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3.2.1乙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457.50 KB
- 文档页数:11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四个直线方程中,是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的是()A.x=3 B.y=-5C.2y=x D.x=4y-1B[解析] y=-5可变为y=0×x-5,故选B.2.已知直线的方程为y+2=-x-1,则()A.直线过点(-1,2),斜率为-1B.直线过点(-1,2),斜率为1C.直线过点(-1,-2),斜率为-1D.直线过点(-1,-2),斜率为1C[解析] 直线方程可化为y-(-2)=-[x-(-1)],故直线过点(-1,-2),斜率为-1.3.倾斜角为135°,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1的直线方程是()A.x-y+1=0 B.x-y-1=0C.x+y-1=0 D.x+y+1=0D[解析] 因为倾斜角为135°,所以斜率为-1,所以由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得直线方程为y=-x-1,即x+y+1=0.4.已知直线l不经过第三象限,若其斜率为k,在y轴上的截距为b(b≠0),则()A.kb<0 B.kb≤0C.kb>0 D.kb≥0B[解析] 由题意得直线l的方程为y=kx+b(b≠0),∵直线l不经过第三象限,∴k≤0,b>0,∴kb≤0.二、填空题5.若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等于它的斜率,则直线l一定经过点________.(-1,0)[解析] 设斜率为k,则直线的方程为y=kx+k,即y=k(x+1),故直线一定过定点(-1,0).6.若直线y=kx+1与以A(3,2),B(2,3)为端点的线段有公共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3,1[解析] 由题可知直线y=kx+1过定点P(0,1),且k PB=3-12-0=1,k P A=2-13-0=13,结合图像可知,当直线y =kx +1与以A (3, 2),B (2,3)为端点的线段有公共点时,k 的取值范围是13,1.7.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16,且和两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3,求l 的方程是________. y =16x +1或y =16x -1 解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16x +b , 则x =0时,y =b ;y =0时,x =-6b .由已知可得12·|b|·|6b|=3, 即6|b|2=6,∴b =±1.故所求直线方程为y =16x +1或y =16x -1. 三、解答题8.求经过点A (-2,2),并且和x 轴的正半轴、y 轴的正半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1的直线的方程. 解:因为直线的斜率存在,所以设直线的方程为l :y -2=k (x +2),即y =kx +2k +2,令x =0,得y =2k +2,令y =0得x =-2k +2k, 由2k +2>0,-2k +2k>0,得-1<k <0, 因为S △=1,所以12(2k +2)-2k +2k =1,解得k =-2或k =-12. 因为-1<k <0,所以k =-12, 所以所求的直线方程为l :x +2y -2=0.。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已知某短周期元素有3个电子层且最外层上有5个电子,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 ( D )A.第2周期ⅣA族B.第2周期ⅤA族C.第3周期ⅣA族D.第3周期ⅤA族解析:短周期元素中电子层数即周期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即主族的族序数,因此,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ⅤA族。
2.(2017·邯郸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头,最终以稀有气体结束B.同一主族元素都是从非金属元素开头,以金属元素结束C.第2、3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D.第3周期有4种金属元素和4种非金属元素3.(2017·长春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同一主族相邻两个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差肯定等于上一周期所含元素种数B.11号元素为非金属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114号元素的上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2D.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36种元素4.(2017·海口高一检测)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
若发觉119号元素,请在“元素大厦”中支配好它的“房间” ( B )A.第7周期0族B.第8周期第ⅠA族C.第6周期第ⅡA族D.第7周期第ⅦA族5.(2017·无锡高一检测)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8个主族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共16个族C.短周期元素中可能有副族元素D.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是指副族6.下图为镁元素的相关信息,从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D )12 Mg镁24.31A.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名称C.原子序数D.原子的真实质量7.(2017·成都高一检测)原子序数为Z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种元素的中间,则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如图所示)不正确的是(镧系、锕系元素除外;且A、B、C、D中间再无其他元素) ( B )A.4Z B.4Z+8 C.4Z+10 D.4Z+14二、非选择题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了解化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对工农业、国防、科技的巨大贡献。
2.了解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是其他各项技术的基础。
3.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环保意识并培养绿色化学的理念。
(重点)基础·初探]1.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1)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2)化学与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新兴学科有紧密的联系。
(3)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为其他技术的发明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2.化学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科学的发展将帮助人们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技术问题,提供所需要的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开发高效的洁净能源。
(1)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如: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反应原理为2FeCl 3+Cu===2FeCl 2+CuCl 2。
(2)创造和合成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 如以石英砂为原料制备高纯硅的流程图为―焦炭①―氯气②―氢气③写出图中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C +SiO 2=====高温Si(粗)+2CO ↑; ②Si(粗)+2Cl 2=====△SiCl 4;③SiCl 4+2H 2=====高温Si(纯)+4HCl 。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1.化学在“神州十一号”的研制和发射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从火箭的燃料、高科技材料等方面分析。
【提示】 火箭的高效燃料:如偏二甲肼、液氢等;应用的高科技材料:如高温结构陶瓷、记忆合金天线等。
2.你了解光导纤维的作用吗?在传输方面,光导纤维有哪些优点?【提示】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利用了全反射的原理。
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一对光纤的传输能力理论值为二十亿路电话,一千万路电视。
3.结合相关教材,你认为化学到底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能量? 【提示】 (1)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2)提供化学电源: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3)洁净能源的开发:如氢氧燃料电池等;(4)生物质能的开发:如利用秸秆制成沼气,将淀粉制成乙醇作燃料。
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参考书(新人教)说明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
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
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6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本章说明 (1)教学建议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第三节化学键 (6)教学资源 (8)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本章说明 (14)教学建议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7)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3)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教学资源 (36)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42)本章说明 (42)教学建议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43)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46)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48)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50)教学资源 (51)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59)本章说明 (59)教学建议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61)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64)教学资源 (67)第一障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本章说明一、教学目标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一节共价键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形成共价键的粒子、类型,能辨识物质中含有的共价键的类型及成键方式,了解键能、键长及键角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理解共价键中σ键和π键的区别,建立判断σ键和π键的思维模型,熟练判断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存在及个数。
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概念和特征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微点拨: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按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1)σ键形成由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重叠形成类型s-s型s-p型p-p型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做旋转操作,共价键的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2)π键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p-p π键特征π键的电子云形状与σ键的电子云形状有明显差别: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面对称;π键不能旋转;不如σ键牢固,较易断裂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构成。
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1.键能(1)键能是指气态分子中1 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
键能的单位是kJ·mol-1。
键能通常是298.15_K、101_kPa条件下的标准值。
例如,H—H 的键能为436.0 kJ·mol—1。
(2)下表中是H—X的键能数据共价键H—F H—Cl H—Br H—I 键能/(kJ·mol-1 ) 568 431.8 366 298.7断裂为气态原子,则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吸收863.6_kJ的能量。
②表中共价键最难断裂的是H—F,最易断裂的是H—I。
③由表中键能数据大小说明键能与分子稳定性的关系:HF、HCl、HBr、HI。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时1 甲烷1.会写甲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知道甲烷的结构特点。
2.知道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3.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
甲烷的组成与结构教材整理1有机物与烃1.有机化合物(1)定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2)组成元素:除含碳元素外,常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有些有机物还含有氮、硫、卤素、磷等。
2.烃(1)定义: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典型代表物:最简单的烃是甲烷。
3.甲烷的存在和用途教材整理2甲烷的组成与结构1.甲烷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4,电子式为,结构式为。
2.甲烷分子结构示意图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为中心,氢原子为顶点,其中4个C—H 的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其角度为109°28′。
3.甲烷的分子模型为球棍模型,为比例模型。
⇓⇓小球表示原子,棍表示共价键。
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不同大小的原子,更能反映分子的结构。
特别说明:可利用CH4分子中共价键的夹角为109°28′且相同,说明CH4为正四面体形而不是正方形。
[题组·冲关]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B.烃属于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不少有机物还含有氧、氮、硫等元素C.有机物都不溶于水,如CCl4、CS2等D.有机物有2000多万种,所以在周期表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第ⅣA 族【解析】大多数有机物都不溶于水,但有一部分有机物溶于水,如乙酸、乙醇等,所以C项错。
第ⅣA族的元素中,硅是地壳和岩石的主要成分,所以人们称硅是无机非金属的主角;碳是有机物必含的元素,所以人们称碳是有机界的主角,故D 项正确。
【答案】 C2.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哪一种更能反映其真实存在状况( )【导学号:30032048】Ⅰ.结构示意图 Ⅱ.电子式 Ⅲ.球棍模型 Ⅳ.比例模型 A .ⅠB .ⅡC .ⅢD .Ⅳ 【答案】 D 甲烷的性质教材整理 甲烷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相比) 水溶性 无色 气体 无味 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1)稳定性通常状况下,CH 4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均不反应。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直线x a 2-y b 2=1在y 轴上的截距是( ) A .|b | B .-b 2 C .b 2 D .±bB [令x =0得,y =-b 2.]2.已知两点A (3,0),B (0,4),动点P (x ,y )在线段AB 上运动,则xy ( )A .无最小值且无最大值B .无最小值但有最大值C .有最小值但无最大值D .有最小值且有最大值D 【解析】 线段AB 的方程为x 3+y 4=1(0≤x ≤3),于是y =4(1-x 3)(0≤x ≤3), 从而xy =4x(1-x 3)=-43x -32x 2+3,显然当x =32∈[0,3]时,xy 取最大值为3;当x =0或3时,xy 取最小值0.3.直线x m -y n =1与x n -y m=1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B [两直线的方程分别化为斜截式:y =n mx -n , y =m nx -m ,易知两直线的斜率的符号相同,四个选项中仅有B 选项的两直线的斜率符号相同.] 4.过点(5,2),且在x 轴上的截距(直线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是在y 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是( )A .2x +y -12=0B .2x +y -12=0或2x -5y =0C .x -2y -1=0D .x +2y -9=0或2x -5y =0D 【解析】当y 轴上截距b =0时,方程设为y =kx ,将(5,2)代入得,y =25x ,即2x -5y =0; 当b ≠0时,方程设为x 2b +y b =1,求得b =92,∴选D . 二、填空题5.已知点A (1,2),B (3,1),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点斜式方式为______________.y -32=2(x -2) 【解析】 k AB =-12,由k·k AB =-1得 k =2,AB 的中点坐标为⎝⎛⎭⎫2,32, 点斜式方程为y -32=2(x -2). 6.过点P (6,-2),且在x 轴上的截距比在y 轴上的截距大1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x 3+y 2=1或x 2+y =1 解析 设直线方程的截距式为x a +1+y a =1,则6a +1+-2a =1,解得a =2或a =1,则直线的方程是x 2+1+y 2=1或x 1+1+y 1=1,即x 3+y 2=1或x 2+y =1. 7.过点P (1,3)的直线l 分别与两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若P 为AB 的中点,则直线l 的截距式是______________.x 2+y 6=1 解析 设A(m,0),B(0,n),由P(1,3)是AB 的中点可得m =2,n =6,即A 、B 的坐标分别为(2,0)、(0,6).则l 的方程为x 2+y 6=1. 三、解答题8.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6,且被两坐标轴所截得的线段长为37,求直线l 的方程.解 方法一 设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k =6,∴方程为y =6x +b .令x =0,∴y =b ,与y 轴的交点为(0,b);令y =0,∴x =-b 6,与x 轴的交点为⎝⎛⎭⎫-b 6,0.根据勾股定理得⎝⎛⎭⎫-b 62+b 2=37, ∴b =±6.因此直线l 的方程为y =6x±6.方法二 设所求直线为x a +y b=1,则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a,0)、(0,b). 由勾股定理知a 2+b 2=37.又k =-b a =6,∴⎩⎪⎨⎪⎧ a 2+b 2=37,-b a =6.解此方程组可得⎩⎪⎨⎪⎧ a =1,b =-6或⎩⎪⎨⎪⎧a =-1,b =6. 因此所求直线l 的方程为x +y -6=1或-x +y 6=1.。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课时1 乙烯1.会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了解烯烃的概念。
2.知道乙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重点)3.知道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乙烯与H2、HCl、Cl2、H2O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重难点)4.了解加成反应的含义与判断。
(重点)烯烃的组成与乙烯的结构[基础·初探]1.不饱和烃与烯烃2.乙烯的结构(1)分子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C2H4分子结构立体构型乙烯为平面结构,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共面[题组·冲关]题组烯烃和乙烯的组成与结构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 n H2n B.乙烯的电子式为C.烯烃与烷烃中碳碳键不完全相同D.C3H6的分子结构可以是CH2===CHCH3和【解析】乙烯分子的C与C之间共用2对电子。
【答案】 B2.下列分子不是平面型分子的是()【导学号:30032052】A.H2O B.CH2===CH2C.CH2===CH—CH3D.CO2【解析】H2O、CO2为三点共面分子,CH2===CH2为平面6原子分子。
【答案】 C乙烯的性质及应用[基础·初探]1.乙烯的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乙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2)加成反应①乙烯通入溴的CCl4或溴水中,现象是溶液褪色,其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产物名称为1,2-二溴乙烷。
②写出CH2===CH2与H2、HCl、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CH2+H2――→催化剂△CH3—CH3,CH2===CH2+HCl――→催化剂CH3CH2Cl,CH2===CH2+H2O――→催化剂高温、高压CH3CH2OH。
③乙烯发生加成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其反应方程式为n CH2===CH2――→催化剂CH2—CH2。
高中化学教资面试乙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乙烯的化学式、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乙烯的制备方法和主要用途。
3. 能够根据乙烯的性质进行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推导和问题解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乙烯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 乙烯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
1. PPT讲义。
2. 实验器材:乙烯气体和试剂。
3. 教学视频:乙烯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乙烯的分子式和结构式,引导学生注意乙烯的特点。
2.讲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用途。
3.实验展示乙烯的制备方法,并让学生观察乙烯的性状。
4.分组讨论乙烯的反应性和实际应用。
5.练习乙烯的简单化学反应方程式。
五、课堂作业:
1. 预习乙烯相关知识。
2. 完成乙烯的性质和用途总结。
六、教学反馈:
1.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乙烯相关知识的检测。
2. 总结乙烯知识点,强化记忆和理解。
高中化学教材电子版下载篇一:中小学数理化教材电子书大全中小学数理化电子课本大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 ................................................................. .. (1)【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 .. (1)【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 ................................................................. .. (1)【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 .. (1)【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本 ................................................................. (2)【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师用1书.................................................................. . (3)【人教B版】高中数学课本 ................................................................. . (3)【旧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本(大纲版) ................................................................ (4)【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 ................................................................. . (4)【人教A版】初中数学课本 ................................................................. (4)【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课本 ................................................................. .. (5)【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 ................................................................. .. (5)本站资源汇总,优秀资源,值得收藏, ................................................................ .............................2 (7)【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电子课本,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2电子课本,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1电子课本,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2电子课本,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3电子课本,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电子课本,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5电子课本,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6电子课本,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新课标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电子课本,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电子课本,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电子课本,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1-1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1-2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2-1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2-2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2-3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1电子课本,人教版, 3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2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3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4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3-5电子课本,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学必修1教师用书,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新课标初中物理电八年级(上)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初中物理电八年级(下)电子课本,人教版, 新课标初中物理电九年级电子课本,人教版, 【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本【409】新课标A版必修1【408】新课标A版必修2【379】新课标A版必修3(01)【378】新课标A版必修3(02)【377】新课标A版必修3(03)【407】新课标A版必修4【406】新课标A版必修5【917】新课标A版选修1-1(1) (2)(3) 【914】新课标A版选修1-2【913】新课标A版选修2-1(1)(2)(3)【910】新课标A版选修2-2(1)(2)【908】新课标A版选修2-34【907】新课标A版选修3-1【906】新课标A版选修3-3【905】新课标A版选修3-4【428】新课标A版选修4-1【376】新课标A版选修4-2【904】新课标A版选修4-4 【903】新课标A版选修4-5 【389】新课标A版选修4-6 【388】新课标A版选修4-7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师用书【405】必修1教师用书【404】必修2教师用书【403】必修3教师用书【402】必修4教师用书【401】必修5教师用书【399】选修1-1教师用书【398】选修1-2教师用书【397】选修2-1[01]教师用书【400】选修2-1[02]教师用书【396】选修2-3[01]教师用书【395】选修2-3[02]教师用书【394】选修4-1教师用书5【393】选修4-2教师用书【392】选修4-5教师用书【391】选修4-7教师用书【390】选修4-9教师用书【人教B版】高中数学课本【539】新课标B版必修1【538】新课标B版必修2【537】新课标B版必修3【536】新课标B版必修4【534】新课标B版选修1-1【533】新课标B版选修1-2【532】新课标B版选修2-1【531】新课标B版选修2-2【530】新课标B版选修2-3【529】新课标B版选修4-5【旧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本(大纲版) 【465】普高第一册高一(上)【464】普高第一册高一(下)【463】普高第二册高二(上)【462】普高第二册高二(下A)【461】普高第二册高二(下B)【460】普高第三册?高三(文科)6【459】普高第三册?高三(理科)【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高中数学课本必修1(1/2) (2/2)必修2必修3(1/2) (2/2)必修4必修5(1/2) (2/2)【人教A版】初中数学课本【418】七年级上【01】【417】七年级上【02】【416】七年级下【01】【415】七年级下【02】【414】八年级上【01】【413】八年级上【02】【412】八年级下【411】九年级上【410】九年级下初中数学教师用书(人教A版/PDF版/免费/共6册)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课本七年级上(1/2) (2/2) 七年级下八年级上(1/2) (2/2) 八年级下九年级上九年级下【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7【479】一年级上【478】一年级下【477】二年级上【476】二年级下【475】三年级上【474】三年级下【472】四年级上【471】四年级下【470】五年级上【469】五年级下篇二: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化学实验中,不小心沾上烧碱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盖;水银洒在桌面上,可洒上硫粉进行回收;误食重金属离子,可服用大解毒。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烯教案
一、教学内容简介
1. 乙烯的基本性质
2. 乙烯的制备方法
3. 乙烯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乙烯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 掌握乙烯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
3. 了解乙烯在工业上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
1. 乙烯的基本性质和分子结构
2. 乙烯的制备方法
3. 乙烯的应用和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乙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乙烯的基本性质、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3. 实验:展示乙烯的制备方法,并让学生观察反应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乙烯的相关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乙烯的了解和应用。
6. 作业:布置相关乙烯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评价方式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
2. 学生对乙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
六、教学资源
1. 乙烯相关的教材和资料
2. 乙烯的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七、教学方式
1. 讲授结合实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3.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八、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乙烯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
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源1.通过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原理。
(重点)2.了解化学电源的原理与应用。
3.了解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原电池的原理1.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以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为例):1.发生的条件(1)电极:铁和少量碳形成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水中含有少量H+和OH-及溶解了氧气等气体。
2.电极反应(以吸氧腐蚀为例)(1)负极反应式(Fe):2Fe-4e-===2Fe2+。
(2)正极反应式(C):2H2O+O2+4e-===4OH-。
3.铁锈的形成(1)铁失去电子被氧化,Fe2+与OH-结合成Fe(OH)2,Fe(OH)2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水反应生成红色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x H2O)。
4.电化学腐蚀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腐蚀。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1.实验探究实验1实验2(1)实验1、2现象]实验1、2中现象相同,均为锌片周围________,铜片周围________。
实验结论]锌与稀硫酸________,铜与稀硫酸________。
原因: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后面,________置换出酸中的氢。
(2)实验3、4现象]锌片周围________,铜片周围________;实验4中电流计指针________。
实验3实验4实验结论]锌、铜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导线中有________产生。
【提示】(1)有气泡产生无明显现象发生反应不反应不能(2)气泡减少有大量气泡发生偏转电流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提示】(1)能进行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3)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4)构成闭合回路。
一、选择题1.(0分)[ID:137487]完全燃烧0.1 mol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称得浓硫酸增重3.6克,氢氧化钠溶液增重6.6 g,则混合物中A.一定存在CH4B.可能存在C2H2C.一定含有C2H4D.可能含有C2H62.(0分)[ID:13747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各项性质中,它不可能具有的是()①可以燃烧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能与NaOH溶液反应④能发生酯化反应⑤能发生聚合反应⑥能发生水解反应⑦能发生取代反应A.①④B.⑥C.⑤D.④⑤3.(0分)[ID:137465]利用反应5NaCl+2CO2+2H2O通电5NaClO+C2H4O(环氧乙烷)可实现低压高效电催化还原CO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NaClO的电子式:B.Cl-的结构示意图:C.CO2的比例模型:D.环氧乙烷的结构简式:4.(0分)[ID:137450]下列关于乙醇(CH3CH2OH)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乙烯互为同系物B.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C.与乙酸(CH3COOH)在一定条件能发生酯化反应D.分子中含有羟基5.(0分)[ID:137442]下列食物属于酸性食物的是A.柠檬B.苹果C.生菜D.火腿肠6.(0分)[ID:13743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熔、沸点不相同B.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分子式为C4H10的烷烃,其一氯代物有4种D.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7.(0分)[ID:137431]下图是制备和研究乙炔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蒸馏水替代a中饱和食盐水可使产生的乙炔更为纯净B.c中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2S、PH3C.d、e中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D.f处产生明亮、伴有浓烟的火焰8.(0分)[ID:137427]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B.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C.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反应D.在镍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苯和氢气的反应9.(0分)[ID:137410]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B.氢氧化钠的电子式:C.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NaClO的电离方程式:NaClO = Na++Cl-+O2-10.(0分)[ID:137409]用括号内的试剂和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A.苯中含有苯酚(浓溴水,过滤)B.乙酸钠中含有碳酸钠(乙酸、蒸发)C.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D.溴乙烷中含有乙醇(水、分液)11.(0分)[ID:137401]下列实验中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A.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B.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D.二氧化碳通入稀氢氧化钠溶液12.(0分)[ID:137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聚乙烯含碳量相同,均为纯净物B.淀粉、油脂、蛋白质均是人体需要的高分子化合物C.苯、溴苯均难溶于水,可用水将其鉴别D.豆浆煮沸的目的是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便于人体吸收二、填空题13.(0分)[ID:137697](1)写出S2Cl2的结构式:___________; NH4F的电子式:___________。
第1课时乙烯[目标导航] 1.了解烯烃的概念。
2.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掌握其化学性质。
3.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初步体会其结构特点对性质的影响。
4.认识加成反应的特点,会书写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了解乙烯的用途。
一、烯烃1.不饱和烃与烯烃2.烯烃的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B处:溶液紫色褪去。
C处:溶液红棕色褪去。
D处:点燃时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3)实验结论①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石蜡油分解产生了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气态产物。
②气态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实际是烯烃和烷烃的混合物。
议一议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烃的分子式为C3H6,符合通式C n H2n,故该分子属于烯烃( )(2)某无色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烯烃( )(3)某无色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该气体可能是烯烃( )答案(1)×(2)×(3)√二、乙烯1.组成和结构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无色气体稍有气味难溶于水比空气略小3.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①燃烧:C2H4+3O22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放出大量热。
②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色。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乙烯可与H2、HCl、Br2、Cl2、H2O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乙烯可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2===CH2+H2CH3CH3;CH2===CH2+HClCH3CH2Cl;CH2===CH2+H2OCH3CH2OH。
(3)加聚反应n CH2===CH2CH2—CH2(聚乙烯)。
点拨制取氯乙烷时若用乙烷和Cl2的取代反应得到的是混合物,副产物太多,生成物不纯,若乙烯和HCl的加成反应可制得较纯净的氯乙烷,产物单一。
4.用途(1)重要化工原料,用来制聚乙烯塑料、聚乙烯纤维、乙醇等。
(2)可作水果催熟剂。
议一议如何区分甲烷和乙烯?甲烷中有乙烯如何除去?答案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由此可区别甲烷(烷烃)和乙烯(烯烃)。
另外根据乙烯分子中含碳量大,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黑烟,而甲烷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也可以区别。
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的产物是CO2,因此CH4中混有乙烯时,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引入新的杂质),应用溴水洗气除去。
一、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例1以下是两种有机物的球棍模型:代表H原子,代表C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Ⅰ、Ⅱ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2)说出Ⅰ、Ⅱ结构上的两点差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解析从球棍模型上可得知,Ⅰ为乙烷,Ⅱ为乙烯。
乙烷中有“C—C”,乙烯中有“C===C”,且前者是空间立体结构,后者是平面结构。
答案(1)C2H6C2H4(2)①Ⅰ中含有碳碳单键,Ⅱ中含有碳碳双键②Ⅰ是空间立体结构,Ⅱ是平面结构归纳总结1.乙烯分子的结构特点2.有机物分子中原子的共面情况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后,只有与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才与原有的原子共平面,如丙烯的—CH3中的碳原子一定在原平面上,而3个氢原子中至多可以有1个在原平面上。
变式训练1 由乙烯推测丙烯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B.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分子中共价键的夹角均为120°D.分子中共价键数为8,其中有一个碳碳双键答案 D解析丙烯CH2===CH—CH3结构中可看作是CH2===CH2结构中一个氢原子被一个—CH3所替代,显然3个碳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由于—CH3中4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CH2===CH—CH3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丙烯分子中可以看作一个—CH3取代了CH2===CH2中的一个氢原子,又可以看作一个CH2===CH—取代了甲烷中的一个氢原子,共价键的夹角既有120°,又有部分接近109°28′,C错误。
例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论是乙烯与Br2的加成反应,还是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都与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有关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都可以鉴别乙烯和乙烷C.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相同D.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的化学性质活泼解析乙烯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过程中碳碳双键都断裂,A正确;乙烯能与Br2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但乙烷不能,故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乙烯和乙烷,B 正确;乙烯和甲烷中氢的质量分数不同,故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不同,C错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D正确。
答案 C归纳总结乙烷和乙烯结构和性质的比较物质乙烷乙烯分子结构结构式碳碳键的类别碳碳单键碳碳双键分子内各原子的相对位置C、H不全在一个平面内6个原子全在一个平面内性质相同点(都能燃烧)2C2H6+7O24CO2+6H2O C2H4+3O22CO2+2H2O 不同点特征性质C2H6+Cl2C2H5Cl+HClCH2===CH2+Br2―→CH2BrCH2Br 酸性KMnO4不褪色褪色溴水不褪色褪色方法是( )A.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B.通过足量的溴水C.在Ni催化、加热条件下通入H2D.通过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答案 B解析乙烷是饱和烃,不与溴水及酸性KMnO4溶液反应,不能使它们褪色。
乙烯通过溴水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的1,2二溴乙烷(CH2Br—CH2Br),留在溴水中,B项中的方法可行。
而乙烯通过酸性KMnO4溶液,会被氧化成CO2逸出,这样乙烷中的乙烯虽被除去,却混入了CO2,D项中的方法不可行。
C项中的方法也不可取,因为通入H2的量不好控制。
量少,不能将乙烯全部除去;量多,就会使乙烷中混有H2。
而且该反应条件要求高。
由于乙烷、乙烯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A项中的方法不可取。
二、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例3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①CH2===CH2+H2OCH3CH2OH②H2+Cl22HCl③CH3—CH2—OH④CH3—CH3+2Cl2CH2Cl—CH2Cl+2HCl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解析本题难点是对③的判断,分子里有一个不饱和碳原子,该碳原子与氧原子组成的原子团为,由反应产物CH3—CH2—OH可知,该反应是H—H分子里的氢原子跟里的不饱和原子直接结合的反应,由此可知,反应符合加成反应的概念,是加成反应。
答案 A归纳总结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比较名称比较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概念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一般相等减少反应特点取而代之有进有出加之而成有进无出征反应是加成反应。
变式训练3 下列反应中能够说明烯烃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是( )A.燃烧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分解反应答案 C解析加成反应是在不饱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直接加上原子或原子团,故加成反应为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
1.烷烃是单烯烃R和H2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则R 可能的结构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答案 B解析烷烃是单烯烃R和H2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原烯烃分子结构中碳碳双键可能存在的位置有①、②、③、④、⑤ 5个位置,故R的可能结构有5种。
2.下列关于乙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B.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伴有黑烟C.乙烯可作香蕉等水果的催熟剂D.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可以断裂,容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答案 D解析乙烯分子中的双键有一个易断裂,使得乙烯容易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并不容易发生取代反应,故正确答案为D。
3.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A.乙烯分子里碳氢个数比为1∶2B.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水的物质的量相等C.乙烯容易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成需要消耗1 mol溴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 C解析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是对乙烯的组成分析,而不是证明碳碳双键存在的事实;B 与A的实质是一样的,根据生成的CO2和水的物质的量相等,也只能推断出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A、B错误;加成反应是不饱和烃的特征性质,1 mol乙烯完全加成需要消耗1 mol 溴,说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C正确;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不饱和烃的特征,并不能说明一定含有碳碳双键,也不能定量地说明乙烯分子的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碳碳双键,D错误。
4.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的是( )A.C2H4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C2H4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C2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CH4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逐渐褪色答案 B解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C2H4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C2H4与溴发生加成反应,B正确;C2H4燃烧属于氧化反应,C错误;CH4和Cl2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D错误。
5.氯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以下两个反应均可得到氯乙烷:①CH 3CH 3+Cl 2―→CH 3CH 2Cl +HCl ②CH 2===CH 2+HCl ――→催化剂△CH 3CH 2Cl (1)①属于__________反应;②属于__________反应。
A .加成 B .取代 C .氧化(2)你认为采用哪个方案合理?为什么?答案 (1)B A (2)②方案合理。
因为①方案在产生氯乙烷的同时,有副产物生成。
[基础过关]题组1 乙烯性质的判断1.有关乙烯的下列叙述:①乙烯溶于水后可得乙醇 ②乙烯能发生加聚反应 ③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④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D .②③④答案 D解析 乙烯需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加成才能得到乙醇。
2.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 ) A .CH 3CH 3 B .CH 3CHCl 2 C .CH 3CH 2OH D .CH 3CH 2Br 答案 B解析 做这种类型的题时,一定要抓住加成反应的特点:“断一加二,从哪里断,从哪里加”,所以CH 2===CH 2加成应该是每个碳原子上加一个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加成后每个碳原子上至少有两个H 原子,B 选项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