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16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运动、能量的转化和传播规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本文将对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和单位: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用牛顿(N)表示。
2. 力的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速度。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的合成等于合力,合力可以分解成多个力的合。
4.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计算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5. 浮力和浮力的大小: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部分有关。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的运动能量称为动能,物体由于位置的不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和能量转化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三、电和磁1. 电荷和电场:物体具有的带电性质称为电荷,带电物体周围存在电场。
2. 静电力和电场的通量: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静电力,电场的通量表示通过单位面积的电场线的数量。
3. 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场是由带电物体和磁电体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四、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遇到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
2. 光的色散:白光经由透明介质时,不同颜色的光被折射的角度不同而发生色散。
3. 光的成像和光的传播:光线经过光学仪器的作用可以形成实像或虚像,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衍射传播两种形式。
五、声学1. 声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的纵波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音调与震动频率有关,音量与震动幅度有关。
六、能源和能量转化1. 能量的来源和种类: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都是能量的来源,能量种类包括动能、势能、内能等。
2. 能量的转化: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如动能转化为势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七、热学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程度,热量是由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九年级物理全部知识点归纳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我们了解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用符号F表示,计量单位是牛顿(N)。
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
2.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而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3.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P=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作用力,A表示受力面积。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换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k=1/2mv²;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p=mgh,其中m为物体质量,v为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如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并且能量在转化过程中守恒。
三、电学知识1.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计量单位是安培(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计量单位是欧姆(Ω)。
2. 电阻和电流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可以用公式I=U/R表示,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在电路中,多个电器设备可以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并联电路中电器设备的电压相同,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而串联电路中电器设备的电流相同,总电压等于单个电器设备电压之和。
4. 电功和功率:电功是电能转化或传输过程中所做的功,计算公式为W=UI,其中W表示电功,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P=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全总结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总结导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重要工具。
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主要涉及电磁学、力学、光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物理九年级全册的内容出发,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
一、电磁学1.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路是电流沿特定路径的流动。
电路中常用的元件有电源、导线、电阻、电容、电感等。
2. 电阻和欧姆定律电阻是物体抵抗电流通过的程度,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和电阻的关系:U = IR。
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3. 常见电路图标和符号常见电路图标如电池、电源、开关、电阻、电容等具有固定的符号表示。
4. 二极管和晶体管二极管用于单向导电,晶体管可用作放大器。
二极管和晶体管是电子设备中常见的元件。
二、力学1. 运动的描述和力的概念运动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进行描述,力是产生物体运动和形状改变的原因。
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为零。
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F = ma。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可用G = mg计算,其中g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天体间引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可用光线的模型描述,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可用反射定律表示。
反射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2.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光在从一种介质入射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定律描述了入射角、折射角与两种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光在通过三棱镜等装置时会发生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受到的折射作用不同。
3. 光的成像和凸透镜光的成像可通过光线追迹法确定,凸透镜可以使光线发生折射,形成实际或虚拟的图像。
结语:以上是物理九年级全册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同学们可以建立起物理思维方式,培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九年级物理学科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对于学生的物理学基础建设至关重要,也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学科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力和压力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通常用矢量表示,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速度。
3.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4.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单位为帕斯卡(Pa)。
5. 压力的计算:压力 = 力 / 面积。
二、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闭合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 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4.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三、光学与光的传播1. 光的概念: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直线、直线传播等特点。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在与介质交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遵循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光的色散:光在通过介质时,由于介质折射率的不同,会发生色散现象。
4. 光的成像:光在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形成实像和虚像。
5. 光的衍射和干涉:光通过物体的缝隙或者两束光相遇时,会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
四、电学与电路基础1.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2.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属性,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产生或转化的电能。
3. 串联和并联电路:在电路中,电阻或其他电器元件可以串联(依次接在一起)或并联(同时连接)。
4. 欧姆定律:电流通过导体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五、核能与放射性1. 原子核和核能: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核能是核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力的合成与分解3.弹力与胡克定律4.压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压强的计算公式二、运动的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计算公式3.牛顿第三定律4.重力与万有引力定律5.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因数的计算三、机械能与动能1.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动能守恒定律3.动能与力的关系4.重力势能及其计算公式5.机械能守恒定律四、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及其计算公式2.轮轴原理及其计算公式3.斜面运动的计算4.功率与效率的计算五、热和热传导1.热的传递方式2.热对物体的影响3.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4.热传导的条件5.热传导的计算方法六、光和光的传播1.光的概念及其传播特性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定律4.镜面反射和球面反射的特点5.光的色散现象七、电学基础1.电荷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历史上的电学实验3.电流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4.电阻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方法八、电能转换1.静电场的概念及其特点2.静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计算3.荷质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电磁场的概念及其特点5.频率和周期的概念与计算九、电磁感应1.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磁生电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3.电磁感应的应用实例4.变压器的原理及其公式5.二线圈线圈的自感和互感现象十、电能的输送与变换1.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概念与特点2.电能输送中的损耗现象3.发电机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4.变压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5.车间电路的特点与安全用电原则。
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力与运动力的概念与分类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力与不平衡力重力与物体的重量弹力摩擦力压强与压力动量与冲量质量与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二、机械能与机械功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与能量转化势能与动能弹性势能与动能转化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人体劳动功率与机械效率三、力的作用与效果静力平衡条件条件反射动力学平衡测力计的使用摩擦力的应用牛顿摆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原理斜面轮轴系统四、声音的传播与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噪声与声音污染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声音的吸收五、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光的波长与颜色镜子与光的反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的区别折射实验与现象棱镜与光的分散与合成六、电路与电流电流的概念与计算电流的方向与大小电阻的概念与计算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电阻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电流的测量与电表的使用串联与并联电路电阻的组合电源与电池七、电的传导与绝缘导体与绝缘体电的传导与绝缘静电的产生与消失电荷的基本属性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带电方式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静电的应用八、磁场与电磁感应元件与复现有源元件与电压源无源元件与电阻电容和电感电基础与电容和电感串并联电动势的表达电动势与电势差速域偏转仪真实图象和实在图象反射率和透射率干涉和衍射位相差和干涉色光栅和分光光度计九、电磁感应与电能变换电动势与电流的关系磁场产生的原理电磁感应的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洛伦兹力与电动势发电机与电磁铁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十、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理论的创立与发展科学的发展史及其影响以上是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运动和力1. 速度- 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移。
- 公式:速度(v)= 位移(s)/ 时间(t)- 单位:米每秒(m/s)2. 加速度- 定义: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快慢。
- 公式:加速度(a)= 速度变化(Δv)/ 时间(t)- 单位:米每平方秒(m/s²)3. 牛顿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所有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能量和功1. 能量- 定义:物体具有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 单位:焦耳(J)2. 功- 定义:力沿着位移方向作用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 公式:功(W)= 力(F)×位移(s)× cosθ- 单位:焦耳(J)3. 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 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 单位:瓦特(W)三、光的传播和反射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 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为常数,约为3.00×10^8米每秒(m/s)。
2. 反射定律- 定义:光线和反射面之间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四、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和电流- 电荷(Q):物体带有的电性质。
- 电流(I):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的方向:正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2. 电阻和电阻率- 电阻(R):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 电阻率(ρ):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
- 电阻和电阻率的关系:电阻(R)= 电阻率(ρ)×长度(L)/ 横截面积(A)3. 欧姆定律- 定义:电流通过一段导体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 欧姆定律:电压(V)= 电流(I)×电阻(R)五、声音和光的特性1.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传播。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概述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符号表示2. 力的分类-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支持力- 拉力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4.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速度与加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二、能量1. 能量的概念- 能量的定义- 能量守恒定律2. 动能与势能- 动能的计算- 重力势能的计算- 弹性势能的计算3. 机械能的转换与守恒-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能量转换的实例分析4. 功和功率- 功的定义与计算- 功率的概念与计算三、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 热量的传递方式2. 热膨胀- 热膨胀现象- 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3. 物质的相变- 相变的类型- 熔化与凝固- 沸腾与凝结4. 热机- 热机的工作原理- 热效率的概念四、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机制- 声音的传播条件2. 声音的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 声音的测量3.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 - 回声和共振- 声波的干涉现象五、光学1. 光的反射- 平面镜反射- 反射定律2.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折射定律3. 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 光谱的组成4. 透镜成像- 透镜的类型与成像原理- 透镜公式5. 光的直线传播- 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的阴影和日月食六、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 库仑定律- 电场的概念2. 电路基础- 电路的组成- 欧姆定律- 串联与并联电路3. 电能与电功率- 电能的计算- 电功率的概念4.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基本原理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的知识点概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应依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和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1. 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量与单位:力、功、能、压强等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 物理量的测量:直接与间接测量、准确度与精确度等测量相关概念。
- 物理规律与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及其关系。
2. 运动- 矢量与标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与性质。
-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等抛体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 圆周运动:半径、周长、弧长等圆周运动相关概念。
3. 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力学的基本规律。
- 惯性与质量:惯性与质量的概念与关系。
- 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等与摩擦力相关的概念与公式。
4. 能量与能量转换- 功与能量:功的定义与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相关概念。
- 功率与效率:功率的定义与计算、效率的计算与应用等相关概念。
- 机械能与动能:机械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等相关概念与公式。
- 弹性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计算、弹簧的特性与应用等相关知识。
5. 压强与浮力- 压强: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压强的应用与实例等相关概念。
-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的产生与大小、浮力原理的应用等相关概念与实验。
- 原子与分子:原子结构、分子运动等与原子分子相关的基本知识。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并配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与应用。
享受探索物理世界的乐趣吧!。
九年级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一、光的传播与成像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在媒质中的传输过程。
光可以直线传播,当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透射。
2.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光线经过透镜或反射后在物体上形成的像。
光的成像可以用光线追迹法和光线反射法来分析。
二、电学基础1.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安培(A)表示。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之分。
2.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用欧姆(Ω)表示。
电功率是电流通过电器元件时所能产生的功率,用瓦特(W)表示。
三、机械原理1. 力与运动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或者速度改变的作用。
根据牛顿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2. 机械能与功率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四、声学基础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声速。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五、能量转换与节能1. 能量转换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换,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转化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2. 节能与可持续发展节能是指通过合理使用能源和科学技术手段降低能量损耗。
实施节能政策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电磁学基础1. 电场与电势电场是指电荷周围产生的力场,电势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2. 磁场与磁感应强度磁场是由电荷运动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是磁场对磁场中单位长度导线的作用力。
七、热学基础1. 热与温度热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指标。
2. 热量与传热热量是能量的传递形式,传热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归纳,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实际问题解决。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①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②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③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c=Q吸m(t-t0)m=Q吸c(t-t0)t=Q吸c m+ t0 t0=t- Q吸 c m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c=Q放m(t0-t)m=Q放c(t0-t)t0=Q放c m+t t=t0- Q放c m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c=Qm△tm=Qc△t△t=Qc m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内能的利用内能的利用方式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热机1、热机: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2、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①汽油机工作过程:②柴油机工作过程: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 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4、热值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 表示。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 3)。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公式:、①Q =qm m=Q q q=Q mQ ——放出的热量——焦耳(J );q ——热值——焦耳每千克(J/kg );m ——燃料质量——千克(kg )。
②Q =qV V=Q q q=Q VQ ——放出的热量——焦耳(J );q ——热值——焦耳每立方米(J/m 3);V ——燃料体积——立方米(m 3)。
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107J/kg ,它表示:1kg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07J 。
煤气的热值是×107J/m 3,它表示:1m 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07J 。
第三节:热机效率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状、用空气吹进炉膛(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以较强的气流,将煤粉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
公式:总有用Q Q η Q 总=Q 有用η Q 有用= Q 总η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 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②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③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1、电荷: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背景: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表示。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1018个电子所带电荷等于1C。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接触带电后的两个物体将带上同种电荷)(3)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