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种变量生产和劳动的柔性(doc 6)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7
第四章生产理论》课后作业(参考答案)P152"154.3、解:(1)由生产函数Q 二2KL-0.5L 2-0. 5K 2,且K 二10,可得短期生产函数为:2 2 2Q 二20L-0. 5L 2-0. 5x 102=20L-0. 5L 2~50于是,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有以下函数:劳动的总产量函数TP L 二20L-0. 5L -50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AP L =TP L /L=20-0. 5L-50/L 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MP L 二dTPL/dL 二20-L(2)关于总产量的最大值:令 dTP L /dL=0,即:dTP L /dL=20-L=0,解得:L 二20,且『TPi/dLKO,所以,当劳动 投入量 L 二20 时,劳动的总产量TP L 达到极大值。
关于平均产量的最大值:(3)当劳动的平均产量AP 劳L 达到最人值时,-定有 AP L -MP L O 由(2)已知,当L-10时,动的平均产量AP L 达到最大值,即相应的最大值为:AP L ( max)二20-0. 5 x 10-50/10=10以L=10代入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 MP L 二20-L, 得:L 二20-10二10 °很显然,当AP L 二MP L 时,AP L —定达到其自身的极大 L 二10。
值,此时劳动投入量为4、解:(1 )生产函数Q=min (2L, 3K)表示该函数是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所以,厂商 进行生产 时,总有Q=2L=3Ko 因为已知产量Q 二36,所以,相应地有L 二18, K 二12。
⑵由 Q 二2L 二3K,且 Q=480,可得:L 二240 , K 二 160。
又因为 P L 二2 , P K 二5,所以有:C=P L • L+ P K •K 二2 x 240+5 x 160二1280,即生产480单位产量的最小成本为5、解:(1)(R 关于生产函数Q=5L 1/3K 2/3O -2/3 2/3MP L 二5/3 • L K1/3 -1/3MP K 二 10/3 • L K由最优组合的均衡条件 MP L /MP K 二P L /P K ,可得:5/3 • L _2 3K = 3P L令 dAPi/dL 二0 ,即:22-3d AP L /C IL =-100L"〈0,所以,rlAPr /rlTFJ -ACT当当劳动投人量-22鯉彳車 TL 二10时,劳动的平均产负值舍去),且 APL 达到极大值。
什么是目视管理目视治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治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治理的科学方法。
因此目视治理是一种以公布化和视觉显示为特点的治理方式。
综合运用治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目视治理的特点◆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差不多手段,大伙儿都能够看得见。
◆要以公布化,透亮化的差不多原则,尽可能的将治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伙儿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治理或叫自主操纵。
◆现场的作业人员能够通过目视的方式将自己的建议、成果、感想展现出来,与领导、同事以及工友们进行相互交流。
因此讲目视治理是一种以公布化和视觉显示为特点的治理方式,也可称为看得见的治理,或一目了然的治理。
这种治理的方式能够贯穿于各种治理的领域当中。
目视治理的水准目视治理三要点1、不管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专门)2、能迅速判定,精度高3、判定结果可不能因人而异目视治理的目的目视治理的目的:以视觉信号为差不多手段,以公布化为差不多原则,尽可能地将治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伙儿都看得见,借以推动看得见的治理、自主治理、自我操纵。
目视治理的类不1.红牌红牌,适宜于5S中的整理,是改善的基础起点,用来区分日常生产活动中非必需品,挂红牌的活动又称为红牌作战。
2.看板用在5S的看板作战中,使用的物品放置场所等差不多状况的表示板。
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做什么,数量多少,谁负责,甚至讲,谁来治理等等重要的项目,让人一看就明白。
因为5S的推动,它强调的是透亮化、公布化,因为目视治理有一个先决的条件,确实是排除黑箱作业。
3.信号灯或者专门信号灯在生产现场,第一线的治理人员必须随时明白,作业员或机器是否在正常地开动,是否在正常作业,信号灯是工序内发生专门时,用于通知治理人员的工具。
信号灯的种类:发音信号灯专门信号灯用于产品质量不良及作业专门等专门发生场合,通常安装在大型工厂的较长的生产、装配流水线。
二、劳动的二重性理论马克思创立《资本论》的理论体系的逻辑辩证方法,是以商品范畴作为逻辑起点的,这是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顺序一致的。
现在,我们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本质关系及其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则是把商品体作为直接的生产过程的结果,于是,我们选择了从分析人的二重性入手,全面研究人通过劳动生产实践活动所发生的生态自然因素与经济社会因素相互渗透与相互作用的运动、变化的规律及其生态经济实质,这就是说,以人的二重性这个范畴作为研究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的逻辑起点。
因此,我们在前面论证人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生态经济二重形态理论的核心时,就已经肯定了劳动不仅是生态自然范畴,而且是经济社会范畴。
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由体现在劳动中的人的二重性决定的。
下面,我们在第五章从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角度论证了劳动二重性的生态经济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中内蕴的生态经济二重形态的深刻内涵,从而揭示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生态经济实质。
(一)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生态经济二重性意蕴1、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首先研究了商品的二重性,紧接着就研究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首次指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
在这里,马克思是密切联系着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即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来分析劳动二重性的,因而这种劳动二重性是包含在商品中的,没有离开商品孤立地研究劳动二重性,这正是马克思和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不同的地方。
可见,马克思创立劳动二重性学说,是与他创立商品二重性理论密不可分的。
这样,马克思首先没有研究人类劳动一般,而是研究人类劳动特殊是生产商品的劳动。
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划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深入研究了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得出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私人劳动的产物,同时劳动也带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1目视化管理是什么?目视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所以目视化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
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2目视化管理的特点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大家都能够看得见。
要以公开化,透明化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管理或叫自主控制。
现场的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目视的方式将自己的建议、成果、感想展示出来,与领导、同事以及工友们进行相互交流。
所以说目视化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也可称为看得见的管理,或一目了然的管理。
这种管理的方式可以贯穿于各种管理的领域当中。
3目视管理的水准目视管理可以分为3个水准:初级水准:有表示,能明白现在的状态中级水准:谁都能判断良否高级水准:管理方法(异常处理等)都列明4目视管理三要点1、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2、能迅速判断,精度高3、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5目视管理的目的目视管理的目的: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借以推动看得见的管理、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6目视管理的内容1、规章制度与工作标准公开化2、生产任务与完成情况图表化3、与定置管理相结合,实现视角显示信息标准化4、生产作业控制手段现象直观与使用方便化5、物品码放和运送数量标准化6、现场人员着装标准化7、色彩的标准化管理7目视管理的对象(在工厂)工厂里的全部构成要素都是目视管理的对象:如制造过程、物料、设备夹具、文件、场所、人、心情等。
生产现场的目视管理:产品、品质、成本、交期、安全、士气、作业管理、排成交期管理、质量管理、模治具管理等。
间接部门的目视管理:为支持生产也应导入目视管理,如文件管理、行动管理、业务管理、办公设备管理等。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
(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变化对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劳动力供给量大的时候,如工资下降幅度大,说明供给弹性大,如果工资不怎么变化,则说明供给弹性需求小.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共有5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完全无弹性)(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无弹性)(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弹性较大)(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完全无弹性)3、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个方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工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
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4、在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1、生产技术的假设.假设技术条件不变或可变,前者在设计劳动力需求模型时必须,后者动态分析时必要。
2、组织目标的假设。
在生产组织中,生产目标是其根本目标。
企业的生产目标也是设计劳动力需求基本模型的一个重要条件。
有关生产目标的假设,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利润最大化、人均产量最大化和总产量最大化.3、市场环境的假设。
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分为完全竞争性市场、垄断性市场和不完全竞争性市场三种.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劳动力供给模型假设劳动力是同质的,但实际上,劳动力的异质性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
什么是目视管理?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
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目视管理的特点◆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大家都能够看得见。
◆要以公开化,透明化的基本原则,尽可能的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看得见,借以推动自主管理或叫自主控制。
◆现场的作业人员可以通过目视的方式将自己的建议、成果、感想展示出来,与领导、同事以及工友们进行相互交流。
所以说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也可称为看得见的管理,或一目了然的管理。
这种管理的方式可以贯穿于各种管理的领域当中。
目视管理的水准目视管理可以分为3个水准:初级水准:有表示,能明白现在的状态中级水准:谁都能判断良否高级水准:管理方法(异常处理等)都列明目视管理三要点1、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2、能迅速判断,精度高3、判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目视管理的目的目视管理的目的: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借以推动看得见的管理、自主管理、自我控制。
目视管理的类别1.红牌红牌,适宜于5S中的整理,是改善的基础起点,用来区分日常生产活动中非必需品,挂红牌的活动又称为红牌作战。
2.看板用在5S的看板作战中,使用的物品放置场所等基本状况的表示板。
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做什么,数量多少,谁负责,甚至说,谁来管理等等重要的项目,让人一看就明白。
因为5S的推动,它强调的是透明化、公开化,因为目视管理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就是消除黑箱作业。
3.信号灯或者异常信号灯在生产现场,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必须随时知道,作业员或机器是否在正常地开动,是否在正常作业,信号灯是工序内发生异常时,用于通知管理人员的工具。
信号灯的种类:发音信号灯适用于物料请求通知,当工序内物料用完时,或者该供需的信号灯亮时,扩音器马上会通知搬送人员立刻及时地供应,几乎所有的工厂的主管都一定很了解,信号灯必须随时让它亮,信号灯也是在看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项目。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1.【劳保版p9】实证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经济学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
它建立在两个假说之上:一是稀缺性。
这是经济问题存在、也是经济学研究存在的基本的原因。
第二各假说是人是有理性的。
即它假设人们对有利可图的事,或者说是利益反映积极;无利可图,甚至是对自己有害的是,即成本反映消极。
借助于上述两种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假设,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行为变动趋势和走向,或者按照伊兰伯格的说法,“实证经济学的目标实际上是在试图发现他们的行为倾向”。
这也正是实证研究方法的价值之所在。
简单说,实证经济学研究方法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某种事物“实际是什么”(也就是它的状态和趋势)的一种理论研究方法,它描述的事物本来的面貌。
2.【劳保版p11】在劳动力市场上,研究和分析劳动力市场上实际的运行是什么,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个客观的运行状态,它并没有说明这种状态是否对或错。
或者说没有告诉我们这种客观状态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
在劳动经济领域,规范经济学严格地讲是一种价值判断的理论,或者说它是“应该是什么的”的理论。
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是对实际发生的东西的价值判断,依赖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规范的价值判断分析。
规范经济学也有一些基本的判断尺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3.【劳保版p15】又称“引致需求”,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在劳动经济学中,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一种最终产品的需求,它实际上是对产品生产需求所派生和所导引出来的一种需求。
因此,在我们研究劳动经济学问题时,不肯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
劳动社会学归纳1、劳动社会学这一名词的正式出现,最早是在法国。
2、 1959年,法国社会学者乔.弗里德曼.纳维利首次使用“劳动社会学”一词,并创办了《劳动社会学》杂志,出版了相关的专著,促进了这一名词的流传。
3、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4、劳动的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创造性。
劳动是受人的自觉意识支配的、能动的、为达到特定目的的活动。
5、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劳动领域中的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
6、劳动社会学所使用的是狭义上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志愿者不是劳动者)7、工作:是劳动的另一个层面,是人类通过劳动分工而进行的、有组织的、以获得劳动报酬为目的的生产活动。
8、职业是从个人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行业是从社会经济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
9、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1)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2)劳动者(3)劳动的社会关系(4)劳动的社会结构(5)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6)劳动与社会变迁10、劳动的社会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即劳资关系。
11、在劳资关系法规的规范下,工会组织与雇主的集体谈判制度已成为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
12、在1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劳动社会学的发展形成了几大流派。
各流派的发展大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典阶段,确立了各自学派所关注的基本命题;现代阶段,详尽阐述和发展了各自的理论立场;后现代阶段,修正、模仿、拼凑、挑战传统理论。
13、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经济社会学家。
14、“异体劳动”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
15、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在1893年出版了《劳动的社会分工》一书中,他关注的是社会与经济快速转变时期的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问题,即社会的凝聚力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力市场》知识点总结~~1品熊梁劳动力市场1.劳动力需求及影响因素2.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定理1银念与特征2.市场结构3.效率工费和晋升竟赛,供给总里2.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3.家庭劳动力供给与周期性劳动力供给1.市场均衡及变动2.市场非均衡及影响因素3.劳动力市场政策方动力供给知识点:劳动力市场概论一、劳动力市场概念与特征(-)基本概念劳动力市场是进行劳动力交易的一种要素市场。
>〉宏观:各种局部性或单一性劳动力市场构成。
>>微观:特定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在通过自由谈判达成劳动力使用权转让的合约时所处的市场环境。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1.特殊性>>不版离劳动者而存在。
所有权并没有转移,转移的只是便用权.>>劳动力存在知识、技能和经验差异,不能替代或不能完全替代,劳动力市场价格不同。
3.不确定性大量雇佣合同是在无形市场达成。
>>分散性和难以辨认性使劳动力供求双方匹配困难。
4.交易对象的象以衡以性劳动者能力很难通过学历、年龄、性别等可见要素衡量。
一交易的易缓性>>交易双方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被固定了卜.来.6.交易条件的复杂性工作环境、条件等要素都影响交易最终完成。
7.出售者地位的不利性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一)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和地区性劳动力市场L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越稀缺,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就越高,劳动力供需受地域限制的可能性就越小,形成全国性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就越大。
2.地区性劳动力市场>>通常是技能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的劳动者。
(二)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1.外部市场组织外部,不受单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的影响,大量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参与的市场。
2.内部市场组织内部存在的,由一系列规则和程序指导组织内部的雇佣关系调整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管理体系。
(三)优等劳动力市场和次等劳动力市场L优等劳动力市场特征>>就业条件好、工资福利水平高、工作环境良好、工作保障性强。
•第一章1.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主要表现在以下:P10➢总量稀缺质量稀缺人力资源稀缺有多种形式➢结构性稀缺显性稀缺与隐性稀缺➢静态稀缺与动态稀缺2.规范分析 P32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方法。
规范分析重视研究事物的好坏与否,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它所研究的内容受人们的立场、观点和伦理道德标准等因素影响较大。
➢ 2.特点:➢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主要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结论无法通过事实检验。
规范分析法对一个问题所引起的争议很大,不过有一些基本的判断尺度——互惠原则,有三种理解:1.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涉及的所有各方均受益;即没有人在此交易行为活动中遭受损失。
➢ 2.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有一些人获得收益,而无人遭受损失;3.更多情况下,有受益者,有受损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受损的程度或数量。
但是,并不是所有互惠行为会自动产生,在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四种障碍:➢ 1.不知情 2.交易障碍 3.价格扭曲 4.市场缺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根据分析主体不同,劳动力供给有三种类型:个人劳动力供给微观家庭劳动力供给中观社会劳动力供给宏观⒉无差异曲线P49无差异曲线表示给个人带来某一特定水平效用或满足的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推论•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同,不同无差异曲线上的点的效用不同。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高;反之效用越低•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见下图)⒊边际替代率(MRS) P50它是每增加一单位(小时)的闲暇所必须放弃的劳动收入数量,它表示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1产量柔性,产品柔性,以及需求相关性和产品替代性对它们的影响摘要:在两种产品设定的内生定价下,我们分析了产量柔性,即一种产品可以产生高于或低于装置差能的能力。
我们发现产量柔性价值是一个关于需求相关性与产品的函数,是一个古典风险共担理论也无法解释的结果。
此外,产品柔性价值总是减弱需求相关性,我们将展示产量柔性价值可以增加或减少需求相关性,这取决于产品是否是战略补充品或替代品。
我们进一步发现产量柔性可以更好的战胜这两种产品的总需求的不确定性,而产品柔性可以减轻每种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的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在多种产品下分析产量柔性的必要性,并强调产品柔性之间的联系。
此外,我们强调将柔性结合可能存在的缺陷:我们表明,虽然在产品柔性上增加产量柔性从不损害收益,但是在产量柔性上增加产品柔性并不总是有益的,即使这种增加是无成本的。
关键词:能力规划和投资;经营策略;技术管理Volume Flexibility, Product Flexibility, or Both: The Role of Demand Correlation and Product SubstitutionAbstract:We analyze volume flexibility—the ability to produce above/below the installed capacity for a product—under endogenous pricing in a two-product setting. We discover that the value of volume flexibility is a function of demand correlation between products, an outcome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by classical risk-pooling arguments. Furthermore, whereas the value of product flexibility always decreases in demand correlation, we show that the value of volume flexibility can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demand correlation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products are strategic complements or substitutes. We further find that volume flexibility better combats aggregate demand uncertainty for the two products, whereas product flexibility is better at mitigating individual demand uncertainty for each product. Our results thus underscore the necessity of analyzing volume flexibility with more than one product and emphasize the contrast with product flexibility. Furthermore, we highlight the possible pitfalls of combining flexibilities: we show that although adding volume flexibility to product flexibility never hurts performance, adding product flexibility to volume flexibility is not always beneficial, even when such an addition is costless.1 引言今天的商业环境的特点:产品品种不断增加,需求的不确定性水平不断升级。
目视化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随着科技发展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生产方式:①大批量的生产方式;②多品种少量的生产方式;③柔性生产方式。
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生产方式,目视化管理借助了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以及网络的技术,也出现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做固定型自动化)
它的特点是事后对策,异常、个别等两种不同的管理,还有强调产品质量、成本、招集、服务这些个人项目。
这种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它的缺点是没有体系,事后再来总结,就事论事,一次性,所以它在手法上必须活用目视化管理,甚至目视化管理还要做到越简单越好。
第二个阶段:强调多品种而又少量(灵活型自动化)
它有几个特点,系统化、重点化、全员参与,集中、物流、原价等三种不同的管理,它的缺点是比较复杂,所以数据也处理得比较慢,它必须靠人为的决策,这就是目视化管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变种变量(柔性自动化)
它有几个特点,事前管理、人员管理、成本经营、通讯技术多媒体的运用,国际化大生产,但有几个缺点就是复杂化,它必须靠网络来支持和运用计算机。
所以,它的手法是比较复杂的,比方说五官要活用,就是说你不但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你的触觉、嗅觉去做。
变种变量生产和劳动的柔性(doc 6)
变种变量生产和劳动的柔性
(单位分钟)
1.由于订单车型和最初预定不同,产生工序能力的不均衡(负荷不足和能力不足)。
2.为了对应能力的不均衡,组装班工人对检查班进行了增援。
(不过,组装员工虽然按照标准时间完成本职工作,但是他们的检查作业花费了本职工作的2倍)。
3.在由组装工序和检查工序构成的这个工厂,实行的是标准·完全成本计算法。
产品原价=直接材料费+加工费
加工费=标准时间×小时工资(hourly rate 12,000)
4.在这个工厂实行的成本管理体制是,利用条形码将产品的时刻、
数量、现在位置等进行录入,将标准时间和实际时间的差进行实时显示。
设问1 针对实际订单,组装和检查的工序能力的超过或者不足?组装检查
设问2 计算出包括增援在内的检查工序的共计实际时间。
设问3 填写下表。
设问4 可否通过这个成本计算结果来评价增援作业的对错?
关键词:从部分最优化转向整体最优化
从组织内的分工向机能性cross-functional(多能)团队运转进行转变。
以增加部分的差额现金流计算来进行决策。
変種・変量生産と労働の柔軟性
(単位分)
1 予定と異なる車種を受注したため、工程能力に不均衡(負荷不足と能力不足)が発生した。
2 不均衡の是正対策として、組立班は検査班へ応援を実施した。
(但し、本来の職務は標準時間通りに遂行しているが、組立員の検査作業は本職の2倍の時間がかかる。
)
3組立工程と検査工程から成るこの工場では、標準・全部原価計算が行われる。
製品原価 = 直接材料費 + 加工費
加工費 = 標準時間×時給(hourly rate 12,000)
4 この工場では、バーコードによって端末から時刻、数量、現在位置データを入力し、標準時間と実際時
間の差をリアルタイムでモニターする原価管理体制を敷いてい
る。
設問1 実際受注の場面での、組立、検査における工程能力の過不足は?組立検査
設問2 応援を含む検査工程の合計実際時間を求めよ。
設問3 次表の空欄を埋めよ。
設問4 この原価計算の結果で、この応援活動の是非を評価してよいか?
キーワード :部分最適から全体最適へ
組織内分業から機能的なcross-functionalなチーム運営へ
増分差額キャッシュ・フロー計算で意思決定せ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