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加快溶解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18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加快溶解教案【学习内容】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加快溶解»【学习目标】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学习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学习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量杯一个,玻璃杯4只、竹棒一根、热水、冷水、维生素B21颗。
小组准备:玻璃杯6只、搅拌棒1根、30毫升冷水、热水若干份、食盐6份、水果糖1份、记录纸1张。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老师倒了一杯冷的纯净水,放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试够甜了吗?(请一学生试喝。
预设:不甜或没有味道)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糖还没有溶解),2、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让我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
”3.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捣碎……4.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进入研究状态】(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1、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①师:我们都知道猜想是科学发展的前奏,我们已经踏出了非常精彩的一步,但是,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吗?有效的吗?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来亲自验证他们,我们先来验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食盐,你准备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大家思考一下。
(引出对比实验)②(师生共同讨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加快溶解教案【学习内容】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加快溶解»【学习目标】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学习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学习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量杯一个,玻璃杯4只、竹棒一根、热水、冷水、维生素B21颗。
小组准备:玻璃杯6只、搅拌棒1根、30毫升冷水、热水若干份、食盐6份、水果糖1份、记录纸1张。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老师倒了一杯冷的纯净水,放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试够甜了吗?(请一学生试喝。
预设:不甜或没有味道)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糖还没有溶解),2、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让我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
”3.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捣碎……4.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进入研究状态】(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1、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①师:我们都知道猜想是科学发展的前奏,我们已经踏出了非常精彩的一步,但是,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吗?有效的吗?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来亲自验证他们,我们先来验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食盐,你准备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大家思考一下。
(引出对比实验)②(师生共同讨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6《加快溶解》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加快溶解》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实验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还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自主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乐于分享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水、玻璃棒、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桌、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溶解的现象?”、“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工具,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食盐和糖的溶解情况。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
巩固(10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溶解有关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如:“为什么冬天感冒吃药时,颗粒状药物容易溶解?”等。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加快溶解》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第6节《加快溶解》,主要介绍了加快溶解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溶解的概念、条件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加快溶解的条件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总结。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加快溶解的条件和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的概念,对于溶解的基本过程已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物质的溶解和溶液的概念。
回想一下,你们还记得物质溶解的过程吗?2. 学生回答。
3. 老师:非常好!那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物质溶解得很慢,有些溶解得很快的情况呢?为什么会这样?4.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第二环节:呈现新知1. 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加快溶解的过程。
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引入加快溶解的概念。
请看下面的例子:我有两杯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
我在两杯水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糖,然后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你们猜猜看,哪杯水中的糖会溶解得更快?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老师:非常好!确实,糖在热水中溶解得更快。
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4.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5. 老师:对的!温度是影响溶解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热水中的分子活动更加剧烈,使得糖分子更容易与水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加快了溶解的速度。
除了温度,还有其他什么因素可以影响溶解的速度呢?第三环节:引入加快溶解的条件和方法1. 老师:除了温度,还有两个条件可以加快溶解的速度。
6.加快溶解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加快溶解的基本方法。
2. 了解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
3. 通过问题、假设、实验和验证等几个环节,探索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分别于溶解快慢的关系。
4.观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快速溶解的应用。
5.学会细致观察生活、互相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两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热水)、两杯冷水、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活动设计】糖喜欢温暖.jpg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聚焦【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提问】平时妈妈做饭的时候,你注意到她什么时候放盐了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新知讲解】(二)探索探索1:说一说我们如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呢?【总结】我们可以用热水溶解、搅拌或用研钵研磨等加速溶解。
探索2: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过渡】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那么什么是对比实验呢?【讲述】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注意】在设计对比实验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要求有且只有一个变量不同,也就是两组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这才能够判断这个不同的条件是不是影响因素。
【模拟实验】(1)工具与材料:食盐、2个杯子、冷水、热水。
(2)实验操作:①准备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②分别加到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③静置不动,观察并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④将结果记录下来。
(3)温馨提示①相同条件:食盐质量和水量。
②不同条件: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展示】展示表格,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加快溶解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量杯一个,玻璃杯4只、竹棒一根、热水、冷水、维生素B21颗。
小组准备:玻璃杯6只、搅拌棒1根、30毫升冷水、热水若干份、食盐6份、水果糖1份、记录纸1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今天,于老师能和大家一起上科学课,我感到很高兴,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各个都非常聪明,而且喜欢动脑,愿意给各位听课的老师展现一下吗?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有30毫升凉水,1颗药,想想如果我把这1颗药片放入水中,药片会怎样?(融化、溶解)板书:溶解二、实验验证,明白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1、我们看,杯子里的药片溶解的很慢,现在老师想让药片溶解的快点,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学生回答:搅拌、加热水、弄碎。
老师伺机板书:搅拌、温度、颗粒大小)2、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只是一个大胆的猜测,那么如何验证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呢?(通过实验)好,那我们今天就当一回小小科学家,亲自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一)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书,那么做这个实验需要几个烧杯呢?师:为什么要用两个烧杯呢?(便于比较)师:不错,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对,这就是科学学科经常运用的一个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板书)大屏幕出示定义师: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对比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请看大屏幕搅拌实验的要求,找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出示(课件)相同条件:1.水量相同2.水温相同3盐量.相同4.同时加入5.观察时间相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加快溶解教案【学习内容】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加快溶解»【学习目标】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学习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学习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量杯一个,玻璃杯4只、竹棒一根、热水、冷水、维生素B21颗。
小组准备:玻璃杯6只、搅拌棒1根、30毫升冷水、热水若干份、食盐6份、水果糖1份、记录纸1张。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老师倒了一杯冷的纯净水,放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试够甜了吗?(请一学生试喝。
预设:不甜或没有味道)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糖还没有溶解),2、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让我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
”3.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捣碎……4.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做好了情感和知识等方面的准备,自然进入研究状态】(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1、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①师:我们都知道猜想是科学发展的前奏,我们已经踏出了非常精彩的一步,但是,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吗?有效的吗?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来亲自验证他们,我们先来验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食盐,你准备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大家思考一下。
(引出对比实验)②(师生共同讨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上册: 6.加速溶解教课方案【学内容】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元第 6 ?加速溶解?【学目】科学知:会溶解的固体物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淆液体能否被等要素相关。
程与方法:引学生“—假——”科学研究程和控制个量行比的程。
感情度与价:培育学生与同学合作行研究活,敢于表自己的意,并能注意听他人的意。
【学重点】通比,使学生理解加速溶解的方法。
【学点】比程中,各样量与不量的控制。
【学准】教准:量杯一个,玻璃杯4只、竹棒一根、水、冷水、生素B21。
小准:玻璃杯6只、拌棒1根、30毫升冷水、水若干份、食6份、水果糖1份、1。
【学程】(一)、情境,引入新。
1.:老倒了一杯冷的水,放入了一水果糖,想同学帮我甜了?(一学生喝。
:不甜或没有滋味)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糖没有溶解),2、大家帮老想想法,我能快喝到甜美的糖水。
”3.教板:拌、加(水)、碎⋯⋯4.:同学想出了么多法,真是令老钦佩,能否是你的些法真的有效呢?我就来研究个:溶解的快与慢。
(板)【意:合学生生活,情境,学生在的一开始就做好了感情和知等方面的准,自然入研究状】(二)、方案,研究。
1、以搅拌实验为例,商讨实验方法。
①师:我们都知道猜想是科学发展的前奏,我们已经踏出了特别出色的一步,可是,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吗?有效的吗?那么此刻,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来亲身考证他们,我们先来考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加速物质的溶解。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食盐,你准备用什么样的实验来考证搅拌能加速溶解?大家思虑一下。
(引出对如实验)②(师生共同议论同样条件和不一样条件。
)师:其实我们的科学书上对这个实验做了特意的叙述,就大家打开书籍16页,好,带着我们刚才议论的结果,我们一同来认真看一看课文中第二自然段,从这里找出实验有哪些同样的条件,还需要什么不一样的条件,找出以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填写实验报告单。
此刻开始,记录员以简单的文字记录议论结果。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加快溶解》教案一. 教材分析《加快溶解》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加快溶解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溶解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设计和探究方法上还需要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加快溶解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加快溶解的方法。
2.难点:理解溶解的原理,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掌握溶解的概念和加快溶解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水、玻璃棒、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板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制作糖水,引发学生对溶解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溶解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能溶解,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发现加快溶解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加快溶解的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制药、烹饪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的概念和加快溶解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加快溶解的方法,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6《加快溶解》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加快溶解》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液体中溶解速率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溶解的概念和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影响固体物质在液体中溶解速率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解的概念,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2.难点: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固体物质(如食盐、糖)、液体(如水、酒精)、玻璃棒、计时器、烧杯、量筒等。
2.教学课件:溶解概念、实验操作步骤、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出溶解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溶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讲解实验操作步骤,明确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液体中溶解速率的因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加快溶解速率?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解的概念和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如何加快溶解速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加快溶解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探索“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糖块、肥皂、表、食盐、汤匙、水槽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二、新课学习1.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①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②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③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加快溶解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探索“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糖块、肥皂、表、食盐、汤匙、水槽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二、新课学习1.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①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②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③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6《加快溶解》教案一. 教材分析《加快溶解》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法以及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现象能够进行观察和描述。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细节观察不够、实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法以及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法以及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2.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细致观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科书、实验器材(如溶质、溶剂、玻璃棒等)。
2.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碘酒涂抹伤口、喝糖水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科书中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质、溶剂和溶解过程。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认为什么因素会影响溶解速度?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4.巩固(10分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法以及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例如,如何快速溶解药片等。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6《加快溶解》教案(4)一. 教材分析《加快溶解》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水、杯子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溶解现象,比如盐水、糖水等,那么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食盐和糖放入水中,它们的溶解速度是否一样?为什么?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实验中观察到的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第6课《加快溶解》教案一. 教材分析《加快溶解》这一课是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的最后一个小节。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溶解的概念以及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如何加快溶解的速度,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经验,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动手操作。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对于一些理论的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实验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如何加快溶解的速度。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如何加快溶解的速度。
2.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验探究法”和“分组合作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实验器材:玻璃棒、搅拌器、溶解皿、溶质(如食盐、糖等)、溶剂(如水、酒精等)。
2.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盐放入水中很快消失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溶解会这么快?如何才能使溶解更快呢?呈现(5分钟)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实验任务:探究如何加快溶解的速度。
然后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法。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溶解速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加快溶解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探索“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动中,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影响物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几个因素。
3.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大胆设想,精心设计,并能控制实验条件,用对比法的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过程。
教学重点经历利用对比的方法验证肥皂溶解速度变化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明确实验中的变量和不变量,经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糖块、肥皂、表、食盐、汤匙、水槽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二、新课学习1.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①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②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③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
(10)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
教师谈话小结。
2. 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
使用‘学乐师生’录像、拍照,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1)教师谈话: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2)学生说说。
(3)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
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
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
(5)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
(6)各组比赛。
(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8)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3. 体验与记录肥皂溶解的时间。
(1)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2)教师谈话: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
(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6)分发肥皂片,实验。
(7)交流结果。
4.生活中应用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哪里了?生讨论后答(如:1、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
2、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并且一边冲还要一边等等。
)师:看来生活处处皆科学。
三、结论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小组交流,小组长发言。
四、课堂练习1.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应用加快溶解的方法的,列举一个例子?2.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有关。
3.判断题:(1)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溶解的快。
()(2)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水可以不一样多。
()(3)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影响”实验中,可以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中搅拌。
()(4)肥皂粉、鸡精、面粉、白酒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5)一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但可以溶解在其他液体中。
()(6)溶解就是放入水中的物质完全与水混合,水中没有沉淀物。
()(7)食糖在水中溶解后,中间的地方最甜。
()五、作业布置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并想出防治措施。
六、板书设计5.怎样加快溶解搅拌、加热(热水)、切碎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6.加快溶解(1)教案教学设计(2)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表实验结论是什么呢?实验结论: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如食盐)在实验步骤:(1)取大约30毫克热水(60℃)(2)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两个杯子中,都不搅拌。
(3)整理观察信息,填写实验记录表实验结论是什么呢?实验结论: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如食盐)在加快水果糖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加热、和将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6《加快溶解》教案教学设计6.加快溶解【教材简析】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很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本节课要研究“如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聚焦板块:直接提出了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如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使学生对溶解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
探索板块:主要通过三个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对比实验,同时认识到不同情况下食盐溶解的速度是不同的。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要知道“如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必须通过对比实验才能知道,而进行对比实验,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此外学生还发现,食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食盐在搅拌时比不搅拌溶解的快。
研讨板块: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同时鼓励学生对影响溶解的因素进行思考,还有哪些方法能够影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方法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今天在课堂上探究的方法继续寻找更多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跟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
对于加快溶解的方法知道一些,比如知道能通过搅拌的方式加快溶解,但是学生对于热水是否能够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还不清楚。
对于实验方法,学生知道要通过对比实验才能得出结论,但是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学生不是非常的清楚。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小组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四杯水(三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玻璃棒1 根、秒表1只、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食盐1份,一杯水]1.出示食盐和水。
提问:把食盐放入水中会如何?(预设:食盐会溶解在水里。
)提问:这些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预设:5分钟、6分钟、10分钟)提问:谁有办法使食盐更快的溶解?(预设: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2.揭示课题:加快溶解(板书)二、探索:加快溶解(预设30分钟)活动一:如何进行实验。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研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冷水、热水)2.出示实验记录表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介绍实验要求以及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1.小组合作;2.分步进行;3.及时记录。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 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研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又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水、玻璃棒、秒表)2.出示实验记录表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6分钟)[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2.学生反馈交流。
小结: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3.提问: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里,还可以怎样做?四、拓展:请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
(预设2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哪些?2.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两个,你们还想做实验研究其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吗?【板书设计】6.加快溶解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热水搅拌【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中的现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根据不同时间下,水中的食盐是否已经溶解来进行记录。
还没有溶解的,下面打×,已经溶解的,下面打√。
2.表格中“我的发现”一栏,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食盐溶解之后,再根据现象填写。
【作业设计】1.在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可以改变()条件。
A.一个B.两个C.三个2.在做“温度与溶解快慢关系”实验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水的温度B.搅拌情况C.食盐的多少3.下列各种措施中,不能加快食盐溶解的是()。
A.搅拌B.用热水C.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