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长恨歌》中的女性形象介绍《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对唐明皇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和宫廷政治的描写,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荣与后来的内乱。
在这首诗里,白居易通过塑造不同角色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看法以及女性在权力斗争中所处的境地。
杨玉环:美丽与命运杨玉环作为《长恨歌》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被形容为“纤腰拥凤鸾之袖”。
她出生美貌,因此得到了唐明皇的宠爱。
然而,在命运面前,她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尽管她具有迷人的外表和才华横溢,但她被作为政治联姻牺牲给其他国家,最终成为帝王权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棋子。
唐明皇:权力与矛盾唐明皇是《长恨歌》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是杨玉环被迫嫁给的人。
作为皇帝,他有绝对的权力和控制力,但同时也深陷于政治阴谋之中。
尽管他深爱着杨玉环,但出于政治考虑和自身利益,他最终放弃了对她的保护,并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唐朝后宫:权谋与争斗在《长恨歌》中,唐朝后宫是一个充满阴谋和权力斗争的地方。
不同女性角色在这里互相竞争,为了获得君王的宠爱而不择手段。
她们表面上看起来温顺和顺从,实际上却在背后进行着种种手段和计划。
这个描写展示了当时女性地位脆弱、易受操纵以及被社会压迫的现实。
李白:诗与文化作为唐代伟大诗人之一,《长恨歌》由白居易创作而成。
通过诗人李白通过作品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对时代的看法。
他以浪漫诗意的方式描绘了唐朝盛世和女性在这个时代的挣扎,使读者更能够理解历史背景下的女性命运。
结论通过《长恨歌》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限制和压迫。
尽管有些女性具备优秀的才华和美貌,但在政治斗争中成为工具和牺牲品是无法避免的。
这个作品也提醒我们反思当今社会是否还存在类似问题,以及必要时向坚持平等和尊重的方向努力。
长恨歌中的女性形象与价值观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古代史诗的巅峰之作。
在这首诗中,女性形象和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通过对长恨歌的研究,我发现其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和价值观的体现对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性别关系和文化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长恨歌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和压迫。
诗中的主人公杨贵妃是一个美丽、聪明、才华出众的女子,但她却被困在宫廷中,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
她的美貌成为了她的诅咒,使她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这种对女性的束缚和剥夺在古代社会中并不罕见,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缺乏独立的地位和权力。
长恨歌通过描绘杨贵妃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平待遇。
其次,长恨歌中的女性形象也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美的崇拜和追求。
诗中的杨贵妃被描述为“娇娆”、“妖娆”,她的美貌和魅力成为了她吸引权贵和君王的关键。
这种对女性外貌的过分追求和美的崇拜在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
女性被要求具备标准的容貌和仪态,以满足男性的审美需求。
然而,这种对女性外貌的过度关注也带来了女性的困扰和压力,使她们的自我价值过于依赖于外貌,忽视了她们的其他优点和能力。
此外,长恨歌中的女性形象还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的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诗中的杨贵妃被描绘为柔弱、依赖和无助的形象,她的命运几乎完全取决于男性的选择和决定。
这种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固化和限制在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
女性被期望扮演传统的女性角色,如贤妻良母、顺从和依附于男性的角色。
然而,这种刻板印象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和自由,使她们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通过对长恨歌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和压迫,以及对于女性美的崇拜和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
这些女性形象和价值观的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性别关系和文化观念。
然而,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女性的坚韧和勇气,她们在困境中仍然展现出自己的独立和力量。
长恨歌中的女性形象和价值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性别关系,也对于我们思考当代社会中的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长恨歌的人物形象解读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长诗,由白居易创作于唐代。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长恨歌的研究让我深刻理解了其中人物形象的丰富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对长恨歌人物形象的解读,探讨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首先,长恨歌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是杨贵妃。
她是唐玄宗的宠妃,也是白居易笔下的女神。
诗中描绘了她的美丽与智慧,以及她对唐玄宗的深情厚意。
杨贵妃的形象既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也是对爱情和美的理想化表达。
她的形象展示了唐代社会对女性的崇拜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理解。
其次,长恨歌中还有其他一些人物形象,如唐玄宗、玉环等。
唐玄宗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形象,他既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也是一个深陷情感纠葛的人。
他的形象展示了权力与情感之间的冲突,以及皇帝在政治和个人生活中的选择与权衡。
玉环是杨贵妃的妹妹,她的形象则更多地体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智慧。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长恨歌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首关于人性和社会的诗。
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产物,更是对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反映。
唐代是一个繁荣而开放的时代,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唐代社会对美、爱情和人性的关注。
诗中描绘的宫廷生活,以及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情感纠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情感和家庭关系的重视。
同时,长恨歌中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女性的推崇和赞美,以及对女性智慧和才情的认可。
长恨歌的人物形象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价值观念相契合。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对情感的理解以及对女性的尊重,都在长恨歌中得到了体现。
这些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延续,使得长恨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总之,长恨歌的人物形象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杨贵妃、唐玄宗等人物形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唐代社会对美、爱情和人性的关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尊重和赞美。
长恨歌作为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部反映社会和文化的艺术之作。
品读《长恨歌》中杨贵妃的形象品读《长恨歌》中杨贵妃的形象品读《长恨歌》中杨贵妃的形象“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贵妃刚入宫时就已倾城的美貌征服了皇帝;“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杨贵妃如玉的肌肤,皇帝专设御用温泉赐浴;“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贵妃死后,皇帝思念的垂泪,如芙蓉般清新美丽的容颜;“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贵妃与皇帝在梦中相见,那垂泪的面庞,就像一枝春雨润过的梨花,让人怜又带着脱俗的美丽。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
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
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
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
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
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
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
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今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
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
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
摘要:杨玉环是剧作家洪昇塑造过的一个形象十分饱满的角色,《长生殿》里的杨玉环也是诸篇以李杨之恋为题材的戏曲作品中性格描写较为丰富的版本。
该剧中的杨玉环美丽且多才,工于心计且善妒,她的一生极尽荣华,却在死后完成了自省的升华。
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探析《长生殿》中杨玉环的人物形象,管窥这位传奇的贵妃的一生。
关键词:《长生殿》;杨玉环;人物形象明眸皓齿今何在——《长生殿》中杨玉环的人物形象分析■ 王诏名垂中国古代文学史、戏曲史中的女性形象并不多见,杨玉环却是其中之一,常见于文人墨客笔下。
杨玉环的形象历1来颇受争议,她令人称奇,却未在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里留下身影;她是误国的皇妃,却也并非十恶不赦。
《长恨歌》里白居易开篇就以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1]为全诗定下基调,因此通篇读下来,似乎这位贵妃留给读者唯一的印象就是“美”;在《梧桐雨》里白朴又从头至尾都将杨玉环处理成一个负面的形象,她骄纵专横,甚至一面接受着唐明皇的爱一面与安禄山私通……诸篇描写杨玉环的作品里,《长生殿》可算是角度清奇,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更为饱满。
《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面的;不是固定的,而是发展的。
一、美艳多才的奇女子杨玉环的美自是人人称赞,洪昇也用了极多的笔墨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杨玉环的美。
唐明皇对杨贵妃,不是日久生情,而是初见美人一见钟情。
第二出《定情》中唐明皇第一次见到杨玉环,便给了她“丰姿秀丽”[2]的评价,翌日便册封其为贵妃,之后更是称赞她的容貌“绝世无双”[2]。
唐明皇的宠爱,始于美艳的外表,而后方有日日承欢,情意渐浓。
杨玉环有两位贴身仆人永新和念奴,在两位仆人眼里,杨贵妃是“临风百种妖娆,对镜千般婀娜”[2],甚至在贵妃死后祭奠贵妃时,仍然不免“名花无恙,倾国佳人,先归黄壤”[2]的无奈与惋惜。
在第二十一出《窥浴》中,作者更是处理大胆,从偷看皇帝与贵妃沐浴的仆人视角出发,侧面写杨贵妃的美丽动人——永新和念奴从疏隙处望去,眼中的贵妃亭亭玉体、轻盈臂腕、绰约腰身、霞骨雪肌,二人不免发出相同的感慨:“休说俺偷眼宫娥魂欲化,则他个见惯的君王也不自持。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长恨歌》是一首唐代流传下来的叙事长诗,由白居易所作。
此诗内容涵盖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佳作。
在文学史上,《长恨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经过了世代传承和深刻剖析,成为了经典文学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部分。
本文将尝试从多角度来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主人公杨贵妃的形象分析
二、唐明皇的形象分析
唐明皇是《长恨歌》中最为重要的男主角之一,他是唐代历史上的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
他被描绘成智慧、果断、有勇有谋的皇帝形象。
然而,他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却是一段令人遗憾和伤感的爱情故事。
在未曾得到太过相知相爱的时间和机会下,杨贵妃便被宫廷权力集团所陷害,最终遭到了悲惨的结局。
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唐明皇的形象也呈现出矛盾与无奈之色,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抗争,展现出了极为丰富的人性特征,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真实感人。
三、安童太监的形象分析
安童太监是《长恨歌》中极具特色的配角之一,他紧跟在杨贵妃身后,一直照顾着她。
他被描绘成高大、剽悍、机智、勇敢和忠诚的形象。
他具有独特的气质和人性魅力,在整个故事情节中,他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忠于职守,为了保护杨贵妃而不惜冒险和鲜血斗争,在故事的最后时刻,他对于杨贵妃的爱情和自己的忠诚,都以生命的代价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他的形象,充满了独特的人性特征,从另一角度丰富了整个故事的意义和内涵。
总之,《长恨歌》中各个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鲜活、深刻,打造出了一个极为完整立体的故事情节,深刻表达了爱情、人性、命运等人类普遍关注的主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古代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意义阐释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涵盖了众多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作者的巧妙描绘和情节编排,展现了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作品中选取几个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塑造方式及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一、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杨玉环形象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杨玉环作为貌美的歌舞伎皇后,被塑造成了一个妖娆而聪明的女子形象。
通过描写她的容颜、服饰和性格特点,杨玉环的形象鲜明地展现了当时的美丽与智慧。
她的形象既是唐代皇帝宠幸的对象,也是政治权谋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渴望自由和爱情的女子。
杨玉环的形象在揭露宫廷闺阁中的权谋和宫廷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权利和待遇的思考。
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经典小说,作为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男女形象之一,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塑造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贾宝玉是一个婴儿宠物化的男孩,他情感丰富多变,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充满了深厚的情感。
通过贾宝玉的形象,作者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的虚华以及贵族贤人的矛盾心理。
林黛玉则是一个坚定而独特的女性形象,她与贾宝玉的感情纠葛展现了对传统礼教和约束的反思。
林黛玉的形象代表着自由奔放的女性形象,也是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三、《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水浒传》是一部以宋江为主角的古代英雄传奇。
宋江作为一个策略高超、仁义忠诚的英雄形象,他的美丽且坚定的人格魅力给人们以极大的震撼。
通过塑造宋江这个形象,作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邪之间的斗争以及普通百姓对于公义的追求。
宋江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英雄气概,更代表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公义的追求。
四、《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孙悟空作为一个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个机智聪明、无所不能的猴王。
通过孙悟空的形象,作者揭示了人性的矛盾和追求自由的愿望。
孙悟空的形象不仅是一个搞笑、机智的角色,更代表了人性中对于自由和正义的渴望。
分析《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特点《长恨歌》描绘出了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爱情悲剧,用更多缠绵悱恻的笔触淋漓尽致的描写杨玉环生前的无尽欢乐和李、杨生死相隔后双方的无尽思念,写出了人物的悲欢离合。
杨玉环,这一人物形象在众多的文章及诗句中皆有提及。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隆基为满足杨玉环的要求,不惜动用驿马由广州向长安千里奔驰送荔枝,强烈抨击李隆基与杨玉环的骄奢淫侈及荒淫无度;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描绘的杨玉环貌若天人。
笔者此前同样接触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透露出来的批判李隆基“重色误国”的主题鲜明强烈,批判性的思维居多,现再次品读,分析作者情节安排,对诗中重笔着色的杨玉环的形象又有了一些感性的新的看法。
一些史书或影视剧中,关于杨贵妃的形象,描写的很复杂,大都以负面刻画居多。
她出身不高,能歌善舞,美艳聪慧,至于她和李隆基的爱情,也表现的并没有那么专一,是一美色误国的“红颜祸水”。
而在《长恨歌》中,白居易用了更多缠绵悱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爱情悲剧,写尽了杨玉环生前的无尽欢乐和李、杨生死相隔后双方的苦苦思念,写尽了人物的悲欢离合,可以说,白居易对杨玉环流露出一丝同情的态度。
《长恨歌传》(陈鸿)中,谈到了白居易创作此诗的背景,“暇日相携游仙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质夫举酒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感其事”而作,用浓重的笔墨润色“李、杨” 的爱情,供后人评阅并彰闻于世。
020作品评析张宇红提到杨贵妃,我们脑海中想到的是国色天骄、美若天仙、倾国倾城、绝代佳人、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之类华丽的辞藻。
那么杨贵妃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美人,她都美在哪里?我们现代人对她的了解就是史料和文学作品。
在历史上所有对杨贵妃的描写中,有一位作者的作品写得最成功,那就是白居易《长恨歌》。
他从以下几点还原了人人心中都有的那个既清晰又模糊的美女形象。
一、容貌之美杨贵妃确实貌美。
《旧唐书·杨贵妃》记载“太真资质丰艳”,《新唐书·杨贵妃传》中对杨贵妃的评价是“资质天挺”。
《唐大诏令集册寿王杨妃文》中的评价是“含章秀出”。
她有着雪白的肌肤,墨客们称之为“肤如凝脂”,民间素有“贵妃伸手笑雪黑”的说法。
因此,她成为与王昭君、西施、貂蝉并称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生于大唐盛世的李白有幸一睹芳颜,曾为贵妃作过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中国花牡丹、瑶台神女、西汉飞燕都难以媲美,充分渲染杨贵妃的天生丽质、美艳无比。
白居易出生要比杨贵妃晚很多,他没见过杨贵妃。
但在《长恨歌》中他以玄宗的视角,描绘了以杨贵妃为主角的三幅美女图:“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神态之美、“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肌肤之美和“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气质之美。
这三幅图画全方位多角度充分展现了杨玉环“天生丽质难自弃” “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惊人之美,以及她出落非凡、天生丽质的丰态。
二、单纯之美大唐出现了太多杰出的女人,有武则天,有太平公主,有上官婉儿,她们都曾才华横溢,美艳动人。
可是似水流年,这些如花美眷,都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
唯有杨贵妃生前“赢得君王带笑看”,死后仍然“升天入地求之遍”。
难道说这么些美女才女都比不过杨贵妃的美貌和才华吗?当然不是。
杨贵妃的美,绝不仅仅是外貌,还在于她的单纯。
她从不参加政治。
在《长恨歌》中,她始终都只是个美丽、纤弱、无辜的小女子。
只是因着帝王的宠爱,她尽情地享受着爱情,享受着生活。
分析《长恨歌》中两个人物形象分析《长恨歌》中两个人物形象《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析《长恨歌》中两个人物形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长恨歌》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如既往地吸引着读者,这跟诗作的巧妙构思不无关系。
全篇的中心是歌“长恨”。
为了提示原因,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关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起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
然而,极度的乐,极度的多情,正好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唐明皇的贪恋女色、多情,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国家的灾难,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为了更好地表现李、杨的爱情悲剧,作者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即现实主义的写实与浪漫主义的幻想相结合的手法。
在内容上,《长恨歌》的前一部分基本写实,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大体上反映了有着五十年太平天下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纵情欢娱,酿成了安史之乱。
如“重色思倾国”、“缓歌慢舞”、“从此君王不早朝”、“姐妹弟兄皆列士”、“渔阳鼙鼓动地来”、“宛转蛾眉马前死”等。
同时极力铺张描绘,再现了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她貌美、娇柔、“天生丽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以致“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洲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等。
然而乐极生悲,“宛转蛾眉马前死”。
悲剧发生后,作者主要是运用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对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进行描写。
如避难返京后,唐明皇仍对杨贵妃思念不已,于是作者就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虚构来表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为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翡翠衾寒谁与共?”。
这些想象和虚构的情节,细致逼真地刻画了唐明皇这一钟情帝王形象:昔日,与杨贵妃在宫中看花赏草,如今,草木依旧,芙蓉花也开得正旺,可是人世沧桑,赏花人却不完全相同了。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
本文将从四个角度对《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是作者李白的形象分析,探讨他如何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唐宫的关注与情感。
其次是杨贵妃的形象分析,探讨她在诗中的形象如何展现出美丽与悲剧的结合。
接着是唐玄宗的形象分析,探讨他在诗中的形象如何塑造出一个矛盾而富有戏剧性的形象。
最后是其他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绘,展现出整个故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长恨歌》所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关键词】长恨歌、人物形象分析、李白、杨贵妃、唐玄宗、作者、引言、结论、唐代、爱情、悲剧、皇帝、妃子、诗人、叙事长诗1. 引言1.1 引言《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恨情仇为背景,描绘了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本文将从李白、杨贵妃、唐玄宗以及其他相关人物的形象入手,对《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在其他人物形象分析部分,我们将着眼于其他出现在《长恨歌》中的人物,如乐府诗人张若虚等,探讨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与影响。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我们将得出对《长恨歌》人物形象的整体认识与理解。
2. 正文2.1 作者李白的形象分析作者李白是《长恨歌》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形象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在诗歌中,李白被描绘成一个放浪不羁、豪情万丈的诗人。
他喜欢饮酒作乐,独自漫步在长安城中,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李白也是一个对爱情忠诚的人。
他对杨贵妃的深情厚意让人感动,为了追求爱情,他不顾世俗的眼光和规则。
李白的形象展现了一个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浪漫主义者。
他在长恨歌中的形象充满了奇思异想和超凡脱俗的气质,让人对他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和想象。
李白的形象在《长恨歌》中是一个卓尔不群、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读者,让人印象深刻。
长恨歌中的女性形象与爱情观引言《长恨歌》是一首古代长篇叙事诗,由白居易创作,描绘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以一个美丽而悲剧性的爱情故事为基础,通过对女性形象以及对爱情观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婚姻关系的看法。
女性形象杨贵妃:美丽与权势的象征杨贵妃是《长恨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被描绘为极端美丽、聪明并富有魅力的女人。
她不仅成为皇帝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物,也赢得了众多后宫女子们羡慕和仰慕。
然而,杨贵妃也被指责为权势的象征。
她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在朝廷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并影响了唐玄宗在政治决策方面。
这种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其他官员和皇子的不满,也最终导致了杨贵妃的悲剧结局。
其他女性形象:温文尔雅与严肃庄重除了杨贵妃之外,《长恨歌》中还涉及到其他女性角色。
这些女性形象在描绘上往往以温文尔雅、聪明才智、严肃庄重为特点。
她们通常是家族出身或高官之妻,以优雅和谨慎而闻名。
这些深受传统价值观影响的女性形象在《长恨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行为规范的期望。
爱情观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是《长恨歌》中最突出的主题之一。
他们相遇于舞台上,随后唐玄宗迅速被她美丽和才华所吸引,逐渐陷入疯狂而无法自拔的爱情之中。
然而,这种禁忌的爱情关系最终导致了杨贵妃的悲剧结局。
唐玄宗在面临政治和个人困境时,对爱情的忠诚也被考验,最终选择了政治利益而背弃了杨贵妃。
这种爱情观的描绘提醒了人们,在当时封建社会中,爱情与权力之间常常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与限制《长恨歌》也通过展示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行为规范的期望,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限制。
虽然杨贵妃以其美貌和才华获得了极高的地位,但她依然是一个被命运捉弄、最终走向悲剧结局的受害者。
这表明当时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不公平待遇和权力斗争。
结论《长恨歌》通过对女性形象与爱情观念的描绘,深入探讨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婚姻关系主题。
试论杨贵妃在唐诗中的多重形象杨贵妃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符号,其在唐诗中的多重形象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化。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是一个爱情的代表,是一个富贵和荣耀的象征,也是一个悲剧的英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唐代诗歌中杨贵妃的多重形象。
首先,杨贵妃在唐代诗歌中的形象是美丽的。
许多诗歌描述她的容貌,其中最经典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玉颜倚楼,飞燕走隙”,其表现出了她美丽的面容和身姿。
这样的描述体现了唐代人对于美丽女性的审美观念,同时也展现了杨贵妃独特的魅力。
另外,杨贵妃的美丽也被视为她身份的象征,表现了她作为宫廷女性的高贵和尊贵。
其次,杨贵妃在唐代诗歌中还被赋予了爱情的象征。
不可否认,历史上的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感情故事是唐代诗人描述的热门题材。
在许多诗歌中,杨贵妃被描绘为一个美丽和纯洁的女性,深深地吸引着唐玄宗的心。
例如杜牧在《赤壁怀古》中写道:“瑶台月下迎帝子,风景不与人间同”。
这里的“帝子”指的就是唐玄宗,他为杨贵妃的美丽所倾倒。
杨贵妃在这些诗歌中成为一个代表爱情的形象,唤起了人们对于美好、浪漫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杨贵妃在唐代诗歌中也成为了富贵和荣耀的象征。
作为唐代最著名的后宫美女之一,杨贵妃在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也非常高。
她的身份和地位吸引了许多唐代诗人的关注和描写,表现了她的富贵、尊贵和荣耀。
例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冯唐易老惠难全,钓樵叟晚凿篱根,仙翁抚我诗细听,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侍女扶行垂极星,眼妆一半入江水,钗横八度招灾星。
”这里的“仙翁”指的就是杨贵妃,她倾听白居易的诗歌,展现了她和唐代皇帝一样的富贵和荣耀。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描写了杨玉环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本文就《长恨歌》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杨玉环是《长恨歌》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她被描写成人美心善、才情出众。
诗中的描写将她塑造成了一个贤淑美丽的女子,她不仅仅是唐玄宗的妻子,更是他的知己和智囊。
在杨玉环这个人物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女性的某些特征,比如她的温柔贤淑、通晓音律等等。
而唐玄宗则是《长恨歌》的另一个主要人物,他被描写成一个英明果断、仁慈宽厚的君主形象。
他深爱着杨玉环,但同时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君王,他在处理国事时仍然能够保持克制和冷静。
在唐玄宗这个人物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君主的某些特征,比如他的仁慈和宽厚、深爱着百姓等等。
除了主要人物之外,《长恨歌》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它们的形象设置也很丰富。
比如说穆婆婆这个人物,虽然只是一个配角,但她马上被描绘成一个热心肠的老人,她的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乡村中典型的长辈形象。
而在诗中描写唐玄宗的舞姬时,舞姬的身影变得十分具体,她们一个个身着色彩缤纷的舞衣,跳起来如同凌波微步的舞步和华丽的舞姿让读者难以忘怀。
总之,《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首诗所展现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能够反应出唐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这些形象不仅有文学性,而且有历史价值,对于我们研究唐代文化和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杨玉环》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杨玉环是《长生殿》中的女主人公,她最显著的性格特点,就是热烈、执着地追求真挚、长久的夫妻之情。
杨玉环本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宫女,因德性温和,丰姿秀丽而被册封为贵妃。
李隆基赐给她金钗、钿盒作为定情的信物,从此,她便抱定了一个心愿:“惟愿取情似坚金,钗不单分盒永完。
”由于痴心,她把李隆基新得娇娃后的一时热情,对她色艺的欣赏,对她兄妹们的赏赐,全当 ... 情,“只道君心可托,百岁为欢”。
爱情是排他的。
她对李隆基的爱情越是专注、强烈,就越是不容许“并头莲旁有一枝开”。
她的妹妹虢国夫人就是她的一个情敌。
杨玉环不愿为了杨门的权势而放弃独占李隆基的感情要求,使气任性,给了李隆基一场没趣。
李隆基恼羞成怒,令宦官高力士将她送回娘家。
杨玉环满腔委屈和愁怨,责怪李隆基“为着横枝,陡然把连理轻分”。
但在封建帝王的威严下,她只得忍受人生的这一次厄运,忍痛剪下自己美丽的头发,托宦官向李隆基赔罪。
李隆基终于被她感动了,将她召回宫中。
这一次的风波,反使李、杨之间的恩爱更添十倍。
杨玉环懂得了,要巩固自己和李隆基的爱情,必须取宠于他,因此,她梦中录下月宫仙乐,醒后细加点勘,制成《霓裳羽衣曲》,编了一套《霓裳羽衣舞》,亲自在翠盘上表演,逸态横生,独擅千秋,直乐得李隆基无以名状。
这一招果然有效,李隆基除了亲自为她把盏以外,还赐给许多珍宝,并命人日夜兼程,从南国采来杨玉环爱吃的鲜荔枝,以作为对她的酬劳。
杨玉环的另一个情敌是梅妃。
梅妃先于杨玉环进宫,甚为得宠。
杨玉环进宫后,处心积虑地排挤她,致使她被贬置上阳宫东楼。
一次,李隆基又悄悄在翠华西阁召幸梅妃。
杨玉环闻讯,清晨赶来,大闹一场。
后来,梅妃终于被活活气死了。
对于这一场风波,历来的评论,或认为杨玉环是“女子小人挟制尊大” (吴舒凫《长生殿》评语),或认为杨玉环太妒,甚或认为是作者的无聊笔墨。
如果从杨、梅的关系看问题,人们很容易同情被夺了恩宠的梅妃。
但如果从杨玉环的角度看,她真心地爱着李隆基,自然也要求李隆基能真心地爱着她。
长恨歌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引言《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名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史诗长篇音乐之曲,以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风貌。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女性角色的形象及她们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长恨歌》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并从社会地位角度剖析她们所处的环境。
1. 杨贵妃:权力与美丽的象征杨贵妃作为《长恨歌》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被描绘成美丽、聪慧而有野心的女子。
她借助自身魅力和才华获得了对皇帝的特殊宠爱和影响力,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尽管她享受了无比荣华富贵,却也备受思念和担忧困扰,在唐玄宗令其离去后更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2. 唐玄宗:权力的俘虏与感情的纠葛唐玄宗是《长恨歌》中的主要男性角色,同时也是杨贵妃深爱的对象。
在诗中,唐玄宗被描绘成一个既有政治智慧又深陷情感泥潭的皇帝。
他被杨贵妃吸引并控制,使得他对国家政事漠不关心,酿成了安史之乱。
3. 天宫二十八宿:女性形象背后的历史寓意《长恨歌》中还出现了一组特殊女性角色,即天宫二十八宿。
她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形象的丰富塑造与象征意义。
每个女性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人格特点和社会地位,如既贤良又聪明的密煌子、仪态万方的绦牛女等。
通过描述这些女性形象,白居易展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多样化角色定位和尊重。
4. 唐代社会下女性地位《长恨歌》反映了唐代封建社会下女性在政治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
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物,缺乏独立自主的权力和决策能力。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女性通过巧妙运用美貌、智慧等手段来获取一定程度的社会地位。
5. 《长恨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虽然《长恨歌》揭示了唐代封建社会下女性面临的困境和限制,但人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现代社会应该重视和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能力,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应享有平等发展机会。
结论《长恨歌》通过描绘不同女性形象塑造了多元化社会角色,并反映了唐代封建社会下女性在权力和地位方面的局限。
试论《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分析《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小说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背景,通过描写这段悲壮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唐朝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形象。
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既有历史人物,也有虚构的角色,他们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杨贵妃、唐玄宗、武则天等几个关键人物角度,对《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来谈谈《长恨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杨贵妃。
杨贵妃是唐玄宗三个皇嫁的第一个,也是最宠爱的妃子。
在《长恨歌》中,杨贵妃的形象被描绘得十分美丽和娇媚,她有着婀娜多姿的身姿和娇柔妩媚的容颜,具有极高的才艺和智慧,深得唐玄宗的宠爱。
她对唐玄宗的爱情却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禁忌之恋,她对唐玄宗的依赖和渴望成为了她一生的悲剧。
她的形象饱含了古代女性的柔弱与坚韧,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无力和无奈。
杨贵妃的形象既是鲜明的,又是充满悲剧色彩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唐玄宗这一历史人物在小说中也被塑造得十分饱满生动。
唐玄宗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期文治武功,国力达到了巅峰,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在《长恨歌》中,唐玄宗被描绘成具有机智才华的君主和对杨贵妃深情的爱侣,他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有着深厚的情感。
唐玄宗也有着自私和软弱的一面,他在政治上昏庸迷离,最终导致了唐朝的覆灭。
《长恨歌》通过唐玄宗这一形象,展现了一个封建帝王的人生悲剧,并对封建帝王的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
除了杨贵妃和唐玄宗之外,武则天这一历史人物也是《长恨歌》中的重要形象。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位期间实行改革,对唐朝的社会经济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长恨歌》中,武则天被塑造成具有强大的政治智慧和妇人心计的形象,她对权力的渴望和对敌对派系的镇压让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则天也被描绘成心怀悲凉的孤独女人,在政治上面临重重困境和挑战,她的悲剧与杨贵妃的悲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唐玄宗人物形象《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唐玄宗人物形象《长恨歌》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如既往地吸引着读者,这跟诗作的巧妙构思不无关系,但人物形象也是影响其流传深远的原因,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唐玄宗人物形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长恨歌》中的杨玉环与唐玄宗人物形象唐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唐代]的绝世佳人杨玉环降生于西蜀。
21年之后,唐玄宗幸骊山温泉宫初见杨玉环而为其姿质丰艳,倩盼警颖,举止闲冶所倾倒,立即度为女道士,居住太真宫。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册封玉环为贵妃,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帝王与后妃的爱情悲剧故事。
它竟是唐王朝由盛到衰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既是那么哀艳动人,而又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无论古往今来的人们怎样评说,但都承认杨贵妃是中国历史上女性美的典型,正象富贵艳丽的牡丹体现唐人的审美观念一样。
杨贵妃祖籍弘农华阴(陕西华阴),后来迁居蒲州(山西永济)。
其先世都是高级官员,曾祖父令本也还作过金州刺史,此后家道衰落。
父亲玄琰任蜀州司户参军。
蜀州在西蜀,辖晋原、青城、新津、唐兴四县,州治晋原县,即今四川省崇州市。
司户参军是州里主管民户的佐吏,属初等职官。
杨玄琰大约于开元初年在蜀州供职。
历史文献中有贵妃“父玄琰,蜀州司户”的记载,但只有宋初学者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较详谈到贵妃的出生地:“父玄琰,蜀州司户。
贵妃生于蜀,尝误坠池中,后人呼为落妃池。
池在导江县前。
”[唐代]导江县即今都江堰市聚源镇,与蜀州接邻。
导江县前的落妃池,在今都江堰市聚源镇导江村,遗址犹存。
池呈圆型,较小,占地1亩多。
周围是肥沃的农田,金黄一色的稻谷;池边有一卷当地人称为“水东瓜”的树木,芳草如烟,青苍葱茜,景色秀美。
贵妃在孩幼时喜爱在池边玩耍,不慎落入此池中,于是这个小池因而有名了。
后世文人杨慎有诗:妃子池莲玉女房,温柔元近白云乡。
光涵三千顷,润及华清第一汤。
品读《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形象特点
作者:许娜
来源:《中文信息》2016年第01期
摘要:情节结构总能表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长恨歌》中,白居易以严谨的情节结构框架、整齐的格律,层层浸染,逐步推开,加以简炼的语言,浪漫的想象,典雅的用词,描绘出了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爱情悲剧,用更多缠绵悱恻的笔触淋漓尽致的描写杨玉环生前的无尽欢乐和李、杨生死相隔后双方的无尽思念,写出了人物的悲欢离合。
关键词:情节结构 ; ;《长恨歌》 ; ;爱情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394-01
杨玉环,这一人物形象在众多的文章及诗句中皆有提及。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李隆基为满足杨玉环的要求,不惜动用驿马由广州向长安千里奔驰送荔枝,强烈抨击李隆基与杨玉环的骄奢淫侈及荒淫无度;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描绘的杨玉环貌若天人。
笔者此前同样接触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透露出来的批判李隆基“重色误国”的主题鲜明强烈,批判性的思维居多,现再次品读,分析作者情节安排,对诗中重笔着色的杨玉环的形象又有了一些感性的新的看法。
一些史书或影视剧中,关于杨贵妃的形象,描写的很复杂,大都以负面刻画居多。
她出身不高,能歌善舞,美艳聪慧,至于她和李隆基的爱情,也表现的并没有那么专一,是一美色误国的“红颜祸水”。
而在《长恨歌》中,白居易用了更多缠绵悱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爱情悲剧,写尽了杨玉环生前的无尽欢乐和李、杨生死相隔后双方的苦苦思念,写尽了人物的悲欢离合,可以说,白居易对杨玉环流露出一丝同情的态度。
《长恨歌传》(陈鸿)中,谈到了白居易创作此诗的背景,“暇日相携游仙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质夫举酒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感其事”而作,用浓重的笔墨润色“李、杨” 的爱情,供后人评阅并彰闻于世。
整四段的详述,都在围绕一个中心人物“杨玉环”展开,细细读来,一立体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一、美丽得宠的杨玉环
“回眸一笑百媚生,后宫粉黛无颜色”,可算是写尽杨玉环美貌的名句,只是微微一笑的回眸,便妩媚至极,艳压群芳,“后宫佳丽三千”都失去光彩,“温泉水滑洗凝脂”的皮肤滑腻,“云鬓花颜金步摇”展现的如鲜花般的面容,配以鬓边步摇一步一摇的姿态,更是给杨贵妃增添
了诸多美的魅力。
“缓歌曼舞凝丝竹”更是突出了杨玉环翩翩起舞时如仙般的动作与情态,以致“尽日君王看不足”。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充分体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难以舍弃而终日相随,以致“不早朝”,也正因为唐玄宗对她的重爱,“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正所谓“爱屋及乌”,为取悦爱妃则投其所好。
自杨玉环被封为贵妃,家族尽沾恩泽,其父杨玄琰由济阴太守成为兵部尚书,其母杨李氏被封陇西郡夫人,大姐、三姐、八姐分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甚至远房兄弟杨钊那一吃喝玩乐之徒被赐名“国忠”,后封为宰相,操纵朝政,如此,天下人竟有“不重生男中生女”的思想。
二、多才多艺的杨玉环
诗中描绘的的杨玉环是多才多艺的。
在笔者看来,她“承欢侍宴无闲暇”,不仅仅因是为杨玉环的美貌,很大程度是因为李、杨有共同的爱好—音乐和舞蹈。
历史上的李隆基是一位精通音乐的皇帝,是很有成就的作曲家、器乐演奏家,曾与乐工一同改编《霓裳羽衣曲》,还以吹奏玉笛而著名。
杨玉环也是能歌善舞的才人。
新旧《唐书》中记载了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
”《杨太真外传》中说“妃善击罄,多新声,虽太常梨园之伎莫能及之。
” 张璋《唐五代词》中收录了杨玉环所作词《阿那曲·罗袖动香香不已》,《全唐诗》中更加完整的记有“题赠张云容舞”的标注。
张云容乃杨玉环侍女,善舞,由擅《霓裳羽衣舞》,杨玉环写此词赞美她曼妙的舞姿:“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
”贵妃的美色才气加上两人的共同爱好,才谱就了两人的爱情。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飘飘处处闻”,“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正是两人沉醉于共同爱好的音乐世界的真实写照。
三、痴情的杨玉环
马嵬之变,“六军不发无奈何”,李隆基被迫赐死杨玉环,心爱的妃子“宛转蛾眉马前死”,而“君王掩面救不得”。
贵妃死后场景更是凄惨,任凭“花钿委地”而“无人收”。
整首词写到这里,倒是写出了杨玉环为心爱之人甘愿就死,“宛转”二字写出她死的那样从容,让人不由扼腕叹息,心生怜悯。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杨玉环死后,白居易将她羽化成仙。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此,杨玉环虽在人世之外,但仍然牵挂着李隆基,以致当她听到“汉天子使至”时,“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她急切的揽衣、推枕、虽云鬓半偏、花冠不整,也急于起身,这一系列连贯利落的动作,与她之前“侍儿扶起娇无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在表现她渴望得到自己爱人消息的那种激动、欣喜的迫切心绪。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见到信使,引发了她空寂已久的感情,这泪水是她对唐玄宗始终不曾忘怀的思念,回忆当年的恩爱岁月,如今却生死两茫茫,不复再见,“回头下望尘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她整日望凡
尘,希望能看到自己所爱的人,但却只见漫天尘雾,只剩自己一人空度岁月。
于是,“钿合金钗寄将去”,愿李隆基睹物思人,勿忘佳人,坚信“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并差使者带回二人七月七日夜半无人时在长生殿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坚定天上人间永做夫妻的信念,给人留下了缠绵的余韵,或是心痛,或是惋惜,或是悲哀。
杨玉环虽集“三千宠爱在一身”,最终没能难逃“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悲剧命运。
唐玄宗虽“不爱江山爱美人”,但马嵬事变发生后,他也无法挽救他最爱的妃子而“血泪相和流”,白居易以时间为主线,多层次,多侧面精雕细琢了杨玉环这一形象:美丽、多情,她享受爱情,她追忆爱情;这一形象可触、可摸、可感、可信,极具立体感,一篇长诗读来意犹未尽,沉浸其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长恨歌》,不同的“杨玉环”。
参考文献
[1]郭预衡.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徐士良. 唐代小说选 ;中州书画社 1982
[3]章培恒. 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