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虹口区学年度第一学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18
2023-2024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名篇名句默写1.按要求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
(《·长沙》)(2)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3)苏轼《赤壁赋》中“客”吟咏了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诗:,。
二、名著阅读2.按要求选择。
(1)下面是《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中的一段论述。
请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以“己”为中心,____________,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①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②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③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2)借助现象理解关键概念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
以下现象不能有助于理解《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这个概念的一项是()A.街坊邻里之间,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喜糖。
B.商品交易中出现“杀熟”现象,利用熟人的信任谋取利益。
C.一个人无论是富有爱心或是缺乏足够爱心,都天然更疼爱自家的孩子。
D.帮了别人的忙,对方表示感谢,我们热情地说:别客气,都是一家人嘛!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村庄笔记》自序南帆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作为知青在乡村生活了几年。
乡村经验成了一个深刻而巨大的烙印,潜在地影响我为人处世的态度。
②环顾左右,下乡插队是许多同龄人乡村经验的共同来源。
更大范围内,乡村构成二十世纪知识分子的一个特殊的情结。
许多知识分子与乡村具有千丝万缕的复杂纠葛。
他们渴求新知,投身各种社会运动,曾经踌躇满志,也曾经遭遇重大挫折。
然而,无论走出多远,乡村始终是他们的一个潜在的精神轴心。
③许多知识分子时常觉得,广袤的大地和辛劳的农民养育了他们。
尽管置身城市,出入种种文化场所,他们仍然熟悉乡村,关注乡村,对于挣扎在重压之下的农民深为同情,以启蒙者的姿态号召农民挺起脊梁,反抗一切剥削和压迫,从而点燃乡村的革命火焰。
虹口区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高三语文(答案在最后)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2)________________,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________》)(3)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想象,烘托洞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强烈感染力。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现代图书馆不再仅是一个存储和借阅不同图书资源的场所,更是一个共享与互联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自身的图书馆性。
①图书馆已是显示区域创新活力和城市美学的综合指征②数字科技改变了图书的媒介和获取渠道③成为提供展览、档案、科普、社交等服务的空间④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极大扩充A.④③②①B.②④①③C.②④③①D.②①④③(2)上海大观园前期整修,将匾额全部拆下进行清洗和上漆,现正重新挂上,尚余四块匾额未挂,以下匾额与所挂之处完全匹配的一项是()。
(3分)A.篁影亭—潇湘馆绛芸轩—怡红院梅格竹品—栊翠庵紫菱洲—缀锦楼B.篁影亭—栊翠庵绛芸轩—潇湘馆梅格竹品—怡红院紫菱洲—藕香榭C.篁影亭—栊翠庵绛芸轩—潇湘馆梅格竹品—怡红院紫菱洲—缀锦楼D.篁影亭—潇湘馆绛芸轩—怡红院梅格竹品—栊翠庵紫菱洲—藕香榭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第3—7 题。
(16分)【材料一】①我们知道,小说叙事是以语言为载体并在时间之流中完成的。
因此,我们对小说的接受只能是在时间之流中的阅读,而对小说的视觉观看或凝视绝无可能。
因为,在本质上,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叙事所呈现的形象本身并非是一种视觉形象,并不能直接呈现于人的视觉,因此不能形成观看或凝视的行为。
虹口区2023学年度初三年级第一次学生学习能力诊断练习语文练习卷2024.1(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注意:1、本练习卷共22题。
2、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练习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14分)1.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2.,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3.“万家忧乐到心头”是对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这一政治抱负的高度概括。
4.小雨为了参加学校文学社举办的“诗画相映”主题活动,画了一幅表现秋日美景的画作,画面呈现的是:山间的树木都披上了黄叶,金色的晚霞把山头映照得分外璀璨。
小雨可以把《野望》中“,”这两句诗题写在画作上。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9题(21分)[甲]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王经①少贫苦,仕至二千石②,母语之曰:“汝为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③,被收。
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④,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何负吾邪?”——《世说新语·贤媛》【注释】①王经(?—260):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曾官至尚书,深得魏帝曹髦信任。
公元260年五月初六夜晚,魏帝曹髦因司马昭弑君篡位之心日益明显,决定不再坐以待毙,召王经、王沈、王业商讨伐司马昭计划。
王沈、王业要向司马昭秘告此事,邀王经一道前往,被王经拒绝。
不久,魏帝曹髦被司马昭所杀,王经因忠于曹魏被诛。
虹口区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2022.1一积累应用 19分1.按要求填空。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忧从中来,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3)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5)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____________________,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苏轼《赤壁赋》)2.按要求选择。
(3分)(1)外交部发言人某次在答记者问时引用古诗指明:中国发展壮大的步伐并不是少数西方政客的拙劣表演所能影响的,以下诗句中最适合被其引用的一项是()。
(1分)A.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B.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
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一些哲学家推断“我”就是大脑。
但也有人认为大脑的许多部分并不是“我”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应该是只有几盎司重的、薄薄的、蜘蛛网一样的东西。
①“我”大概应该完全由神经细胞构成②比如细胞核和线粒体的参与看起来只是间接的③比如大脑的血管就好像只是间接地参与“我”的心理活动④并且可能活性神经细胞也不是每一部分都会直接参与思维A.②④①③B.③①④②C.④②③①D.③④①②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7分)(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3)圣人无常.师(《师说》)(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5)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7)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4.以下是虚词“而”的部分义项,请从下列选项中分别为其选择恰当的例句。
2018-2019年上海市虹口区中州路第一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 把a 和e 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音节选词①tài yáng________ A .森林②kàn jiàn________ B .太阳 ③sēn lín________ C .看见 ④měi lì________ D .美丽3. 我会标声调。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mu ma da bu du shu he le da gu木马 大步 读书 喝了 打鼓 4. 加一加,组成新字。
口+乎=________ 土+也=________ 口+韦=________ 令+页=________ 口+欠=________5. 按要求归类。
笑 胆 乱 爸 原 思 床 霜 国 因 ①上下结构:________ ②左右结构:________ ③半包围结构:________ ④全包围结构:________ 6. “少”多三点变成________。
7. 比一比,再组词足________ 广________ 升________ 走________ 尺________ 开________ 8. 连线 大________ 云 白________ 色 颜________ 着 睡________ 海 同________ 足 远________ 学9. 根据提示填一填。
①大海,蓝蓝的,又________又________。
②这些苹果真是又________又________。
③这些小苗真是又________又________。
10.组一组。
起:________、________ 睡:________、________ 11.把句子补充完整。
虹口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初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2021.1考试注意:1.本试卷共25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40分)(一)默写(16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3.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4. 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源。
(柳宗元《小石潭记》)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明了人生不圆满是常态这一哲理。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6—9题(12分)【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甲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陶渊明,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虹口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学科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3.1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满面尘灰烟火色,。
(《卖炭翁》)2.,雪尽马蹄轻。
(《观猎》)3.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4.,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5.登斯楼也,则有,宠辱偕忘……(《岳阳楼记》)6.,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8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巴山楚水”指的是四川边远地区。
B.标题中“乐天”是指诗人李白。
C.“翻似”的意思是“倒好像”。
D.典故“烂柯人”表示对友人的怀念。
8.你怎样理解广为传颂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2分)答:(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醉翁亭记(节选)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场景生活特点滁人游(1)太守治理下滁州百姓过着(3)的生活(2)太守醉9.下列对【甲】【乙】诗文中的“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都通过“醉”遮掩深藏于内心的郁愤。
B.都借助“醉”表达了自己的精神追求。
C.“醉”的背后都暗含了现实中的不如意。
D.“醉”后的反应都表现在行为举止夸张。
10.从【乙】【丙】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有两大才能:(1);(2)。
(4分)二、现代文(35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 题(15分)论交友之道①人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就必须交朋友。
交朋友就不能不被朋友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好的影响可以使自己健康成长、人生幸福;坏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人生凄惨。
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②首先是要结交的朋友。
据说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
他回答:“我并不能给人看相,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
如果这个人他所结交的朋友都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家庭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也会一天比一天安定,被称为‘吉人’。
”可见,朋友对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人的成长和命运。
《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与贤德之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贤德之人。
反之,如果人所结交的都是无德之人,所听的都是诈伪的言语,所看的都是邪曲不正、贪图利益的行为,那么就会致使自己即将遭受刑罚还不知不觉,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③其次是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论语》告诉我们要“无友不如己者”,“如”是“似”“像”的意思,就是不要结交那些不像自己的人,也就是和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切磋琢磨,共同进步。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呢?方法就是“感召”,即想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就要使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互相吸引,互相感召,从而最终聚到一起。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师说》)(4)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5)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7)其远古刻尽漫.失(《登泰山记》)4.以下是虚词“以”的部分义项,请从下列选项中分别为其选择恰当的例句。
(1)介词,在。
【例】()(2)连词,来。
【例】()(3)助词,表方位。
【例】()A.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C.回视日观以西峰。
(《登泰山记》)D.自唐显庆以来。
(《登泰山记》)二、阅读41分(一)(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园林美与昆曲美①正是江南大伏天气,院子里的鸣蝉从早叫到晚,邻居的录音机又是各逞其威。
虽然小斋中的这盆建兰开得那么馥郁,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也只好“以毒攻毒....丝风片,烟波画船。
”(《牡丹亭·游园》)收音机中悠扬的音节,美丽的辞藻,慢慢地从昆曲美引入了园林美,难得浮生半日闲,我也能自寻其乐,陶醉在我闲适的境界里。
②我国园林,从明清后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尤其自明中叶后,昆曲盛行于江南,园与曲起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而曲境与园林更互相依存,有时几乎曲境就是园境,而园境又同曲境。
文学艺术的意境与园林是一致的,所谓不同形式表现而已。
清代的戏曲家李渔又是个园林家。
过去士大夫造园必须先建造花厅,而花厅又多以临水为多,或者再添水阁。
花厅、水阁都是兼作顾曲之所,如苏州怡园藕香榭、网师园灌缨水阁....等,水殿风来,余音绕梁,隔院笙歌,侧耳倾听,此情此景,确令人向往,勾起我的回忆。
虽在溽暑,人们于绿云摇曳的荷花厅前,兴来一曲清歌,真有人间天上之感。
当年俞平伯老先生们在清华大学工字门水边的曲会,至今还传为美谈,那时,朱自清先生亦在清华任教,他俩不少的文学作品,多少与此有关。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悲怆(chuàng)恶语相向(xiàng)畸形病态(jī)B. 狰狞(níng)胡编乱造(zào)豁然开朗(huò)C. 惊愕(è)呕心沥血(lì)雕梁画栋(diāo)D. 精益求精(jīng)沦落风尘(lún)鸡犬升天(chē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B.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
C. 他在比赛中勇夺冠军,这充分证明了我国运动员的高超技艺。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
B.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他的讲话,句句珠玑,引人深思。
D. 他的声音,像夜莺的歌声一样美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小草破土而出,向阳光招手。
B. 大海在咆哮,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C. 风儿拂过,树叶在舞蹈。
D. 晨光熹微,鸟儿在歌唱。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拥有许多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
B.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我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解决办法。
”C. 他的爱好很多,如:读书、游泳、打篮球等。
D. 她轻轻地说:“我没事,谢谢你关心。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的意义——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张晓风人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每个人都在其中奔跑,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在这漫长的旅程中,我们该如何找到人生的意义呢?《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们从农村走向城市,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故事。
2021-2022学年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模)试题数:9.满分:1501.(填空题.5分)按要求填空。
(1)苟以天下之大.___ .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 。
(屈原《___ 》)(3)杜甫《登高》中“___ .___ ”一联.动静结合.构造了一幅冷色调的绝妙画面。
2.(单选题.3分)学校团委将推送一篇关于校运会的文章.主题是“青春跃动”.副标题是“——记校运会”。
以下选项最合适做主标题的是()A.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B.雄关真如铁.迈步从头越C.乘风破浪.直挂云帆D.鹰隼试翼.风动云起3.(单选题.2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随着电脑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强大.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在很多具体的工作上轻松超越人类大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句话说.所有的人工智能都不具备自我意识。
① 究其原因.机器人缺乏“本体感觉”很可能是最大的差别所在② 但是依托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却在一些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上进展缓慢③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台电脑会把芯片、处理器、电源和机箱等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④ 比如跳高或者奔跑.更不用说那些涉及情感的事情了A. ④ ② ① ③B. ② ① ③ ④C. ② ④ ① ③D. ② ① ④ ③4.(问答题.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 虚拟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概念:虚拟经济、虚拟社区、虚拟教育等.我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走向各种形态的虚拟。
重读《红楼梦》.我们会发现它具有众多的虚拟现实特质.而这正是这部伟大作品历久弥新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② 在《红楼梦》第十一回中.家境清寒的贾府远亲贾瑞痴迷于凤姐的美色.试图勾引.结果被凤姐毒设相思局.整得死去活来。
在他病入膏肓之际.有个跛足道人给他一面名叫“风月宝鉴”的镜子.说是照背面可以保命.但是千万不能照正面。
贾瑞拿起镜子.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虹口区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高三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阅读(80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
(18分)①水也有职称,完全是一种自然形成状态,并非人为地评定或赐予。
②水的职称基本可以分为动态、静态和气态三大系列。
在各自的系列中,又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四个档次。
③先说动态系列。
动态系列从低到高排序为:泉、溪、河、江。
④泉是动态之水的童年期。
它虽然天真幼稚,但其未来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前途不可估量。
人们对待它往往喜爱有加,庇护有加。
在它面前,有时会产生一种发现新生的感觉。
⑤溪是动态之水的少年期。
此时的它清纯可爱,小雨小草小水鸭是它最好的伙伴。
它虽浅,却浅得透明;有时也会爱拨弄个浪花什么的,但终不会形成大碍、大害。
所以,人们对它能善以待之。
⑥河是动态之水的青春期。
它富于想象,勇于创造。
有时它是人类的朋友,能帮助人们做很多好事;有时它是人类的敌人,会咆哮,会肆意妄为,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但只要人们掌握了它的脾性,使其多积善德,少行恶事,还是能够做得到的。
⑦江是动态之水的老大,也是该职称系列的最高一档。
它精力充沛,奔腾不息,从不间断自己的追求,具有动态之河所没有的那种力量。
它的目标是大海,因为它知道,只有那里才是生命永存的最好选择。
⑧其次是静态系列。
静态系列当指塘、湖、海、洋四个职别。
⑨塘是指池塘,村村寨寨哪里都有。
人们离它很近,因而它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
小的时候,我之所以学会了游泳、打水仗,交上了水朋友,都是它的赐予。
塘是我在故乡成长的一片难忘的亲密和温柔。
⑩湖是湖泊。
想跨入这个职档并不容易。
想想看,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也没有多少,至于那些名湖名泊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11)海是大海。
它容纳百川,吞吸万物。
人世间的所有甜酸苦辣,还有什么浊流污水,它都能容之纳之,并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再化之合之。
人们啊,当您来到这个世界后,也许什么都可以忘记,但千万不要忘了自己所制造的那么多垃圾,正是因为有了海的帮助,这世界才避免了那种难以消除的恶臭与肮脏。
(12)洋是汪洋,它是静而不静之水。
由于它远离人群,大多数人对它还比较陌生,见识它,了解它,真正地认识它,还尚需时日,故不赘言。
(13)至于气态系列,当推人们所熟悉的雾、云、虹、霓了,这也是动态和静态之水的一种升华。
(14)这一系列,有如人的精神状态,它无时限,分布广,来去自如。
当然,由于这一系列毕竟是以一种柔性形态呈现的,所以,人们常要把它视作景观,视作艺术,予以仰视之,想象之,寄托心情之。
(15)综观这灵性的、且赋有职称级别的水,它们不争不抢,不离不散,各司其职,精诚合作,实乃和谐有序。
不像人世间的有些蹊跷,人为的因素太多太多:分明是一条小沟小溪,却冠以大江大河之名衔;分明是,却。
也不像有些聪明人,凭借着自己所占据的有利地形,随意操控和糟践“规则平等”的原则。
或者把手伸得老长老长,专取摘枣子、摸桃子的角色。
直闹得人世间失了序,乱了套,乌烟瘴气,几乎没有了好人的地盘。
1.联系本文内容分析,“水的职称”中“职称”一词的含义应是(2分)2.按作者思路,对本文层次划分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②⑧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 (15)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 (15)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 (15)3.本文在说明过程中有详有略,其中对水的系的说明最为详尽,对系列的说明则比较简略。
(2分)4.最能表现水在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特征的词语是(3分)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5.联系语境,把⑤段“分明是一条小沟小溪,却冠以大江大河之名衔;分明是;却。
”一句填写完整。
(2分)6.本文最后一段内容意味深长且精彩,请从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加以鉴赏。
(4分)7.联系全文内容推想,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2分)A.水 B.水的系列 C.水的职称 D.关于“水的职称”的说明书(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4题。
(22分)丝绸的流韵①丝绸始终像一条清澈的河,在我生命的岁月中流淌,它薄如蝉翼的透明和飘逸如风的感觉,使我对它有着难却的情愫。
②丝绸的荣色杂糅,锦绣妩媚,显示了它的雍容华贵。
柔滑的丝,被丝织女工编织后,就有了江南婉约的气息,从起伏波动的绸面约□□出来。
经历了千年历练的丝绸,一如江南柔美的表情。
有人说丝绸是薄弱的,不要说被尖锐的刀锋轻轻划过,就会丝断帛裂,就是被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也会让光滑的丝绸起毛。
其实柔弱无骨的丝绸,也有着坚韧无比的品性。
扎实的丝带,能承载千钧的重量。
马王堆出土女尸身着的丝绸,在阳光下依然展示着千年不朽的光彩,注释了丝绸天生矜持的性情和荣辱不惊的风骨。
③丝绸□□山大多的故事,丝绸交织着浓浓淡淡或哀怨或悲凄或缠绵或欢欣或迷醉或断肠的太多情感。
古代君主在连日烽火的战争中,除了对土地的争夺,也往往为了丝绸,因为拥有丝绸也就拥有了主宰、尊严和富强。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没有一个不是丝绸力,身而指点江山的。
那个黑胡子霸王在垓下拔剑自刎时,溅在虞姬洁白绸衣上的血渍泅成鲜花时,丝绸承受了壮士生命的悲壮。
当杨玉环在马嵬坡将生命套进悬吊的玉帛圈里,丝绸拭不掉粉脸上那滴冷泪而承受了一个没落唐代的重量。
当那些将领武士衣袂飘然,“登高丘而望远海,倚长剑以临八荒”时,丝绸因战争的刀光剑影怎么也轻飘不起来。
轻飘的是那些在春江花月夜中,穿着霓裳羽衣隔江浅唱翩翩起舞的歌女,舒展的长袖在王孙公子拍曲中彻夜不眠。
丝绸经历了太多的悲哀,只有当锣鼓响起彩绸舞动时,丝绸才表示着一种民间喜悦的语言。
当洁白的哈达献给亲人时,就有一种热烈的气氛弥漫在周身,让你在激动中感觉轻薄的丝绸蕴含的份量。
④丝绸□□了时空的界限,古老而绵长。
我曾去过西安、银川,在那里我总要去寻找丝绸之路的古道,站在那些快要被岁月湮没的遗迹前,我的思绪会沿着蜿蜒的崎岖小道走向历史的深处,仿佛依然可见秦时明月汉时关,依然可见风沙中摇曳的芨芨草一如当年的冷寂,耳边依然回响着凄凉的羌笛和渐行渐远的驼铃声,给我留下了一份原始的具象,一份生命的寥廓,在我心中永不泯灭。
丝绸之路运载的不仅是丝绸和瓷器,而是中国与世界的通商和友谊。
延绵万里的丝绸之路,既是地理的长度,也是历史的长度。
⑤人们重新时尚丝绸,仿佛是被一只染着凤仙花汁的纤手,拭去了历史尘埃的一卷丝帛,依然氤氲着东方韵味,依然显示着她的华贵气质和曼妙精彩。
被花团和琵琶扣点缀的唐装今又流行,说是一种怀旧心情,倒不如说是丝绸的血脉和人文的传承。
历史的细节消弭于时间长河,丝绸却依然□□着美好的倩影,从遥远的吴越起始,历经千秋的履历上,你见过丝绸被冷落过吗?丝绸不属于浮躁和轻狂,丝绸的魅力在于持久和深邃。
丝绸的精彩和丽影,始终让人痴迷不已。
尽管现代科技日益发展,新质地的面料层出不穷,但无法与古老的丝绸比肩,因为丝绸是一种永不凋谢的中华经典。
8.在文中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2分)A.俯视演绎飞越飘逸B.透视演绎跨越飘逸C.俯视演示跨越飘舞D.透视演示飞越飘舞9.第②段画线句是一个复句,第一层次是关系。
(2分)10.联系下文内容,概括分析首段中“使我对它有着难却的情愫”的原因,主要有:(3分)(1)雍容华贵的气质;(2) ;(3) ;(4) 。
11.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历史证明,引发古代君主之间战争不断的原因都与丝绸有关。
B.第⑧段中运用对比手法阐明了丝绸承受与蕴含了不同的份量与感情。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在第④段中起到了引证的作用。
D.人们重新时尚丝绸的原因是丝绸的质地远远超过了其他高科技面料。
E.作者由历史而现实阐述了丝绸是一种象征着中华经典的载体。
12.议论中运用例证法应力求典型精当。
第⑧段在阐明丝绸流韵的内涵时举了多个例子,但并不重复累赘。
请分析说明。
(3分)13.分析文末“新质地的面料层出不穷,但无法与古老的丝绸比肩”在文中的含义。
(3分)14.永不凋谢的中华经典除“丝绸”外还有很多(如菊文化),请另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80字左右。
(5分)(三)将下列名篇名句填写完整。
(任选4题) (4分)15.(1) 醉卧沙场君莫笑,。
(《凉州词》王翰)(2) ,只有香如故。
(《咏梅》陆游)(3) 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自居易)(4)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5)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伶官传序》欧阳修)(四)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第16—19题。
(9分)[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张养浩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
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
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注]:张养浩在官场生活了三十年,为百姓作了不少好事。
可是“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 ([普天乐]),才过中年便辞官归隐。
16.“双调”是一种古代的□□名词。
(1分)17.曲中“人比黄花瘦”是直接引用了词人 (写人名)的词句。
(2分) 18.对“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二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怜秋”中的“怜”字点明“叹”的原因,以草木逢秋悲衬作者心情。
B.“一帘疏雨暗西楼”中“一”和“暗”突出了秋雨凄苦,凉意促人生愁。
C.二句是既是自然环境描写,也是作者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
D.二句统领全篇,营造了萧瑟凄清的气氛,点明了时代特征。
19.有人评说此曲中作者白叹“愁”情,经过了三个层次的转折,一层深入一层。
请具体说明。
(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14分)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赵佑嘉善周震荣宰永清,尝书张乞人事。
张乞人,永清县南门外贫人也。
父殁,行乞养母,止无庐舍,穴土为居。
会天大雪,知县魏继齐过其处,闻歌声出地中,怪之。
左右曰:“张乞人也。
”呼出,问之。
答曰:“今日我母生辰,歌以劝餐耳。
”命车载其母子至官廨,继齐母馈其母大布及粟,继齐馈乞人钱十缗。
乞人叩头曰:“官母赐我母,不敢不受;官赐我,我不敢受。
”继齐曰:“与其残杯冷炙,日夕沿门也?”答曰:“残杯冷炙,我母安之久矣,且无污也。
我愚民,不知此十缗,官何所受之?我母年八十,我年六十有一。
为官清白,百姓足矣!”继齐惭,汗下,不复强授焉。
为营室于城内金花巷,将命居之。
乞人负其母去,不知所终。
于是仁和老友赵佑读而为书其后云。
乞而孝,难已;乞而廉,尤难。
观乞人之受官母赐,不受官赐,其真视万钟犹呼蹴哉!惟孝,故能廉;不廉,不成其孝也。
虽然,乞人以乞养母,官以官养母,官母之赐乞母,何莫非官之有所受以安其母?乞人特推其安母之心,以重官母,亦善为官也。