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内能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4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概述一、内能的定义内能(Internal Energy)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由于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它是热力学系统的一种状态函数,通常用符号U表示。
二、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内能与其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微观粒子的运动加剧,内能增加;温度降低,粒子运动减缓,内能减少。
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有关。
三、内能的测量内能本身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来间接计算。
热量的单位与内能相同,都是焦耳(Joule)。
四、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1. 做功:当外界对物体施加力并使物体发生位移时,外界对物体做了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反之,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其内能会减少。
2.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者通过传导、对流、辐射的方式传递,都会改变物体的内能。
五、热容量与比热容1. 热容量:物体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时,其温度变化的量度。
热容量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耳/摄氏度(J/℃)。
2.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要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J/(kg·℃))。
六、内能与相变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换时,会伴随内能的变化。
这种转换称为相变。
相变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潜热。
1. 熔化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
2. 汽化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的热量。
3. 结晶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放出的热量。
4. 凝华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时放出的热量。
七、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其总量保持不变。
八、内能的应用1. 热机: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如汽车引擎、蒸汽机等。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是物质的一种宏观性质。
它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是描述物质热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
二、内能的特点1. 内能是一种宏观性质,它是由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所组成的。
2. 内能与物质的温度有直接关系,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 内能是一个系统的状态函数,与系统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有关,与路径无关。
三、内能的变化1. 内能的增加:当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会增加。
例如,当我们加热水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内能增加。
2. 内能的减少:当物体释放热量时,内能会减少。
例如,当我们冷却水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内能减少。
四、内能的转化1. 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当物体发生机械运动时,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例如,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 内能与电能的转化: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内的电子发生热运动,内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例如,电热水壶的工作原理就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五、内能的传递1. 热传导:当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实现内能的传递。
2. 热辐射:物体表面的热辐射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量的,例如,太阳辐射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地球上。
3. 对流传热:液体和气体的传热方式,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热量,例如,风扇吹来的风可以带走我们身体的热量。
六、内能的应用1. 温度调节:通过控制物体的内能变化,可以实现温度的调节,例如,空调可以通过吸收室内热量来降低室内温度。
2. 能量转化: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七、内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总结:九年级物理中,内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
内能与物质的温度有关,可以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来改变。
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利用内能的特性和转化来实现温度调节和能量转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物体单位质量的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称为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摄氏度)。
2、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一般来说,固体的比热容最小,液体次之,气体最大。
3、比热容与物体的内能有关。
内能增加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4、比热容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水的比热容在液态和固态下不同。
5、比热容还与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比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某些情况下,比热容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比热容是一个物质的固有属性,它表示在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J/(kg·°C))。
比热容可以用公式c=Q/(m(t-t0))来计算,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末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
在比热容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为4.2×10J/(kg·℃)。
这意味着,当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比热容。
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而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温度无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的小。
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t=cm(t-t),其中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0表示初始温度,t表示末温度。
对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当温度升高(或降低)相同的度数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多。
因此,水的比热容最大,适合用作冷却剂或取暖剂。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大全【篇一】【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普适公式)(2)、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V排÷V物=P物÷P液(F浮=G)V露÷V排=P液-P物÷P物V露÷V物=P液-P物÷P液V排=V物时,G÷F浮=P物÷P液【篇二】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G物且ρ物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内能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内能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内能则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们会接触到内能这一知识点。
本文将对内能的相关概念、特性以及应用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中的微观能量总和,包括物体的微观结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内部各种运动形式的能量。
内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组成等因素。
二、内能的特性1. 内能与温度: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温度的提高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而温度的降低则会使内能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物体内部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内能。
2. 内能的转换:内能可以以多种形式进行转换。
例如,当物体受到外界的加热时,其内能会转化为热能;而当物体做功时,内能则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内能的转换过程是一个能量守恒的过程,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
3. 内能与物态变化:内能的变化与物体的物态变化密切相关。
当物体从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时,其内部微观结构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内能发生变化。
例如,物体融化时,吸收了外界的热量,内能增加;物体凝固时,释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三、内能的应用1. 热量计算:内能的变化与热量的转换密切相关,因此在物体的加热、冷却等过程中,可以利用内能的性质计算热量的大小。
根据内能的定义,热量可以表示为Q = mcΔT,其中 Q 表示热量,m 表示质量,c 表示比热容,ΔT 表示温度变化。
2. 状态方程:内能与物质的物态变化以及温度变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研究内能的特性建立物质的状态方程。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我们可以推导出内能的变化与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研究气体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热机效率的分析:内能与热机效率的关系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应用。
热机的效率可以用内能转化为功的比值来表示。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期末复习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照片。
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新型冠状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C.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戴口罩可防止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2.“破镜不能重圆”是指打破的玻璃不能再重新变成一面完整的镜子,其原因是()A.断面处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B.断面处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互相抵消C.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太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D.断面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3.新冠疫情尚未结束,防控决不能掉以轻心,每个人都要有自我防控意识。
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新型冠状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温度越高构成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新型冠状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防止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空隙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物体在0℃时,内能等于零C.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机械能,但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5.如图所示,在炎热的夏季,救治中暑病人的方法是将病人放在阴凉通风处,在头上敷冷的湿毛巾。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第1页共14页A.病人中暑是因为体内具有的内能比其他人大B.放在阴凉通风处即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内能,降低体表温度C.敷上冷的湿毛巾是利用做功的方法降低人体内能D.上述两种做法都是为了减少人体含有的热量6.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双手互相摩擦取暖B.太阳照射沙子,沙子变热C.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D.果汁里放入冰块,饮用时感觉很凉爽7.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创建公园城市,让市民可以出门见绿意,抬头望雪山。
微专题13-3 内能知识·解读一,功和内能关系地理解1.内能:所有分子地动能和势能之和.内能是状态量.2.功和内能变化地关系做功可以改变系统地内能,功是系统内能转化地量度,:(1)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内能增加。
(2)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内能减少.3.内能与机械能地区别和联系(1)区别:内能与机械能是两个不同地概念.(2)联系:在一定款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且总量保持不变.二,区分三组概念1,内能与热量:内能是状态量,可以说系统具有多少内能而不能说传递多少内能。
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系统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传递了多少热量.2,热量与温度:热量是系统地内能变化地量度,而温度是系统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地激烈程度地标志.尽管热传递地前提是两个系统之间要有温度差,却传递地是能量,不是温度.3,热量与功:热量和功,都是系统内能变化地量度,都是过程量,一定量地热量与一定量地功相当,功是能量变化地量度,但它们之间有着本质地区别.三,改变内能地方式1.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地两种方式在单纯做功过程中,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功,物体内能就增加多少。
物体对外界做了多少功,物体内能就减少多少,.在单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物体内能就增加多少。
物体放出了多少热量,物体内能就减少多少.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地内能上是等效地一杯水可以通过加热(热传递)地方式使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值,水地内能增加ΔU。
也可以通过搅拌(做功)地方式使水温升高到同一温度值,水地内能增量相同.除非事先知道,否则我们无法区分是哪种方式使这杯水地内能增加地,因此,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地.3.做功和热传递地本质区别做功使物体内能改变地过程是一个宏观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地过程。
热传递使物体内能改变地过程是一个微观过程,是物体间内能地转移过程,没有能量形式地转化.典例·解读例1,如图所示,活塞将气缸分成甲,乙两气室,气缸,活塞(连同拉杆)是绝热地,且不漏气,以E 甲,E 乙分别表示甲,乙两气室中气体地内能,则在将拉杆缓慢向外拉地过程中( )A .E 甲不变,E 乙减小B .E 甲不变,E 乙增大C .E 甲增大,E 乙不变D .E 甲增大,E 乙减小例2,对于热量,功和内能,三者地表述正确地是( )A .热量,功,内能三者地物理意义等同B .热量,功都可以作为物体内能地量度C .热量,功,内能地单位不相同D .热量和功是由过程决定地,而内能是由物体状态决定地例3,相关温度,内能和热量,下面表述正确地是( )A. 0 ℃地冰块内能为零B. 温度高地物体含有地热量多C. 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 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地方式增加了铁丝地内能【结果】 D.【思路】本题解题地关键是明确甲,乙两气室气体都经历绝热过程,内能地改变取决了做功地情况,对甲室内地气体,在拉杆缓慢向外拉地过程中,活塞左移,压缩气体,外界对甲室气体做功,其内能应增大,对乙室内地气体,活塞左移,气体膨胀,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就减少,故D 选项正确.【结果】 D.【思路】物体地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地总和,而要改变物体地内能可以通过做功或热传递两种途径,这三者地物理意义不同,A 错。
物理九年级内能知识点笔记第一章机械运动1.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 位移: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位置变化,可以为正、负或零。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为正、负或零。
-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可以为正、负或零。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为正,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为负。
2.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始终保持不变,位移随时间成等差数列增长。
- 公式:位移 = 速度 ×时间,平均速度 = 总位移 ÷总时间。
3. 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随时间变化,位移随时间成等差数列增长。
- 公式:加速度 = 速度变化量 ÷时间,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0.5 ×加速度 ×时间²。
4. 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物体只有受到重力作用,速度始终在增加。
- 公式:重力加速度 g = 9.8 m/s²,下落时间t = √(2h ÷ g),下落高度 h = 0.5 × g × t²。
第二章压力与浮力1. 压力- 定义:物体受力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 公式:压力 = 力 ÷接触面积。
2. 浮力- 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 条件:物体浸泡在液体或气体中,其表面上下两侧受到的压力不平衡。
- 原理:浸泡在液体中体积相等的物体所受浮力相同。
- 公式:浮力 = 体积 ×密度 ×重力加速度。
第三章热学知识1. 热量- 定义:物体间因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 单位:焦耳(J)。
2. 热平衡与温度- 热平衡:两个物体接触后,无净热量的交换,达到相同的温度。
- 温度:物体内微观粒子运动的平均速度。
3. 热传导与导热性- 定义:物体内部传递热量的方式。
- 导热性:物体导热的能力。
4. 科学家与热学- 华氏、摄氏、开尔文温度尺- 热能守恒定律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膨胀与热收缩第四章光学知识1. 光传播与光速- 定义: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299792458 m/s,称为光速。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必背知识点一、热机1. 定义: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 种类:包括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其中,内燃机是现今应用最广泛的热机。
3.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燃料在汽缸内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对外做功的,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其他三个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5. 内燃机的种类:汽油机:气缸顶部有火花塞,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点火方式为点燃式,效率较低(20%\~30%)。
柴油机:气缸顶部有喷油嘴,吸入空气,点火方式为压燃式,效率较高 (30%\~45%)。
柴油机机体笨重,主要用于拖拉机、坦克、火车、轮船等。
二、燃料的热值1. 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作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J/kg(固体和液体燃料)或J/m³(气体燃料)。
2. 物理意义: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热量的多少。
如木炭的热值为3.4×10^7J/kg,它表示1kg的木炭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3.4×10^7J。
3. 计算公式:Q放= mq(m为燃料质量,q为燃料的热值,Q放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三、热机的效率1. 定义: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作热机的效率。
2. 公式:η= W有用/ Q总×100%。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是有能量损失,所以η< 1。
3.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
减小各种热散失。
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
四、能量守恒定律1. 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知识点汇总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知识点汇总第1节分子热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②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第三节比热容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²℃)水的比热容是4.2³103J/(kg²℃)。
第十三章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常见物质由分子和原子构成2、分子间存在间隙往1L水里加入1L酒精,所得的液体体积少于2L,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与气味、颜色变化相关的都可以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例如花香四溢、墨水扩散等等。
(2)肉眼所能看到的物体运动,是不可以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因为肉眼是看不到分子的。
例如灰尘扩散、沙尘暴等,都不能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二、内能1、内能的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2、影响内能的因素(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
(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就越大。
(3)材料: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内能可能不同。
(4)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的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1)做功一般来说,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会增加(不是一定会增加!要看做功时是否转化成了物体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一般来说,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会减少(不是一定会减少!因为物体具有的能量不只有内能)(2)热传递产生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一般来说,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可能会增加(不是一定会增加!还要看物体是否在吸收热量的同时对外做了功)一般来说,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就可能会减少(不是一定会减少!还要看是否有其他物体对这个物体做了功)4、内能、热量、温度之间的关系(1)在物体不对外做功而且外界也没有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会改变。
内能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 内能●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 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温度变化时,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吸=cm(t-t0),Q放=cm(t0-t)。
考查内容:分子的尺度、扩散现象和温度的关系、分子的引力和斥力、内能的影响因素、改变内能的方式、比热容的实验探究、热量的计算等。
分子动理论和现象解释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B.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C.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D.秋天到来,树叶飘落2.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沙尘暴起,飞沙满天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D.丰收季节,麦浪起伏3.在下列事例中,哪一个事例不能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A.在房间某处洒上香水,不久房间里充满了香水味B.把一块糖放入水中,不搅动,不久整杯水都甜了C.衣箱中的卫生球变小了,衣服上充满了卫生球的气味D.扫地时,太阳光柱里能看到大量尘埃做无规则的运动4.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总体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说明液体分子间有;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有;水的体积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5.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新冠病毒是直径仅为0.3μm的颗粒物,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疫情防控需要我们会正确使用体温计,在测温时水银的密度,质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测温后必须用酒精消毒,在配置消毒酒精时发现如用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一定越大B.一个物体的内能越大,它的温度就一定越高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就一定会升高A解析:AA.同一个物体质量不变,故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一定越大,故此项正确;B.一个物体的内能越大,它的温度不一定越高,有可能它的状态正在发生变化,比如正在熔化,故此项错误;C.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不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此项错误;D.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会升高,有可能它的状态正在发生变化,比如正在熔化,故此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D.挤压海绵海绵变形D解析:D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不符合题意;B.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C.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C不符合题意;D.挤压海绵海绵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的中午时分,海边沙子比海水热,是因为沙子吸热多,海水吸热少B.在寒冷的冬季,地窖里面放桶水能防止冻坏蔬菜,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放热多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状态无关D.在盛夏的夜晚,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D解析:DA.夏天的中午时分,海边沙子比海水热,是因为沙子比热容小,吸收热量后温度升的较快,故此项错误;B.在寒冷的冬季,地窖里面放桶水能防止冻坏蔬菜,是利用水在凝固时会放出热量,故此项错误;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此项错误;D.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故晚上海水温度下降慢,海水的温度高于陆地温度,使得海水上方的热空气上升,陆地的冷空气补充,故在盛夏的夜晚,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故此项正确。
九年级物理内能知识点内能是九年级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概念,理解内能对于学习热现象和能量转化具有关键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九年级物理中关于内能的知识点。
一、内能的定义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要注意,内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形式,它存在于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之中。
分子动能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也就越大。
分子势能则是分子间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量。
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温度是影响内能最主要的因素。
一般来说,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从而增加分子的动能。
2、质量对于同种物质,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数量就越多,内能也就越大。
3、状态物体的状态不同,内能也可能不同。
比如,0℃的冰熔化成 0℃的水,需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这是因为在熔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力发生了变化,导致分子势能改变。
4、物质种类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不同,因此相同质量、温度的不同物质,内能可能不同。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例如,摩擦生热就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2、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温度。
热传递的最终结果是使物体的温度相同。
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例如,将热的金属块放入冷水中,金属块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四、内能与热量、温度的关系1、内能与温度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是温度越高内能就一定越大。
内能还与质量、状态、物质种类等因素有关。
例如,一大桶 20℃的水的内能可能比一小杯水 100℃的内能大。
第十三章内能复习 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等级
【学习目标】
1.通过大量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用该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自学理解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够区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4.通过自学理解0()Q cm t t =-吸。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运用0()Q cm t t =-吸进行计算。
5.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第13章内容,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1.分子的热运动
扩散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
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力。
2.内能
①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能与分子__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②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__,用字母___表示。
③内能和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
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如:物体温度、质量、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⑤内能与热量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一个状态量,常说“具有内能”;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常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____和___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内能________;低温物体________热量,温度 ________,内能________。
温度相同的物体, ________(会/不会)发生热传递。
③对物体做功,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___,温度________, 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4.物质的比热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②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水的比热是________________ ,它的物理意义是1kg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
③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自学检测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室内扫地时,在一束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这就是分子运动
C.用力拉铁丝,铁丝不断,说明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D.把糖放在开水里,整杯水变甜,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3.已知铝的比热容大于铁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铝块,在沸水中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后取出,让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把铝块与铁块再放在一起时,则( )
A. 它们间不会有热传递
B. 热从铝传到铁
C. 热从铁传到铝 D.无法确定
4.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 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 D.早晨和傍晚都要多排水
5.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三)我的疑惑
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不用写出。
二、合作探究
1.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2.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4个
分析表中的数据你有哪些发现?请写出2条。
(1)
(2)
三、当堂训练
1.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袋装牛奶,已知袋上标有250g,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2O C 升高到42O C,妈妈至少用60O C的热水多少千克?(设该牛奶的比热容为
2.5×103J/(kg.O C);不计热量损失)
2.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台容积为200L的太阳能热水器,加满水后,经过4h阳光的照射,水温由原来的20℃升高到了40℃。
问:在这4h内水吸收了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3.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l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l00g、温度为l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比热容C铜=0.4×103J/(kg·℃)]
四、自我反思(结合本节目标进行小结)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