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质量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29
vda6.1体系质量能力a级条件-回复什么是VDA6.1体系质量能力A级条件?VDA6.1体系质量能力A级条件是一项用于评估企业质量管理系统是否达到一定水平的方法。
这项评估标准由来自全球汽车工业的专业人士制定,旨在衡量企业对质量的管理能力。
获得VDA6.1体系质量能力A级条件的企业可以得到行业内的认可,表明其在质量管理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VDA6.1体系质量能力A级条件的评估标准。
该标准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领导力和承诺、质量策划和目标、质量流程和资源管理,以及持续改进和卓越运作。
每个维度下都有多个要求指标,企业需要满足这些指标才能获得A级条件认证。
领导力和承诺方面,企业需要展现出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和方针,领导层要对质量管理负总责。
同时,企业还应具备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以确保质量管理理念贯彻到位。
质量策划和目标方面,企业需要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并确保计划能够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相匹配。
此外,企业还需要设立可衡量的质量目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正。
质量流程和资源管理方面,企业需要确保其质量流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需要有明确的流程文件和相应的工作指导文件,并建立起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分配机制。
同时,企业还需要合理分配资源,包括人力、设备和技术等。
持续改进和卓越运作方面,企业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改进机制。
通过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识别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同时,企业还需要鼓励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提高工作流程的卓越性和效率。
要想获得VDA6.1体系质量能力A级条件,企业需要逐项满足上述要求指标,并通过第三方审核机构的认证。
在审核过程中,企业需要提交相关文件资料,并接受现场检查和面谈。
审核结果将评估企业在各个维度下的表现,并综合评定是否符合A级条件。
获得VDA6.1体系质量能力A级条件认证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有A级条件认证的企业更容易被合作伙伴和客户所认可,并赢得更多商机。
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教案(教科版)采桑湖中学仇小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知道质量是物体一种属性(3)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过程和方法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质量。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铁钉和铁锤谁重呢?为什么?他们都是由什么组成的?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从质量说起。
新知教学(一)质量的概念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12页上半部分教师出示课件,列举铁钉、铁锤、玻璃杯,教室中的桌子、椅子问题: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
铁钉、铁锤都是由制成,玻璃杯由制成,桌子、椅子由制成。
学生交流、讨论。
(1)归纳得出答案(2)教师:铁钉、铁锤、玻璃杯、桌子、椅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玻璃,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3)比较:汽车轮胎用的橡胶与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谁的多?木尺与桌子哪个用的木材多一些呢?教师:汽车轮胎用的橡胶更多。
桌子用的木材更多。
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课堂练习:1.下面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A、质量是物质的大小B、质量是物体的多少C、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D、质量是物体的大小2.一壶冷水的质量是2.5kg,放在炉子上烧开后称得其质量为2.4kg,这是因为()A、由于温度升高了,所以其质量变小了B、质量不会变小肯定是称量错了C、质量变小是因为水在烧开的过程中,部分水汽化的结果D、以上说法都不对(二)质量的单位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113页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课题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作者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过程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
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目标:
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学习重点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
法。
学习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
教学方
式
演示法、分组实验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与
媒体
托盘天平、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播放八大行星的质量视频
一、物体与物质
多媒体出示图:多媒体
宇宙之大令
学生震撼,
同时,提出
什么是质
量?从而引
入新课
教师巡视方法指导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完成反馈练习二
1.用调好的天平测某物体质量,所用的砝码及
游码的位置如图6所示,
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
_____g。
2.请判断天平操作的错误之
处
四、质量的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学生交流测得的数据
结论:物体形状改变了,质量不变
学生观看视频
结论:状态、温度变了,物体的质量不变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从超市买了两斤苹果,回到家后,质量减小了么?
结论: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不随形状位置、状态、温度改变学生
抢答找错误,巩固操作步骤
学生观看微视频,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6.1质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单位;2.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3.知道质量的守恒定律。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各种具有不同质量的物体(如铁块、木块、玻璃球等);3.不同质量的天平;4.计时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问题:什么是质量?怎样测量质量?思考讨论:学生进行短暂思考后,回答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测量质量可通过称重或天平的方式进行。
2. 概念讲解(15分钟)1.引入质量的概念,给出定义,并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kg)。
2.通过实例解释质量的重要性,如质量是物体在地球表面上下运动的基础物理量。
3.讲解质量的测量方法,重点介绍称重和使用天平的原理和步骤。
3. 实验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提供一组不同质量的物体和一台天平。
2.指导学生通过称重和使用天平的方式测量各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引导学生观察结果,讨论不同物体质量之间的比较和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的讲解(15分钟)1.简要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实例和讲解,解释质量在物理变化过程中的守恒性质,如物体燃烧、溶解等情况下质量的变化。
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
5. 总结与拓展(1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和测量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应用场景和意义,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3.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质量的更多知识和应用。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对质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质量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6.1质量- 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单位为千克(kg)。
6.1 物体的质量
一、质量
1.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通常用字母m表示。
2.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常用单位:克(g)、毫克( mg)、吨(t)
(3)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估测物体的质量:
1只鸡蛋50g;1名中学生50kg;1只苹果150g;1只鸡2kg;1枚邮票50mg;1只大象2t。
3.测量工具
(1)实验室:天平(托盘天平)
(2)生活中:杆秤、磅秤、电子秤、案秤等
二、天平的使用
1.天平的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砝码等。
2.天平的使用方法:
(1)看: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和标尺上的分度值
(2)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3)调: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或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哪边高向哪边调或偏左向右调)
(4)称:左“物”右“砝”,用镊子向右盘里增减砝码,先加大的,再加小的(从大到小),最后可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恢复平衡。
(注意:测量过程中不可移动平衡螺母).
(5)读:横梁恢复平衡后,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左侧边缘线所对的刻度值.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1)待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测量值。
向托盘中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2)天平与砝码应该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1.物体的质量跟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教材首先通过举例,如地球上的物体及宇宙中的天体,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通过让学生思考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进而给出质量的初步解释,并让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教材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天平的构造,在知道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在实际测量中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
天平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测量仪器,使用规则比较复杂,操作难度较大。
首先在学生实验前把涉及器材安全的问题作为强制性要求,并提示学生思考这样要求的道理。
托盘天平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不应生硬地告诉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不讲任何道理,学生只要记住了、照着做,就算达到要求了。
其实,仪器的使用规则都是有道理的,教材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天平的操作程序和规则,就明白并学会了如何用天平称量质量。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三、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
具体通过讲解、设疑、自学、小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物理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
第1节质量素养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够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理解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重点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景导入)我这里有一个铁钉和一个铁锁,它们都由同一种物质铁组成,它们所含的铁这种物质一样多吗?你还能举出哪些由同种物质组成但所含物质多少不同的例子??课堂探究探究点一、质量问题1:什么是质量?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物体含有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越大。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问题2:质量有那些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单位有吨、克和毫克,符号分别是t、g和mg。
换算关系是:1 t=103 kg,1 kg=103 g,1 g=103 mg。
在实际生活中,质量单位还有公斤、斤、两。
1 kg=1公斤=2斤,1斤=500 g,1斤=10两,1两=50 g。
问题3: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哪一个含有的物质多?二者质量相等,含有的物质一样多。
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探究点二、质量的测量问题1: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台秤等;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
问题2:托盘天平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作用是什么?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底座、两个托盘,另外每台天平都配有一套标准的砝码。
(1)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2)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3)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