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42.96 KB
- 文档页数:4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人教版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⒉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五个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简记:原子元素不会变,分子、物质一定变,分子个数可能变。
⒊关键词的理解⑴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⑵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解题时要注意气体是否参加反应或反应是否有气体生成。
⒋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重要实验⑴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①、白磷燃烧时,为什么在锥形瓶瓶底铺一层细沙?答:为了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以防止锥形瓶炸裂。
②、白磷燃烧时,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上系一个小气球?答:因为白磷燃烧时放出热量,系上小气球,可以防止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而冲开瓶塞,发生危险。
③、白磷燃烧时,玻璃管上的小气球有何变化?答:白磷燃烧时,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因瓶内氧气减少,气压变小,小气球变小。
⑶镁条燃烧(氧气参加了反应,所以生成物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⑵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⑶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组成;⑷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
考点2:化学方程式⒈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⑴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⑵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⑶反应条件⑷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⑸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CO2为例)⑴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⑵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化学是初三第一次接触的科目,那么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 2+O 2 2H 2O 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点燃点燃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01知识管理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__化学反应__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体积和分子个数不一定守恒。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__原子重新组合__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种类__没有改变,__数目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质量__也没有改变。
点拨:质量守恒定律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物质的总质量守恒;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不守恒”现象。
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镁条质量大,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镁条多了__氧气__的质量。
(2)判断物质的组成。
如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碳__元素和__氢__元素,可能含有__氧__元素。
(3)求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02基础题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某同学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做了如下三个实验,按要求完成填空。
实验A: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B: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C: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实验A:反应后,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B:反应后,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3)实验C:反应后,天平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4)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A、实验B、实验C__。
(5)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A、实验B__,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C__,不能验证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不平衡__。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原因:这是因为,从微观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反应物的分子被破坏,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
而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所以,质量守恒。
(3)应用①求某个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③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注意的问题①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②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③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练习: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 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 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 在化学反应中,A+B=C+D,已知12克A和18克B恰好完成反应生成6克C若实际反应时生成了8克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A. 3克B. 4克C. 1克D. 6克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2x+3O2======2CO2+4H2O中x的化学式为()A. CH4B. C2H5OH D. C2H4 D. CH3OH4. A、B在反应中的生成物是C,若C的化学式为A2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 A2+B2=2CB. 2AB+B2=2CC. 2AB+A2=2CD. 2A2B+B=2C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S + O2 SO2↑B. 4Al +3O2 2Al2O3C. P + O2PO2D. Mg + O2 MgO2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H2CO3== CO2↑+H2O B.2HgO2Hg+O2↑C.2H2O22H2O+O2↑ D.Mg+CuO Cu+MgO7. 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是()A. H2和N2的混合气体B. O2和N2的混合气体C. H2和O2、N2的混合气体D. 2克N28、加热31.6克KMnO4,当得到3克O2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A. K2MnO4和MnO2B. KMnO4和MnO2C. KMnO4和K2MnO4D. KMnO4、K2MnO4和MnO29、将24克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充分反应后,则生成水18克,混合气体中氢气可能为()A. 2克B. 4克C. 6克D. 8克10、将24.5克氯酸钾和4.5克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试管充分加热后,试管中剩余的固体质量为()A. 19.4克B. 20克C. 14.9克D. 4.5克2、化学方程式(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五个不变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⑵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弹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两个一定改变微观——构成原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变为构成生成物的粒子) 化合价可能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⑶关键词的理解 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②“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
还有蜡烛的燃烧,参加反应的石蜡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的和。
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提供的信息⑴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⑵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①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 ②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③反应条件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⑤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成物之间的气体体积比 ⑶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 C+O 2====CO 2 为例碳跟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宏观: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微观: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质量: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⑴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捏造②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就是要配平。
⑵书写步骤(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五字诀:写、配、等、标、查) ①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验(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拓展定义)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守恒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
(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物质的种类(有时也可以说是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化学方程式所能表达的三种意义(或所能传达的信息):以4P + 5O22P2O5为例说明: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物质含义)
2、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质量
含义)
3、每四个磷原子与五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微观含义)
课题2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注意:1、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存在的化学反应、不存在的化学式、反应条件乱写、物质状态乱标等),不能主观臆测。
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个数不能发生改变。
已学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3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此只是特别提醒它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出解和设
2、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对应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
4、列出比例式
5、求出未知数
6、简要作答特别提醒:未知数后面不带单位,已知质量或体积等后面要带单位进行计算。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一、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锥形瓶、玻璃棒、气球【设计实验】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粒火柴头大小的白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④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进,并将白磷引燃。
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天平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的目的:点燃白磷。
气球的作用:盛装锥形瓶里受热膨胀的空气和五氧化二磷,避免因锥形瓶内压强过大把瓶子弹开。
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或炸裂锥形瓶。
锥形瓶底部不铺上细沙的后果:锥形瓶炸裂。
二、探究实验:质量守恒的探究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及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①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②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
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实验结论】m1=m2。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该装置不用密封,因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中没有气体。
三、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3)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点燃点燃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总结(含答案解析)第五单元复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4.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两条原则,能初步掌握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5.学会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2H2O为例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三、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四、方程式的配平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3.方法:最小公倍数法五、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六、计算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⑤答点燃注意: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按章节)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讲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别适用于物理变化;②别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别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别能计入“总和”中;③要思考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别变(原子的“三别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别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别变;元素种类别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别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也许改变:分子总数也许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彻底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经过啥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三、化学反应类型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九上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⑴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⑵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⑶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三、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⑵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等号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2、方程式的配平⑴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⑵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化学计量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的第五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离子以及化学键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而电子围绕核心运动。
2. 质子:质子是带有正电荷的粒子,其质量约等于1个质子质量单位。
3. 中子:中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其质量约等于1个质子质量单位。
4. 电子:电子是带有负电荷的粒子,其质量相对较轻。
5. 原子序数:原子的原子序数等于其核中质子的个数,也等于其电子的数量,用来唯一标识一个元素。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元素周期表是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的表格。
每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由周期和族组成。
周期是指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增加的顺序排列,而族是指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组成的垂直列。
3.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是指元素在周期表上呈现出的一些规律性的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
三、离子1. 离子的概念:当一个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形成了带电荷的粒子,称为离子。
2. 阳离子和阴离子:失去电子的离子被称为阳离子,它们带有正电荷;获得电子的离子被称为阴离子,它们带有负电荷。
3. 离子化合物: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被称为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通过交换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数来确定。
四、化学键1. 化学键的概念: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
化学键是维持分子中原子之间相对位置的力。
2. 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
共价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者三键,取决于原子间共享的电子数目。
3.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意:(1)适用于所有的__________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3)质量守恒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4)各物质质量包括固态、液态、__________所有物质的质量。
3.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_没有增减,__________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1.六个不变宏观:(1)物质的__________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2.两个一定变宏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微观:__________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1)__________可能改变。
(2)__________可能改变。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____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宏观意义: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__________________比。
3.从化学方程式中可获取的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对照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以C +O 2=====点燃CO 2为例):(1)质:________和________在________的条件下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2)量:每________份质量的碳和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碳;(3)微观:每________个碳原子和________个氧分子反应,生成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1)白磷燃烧实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棒、小气球【化学方程式】【实验示意图】【实验步骤】①在底部铺有细沙【防止锥形瓶炸裂】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白磷。
②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棒,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防止受热的空气膨胀弹开橡胶塞甚至炸裂锥形瓶】,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方便利用玻璃管点燃白磷】 ③将锥形瓶和玻璃棒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盛的质量1m④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⑤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在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量的质量2m【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称量的21m m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烧杯【化学方程式】【实验示意图】【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出去铁钉表面的氧化层】,将盛有稀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1m②将铁钉浸到稀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③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稀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烧杯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2m ,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实验称量的21m m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4、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对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或化学反应。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知识点梳理【核心素养目标】:1.能选取实验证据说明、论证质量守恒定律,能基于元素、分子和原子等微观视角进行说明和论证。
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相关的现象。
2.能根据实验事实用文字和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
描述化学方程式的特征,能说明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表达的含义。
说明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基于守恒和比例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的相关信息,依步骤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学会梳理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要点,建构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思维导图】:【知识点归纳】命题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验证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实质:−−−→−−−−→−−−→分裂重新合聚集分子原子新分子新 物 3. 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变化易错点拨:(1)“化学反应”是前提。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参加反应”是基础。
概念中明确指出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如蜡烛燃烧剩余的石蜡不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
无论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还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气体也应考虑在内。
(4)“质量守恒”是目的。
此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教材实验:实验一:铜和氧气反应反应原理:2Cu + O2 加热 2CuO实验现象及分析: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气球的作用:平衡气压。
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
实验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反应原理:Fe + CuSO4 = FeSO4 + Cu实验现象及分析: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知识归纳】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理解
⑴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⑵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3、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
①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
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
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5、适用范围:所有的化学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 (3)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得的组成;(4)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
6、验证实验: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实验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①红磷燃烧时,为什么在锥形瓶瓶底铺一层细沙?
答:为了吸收红磷燃燃烧放出的热量,以防止锥形瓶炸裂。
②红磷燃烧时,为什么要在玻璃管上系一个小气球?
答:因为红磷燃烧时放出热最,系上小气球,可以防止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而冲开瓶塞,发生危险。
③红磷燃烧时,玻璃管上的小气球有何变化?
答:红磷燃烧时,瓶内气体因受热膨胀,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因瓶内氧气减少,气
压变小,小气球变小。
课题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概念: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含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③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C + O2 点燃 CO2为例)
(1)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3、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书写步骤:
写——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短线;
配——配平为关键;等——短线改等号;
注——在等号的上方或下方注明反应条件(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标——标出气体与沉淀(生成气体“↑”标出,但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的气体不用标;生成沉淀“↓”标出,但反应物中有难容物,生成的难容物不用标。
);
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的是否当。
5、配平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
课题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意义——能表明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步骤:
①解:设未知量(设xx的质量为X,不含单位!)
②写出题目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必须是题目涉及到,且正确的)
③计算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不相关不用计算)对应标出已知量和未知
量(必须对应标出),列出关系式
④列比例式求解(比例式要列对)
⑤正确计算出结果
⑥简明写出答案
3、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
⑴m= ρv
⑵单位换算:1L=1000mL,1mL=1cm3
⑶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00% 或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
量分数)=1-杂质的质量分数
例: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
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4、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