应生成6克C若实际反应时生成了8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A. 3克
B. 4克
C. 1克
D. 6克
3. A、B在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若C的化学式为A2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A2+B2=2C
B. 2AB+B2=2C
C. 2AB+A2=2C
D. 2A2B+B=2C
4. 有化学式分别为x,y两种物质,使62克的x和足量y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68克xy3,反应的方程式为2x+3y2=2xy3,x与y两元素的原子量之比为()
A. 2:3
B. 31:34
C. 31:1
D. 1:31
5. 将24.5克氯酸钾和4.5克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充分加热后,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为()
A. 19.4克
B. 20克
C. 14.9克
D. 4.5克
6.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2x+3O2======2CO2+4H2O中x的化学式为()
A. CH4
B. C2H5OH D. C2H4 D. CH3OH
7. 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是()
A. H2和N2的混合气体
B. O2和N2的混合气体
C. H2和O2、N2的混合气体
D. 2克N2
8. 仅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某化合物中,A、B元素的质量比为2:3,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2:1,且化合物中B显-n价,则此化合物中A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n
B. 2n
C. +3n
D. -3n
9. 某金属R的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对应氢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
A. m-n+1/19.5
B. m-n+16/34.5
C. m-n/18.5
D. n-m/35.5
10. 5.6克不纯净的铁片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0.21克H2则原铁片中含有的金属杂质为()
A. Zn
B. Mg
C. Cu
D. Pb
11. 将一含有A、B、C各10克的混合物,加热反应xA+yB=mC+nD,结果生成了4克D新物质,同时发现C的质量增加了8克,而A正好用完如果没有其它物质生成,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
A. 1:5
B. 5:1
C. 5:6
D. 1:4
12. 加热31.6克KMnO4,当得到3克O2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
A. K2MnO4和MnO2
B. KMnO4和MnO2
C. KMnO4和K2MnO4
D. KMnO4、K2MnO4和MnO2
13. 将24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充分反应后,则生成水18克,混合气体中氢气可能为()
A. 2克
B. 4克
C. 6克
D. 8克
14. 取干燥纯净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m克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毕后,剩余固体物质为n克,则其中含KCl的质量为()
A.(m-n)克
B.
克
-)
(
96
149
n
m
C.
克
)
(
96
245
n
m-
D.
克
)
(
2
3
n
m-
15.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化学反应x2+3y2=2z,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A. z的化学式为xy3
B. 若a克x2与b克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a+b)克z
C. 若x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z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3b)
D.若a克x2完全反应生成b克z,则同时消耗(b-a)克y2
16. 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P
B. S
C. C
D. H2
17.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式量⑥原子量⑦物质质量总数⑧元素种类
A. ①②⑥⑦
B. ①⑥⑦⑧
C. ①②
D. ⑦⑧
二. 填空题:
1. 某金属氧化物R在氧化物里显+2价,其氧化物中,R的质量分数为80%,则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还原16克CuO需H2克,这些H2需电解克水才能获得。
3. 完成或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写出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各一个化学方程式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Al+HCl-AlCl3+H2
②Al+Fe3O4-Fe+Al2O3
③N2+H2-NH3
④C2H2+O2-H2O+CO2
4. 锌和稀H2SO4反应生成H2,几次实验锌的用量不同,H2SO4用量相同,锌的用量和生成H2的体积(同温、同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锌和过量的H2SO4反应在图中的处
②锌与适量的H2SO4恰好完全反应在图中处
③过量的锌和H2SO4反应表示在图中的处
三. 计算题
1. 有一表面被氧化的镁条3.2克跟54.6克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 2 0.2克,计算 ① 镁条中含单质镁多少克?
② 表面被氧化的镁条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 在不断通入H 2的条件下加热Cu 和CuO 的混合物48克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0克,求混合物中Cu 的质量分数。
3. 将10克KClO 3和MnO 2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反应了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反应后的固体物质,结果MnO 2的质量分数由反应前的25%变为反应后的30%,计算该反应中KClO 3的分解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D
2. D
3. C
4. C
5. A
6. D
7. C
8. C
9. C 10. B 11. B 12. D 13. A 、D 14. B 15. C
16. D 17. B
二. 填空题
1. 80
2. 0.4;
3.6
3. (1)化合反应:2H 2+O 2点燃
2H 2O
分解反应:Cu 2(OH )2CO 3∆2CuO +H 2O +CO 2↑
置换反应:CuO +H 2∆Cu +H 2O
(2)①2;6;2;3 ②8;3;9;4 ③1;3;2 ④2;5;2;4
4.(1)O -A (2)A (3)A -B
三. 计算题
1.(1)
2.4克 (2)90%
分析:由Mg ~H 2关系,求出m (MgO )=0.8克,根据0.8×4024
=0.48克
第2问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镁条总质量单质镁+氧化镁中的镁
2. 17%
3. 57%
解:设KClO 3分解放出O 2质量为x ,则反应后余下质量为10-x ,这包括MnO 2,生成的KCl 及未分解的KClO 3,其中MnO 2占30%。
%%=30100105.2⨯-x x =35=1.67克
设生成1.67克O 2分解KClO 3质量为y 。
2KClO 32
MnO ∆2KCl +3O 2↑
245 96
y 1.67克
克=67.196245y
y=4.3克KClO3分解率为5.73.4
=57%
初中化学试卷
金戈铁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