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沪科版九年化学下册4.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教案3 (沪科版九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方程式 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2个氧分子;3个镁原子;碳酸钙;氧化铝中铝显+3价;过氧化氢;碳酸;3个亚铁离子;KMnO 42、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下列四辐图片的化学意义3、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高锰酸钾制氧气双氧水制氧气电解水【新知导学】: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表示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活动探究:阅读教材p105(归纳)1、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7(1)写:左边写化学式,右边写化学式,中间用“等号”相连。
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时,则在其间用“+”号相连,读做“和”。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种____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注明和生成物的。
观察思考:P99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活动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点燃正确读法:以2H2 + O22H2O为例:宏观角度读作:。
微观角度读作:。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含义?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4、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相关解释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板书设计】。
第4章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5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基本原理;2、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3、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学习重点】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学习难点】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教材P.100.的例题,弄清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式。
交流下列问题:⑴本题中已知质量的物质是谁?待求质量的物质是谁?⑵设未知量的方法与数学上的设法是否相同?⑶已知量、未知量写在什么位置?⑷解题过程中质量单位是怎样处理的?【新知导学】:100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生成多少克的二氧化碳?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有关混合物质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处理小组合作:某1t赤铁矿石中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75%(杂质不含铁元素),工业上用CO来冶炼这种铁矿石(化学方程式为3CO+ Fe2O3高温2Fe+3CO2),则理论上可炼得纯铁多少吨?练习:H2、O2组成的混合气体20g,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混合气体可能是()A.2g 氢气和16g 氧气 B.4g 氢气和16g 氧气C.2g 氢气和18g 氧气 D.无法确定活动二有关质量差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小组合作: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
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至质量不再减轻(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几种类型的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2、(提升)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1)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2)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1.加热15.8g高锰酸钾,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的成分是()A.K2MnO4和MnO2 B.KMnO4、K2MnO4和MnO2C.KMnO4和MnO2 D.KMnO4和K2MnO42.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3Mg+N2====Mg3N2; 2Mg+O2====2MgO, 已知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的质量()A.大于40g B.小于40g C.等于40g D.无法确定3.将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进行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锰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可能是()A.55:64B.55:56C.55:48D.55:16【课后训练】1.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 I2+5CO2,根据生成的CO2的质量,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的I2的质量B.反应物所含元素的种类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相同C.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D.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CO2中的氧原子总数2.两份相等质量的碳分别和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反应生成CO和CO2时,所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A.1∶1 B.1∶2 C.3∶8 D.3∶43.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题步骤及书写格式,懂得质量守知识与技能
自信课堂教学进程
情景导
要携带充分燃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假如你是长分组讨论,解决方法。
32
1.6g
;
请把你完整的解题过程的格式写出。
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
)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中化学一个难点,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太差,。
化学方程式课题 4.3 化学方程式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相关应用;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3、掌握给信息写方程式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和给信息写方程式。
教学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和给信息写方程式。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和交流【旧知回顾】:1.写出下列氧化物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⑴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⑵氧化镁、________⑶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 ⑷双氧水、________⑸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 ⑹氧化铜、_________⑺一氧化碳、__________ ⑻水、_______2.计算:2g的氢气燃烧至少要消耗______g的氧气。
12g的碳完全燃烧需要消耗___g的氧气,如完全生成一氧化碳则需要___g的氧气?【新知导学】:1、求算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式量2H2 + O2点燃 2H2O分子个数()()()式量()()()式量*系数()()()二、合作、研讨与交流活动一、(一)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例:2H2O 通电 2H2↑+ O2↑1.说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明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练:2H2O2 MnO2 2H2O + O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2Mg + O 2 点燃 2MgO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二)根据化学方程式求未知物质的化学式1.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金属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得了金刚石,化学方程式为:3CO 2 + 4Na xR + C (金刚石),则xR 为 ( ) A 、1,Na 2CO 3 B 、2、Na 2CO 3 C 、4、Na 2CO 3 D 、2、Na 2O 22.根据反应3NO 2 + H 2O = 2HNO 3 + X ,推断X 的化学式为 ( )A 、N 2B 、NOC 、N 2O 3D 、N 2O 5解题技巧与步骤:统计、消减、平分活动三、(三)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判断化学反应1.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 ( )与B ( )反应生成C (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B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 .2:1:2B .1:2:2C .1:1:1D .2:2:32下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C)该反应中共涉及两种单质和三种化合物(D)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解题技巧与步骤:统计各类原子或分子数目,遵循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元素种类不变解题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 化学方程式描述含义的相关注意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应用。
第2课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说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学科发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正确解题的格式。
(2)知道化学方程式所表现的量均为纯物质的质量关系。
(3)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定量研究于化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感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在进行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辨证的思想。
【教学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难点】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可以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加强生产的计划性。
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进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
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
【板书】二、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一)计算依据: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过渡】前面我们学过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阅读】请看教材107页例题。
【交流】这道题涉及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已知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反应物碳酸钙的质量。
【投影示范】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100 44x8.8g100∶44 = x∶8.8gx = 20g答:至少需要碳酸钙20g。
【板书】(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设未知量。
课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授课时间:2021年 11月日第节授课班级:初三年班授课地点:授课教师:素养目标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2、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通过具体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分析重点: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难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过程(一)展示:铁丝燃烧后的几种表示方法文字表达式的特点、缺点说明教师总结后,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定义提问:对于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们能知道些什么呢?教师归纳:白板展示:以氢气燃烧为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二)方程式的书写教师在白板上板演正确的方程式,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书写的步骤教师分析归纳:引出书写化学方程式步骤白板展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注、三配”以制备氧气的三个反应为例,直接在白板上演示方程式的书写第一步,写根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左到右写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
第二步,注标生成物的状态,(学生阅读书本,强调气体符号、沉淀符号的标注)第三步,配(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化合价升降法)巩固练习:打印分发下去大概10分钟完成展台讲解,小结。
板书设计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2、意义:①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②表明各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③表明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3、书写原则: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书写步骤:一写二注三配教学反思。
化学方程式课题 4.3 化学方程式教学时间1.使学生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教学目标2. 使学生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教学媒体教学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2个氧分子;3个镁原子;碳酸钙;氧化铝中铝显+3价;+7过氧化氢;碳酸;3个亚铁离子;KMnO42、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下列四辐图片的化学意义3、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高锰酸钾制氧气双氧水制氧气电解水【新知导学】: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表示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活动探究:阅读教材p105(归纳)1、化学方程式须遵循原则:、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左边写化学式,右边写化学式,中间用“等号”相连。
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止一种时,则在其间用“+”号相连,读做“和”。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各种____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注:注明和生成物的。
观察思考:P99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活动二、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点燃正确读法:以2H2 + O22H2O为例:宏观角度读作:。
微观角度读作:。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含义?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如何注明?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使用时要注意什么?4、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相关解释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教学反思】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也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对于相同分子数的CH4和CO2,CH4产生的温室效应更明显.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明显;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是()A.①和②B.只有①C.只有③D.①②③2.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计量数之比为1:1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和铝在空气中都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B.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都能作食品干燥剂C.浓盐酸和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4.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 B.核内有115个质子C.是非金属元素 D.核内有 173 个中子5.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B.石墨导电性好,可作电极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6.如图所示实验,将稀盐酸滴到含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最终烧杯内溶液呈现无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酚酞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B.溶液中所有物质均以离子形式存在C.烧杯内显示无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H+D.烧杯内显示无色,说明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氢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8.如图,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对该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温度计读数持续上升B.测其 pH 逐渐变小C.溶液呈红色时,反应没发生D.溶液呈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9.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①H 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A.能表示一个原子或一个分子的是①③④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10.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是DNA水解的产物之一,其化学式为C4H5N3O,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胞嘧啶中含有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B.胞嘧啶中碳、氢、氮、氧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4:5:3:1C.胞嘧啶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D.胞嘧啶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11.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重铬酸钾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A.+6 B.+3 C.+5 D.+11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13.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ag的二氧化碳;另外一份碳先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bg的二氧化碳,则a和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14.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第4章第三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第4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基本原理;2、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3、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学习重点】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学习难点】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在实验室中,如何方便、快速、环保地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新知导学】: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 2H2O2 2H2O+O2↑1. 宏观意义:2. 微观意义:3. 质量关系: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与要求自学教材P107的例题,掌握计算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解设写列算答)改错:找出下列解题过程中的错误问:18g水完全电解能生成多少克氢气?解题过程: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g2H2O H2↑+ O2 ↑20 218g x20: 2 = x : 18gx =180活动二例题:实验室现需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3.2g氧气,则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至少为多少?练一练:1.加热分解15.8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K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2.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O3 4Al+3O2↑,问:电解20.4吨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相对原子质量为Al-27 O-16)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2.提升:我们能不能用之前所学知识解答练一练中第二题?那么练一练中第一题能不能用此方法解答呢?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燃烧40克氢气需要氯气多少克?生成氯化氢气体多少克?(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l-35.5)2.完全电解36g水能生成多少克氧气?(相对原子质量:H-1 O-16)【课后训练】1.点燃1g氢气,使其充分燃烧,则生成水的质量为()A.2g B.8g C.9g D.18g2.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5g氧化镁,则所消耗的镁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A.镁2g 、氧气3g B.镁3g 、氧气2gC.镁1g 、氧气4g D.镁4g 、氧气1g3.加热16.0g高锰酸钾,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的成分是()A.K2MnO4和MnO2 B.KMnO4、K2MnO4和MnO2C.KMnO4和MnO2 D.KMnO4和K2MnO44、计算机芯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Si)。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149 =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
O
展示你的学案,让同学分享你的预习成果,并提出你的困惑?
其表示意义。
题,比较等质量的锌、镁与足量
才,我们根据物质变化过程分析了相应的产品质量。
不知同学们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能求出“102t
知量、待。
化学方程式课题 4.3 化学方程式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基本原理;2、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3、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教学重点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归纳教学媒体教学过程:【问题情景】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教材P.107.的例题,弄清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式。
交流下列问题:⑴本题中已知质量的物质是谁?待求质量的物质是谁?⑵设未知量的方法与数学上的设法是否相同?⑶已知量、未知量写在什么位置?⑷解题过程中质量单位是怎样处理的?【新知导学】:二、合作、研讨与点拨活动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与要求小组合作: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下列问题(注意解题格式)1.多少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能得到22克二氧化碳?(相对原子质量: C-12, O-16)2. 加热分解15.8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所生成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相对原子质量: O-16, K-39, Mn-55)活动二有关混合物质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处理小组讨论:某赤铁矿石含Fe2O3的质量分数为75%(杂质不含铁元素),则1 t 该赤铁矿石中含Fe2O3的质量为 t,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t。
工业上用CO来冶炼这种铁矿石(化学方程式为3CO+ Fe2O3高温2Fe+3CO2),则理论上可炼得纯铁 t。
自主导学:100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生成多少克的二氧化碳?3.H2、O2组成的混合气体20g,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混合气体可能是() A.2g 氢气和16g 氧气 B.4g 氢气和16g 氧气C.2g 氢气和18g 氧气 D.无法确定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自学教材P.101“观察与思考”,找出两种计算方法依据的原理有什么不同?2.模仿练习:教材P.102第9题(用两种方法解答,并写出计算过程)3、几种类型的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教学反思】。
化学方程式1、会计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教学过程:【问题情景】一、回顾、预习与交流【旧知回顾】: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由于()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又是什么C.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2.在4P+5O点燃2P2O5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该方程式表示的质量..意义是【新知导学】:1、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计算:(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Mg :O2 :MgO= 。
(2)如果48g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需要氧气的质量为,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
(3)如果要得到40g氧化镁,则需要镁的质量为,氧气的质量为。
二、合作、研讨与交流活动一、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例1:现将10 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
10 g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C和4 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l B.2:1 C.5:l D.4:l分析思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难求的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等于____g。
例2.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X的质量为6 g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D. 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活动二、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守恒计算例1:9克完全电解后能生成多少氢气和氧气?例2: 28.7克氯酸钾完全分解能生成多少克氧气?提示:氯酸钾中所有氧元素全部转化为氧气,所以氧气的质量等于氯酸钾中氧元素质量。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1、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2、34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完全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四、自检、反馈与巩固【课堂作业】【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教学反思】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K+、Cu2+、、B.Na+、H+、、C.Ba2+、、OH-、D.Ba2+、K+、、OH-2.纳米级TiO2有广泛的应用,制备的一步反应为2FeTiO3+7Cl2+6C=2TiClx+2FeCl3+6CO。
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真正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在练习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偶数法;2.归纳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写;(2)配;(3)注;(4)等;(5)检查;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享受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用语的方便和实用;重点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2.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教学准备:1.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原子等知识,并且对化学要遵循客观事实有了深入的理解,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打下了基础。
2.授课所需PPT,练习题。
教学方法: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对比教学过程:教师:放影片“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影片中的反应”教师书写:写文字表达式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②点燃氢气<过渡>我们除了可以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学生:思考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方程式,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除了在化学中有方程式,我们还在什么地方听说过或学过方程式啊?学生:数学里边有教师:那么数学里边的方程式是怎么书写的呢?学生;思考教师;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老师去买本子,买了三本笔记本,五本练习本,笔记本是每本3元钱,可是我忘了问老板练习本的价格,一共是花了10.5元,请大家帮我算下我的练习本是多少钱一本”学生:3*3+5x=10.5教师:方程式大家写的都很好,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从思考到写的过程学生:从题中找到已知条件和等量关系,然后再连接起来,就可以写出教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
我们先把已经知道的给写出来,然后在找出他们的等量关系,这样就可以写了,那么在我们化学中的方程式可不可以也这样写呢?现在,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按着这个思路来探讨如何写“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学生:讨论教师:①直接将名称改成化学式P+O2——P2O5②考虑等量关系(质量守恒)4P+5O2====2P2O54P+5O2==点燃==2P2O5教师: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 用奇数配偶法配平按照这一方法进行配平的步骤如下:①找出方程式里左右两端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