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9
胺碘酮的注意事项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
然而,使用胺碘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绝对禁忌症:胺碘酮对药物过敏或有碘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 甲状腺功能监测:由于胺碘酮会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使用胺碘酮治疗时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特别是确保患者没有甲亢的存在。
3. 眼科监测:胺碘酮可引起角膜微晶状混浊和光感皮炎,因此患者在使用胺碘酮期间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避免产生严重的视力损害。
4. 肝功能监测:胺碘酮可能引起肝损伤,特别是在高剂量和长期使用的情况下。
患者在使用胺碘酮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如出现肝损伤症状如黄疸、肝炎等,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5. 心脏监测:胺碘酮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的恶化,特别是在患有严重基础心脏病的患者中。
因此,在使用胺碘酮期间,患者应接受持续的心电图监测,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 注意剂量控制:胺碘酮具有剂量依赖性的药效和副作用,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其他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胺碘酮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剂量控制,切勿随意调整剂量或停药。
7.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胺碘酮与许多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特别是与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和抗凝血药物。
在使用胺碘酮时,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总之,使用胺碘酮治疗心脏疾病时,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定期进行各项监测,严格控制剂量,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胺碘酮用法用量
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
心动过速、室颤和室性心律失常等。
在临床应用中,合理的用法用量可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概述
胺碘酮是一种多通道抑制剂,可以抑制多种类型的离子通道,包括钠通道、钾
通道和钙通道,从而延长心肌细胞的去极化时间,减缓心率并抑制心室的早复极化,有助于恢复心律。
适应症
胺碘酮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性
心律失常等。
用法用量
•持续静脉泵入:初始剂量通常为1000毫克 - 1500毫克,速度为0.5毫克/分钟,用量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
•静脉推注:推注速度不超过30毫克/分钟,一次用量通常不超过150毫克。
•口服:初始剂量为200毫克 - 400毫克,每日2-3次,维持剂量通常为200毫克 - 400毫克,每日1-3次。
需注意事项
1.使用过程中需监测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调整用药量。
2.不推荐胺碘酮与其他类似药物联合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
3.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时应特别小心。
4.哺乳期妇女慎用,孕妇禁用。
综上所述,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谨慎合理地选择用量和用法,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胺碘酮的作用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
它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心脏细胞中的多种离子通道,减少心脏肌肉细胞的去极化,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延长心室肌肉细胞复极时间,抑制心律失常发生。
此外,胺碘酮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
1. 负性肌力作用:胺碘酮能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的能耗,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2. 能抗振荡作用:胺碘酮能抑制电生理振荡,减少心脏细胞内的振荡现象,提高心脏稳定性。
3. 抗血栓作用:胺碘酮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4. 拮抗交感神经作用:胺碘酮能够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
5. 保护心肌作用:胺碘酮可通过抗氧化、抗炎症和减轻心脏肌肉细胞坏死等机制,保护心肌免受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胺碘酮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肺纤维化、肝损害等,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史进行评估,并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胺碘酮通用名称:胺碘酮英文名称:Amiodarone中文别名:安碘达隆、安律酮、胺碘达龙、乙胺碘呋酮、乙碘酮英文别名:Amiodar、Atlansil、Atlansil Cordarone、Cardilol、Corbionar、Leu rquin、Rythmarone、Sedacoron、Trangorex、Tranguarone【药理】药效学本品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且具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
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
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
减低窦房结自律性。
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无影响。
对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大于逆向。
由于复极过度延长,心电图有Q-T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
静注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但通常不抑制左室功能。
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
可影响甲状腺素代谢。
本品特点为半衰期长,故服药次数少,治疗指数大,抗心律失常种类多。
药动学口服吸收迟缓。
生物利用度约为50%。
表观分布容积大,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及含脂肪丰富的器官。
其次为心、肾、肺、肝及淋巴结。
最低的是脑、甲状腺及肌肉.在血浆中62.1%与白蛋白结合, 33.5%可能与β脂蛋白结合。
主要在肝内代谢消除。
半衰期为14~28天, 单次口服800mg时为4.6小时(组织中摄取), 长期服药为13~30天。
停药后半年仍可测出血药浓度。
口服后4~6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
约1个月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稳态血药浓度为0.92~3.75μg/ml。
4~5天作用开始, 5~7天达最大作用, 停药后作用可持续8~10 天, 偶可持续45天。
静注后5分钟起效, 停药可持续20分钟~4小时。
有效血药浓度为1~2.5μg/ml, 中毒血药浓度1.8~3.7μg/ ml以上。
血液透析不能清除本品。
药理学特性:1.抗心律失常作用:a.延长心脏纤维动作电位Ⅲ相时程以减少钾内流(Vaughar Williams分类为Ⅲ类),这种作用与心率无关.b.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因其可导致对阿托品无反应的心动过缓.c.非竞争牲α-和β-肾上腺能的抑制作用.d.减慢窦房、房内和结区传导(心律快时表现更明显).e.不改变室内传导.f.延长不应期,降低心房、结区和心室的心肌兴奋性.g.减慢房室旁路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2.抗心绞痛作用:a.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以致减少摄氧量.b.非竞争性α- 和β-肾上腺素能的拮抗作用.c.直接作用于心肌动脉平滑肌以增加冠状动脉输出量.d.降低主动脉压力和外周阻力,维持心输出量.3.其它无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盐酸胺碘酮标准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也被称为乙胺碘呋酮。
它是一种非选择性阻滞剂,可以同时作用于心脏和血管系统,具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胺碘酮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延长心房和心室的动作电位时程,从而起到减缓心率的作用。
此外,胺碘酮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
胺碘酮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观:胺碘酮应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
2.熔点:胺碘酮的熔点应在190℃-210℃之间。
3.含量:胺碘酮的含量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少于98.5%。
4.有关物质:胺碘酮的有关物质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超过0.5%。
5.溶剂残留:胺碘酮的溶剂残留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超过0.5%。
6.水分:胺碘酮的水分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超过0.5%。
7.炽灼残渣:胺碘酮的炽灼残渣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超过0.1%。
8.重金属:胺碘酮的重金属应符合相关规定,一般不超过10ppm。
9.含量均匀度:胺碘酮的含量均匀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10.微生物限度:胺碘酮的微生物限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在使用胺碘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胺碘酮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应该谨慎使用。
2.长期使用胺碘酮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异常、心脏功能异常和视力异常等问题,因此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应该使用胺碘酮。
4.胺碘酮可能会影响肝脏功能,因此应该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
5.在使用胺碘酮期间,应该避免食用含酒精的饮料和药物。
6.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的副作用,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寻求医疗帮助。
7.在使用胺碘酮期间,应该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尤其是心率和血压等指标。
8.如果需要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总之,使用胺碘酮时应该注意遵循药物的标准和医生的建议,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心律失常等疾病。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及时处理任何可能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胺碘酮【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胺碘酮英文通用名称:Amiodarone其它名称:安律酮、胺碘达隆、可达龙、威力调心灵、盐酸胺碘酮、乙胺碘呋酮、乙胺碘呋酮盐酸盐、乙碘酮、Amiodar、Amiodarone Hydrochloride、Amiodaronum、Angiodarona、Atlansil、Cordarone、L3428、Leurquin、Miodaron、Rythmarone、Sedacoron、SKF33134A、Trangorex【临床应用】1.口服适用于:(1)危及生命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的预防。
(2)也可用于其它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包括合并预激综合征者),以及持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电转复律后的维持治疗。
2.静脉滴注适用于利多卡因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急诊控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心室率。
【药理】1.药效学本药常用其盐酸盐,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同时还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功能,以及轻度Ⅰ类及Ⅳ类抗心律失常特性。
本药通过阻滞钠通道减慢心室内传导;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钙离子通道降低心率、减慢房室结传导;通过抑制钾通道延长心房、心室的复极。
其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所有心肌组织包括窦房结、心房肌、房室结、希氏束、浦氏纤维以及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间、复极时间和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因此能有效地治疗多种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但由于其毒性反应,目前仅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或不能耐受时,用于可危及生命的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
此外,本药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也有微弱的负性肌力作用,但通常不抑制左室功能(因可被其强大的扩血管作用抵消)。
本药还具有一定的抗心绞痛作用。
由于其化学结构与甲状腺素类似,可影响甲状腺素代谢。
2.药动学口服吸收迟缓且不规则。
生物利用度约50%。
表观分布容积大,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及含脂肪丰富的器官,其次为心、肾、肺、肝及淋巴结,而脑、甲状腺及肌肉最低。
5.8胺碘酮的概述5.8胺碘酮的药理作用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可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及传导系统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并可抑制房室旁路传导。
提高心室致颤阈值,减少心室颤动发作。
次或隔日1次,每次0.2g。
对严重的致命性心律失常负荷量可增加至每天800mg。
体重大者可酌情加重。
2.静脉给药:负荷量3~5mg/kg,以5%~10%葡萄糖液稀释后5~10min内注入,0.5~1h后可重复该剂量。
达疗效后静脉点滴维持量一般每分钟0.5~2mg,根据疗效调整剂量,可连续用3~5天。
剂量过大对心肌收缩有抑制作用。
5.9胺碘酮的禁忌证有室内或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动过缓时,以及甲状腺功能失调者和碘过敏者禁用。
心肌病患者禁止静脉注射。
5.10注意事项静脉注射后几min可能引起中等度短暂性血压下降,当用药过快(少于3min)可引起循环衰竭。
利多卡因:药效学本品属ⅠB 类抗心律失常药。
具有局麻作用。
可抑制心肌细胞舒张期除极,减低心室肌及心肌传导纤维的自律性及兴奋性,但对心房及窦房结作用很轻。
相对地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心室肌兴奋性,提高室颤阈值。
治疗剂量不减慢正常心肌的房室传导速度,也不减低心肌收缩力及血压,甚至加快心肌传导纤维的传导速度,减轻单向阻滞,从而消除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亦称室性过早搏动(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VPBs)简称室性早搏,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到达之前,自心室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患者可感到心悸不适,当室性期前收缩发作频繁或呈二联律,可导致心排出量减少,如患者已有左室功能减退,室性期前收缩频繁发作可引起晕厥,室性期前收缩发作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心绞痛与低血压。
胺碘酮配制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胺碘酮的配制方法。
这胺碘酮啊,就像是我们医疗战场上的一把利器,用得好那可是能救命的呀!
咱先说说准备工作吧,就好像要去打仗得先把武器弹药准备齐全咯。
你得有胺碘酮这个“主角”呀,还有各种注射器、生理盐水啥的“配角”。
可别小瞧了这些配角,没它们这出戏可就唱不下去啦!
然后呢,就是动手配制啦!把胺碘酮粉末小心地倒出来,就像给宝贝穿上衣服一样,慢慢加入生理盐水。
这过程可得仔细着点,别毛毛躁躁的,不然可就出岔子喽!就好比做饭放盐,多了咸少了淡,得恰到好处。
接着就是搅拌啦,这可不是随便搅搅就行的。
得匀速地、轻轻地搅拌,让胺碘酮和生理盐水完美融合,就像一对好朋友紧紧拥抱在一起。
你想想,如果搅拌得不好,那不是跟把菜炒糊了一样糟糕嘛!
配好了可别着急用,还得检查检查呢!看看有没有沉淀啊、杂质啊,这可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呢,一点都马虎不得。
这就好比你出门前得照照镜子,整理整理衣冠,可不能邋里邋遢就出去啦!
在配制胺碘酮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很关键呀,就像走钢丝一样,得稳稳当当的。
你说要是不小心弄错了一步,那后果得多严重啊!咱可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对不对?
所以啊,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胺碘酮的配制,这不仅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呐!要把每一次配制都当成是一次重要的任务,用心去完成。
别觉得这很简单,简单的事情做好了那才叫不简单呢!让我们一起为了病人的健康,把胺碘酮配制这件事做得漂漂亮亮的,好不好?相信大家都能做到的!就这样,加油吧!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胺碘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属Ⅲ类作用为主的多通道阻滞剂,能终止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无论对自律性增加、触发活性或折返激动都有效。
因其促心律失常作用小、不影响室内传导、无负性肌力反应、不增加起搏阈值、有良好的抗颤作用,所以主要用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肌肥厚、左室功能不全、室内传导阻滞中抗快速心律失常。
胺碘酮可作为有症状性房颤伴左室功能不全或慢性心衰的一线治疗,可用于导致心脏骤停的恶性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此外也可作为ICD的辅助用药,减少放电次数。
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可预防性应用胺碘酮。
胺碘酮全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控制电风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由于缺血性心电不稳定可出现室早、室速、室颤或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也可出现各种室上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是基本的选择。
心衰时由于交感张力上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动增加,导致心电活动不稳定,因此发生房颤、室速或室颤的概率上升。
如有心律失常发作,胺碘酮也是首选的药物,其安全性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但要注意胺碘酮与某些抗心衰的药物合用,尤其与利尿剂、洋地黄联合应用,有可能表现出促心律失常作用,甚至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
因此在心衰中应用胺碘酮要严观察、勤随访,尤应避免发生低钾血症。
胺碘酮的使用指南胺碘酮使用指南1、引言1.1 适用范围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胺碘酮的使用指南,包括适应症、剂量、用法、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2、胺碘酮简介2.1 胺碘酮概述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功能,改善心脏电活动,并用于治疗多种心律失常。
2.2 胺碘酮的药理作用胺碘酮通过阻断钠通道、钾通道和钙通道,延长动作电位和复极期,从而抑制心脏的异常电活动。
2.3 胺碘酮的适应症2.3.1 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胺碘酮可用于复律和预防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
2.3.2 心房颤动胺碘酮可用于维持窄-QRS心房颤动的稳定复律,以及治疗宽-QRS心房颤动。
3、胺碘酮的使用方法3.1 剂型胺碘酮常见的药物剂型包括片剂、注射液和静脉滴注液。
3.2 剂量和用法3.2.1 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静脉给药:起始剂量为1000 mg,以维持剂量200-400 mg/日继续给药。
口服给药:起始剂量为200-400 mg/日,维持剂量通常为200mg/日。
3.2.2 心房颤动静脉给药:起始剂量为1000 mg,以维持剂量200-400 mg/日继续给药。
口服给药:起始剂量为200 mg/日,维持剂量为100-400 mg/日。
4、胺碘酮的不良反应4.1 常见不良反应常见的胺碘酮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皮肤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等。
4.2 严重不良反应胺碘酮可引起严重的肺部、肝脏和眼睛的不良反应,包括肺纤维化、肝功能异常和视网膜病变。
5、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详见附件列表。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药品监管机构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EMA:欧洲药品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6.2 适应症适应症是指药物所应用的疾病或症状。
6.3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指药物使用后产生的有害或不希望的反应。
胺碘酮使用注意事项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和不稳定的心房颤动。
在使用胺碘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胺碘酮需要经过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使用时需要按照医生的用量和用法进行。
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 注意过敏反应:有些人对胺碘酮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3. 肝功能监测:胺碘酮可能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包括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
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4. 甲状腺功能监测:胺碘酮对甲状腺有抑制作用,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
在使用胺碘酮期间,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如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抗甲状腺抗体水平。
5. 需定期监测眼部反应:胺碘酮使用过程中,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眼部副作用,如视力模糊、角膜色素沉积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眼部状况,如视力检查和角膜状况评估。
6.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胺碘酮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降低药物疗效。
因此,在使用胺碘酮期间,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尤其是抗心律失常药和甲状腺激素药物。
7.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胺碘酮对胎儿可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妊娠早期使用。
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需要权衡利弊。
8. 避免酒精和咖啡因:酒精和咖啡因可能增加胺碘酮的心脏毒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最好避免饮酒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总之,在使用胺碘酮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并注意观察和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疑似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处理。
乙碘酮,乙胺碘呋酮,可达龙【外文名】Amiodaron ,Cordarone, Atlansil【别名】安律酮;胺碘达隆;胺碘呋酮;胺碘酮;乙碘酮,乙胺碘呋酮,可达龙【外文名】Amiodaron ,Cordarone, Atlansil【汉语拼音】:Yansuan Andiantong Pian【规格】0.2g【参考价格】30.40元/盒(10片)*【类别】抗心律失常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生产企业】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药可延长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减慢窦性心律,减慢心房和房室的缓导,并能非竞争性阻滞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加冠脉血流,减少心肌氧耗,维持心输出量。
【药物相互作用】(1)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该作用可自加用本品后4~6天,持续至停药后数周或数月。
合用时应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调整抗凝药的剂量。
(2)增强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脏的作用。
本品可增高血浆中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氟卡尼及苯妥英的浓度。
与Ia类药合用可加重Q-T间期延长,极少数可致扭转型室速,故应特别小心。
从加用本品起,原抗心律失常药应减少30%~50%剂量,并逐渐停药,如必须合用则通常推荐剂量减少一半。
(3)与?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合用可加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房室传导阻滞。
如果发生则本品或前两类药应减量。
(4)增加血清地高辛浓度,亦可能增高其他洋地黄制剂的浓度达中毒水平,当开始用本品时洋地黄类药应停药或减少50%,如合用应仔细监测其血清中药浓度。
本品有加强洋地黄类药对窦房结及房室结的抑制作用。
(5)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可增加低血钾所致的心律失常。
(6)增加日光敏感性药物作用。
(7)可抑制甲状腺摄取[123I]、[133I]及[99mTc]。
【OTC类别】否【医保类别】甲类【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迟缓且不规则。
生物利用度约为50%,表观分布容积大约60L/kg,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及含脂肪丰富的器官。
胺碘酮代谢产物
1. 甲苯胺碘酮 (Desethylamiodarone):是胺碘酮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也是活性代谢产物。
甲苯胺碘酮具有与原药相似的药理作用,尤其是对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
2. 乙烯苯胺碘酮 (Didesethylamiodarone):是胺碘酮的另一个重要代谢产物,其药理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3. 胺碘酮-N-氧化物 (Amiodarone N-oxide):是胺碘酮的另一种代谢产物,具有较低的药理活性。
这些代谢产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排泄途径与个体的遗传背景以及其他药物的影响有关。
对于不同的个体,胺碘酮的代谢和清除速度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也是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之一。
胺碘酮作用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治疗持续性和频繁发作的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它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心脏细胞的电流,改变心脏的传导和复极过程来达到治疗效果。
胺碘酮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阻断钠通道的活化态和复活态来减慢心率和减少心房和心室的传导速度。
这有助于抑制过快的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和心室颤动。
胺碘酮还可以抑制心室肌肥厚和缺血引起的心电图异常,减少心肌纤维化的形成。
胺碘酮还具有抗交感神经作用,通过抑制交感神经传导来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氧耗。
它还能减少心脏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应激状态下的心脏负荷。
胺碘酮还具有一定的抗肾上腺素作用,可以直接抑制肾上腺素的释放,并通过降低β-受体的敏感性来减少交感神经的兴奋。
这可以减少心肌收缩力和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脏的供氧供给平衡。
此外,胺碘酮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损伤。
它还可以减少一氧化氮的释放,从而减少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改善冠状动脉血流。
作为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对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具有疗效,尤其是对于逆行性房室传导的快速心律失常和间歇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胺碘酮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心脏细胞的电流,改变心脏的传导和复极过程来治疗心律失常。
它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阻断钠通道、抗交感神经作用、抗肾上腺素作用和抗氧化作用。
它可以减慢心率、减少心房和心室的传导速度,改善心肌供氧供给平衡,减少心肌纤维化和心室肌肥厚,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胺碘酮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肺部纤维化等,所以在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和肺部功能。
胺碘酮(amiodarone)是目前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自2004年制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1]经来,又有不少新的相关指南和新的循证依据公布,且国内应用经验也日益丰富,这此必须对原指南加以修订,以便与当前的共识相一致。
药理与电生理作用机制胺碘酮是以Ⅲ类药作用为主的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
包括:(1)轻度阻断钠通道(Ⅰ类作用),与静息态和失活态钠通道亲和力较大,与激活态钠通道亲和力小,使其从失活态恢复显著延长,通道开放概率减少,表现电压和使用依赖阻滞(在较小负向钳制电压、较快除极频率时阻滞作用加强)[2],但没有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促心律失常作用。
(2)阻断钾通道(Ⅲ类作用)。
胺碘酮可同时抑制慢、快成分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 Ks、I Kr),特别是开放状态的I Ks。
此外,胺碘酮还可阻滞超快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 Kur)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 Kl)。
(3)阻滞L型钙通道(Ⅳ类作用),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
(4)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
胺碘酮有类似β受体阻滞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Ⅱ类作用),但作用较弱,因此可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
就整体电生理而言,胺碘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但基本不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这是因为胺碘酮虽可延长心房和心室的动作电位时程,但不诱发后除极电位,不增加复极离散。
胺碘酮阻滞肥厚心肌细胞I Na、I Ks的敏感性大于正常心肌细胞,阻滞I Ca-L、I to、I Kl的敏感性又低于正常心肌细胞。
胺碘酮对电重构的肥厚心肌细胞急性电生理反应有利于其在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3]。
静脉注射胺碘酮显示,Ⅰ、Ⅱ、Ⅳ类的药理作用较快,Ⅲ类药理起效时间较长。
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
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
因此它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抗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室颤动(室颤),可治疗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和室速,也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
尽管胺碘酮延长QT/QTc间期,但尖端扭转型室速不常见(发生率<1%)[4-5]。
胺碘酮的多种电生理作用使其成为一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药代动力学复杂。
口服生物利用度平均为50%(变化范围22%~86%),血药浓度和剂量呈线性相关。
胺碘酮具有高度脂溶性,广泛分布于肝、肺、脂肪、皮肤及其他组织,分布容积大(可达60L/kg)[6];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经粪便排泄;几乎不经肾脏清除(尿排泄<1%),故可用于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且无需调整剂量。
胺碘酮口服起效及清除均慢,口服需数天至数周起效。
静脉注射后由于胺碘酮从血浆再分布于组织中,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较快。
胺碘酮清除半衰期长,长期用药在停药后3~1 0d血浓度降低至初始浓度的50%。
之后随着组织储存药物的排出进入较长的终末半衰期,可持续13~142d [6]。
胺碘酮主要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亦具有药理活性,且比胺碘酮的清除半衰期更长。
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的血药浓度与治疗有效性和副作用之间没有相关性[5]。
临床应用1 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中的应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
中国房颤患者在年龄分布、病因及相关因素、房颤类型、脑卒中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与国外报道相似[7-8]。
房颤虽不即刻导致生命危险,但可造成程度不同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尤其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时可能使心脏功能恶化,出现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心衰)加重。
在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易发生血栓栓塞。
房颤根据发作情况分为初发性、阵发性、持续性及永久性。
房颤的药物处理策略为:(1)将房颤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节律控制);(2)不转复房颤,控制心室率(室率控制)。
近年来非药物治疗房颤不断取得进展,但药物仍是多数房颤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
虽然四类抗心律失常药对房颤都能起到不同的治疗作用,但以胺碘酮循证医学的资料最丰富。
与其他药物或安慰剂对比,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防止复发、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的总体疗效较其他药物为好,且负性肌力作用和促心律失常作用少,故适用于多种临床情况。
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在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时,当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属于禁忌时,推荐应用胺碘酮,故此成为重症情况合并房颤时的首选药物[9]。
1.1 用于转复房颤:已经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胺碘酮可转复新近发生的房颤,其转复作用优于安慰剂[7,9-10],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h者益处更明显[10]。
但就即刻转复房颤的作用,胺碘酮并不优于多非利特、氟卡尼或普罗帕酮[11-18]。
因此房颤指南中将其作为转复房颤的备选药物(Ⅱa类推荐、证据水平A)[9]。
需在短时间转复房颤者,可选用静脉胺碘酮。
血流动力学稳定、已超过48h的房颤,可选胺碘酮口服。
房颤已超过7d以上者,药物转复成功率降低,此时胺碘酮常用作电复律的准备用药,通常选静脉或口服胺碘酮。
如不能转复,施行电复律,由此增加电复律成功机会,并减少电除颤次数,复律后又可减少房颤复发,维持稳定窦律。
胺碘酮配合电复律为房颤复律的Ⅱa类推荐、证据水平B。
1.2 用于房颤后维持窦律:目前胺碘酮是用于房颤转复后维持窦律的最常用的药物。
由于临床试验中所选房颤的类型、年龄、心脏病等情况及病程不同,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结果的可比性差。
多项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显示,胺碘酮在维持窦律方面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14,19-21]。
国内研究亦显示,胺碘酮维持窦律的1年有效率为67.5%~71.8%[22-23]。
AFFIRM亚组研究[13]显示,在维持窦律方面,胺碘酮明显优于索他洛尔和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虽然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比较常见,但在中途停药及促心律失常方面,胺碘酮少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颤复律后是否长期用胺碘酮维持窦律,取决于多种因素。
房颤频发者或不用药物不能保持窦律者,需长期用胺碘酮。
对于初发房颤,不论自发终止或复律终止,都不主张加用胺碘酮。
由于胺碘酮的心外副作用多,长期应用应先进行效益-风险评估。
胺碘酮不用于房颤的一级预防。
鉴于AFFIRM研究发现,在特定的人群中,节律控制与室率控制在脑卒中、生活质量、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律时一定要衡量效益-风险比[24]。
胺碘酮主要用于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有症状房颤患者的窦律维持。
房颤指南建议用于明显左室肥厚和慢性心衰患者。
若是应用某个维持量仍有发作,可在短期内适当增加剂量(再负荷),以后给予新的维持量。
用胺碘酮期间,如果房颤仅偶有发作,发作时频率不快,且持续时间不长,不应视为失败,可以继续用原剂量维持。
1.3 用于控制房颤心室率:房颤不能转复为窦律或无需转复时,应该将心室率控制到合理范围。
在无禁忌证患者,急性期首选的药物是静脉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
伴有心功能降低的重症患者,洋地黄制剂及胺碘酮可以作为首选。
静脉应用胺碘酮控制房颤心室率与地尔硫卓疗效相当,低血压发生率较少[25]。
在其他药物控制无效或有禁忌时,静脉胺碘酮为Ⅱa类推荐。
口服胺碘酮不适宜作为一线药物用于慢性房颤的室率控制。
如果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地高辛(单独或联合应用)无效,房室结消融加起搏器也可选择[9]。
口服胺碘酮,虽然也可以降低快速房颤的心室率,但长期应用可能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在欧美及我国处理房颤的建议中,实际推荐类别仅为Ⅱa。
1.4 在预激综合征伴房颤中的应用:小规模研究表明,静脉胺碘酮对于预激伴房颤有效,但应注意静脉用药后也有心室率加快导致室颤的报道[26-28]。
由于静脉胺碘酮起效相对慢,所以作用有限。
此时电复律应作为首选。
胺碘酮的长半衰期可能会影响心律失常病情判断和介入治疗决策的选择[29]。
对于长期治疗,胺碘酮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且不宜行射频消融或其他措施无效时[29]。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经旁路前传的房颤患者应用胺碘酮为Ⅱb类推荐[9]。
1.5 在慢性心衰伴房颤中的应用:胺碘酮不加重心衰并且有可能使其改善[30],产生促心律失常作用较其他药物小。
慢性心衰抗心律失常生存研究亚组分析(CHF-STAT)评价了胺碘酮对慢性心衰患者房颤的作用,胺碘酮治疗组房颤转复较对照组更多见,房颤未转复者心室率明显减慢。
接受胺碘酮治疗转复为窦律组的生存改善。
基线为窦律者应用胺碘酮可减少新发房颤的出现[31]。
慢性心衰伴有症状性房颤,可考虑应用胺碘酮行节律控制,但属二线治疗,仅用于其他治疗不成功的病例,对于重症患者可静脉给药[32]。
慢性心衰合并无症状的房颤,衡量效益-风险比,应选择控制心室率的策略。
1.6 在急性心肌梗死伴房颤中的应用:房颤可并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率多较快。
原有房颤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交感兴奋和心功能不全也使心室率加快。
二者室率控制都是基本治疗。
此时心肌对洋地黄较敏感,应慎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仅作为Ⅱa类推荐,而此时静脉应用胺碘酮减慢心室率为Ⅰ类推荐[33]。
1.7 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在房颤中的应用:胺碘酮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心脏性死亡、心律失常及猝死的相对危险均可能较单用其一者低。
用药后心率减慢程度不因合用β受体阻滞剂而更明显,但应监测心率变化。
已有其他指征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发生房颤需要加用胺碘酮,一般无需停用β受体阻滞剂。
1.8 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在房颤中的应用:临床试验发现,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合用,可使维持窦律者明显增多,房颤未复发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复发者[34]。
其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也应有类似的效应。
1.9 在房扑中的应用:房扑和房颤常合并存在,典型(Ⅰ型)房扑是大折返性房性心律失常,心房率为250~350次/min,常呈2:1房室传导。
房扑心室率较难控制,通常需要较高的药物剂量,甚至两种或多种房室结阻滞剂联用。
几项研究已经证实胺碘酮对于房扑患者维持窦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治疗的病例有限[35-36]。
治疗Ⅰ型房扑,射频消融优于胺碘酮和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37-38]。
2 在其他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几项小规模的临床研究提示,胺碘酮可终止多源性房速[39]。
成人及儿童中已证实,胺碘酮可终止加速性交界区自主心律[40-41]。
也可终止慢性持续性房速,并减少由此产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可能。
胺碘酮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效[42],但应选择疗效更快或毒性作用小的药物。
长期治疗尽管有效,但难以控制复发,应选择导管消融进行根治[43]。
3 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3.1 用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期治疗3.1.1胺碘酮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不伴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室速和未能明确诊断的宽QRS心动过速治疗中应作为首选[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