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13课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3课,主要描述了猫的性格古怪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了猫的性格特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通过具体事例描述人物性格的课文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重点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尤其是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猫的性格特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学,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猫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猫性格特点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教案表课题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上课班级四(4)班主备教师胡梦玲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5.04.20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品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教法运用朗读法,自读自悟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一继续练讲故事1 ,过渡:上节课,我们试着讲了这篇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特别是要把课文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想象出来。
学生举手发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学新课(初步探究)(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
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学生读第一段,注意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以及小夜莺首次登场的画面。
从环境描写,体会当时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迫害,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引导释疑(合作学习)(二)阅读第二段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第十三课《精卫填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主旨,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情节。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讲述神话故事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请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语调,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词汇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请学生造句或者翻译,加深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理解。
4. 深入理解: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个人思考的方式,请学生思考精卫填海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 课文总结:请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通过学生的总结,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故事法:通过讲述神话故事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通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总结法:通过学生的总结,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请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作业环节:请学生回家后,继续思考精卫填海的意义和价值,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朗读、词汇和句型的掌握、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展示课文内容和学生讲解的重点。
2. 板书: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词。
3. 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情节。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精卫填海的故事情节,掌握了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并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了精卫填海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通过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总结,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教案)教学内容:《猫》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展现了猫的聪明、灵活、好奇和独立等特质。
文章通过对猫的描写,使学生对猫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对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的描述。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猫》的教材。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猫的各种行为和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动物类课文,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2. 出示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对猫的了解和感受。
二、阅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三、讨论与分享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对猫的描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观察与表达1. 出示猫的行为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板书设计:1. 《猫》2. 课文内容梳理:性格特点、行为习惯3. 生字词列表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运用。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它与人们相处的趣事的描述,展现了猫的可爱和人们对猫的喜爱。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描述性文字的把握和情感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课文的深入理解和语言表达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猫这种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猫的古怪性格和与人们相处的趣事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描述的猫的古怪性格和与人们相处的趣事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生字词卡片4.分组学习的小组安排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对猫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跟读。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大意,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猫的动作和叫声,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13课《夜莺的歌声》导学案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_课《夜莺的歌声》导学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对卫国战争了解较少,应向学生适当介绍。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3、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
2、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资源: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_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
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二:自主学习1、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ch n j p n w n kǒu sh o m i f n ng sh n guǐ zi h n zi( ) ( ) ( ) ( ) ( ) ( ) ( ) ( )shāo huǐ m _i m gū shēn y n wǎn zhuǎn( ) ( ) ( ) ( ) (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
空旷:垂头丧气:轻蔑:凝神:兴致勃勃:宛如:3、我知道夜莺指的是谁?()合作探究4、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是什么内容?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夜莺)的男孩把一群德寇引向(游击队的埋伏圈),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3《猫》导学案年级:四年级科目:语文思考:1.说说猫的性格特点有哪些?2.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知识梳理:一、读一读会认字。
二、写一写会写字。
三、读一读词语。
尽职屏息稿纸解闷呼唤花盆无忧无虑勇猛蛇胆淘气遭殃磨蹭腔调生气勃勃四、近反义词近义词:古怪——奇怪呼唤——呼喊勇猛——勇敢温柔——温顺尽职——负责淘气——顽皮生气勃勃——生机勃勃反义词:古怪——正常温柔——粗暴天真——世故变化多端——一成不变五、多音字六、词语解释屏气凝神: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快,使人难以把握。
生气勃勃:勃勃:旺盛的样子。
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七、走进作者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猫城记》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八、体会猫的性格特点猫的性格十分古怪,它又老实又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它既什么都怕又那么勇猛。
年幼的猫可爱顽皮。
九、体会作者描写小猫的可爱一是小猫们什么都想玩,什么都可以是它们的玩具。
二不怕摔跟头,撞疼了也不哭。
三是胆子越来越大,到院子里去玩。
十、体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在写猫性格古怪时,用“无忧无虑”“出去玩玩”等,说明他已经不仅仅把猫当作一个小动物来看,更是当作了家里的一个成员,本来猫踩脏了稿纸是脏脚印,却说成小梅花,猫多变的声音却说猫是歌唱家。
都写出了对猫的喜爱,在写小猫时,任由小猫们玩弄花园,不责打它们,把猫当成小孩,特别疼爱它们。
可见作者对猫十分宽容、怜爱,如待幼小的孩童。
第一课时。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3课《猫》 (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猫》。
本文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猫的习性和特点,展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分析猫的形象特点以及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的朗读节奏,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猫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
教学难点:1. 理解猫的形象特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猫的性格。
2. 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养过小动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小动物的。
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 教师提供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生字词。
3. 合作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交流猫的形象特点。
-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猫的性格特点。
4. 讨论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喜欢猫?他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猫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课题:《猫》2. 学习目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猫的形象特点,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
《夜莺的歌声》导学案《夜莺的歌声》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入,质疑释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小夜莺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节课,让我们静下心来,继续用心来倾听、感受他夜莺般美妙的歌声吧。
1.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想一下,小夜莺包含几层意思?(PPT)本文为何以“夜莺的歌声”为题?(PPT)2.请大家自由谈一下想法。
3.教师小结(大家总结得很好,下面来看一下老师的总结)。
二、自主学习,品味歌声。
既然夜莺的歌声是文章的一条主线,接下来,我们再次快速认真地、有感情地轻声读课文,读的时候,带一个小任务,就是文中有六处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把它找出并用笔划出来。
1.认真读课文,找出文中六处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2.大家很快就找到了这六处句子,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夜莺的六处歌声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或情况下响起的?从每一次的歌声中你都知道了什么?(第一次,战斗刚结束…用歌声引诱敌人,板书:引诱敌人。
第二次:带路的路上,迷惑敌人。
板书:迷惑敌人。
第三次:从远处传来,引起游击队注意。
第四次:报告敌情,为什么游击队员能听明白?板书:报告敌情。
第五次,报告完敌情,为了不引起怀疑,继续唱歌。
第六次,接受新任务,继续诱敌上钩。
)3.班内交流展示。
三、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这篇课文把小夜莺写得这样生动、形象,就像出现在我们眼前,靠的是作者准确、传神的语言表达,让我们来共同体会一些非常生动的句子,学习一下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品读重点句子(PPT出示题目)1.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PPT出示题目:从“快活”看出小夜莺的什么特点?在导学案上写下你总结的关键词。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四下语文第十三课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四下语文第十三课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能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主旨和细节。
3.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关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关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教学课件。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家庭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学习新课1. 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标题和课文内容,让学生猜测课文的主题。
2.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逐段解读课文,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3.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Step 3: 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和体会。
3.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Step 4: 总结反思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提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互相帮助改进。
Step 5: 课堂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练习题。
2. 鼓励学生多读家庭相关的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对家庭的讨论和写作,培养了学生对家庭的关爱和珍惜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案一. 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3课,主要讲述了一只猫的日常生活和性格特点。
通过对猫的观察和描绘,使学生了解猫的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情趣,适合学生朗读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文字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猫的性格特点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理解猫的性格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动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视频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图片或图书资料,展示不同种类的猫。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猫的图片或图书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问:“你们见过猫吗?猫是什么样子的?猫有哪些习性?”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课件或视频资料,学生跟随课文内容一起朗读。
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并提问:“课文中的猫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知道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供词语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猫的其他习性和特点。
四下语文第十三课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四下语文第十三课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课文中隐含信息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具: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片。
Step 2:预习导入(10分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并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并解释相关的生词和短语。
Step 4:口头表达(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中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包括景色、气味、声音等。
Step 5:巩固与拓展(10分钟)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段描写自然景观的短文,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Step 6: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口头表达环节中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理解。
然而,在阅读理解环节中,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隐含信息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3课《猫》(教案)教学内容:《猫》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郑振铎的《猫的故事》。
本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猫的性格特点,通过对猫的行为、神态、情感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猫的灵性、聪明和可爱,使学生对猫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猫的性格特点。
2. 学会观察动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动物。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猫的图片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对猫的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与猫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二、自主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猫性格特点的认识。
2. 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四、观察活动1. 学生观察猫的图片或视频,记录猫的行为、神态等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猫的性格特点。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板书设计:《猫》一、性格特点1. 聪明2. 独立3. 好奇4. 活泼二、行为习性1. 捕捉猎物2. 洗澡3. 睡觉4.嬉戏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理解其意思。
2. 回答课后思考题。
3. 观察身边的动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特点。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13.猫老师的话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历来被大家所喜爱,文人所称颂。
大作家笔下的动物,更是个性鲜明,妙趣横生。
老舍先生会怎么描写自己家的猫呢?同学们,请跟着下面的学习过程动起来,做个学习的小主人吧!【学习目标】1.认识“虑、职”等8个生字,会写“忧、贫”等15个生字。
正确读写“呼唤、响动、尽职”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3.学习第1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写清楚它的某个特点。
(学习难点)4.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5.阅读“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先把课文读3遍。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生动有趣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出感情来。
2.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圈画出文中生字词。
3.自学生字词。
①读准课后二类生字的字音。
②发现课后识字表蓝色字样的多音字了吗?查查字典弄清字音和意思,再读一读。
③把下面的生字认认真真书写两遍,并抄写下面词语:呼唤响动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解闷遭殃勇猛满月花盆淘气屏息凝视无忧无虑丰富多腔生机勃勃2.一起来感受它的淘气可爱吧,放声地读一读。
满月的小猫们很淘气,淘气的表现之一:淘气的表现之二:淘气的表现之三:淘气的另一个名字叫“可爱”:◎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五、“阅读链接”悟写法1.同学们读课文时能感受到老舍先生很喜爱猫,可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直接写“我非常喜爱猫!”这样的语句,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表达他对猫的喜爱之情呢?2.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例:亲切的语言:“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成天睡大觉……”浓烈的口语化,就像一个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妮妮讲述自己的宝贝。
13.夜莺的歌声红河镇中心小学曹绪泉导学目标: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重、难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过程预习学案1.通过预习,我能正确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
我一定扫清文字障碍,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1)我能把下面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x )(n )(sh )(y )(m )木屑.拧.开呻.吟.蘑.菇(w )(t )(g )(s)宛.转挺.机灵鬼.子塞.到2)我能把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上,难写的字我想多写几遍。
3)我能根据要求填空。
A.“滚”字共有()笔,第10笔是()。
B、“喂”字共有()笔,第10笔是()。
C、我能正确书写“毁”字中“臼”的笔顺。
4)我能给加点字注音。
A、我把钉.()子钉.()在木板上。
B、小男孩在削.()木棒。
C、地主剥削.()农民。
5)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我能初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并且批注。
如:“模模糊糊、聚精会神、断断续续”等6)我要回读听写这些词语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2.我来梳理课文内容。
本文以空格为限,写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了“小夜莺”;第二部分写了,第三部分是,最后写了。
读后小夜莺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导学案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同大家一道初步阅读了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但还不够,要想把这个故事讲得精彩些,我们这节课还得进一步地理解课文,通过讨论,看“夜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特别是要把课文中没有明明白白写出来的内容想象出来。
《钓鱼的启示》导学案潍坊市潍城区永安路小学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和感悟,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体会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一、课前延伸▲学习目标1.预习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3颗星)1.预习生字词(1)正确认读生字词(2)描红(3)熟练组词2.预习课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3)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和四字词语。
3.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当“我”钓到大鲈鱼时,();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
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4.写出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二、课内探究(一)创设情境播放视频(二)检查预习▲学习目标1.同伴合作解决生字词和课文,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抽查,督促学习。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加3颗星)1.同桌互查生字词。
2. 小组成员轮读课文,长段可分两人读。
3.教师抽查(三)自主学习▲学习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对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1颗星)。
默读课文,思考:我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父亲的态度说明了什么?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早完成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画出来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约10分钟)▲学习目标:通过交流,解决问题,梳理疑难。
★方法步骤:(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小组每人加3颗星)。
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D到A的顺序,每人选择一处感受最深的句子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